獨家| 檢驗檢測實驗室六大風險及應對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張德平 質量與認證

本文結合實驗室認可準則的要求分析了實驗室風險的主要來源和表現形勢,幫助實驗室提高識別風險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實驗室風險應對的要求並發現潛在的機遇,提升檢驗檢測結果的公信力。

檢驗檢測實驗室主要風險解析

ISO/IEC 17025:2017《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條款8.5提出了「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在設備校準、質量控制、人員培訓和監督等方面引入風險管理的概念[1],要求實驗室應充分考慮檢驗檢測活動中的風險和機遇,確保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夠實現預期結果,並增強實現自身目的和目標的機遇,預防、減少檢驗檢測活動中的不利影響和可能的失敗,但對於從事檢驗檢測的實驗室存在哪些具體風險,風險後果如何並沒有太多說明。

一、何謂風險

風險是指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2]。影響可以分為積極和/或消極的,是與最初期待結果的偏差。而目標可以區分為不同方面,並體現在諸如戰略、組織範圍、項目、產品和過程等不同的層次上。風險應對是基於風險的性質,由決策主體考慮風險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迴避、接受、降低或者分擔風險等相應防範計劃。

二、實驗室的主要風險

作為檢驗檢測實驗室,提供給社會的產品是數據、結論等信息,並以證書報告的方式體現在大眾面前。這些信息具有公證作用,結論的準確程度直接關係生產方、銷售商和用戶的切身利益。不準確的檢測結論會影響使用報告的人員、部門的最終判斷,給社會帶來傷害,使實驗室公信力受損,甚至需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3]。作為檢驗檢測實驗室應該主動識別實驗活動中的風險並進行有效管控,確保能夠將科學公正的證書報告給到委託方。

1.設備、設施和環境條件相關的風險

設備、設施和環境條件是進行檢驗檢測工作的基礎,不能正確獲得開展實驗室活動所需的設備,設施和環境條件與實驗室活動不匹配,將會對結果的準確性產生不利影響。

設施和環境條件方面主要的風險包括以下方面。

設備的參數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影響檢驗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

因使用不當等原因導致設備性能得不到保持,設備被意外調整導致得出的結果偏離或失效。

沒有實施設備期間核查、期間核查記錄弄虛作假。

沒有按照計劃進行計量,導致設備超過計量時間;或者是重要設備關鍵參數/值沒有校準。

不能明確設施和環境條件的技術要求,控制設施和環境條件的措施不到位,環境條件不能滿足檢驗檢測要求。

在非固定場所開展工作時,設施和環境條件不能滿足要求。

記錄環境條件的設備出現問題沒有及時發現更換,未記錄對實驗結果有效性存在影響的環境條件信息,對設施環境條件編造記錄、漏登記、不登記。

2.外部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中的風險

實驗室很少會具備開展檢驗檢測工作所需的全部資源。藉助符合要求的外部產品和服務,可以幫助實驗室以最經濟的方式為社會提供證書報告。外部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構成了實驗室需要重點關注的風險因素來源。

3.要求、標書和合同評審中的風險

要求、標書或合同是委託方和實驗室達成的約束性規定的表現形式,具有法律效力,實驗室應嚴格按其資格資質要求和能力範圍進行評審。如果風險控制不當,承接了超出資格資質和能力範圍或者可能影響公正性的項目,將會為實驗室帶來極大的隱患[4]。

除此之外,隨著社會對檢驗檢測工作的認可度不斷提升,職業打假人或其他有特殊目的委託方給實驗室帶來的風險也需要引起關注。如果實驗室未進行準確識別並控制,可能會帶來法律糾紛,影響實驗室的正常運行。

4.檢驗檢測過程中的風險

檢驗檢測過程是獲得實驗數據、提供最終結論的主要環節[5],風險點相對較多,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檢驗檢測所用標準跟蹤不及時,方法選擇不恰當,產生歧義,導致實驗結果不被認可,甚至帶來法律糾紛。

未對新引入或新開發的方法進行充分驗證。

對非標方法、實驗室自行制定的方法、超出預定範圍使用的方法,或其他修改的方法未在使用前進行有效確認。

錯誤使用標準方法,或超過其適用範圍,導致結果錯誤。

第二,抽樣計劃、抽樣方法不符合統計學要求,未體現抽樣的隨機性,抽樣過程未能按計劃進行,信息描述不準確、不充分,識別和描述樣品的數據出現混淆,影響對批次樣品的判斷。

第三,樣品管理不到位,影響最終檢驗檢測結果。

如:缺少唯一性標識和狀態標識,多個樣品未進行編號、樣品標識混亂,或錯誤使用編號、重複編號,導致樣品混淆。

樣品保護措施不當,以致變質、汙染、丟失或損壞。

樣品未及時進行狀態確認,樣品原始狀態偏離或有疑問,且未與委託方確認。

多個樣品需進行不同檢測項目,未加以區分。

第四,檢測過程不規範,缺少可追溯性,記錄真實性存疑。

如:作業文件沒有更新,或者未按照不同需求進行分發,現場缺少作業文件或文件不具備指導作用。

使用嚴重不符合要求的設備、設施、環境條件和方法等進行檢驗、檢測。

使用沒有校準過的重要設備,或超出校準範圍使用。

技術記錄信息不充分、不真實,缺少時間、地點、設備等必要信息,操作或核查人員未籤名,不具有可溯源性。

技術記錄更改不規範,原始記錄不完整,不能充分支持證書報告。

檢測報告和原始記錄中的測試人、審核人、環境條件、設備等不一致。

紙質記錄丟失,電子記錄硬碟損壞、存儲數據丟失且沒有備份。

記錄的檢測日期早於接樣日期、報告發出日期早於合同評審日期等。

第五,未全面識別測量不確定度的貢獻,編造測量不確定度數據,不能準確評定測量不確定度。

第六,實驗室監控結果有效性的手段單一,監控活動不能覆蓋所開展的技術工作,無法確保結果真實有效。針對不同專業領域,未開展結果有效性控制活動(如能力驗證、實驗室間比對和實驗室內比對等),最終結果存疑。在能力驗證活動中有串通作假行為,提交的結果與原始記錄不符,或不能提供結果的原始記錄。能力驗證以及其他實驗室間比對出現存疑或不滿意結果時,未及時採取有效手段。

5.報告結果的風險

作為檢驗檢測實驗室最終產品的載體,證書報告將各種可能的錯誤、風險進行了集中匯總。

第一,證書報告信息不真實、不完整,出現影響結果準確性的數據、量值單位錯誤。未經檢驗檢測直接出具證書報告,檢驗檢測活動中原始記錄不真實,或不能提供原始記錄。記錄或證書報告不真實地描述或遺漏檢驗檢測的地點、環境條件、主要儀器設備、操作人員和依據方法等必要信息。

第二,選擇性使用部分原始數據,出現嚴重的結論性判斷錯誤,影響證書報告的公信力。

第三,證書報告的審核和批准環節失控,授權籤字人對檢測技術和標準不熟悉,存在瑕疵的證書報告流出實驗室。

第四,違反資質認定、認可或授權機構的管理規定,錯誤使用授權標識[6]。如帶CMA、CNAS等資質認定、認可或授權標識的證書報告未滿足《認可標識使用和認可狀態聲明規則》等規定的要求,錯誤使用CMA、CNAS等標識。

6.其他風險

對主管部門的政策要求理解不到位,應對外部監管不力,導致實驗室資格資質被暫停乃至撤銷等風險。

對外部市場監管部門的要求理解不到位,執行存在偏差,影響實驗室的資格資質。

在擴項評審中因能力不足而導致認可機構評審時發生能力項目/標準不被推薦,被列入不誠信行為。

向主管機構報送的重要資料(如申請認可資料、檢驗檢測報告數據)中,出現可能影響實驗室誠信的虛假信息,或關鍵信息不完整。

針對已獲認可的檢驗檢測範圍,不能維持其原有能力,且未及時按要求申報變更。

對外部評審中開具的不符合項,未能按要求及時有效完成整改。

三、風險應對

隨著社會對檢驗檢測工作關注度的提升,樣品複雜性也越來越高,檢驗檢測實驗室所面臨的風險因素會越來越多,進行有效的風險應對是實驗室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

對風險的具體應對措施有很多種,通常會包括識別和規避威脅,為尋求實驗室發展的機遇主動承擔風險,採取各種技術和(或)管理手段消除風險源、改變風險的可能性或後果,或通過購買保險等方式分擔風險,以及通過充分的決策保留風險等。實驗室應考慮自身發展的需要,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和保障為原則,考慮決定採取一種或幾種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張明霞等.ISO/IEC 17025:2017與ISO/IEC 17025:2005的主要變化[J].質量與認證,2018(2):49-50,54.

[2]孟慶保等.檢測實驗室風險管理[J].中國檢驗檢測,2019(2):68,71-72.

[3]柯家驥,閔寶乾.檢測實驗室風險評估與防範[J].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11(3):43-45.

[4]陸勳元等.檢測實驗室合同評審質量的風險評估及預防[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5(2):71-73.

[5]CNAS-CL01:201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S].北京: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2018.

[6]CNAS-R01:2019,認可標識使用和認可狀態聲明規則[S].北京: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2019.

本文選自《質量與認證》雜誌2020年9月號,更多精彩等你發現!

點擊這裡↓快來訂閱

原標題:《獨家 | 檢驗檢測實驗室六大風險及應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檢驗檢測市場研究:實驗室運營影響著收入體量
    在基礎性需求下,就這樣,檢驗檢測行業發展了起來。那麼,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什麼是檢驗檢測行業。檢驗檢測是指檢測機構或實驗室現場利用專業儀器設備,按照規定程序,運用專業技術方法對各種產品或物品進行技術性能指標檢驗、測試、鑑定等的活動。整個過程,檢測機構會根據檢測工作量向委託者收取檢測費用。
  • 檢驗科完成核酸檢測實驗室人員資質培訓工作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採取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常態化防控措施,切實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期間新冠病毒檢測有關工作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
  • 廣州瀚普創展醫學檢驗實驗室核酸檢測個人怎麼做?
    個人核酸檢測方案  一、適應人群  潛伏人群、近14天與疫區人員無明顯接觸史、無明顯症狀(發熱、呼吸道症狀)的返城、返工、返校個人。  二、篩查方法  螢光定量PCR。  機構簡介:  廣州瀚普創展醫學檢驗實驗室是取得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核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第三方檢驗機構,具有各類醫學和病毒檢驗資質,並通過省衛健委檢測NCP項目的備案。實驗室先後建立標準化的分子生物學(PCR)實驗室、免疫學實驗室、流式細胞學實驗室、分子診斷實驗室及臨床檢驗血液、體液、生化實驗室等。
  • 每日7萬例檢測產能!迪安診斷建成核酸檢測快速檢驗實驗室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5月9日,在浙江省相關政府部門嘉賓的見證下,「雷迪」快速檢驗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雷迪」快速檢驗實驗室的揭牌,將意味著迪安診斷(300244)核酸檢測產能提速7萬例/天。在揭牌儀式上,迪安診斷董事長陳海斌表示,隨著「雷迪」快速檢驗實驗室建成,加上已有的PCR實驗室,迪安診斷的杭州總部實驗室核酸檢測產能將達到10萬例,創下全國核酸檢測實驗室最大產能,將為浙江地區的核酸檢測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據了解,疫情發生後,迪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目前已有31個連鎖實驗室在26個省區市開展新冠病毒檢測工作,累計檢測超過280萬例。
  • 智慧實驗室三大方向持續創新,助力檢驗科應對變革與機遇
    羅氏診斷精益管理諮詢團隊在對我院檢驗科進行了工作流程梳理與風險識別後提出了多方面的行動改善方案。在完成精益改善後,不僅實現了離心合格率降低、臨檢急診樣本TAT超時減少、危急值接收時間≤5min的接收率的提高等一系列指標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讓團隊具備了自主發現、分析問題和持續改善的能力,使科室的長期提升和發展成為可能。」
  • 哈醫大二院PCR實驗室自主開展核酸抗體檢測 全力堅守抗疫「檢驗...
    4月20日,哈醫大二院全面開展住院患者疫情篩查,全部住院患者和陪護人員都需進行抗體及核酸檢測,這項舉措對醫院檢驗設施和檢驗人員提出了巨大挑戰,接到任務的哈醫大二院臨床基因擴增檢測實驗室(簡稱「PCR實驗室」)迅速反應、快速落實工作方案,晝夜不休順利完成第一階段急危重症患者的檢測任務。
  • 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全面檢查醫學檢驗實驗室
    中新網8月2日電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日前,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印發《醫學檢驗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要求各地嚴格落實該《辦法》,各省級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在8月7日前,集中組織一次對轄區內所有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全面檢查,重點檢查樣本數量與檢測能力不匹配
  • 核酸檢測每日7萬例!「雷迪」快速檢驗實驗室助力迪安診斷戰疫加速度
    面對核酸檢測量的驟增,第三方醫學診斷機構迪安診斷緊急行動,用7天時間在杭州建成一座1200平方米的方艙實驗室,命名為「雷迪」快速檢驗實驗室,寓意像雷達一樣快速,專門開展新冠核酸檢測,日檢測產能可達到7萬例。加上已有的PCR實驗室,迪安診斷的杭州總部實驗室核酸檢測產能將達到10萬例,創下全國核酸檢測實驗室最大產能,將為浙江地區的核酸檢測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 「數位化」浪潮中,醫學檢驗實驗室如何乘風破浪?
    、實時質控以及疾病風險評估等方面的應用越發廣泛,為臨床診療提供了具有高醫學價值的決策參考信息。在樣本周轉時間(TAT)管理方面,利用i-Report實驗室智能運營決策系統可有效抓取從標本採樣到取得檢測報告的完整時間數據,並通過可視化的形式輸出結果,有助於實驗室對每日、每月TAT整體及異常情況進行分析;同時該系統可對樣本檢測流程一致性和檢測完成效率進行評估,精確判斷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並實現對儀器最大載量、檢測需求高峰等指標的評估,從而進行上樣節奏的調整、檢測資源的合理安排,最終實現檢測流程的優化
  • 揭秘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過程!商報記者獨家採訪杭州兩家PCR實驗室
    為了讓醫院在送出病毒樣本後12小時內得到檢測結果,西湖區疾控中心連同杭州市屬醫院的增援力量在內,共有9名檢驗技師分3個小組,日夜輪崗,全力保障檢測效率。據陳松介紹,病毒的採集和檢測過程大致分以下步驟:1.醫務人員穿戴防護用具後在患者鼻咽部採集樣本,採集的樣本採用至少三層包裝後送實驗室檢驗。2.驗室工作人員核收並進行滅活病毒。
  • 《醫學檢驗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8月1日起施行
    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發布《關於印發醫學檢驗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實驗室在核酸檢測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各省級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在8月7日前,集中組織一次對轄區內所有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全面檢查,重點檢查樣本數量與檢測能力不匹配、檢測流程不規範、報告反饋不及時等問題,對發現的問題建立臺帳,明確責任人,實行限時整改。
  • 奮戰在核酸檢測「戰場」的檢驗人
    而自從4月22日接收第一個檢測樣本開始,雙礦醫院檢驗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小組人員就把實驗室當「戰場」,20多天來一直沒休息過,每天輪班16個小時堅守在實驗室,確保以最快、最準確的檢驗結果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科學、有效的檢測保障。這個「戰場」的工作有多艱巨?檢驗工作人員有多辛苦?
  • 全新智能集約化實驗室來了,檢驗未來已來!
    隨著各種準確、高效的體外診斷產品的快速投入使用,全球正慢慢進入後疫情時代,可我們是否已做好準備去從容應對下一次公共安全衛生危機的來襲?第83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迪瑞醫療交出了自己經得起「檢驗」的關於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的精彩答卷,重磅發布迪瑞集約化實驗室,中國人擁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智能化實驗室產品,向數以萬計的參展觀眾展示AI智能領域迪瑞尖端技術成果。
  • 全新智能集約化實驗室來了,檢驗未來已來
    隨著各種準確、高效的體外診斷產品的快速投入使用,全球正慢慢進入後疫情時代,可我們是否已做好準備去從容應對下一次公共安全衛生危機的來襲? 第83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迪瑞醫療交出了自己經得起「檢驗」的關於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的精彩答卷,重磅發布迪瑞集約化實驗室,中國人擁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智能化實驗室產品,向數以萬計的參展觀眾展示AI智能領域迪瑞尖端技術成果。
  • 李貴星老師:三方檢驗實驗室的現狀和未來
    隨著新醫改的深入,三方檢驗實驗室(獨立檢驗實驗室和區域檢驗中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一方面解決了基礎檢驗薄弱的現狀,另一方面解決了當地政府為配置檢驗設備需要的大量資金投入。目前的三方實驗室主要的定位在於樣本檢測為主,和目前醫院的檢驗科現狀相同,唯一區別在於樣本來源不同。
  • 半導體實驗室北軟檢測介紹
    北京軟體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簡稱:北軟檢測)成立於2002 年7月,是經北京市編辦批准,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成立的事業單位。2004年1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在北軟檢測基礎上籌建國家應用軟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簡稱:國軟檢測),2004年10月國軟檢測通過驗收並正式獲得授權,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軟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
  • 吉林省支援新疆檢驗檢測隊:落地48小時完成實驗室改建、設備安裝...
    7月21日,是我省支援新疆檢驗檢測隊抵達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的第三天。經過48小時連續奮戰,他們完成了實驗室改建、設備安裝調試,在全員培訓和預實驗通過後,於當天6時30分正式開始樣本檢測,截至18時30分完成單管檢測1000份。
  • 記者零距離探訪邢臺核酸檢測實驗室
    1月7日,河北省邢臺市全員核酸檢測奮力衝刺,部分小區已採集完畢。這樣的高效率自然離不開市民積極配合,亦離不開背後專業檢測人員不分晝夜的辛苦付出。河北三力健康醫學檢驗實驗室。河北日報記者邢雲攝「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衝鋒在前,與病毒賽跑!」
  • 《關於印發醫學檢驗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解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實驗室在核酸檢測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加強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管理,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針對部分地區在組織全員核酸檢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制定了《醫學檢驗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對各地醫學檢驗實驗室提出具體要求。一是要求各地加強對醫學檢驗實驗室的管理,提高醫學檢驗水平,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 湖北省鹹寧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發揮檢測技術優勢守衛「舌尖上的...
    合併食檢所與糧油站,融合兩所人員、設備、資質,合理配置資源,優化抽樣檢測流程,打造從「從農田到餐桌」全產業鏈的便捷高效檢測體系,主動對接省、市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等部門,加強食品、農產品質量風險監測,落實和完善隨機抽樣制度,對重點節點、重點場所、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開展食品、農產品你點我檢活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活動。三是加大食品監督抽檢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