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前半生》中,靳東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值得大家深思。
他說:「你來工作是來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能交到朋友,那是驚喜,交不到,那才是正常的。」
職場不是校園,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有明確的位置,也有特定的分工,你們是由公司根據你們自己身上的特性,被迫集中在一起,所以我們無法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與我們共事的人。
另外因為工作需要協調,你又不得不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所以同事之間的關係特別微妙。
而面對這樣既不能疏遠,但又不能太近的關係,我們應該如何自處?
1、就事論事,不談論他人的缺點
你來工作是幹活的,不是來八卦或者議論別人的。
對於同事之間身上的缺點,如果是涉及到工作,並影響工作的進行,你可以根據他在工作上的表現提出你的意見以及參考意見,但如果是個人身上的特質,並且是與工作無關,則是不要議論。
人前不諷刺,背後不排斥,才能讓你們的同事友誼,一帆風順。
2、對待分歧,以大局為重
每個人的性格、經歷、立場各異,對同一個問題,觀點往往就有所不同,引起爭論也是在所難免,但是如何把握這個爭論的分寸,不讓彼此傷了和氣,則是要看你的處理。
有爭議時,其實要注意兩點。
一是不要過分爭論:平心而論,每個人在接受一個新觀點,特別是和自己之前認知相悖的時候,心理上往往是排斥的,所以當兩人的意見不一時,人們很容易為了捍衛自己的認知,去爭吵去爭辯,一不小心就會過了頭,但是職場不同於其他,它最後更關鍵的是求同,而不是存異,所以為了工作能夠更好地進行,也避免給公司留下一個固執自見的壞印象,我們爭執的時候還是需要悠著點。
二是不要沒有自己的觀點:凡事害怕個過猶不及,爭執過分不行,但是任人宰割,更是不行。面對原則性問題,我們應該要堅持,而不是隨波逐流,刻意掩蓋矛盾。
所以,面對與同事之間的爭執,該以團隊的大局觀出發,針對事情,而不是針對人。
3、對待功利,保持平常心
同事之間,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競爭關係,以及利益之爭,面對這些,我們可以坦然面對。
在職場上,為自己爭取利益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但是需要注意手段要光明磊落,憑藉自己的實力坦然去爭取,而不是通過一些陰招損招,不然到時候只會損人不利己,落得同事排擠,上司嫌棄的下場。
4、與同事交往,保持距離
都說,很多人際關係的災難,是因為沒有界限感。
平常與別人的交往,我們都需要保持一些距離感,親朋好友如此,同事更該是如此,與同事的關係,既不過分期盼,也不要過度悲觀。
與同事之間保持一個良好的合作關係,不抱團、不排外,如此才能在職場中免受無妄之災。
5、避免禍從口出
俗話說: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
上班,就該多做事少說話。
工作時,我們更要關注的是自己是否有學習到新技能,有沒有積累到新經驗。
薛兆豐教授說,我們是在給自己的簡歷打工,而不是給老闆打工,更不是給同事打工。所以不要為了一些無謂的事情,丟失了自己學習的機會。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也適用於人際關係,凡是你覺得不舒服的,換位思考,別人相比也是覺得不舒服。
甚至,你對待別人的方式,會成為別人對待你的方式。
在同一家公司,同事之間就是抬頭不見低頭見,除了換工作,你可能沒有辦法避免要相互打交道,你也不可能因為同事的相處問題就輕易換工作,而且在不同的公司也是存在同樣的交際問題,所以與其想著通過換工作來改變這種不愉快,還不如通過你與同事的相處方式,來杜絕這種不愉快。
也許你會說,我也可以選擇忽略這些問題。
但是,社會從來都不是以個人為單位進行活動的,職場身為一個小社會,更是以群體為單位的。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與同事關係融洽了,自己的心情也會自然而然感到舒暢,這樣不但有利於自己能更好地工作,還可以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你或許沒辦法將同事發展成朋友,但記住一定不要發展成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