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口何在?五位「銀證保基信」高管交鋒大資管時代下的轉型之路

2020-12-14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涵9月26日,2020中國資產管理武夷峰會召開,本次峰會以「新資管·新徵程·綠色發展」為主題,共論資管行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在下午場「金融開放下的資產管理」圓桌論壇中,銀行、證券、信託、基金、保險五個資管行業最主要的「掌門人」探討交鋒中國資管行業的前路及突破口。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金融機構資管產品餘額近82.9萬億元。規模約為金融機構總資產的四分之一,逐步形成了銀行、保險、信託、證券、基金等多種資管業務分工協作的競爭格局。資管行業在經歷轉型陣痛的同時,也在積極謀求轉型升級,不斷尋求突破口。

  理財子公司:資管新規延期後的「十足信心」

  雖然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但不改變轉型方向。

  交銀理財總裁金旗透露:「前段時間監管約談想要摸底落實資管新規及在2021年前能夠完成歷史性任務是否存在問題。我的態度是非常正面的,首先有信心,第二是轉型要越早越主動,第三是轉型就是要靠發展。」

  以交銀理財的規模,金旗坦言因為轉型比較早,今年整個業務發展規模已經漲了30%,年底估計會漲40%,明年可能還是會以這樣的速度來發展。

  截至到今年二季度末,銀行保險資管產品餘額45.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1.6%,佔資管市場總規模的55%。其中銀行理財餘額24.5萬億元,資金信託計劃餘額17.7萬億元,保險資管產品3.4萬億元。

  面對銀行龐大的理財資金,業界難免質疑銀行理財子會瓜分其他市場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狼來了」的呼聲是否真實?

  金旗分析:「並非如此,雖然在2018年市場分割局面沒有變化,但在今年以後明顯產生分化,轉型慢的丟掉部分市場。以轉型發展快的機構為例,70%投資是通過合作夥伴完成,自身只有20-30%。」

  成立一年後的交銀理財產品規模在2020年計劃達到1.1萬億元。金旗分析,各類資管機構都在尋找比較優勢,銀行系資管首先發揮品牌和形象優勢,打好優良基礎,在增量市場上通過主題投資、主動管理、量化對衝等與公募、券商尋求合作。

  證券資管、信託:競爭力與轉型陣痛

  關於金融資管投資領域所面臨的挑戰,興證資管總裁王承煒則認為,第一個挑戰是如何塑造投資方法論,構建長期核心競爭力;第二個挑戰提升管理能力,目前整個資管規模和現有的管理能力的匹配度不一;第三是人才挑戰,現在加入競爭的海外金融機構已通過在國內設置的資管機構開始逐漸吸引頂級的投資管理人才。

  隨著2021年存量理財產品到期,所有金融機構面臨著大統一的監管體系,又該如何滿足理財產品釋放出來的需求?

  「主動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深化程度決定了在未來資產管理領域中能分到多少蛋糕。」王承煒認為,當前市場環境下,資管機構頭部化趨勢明顯,無論是將量化做到極致,還是成為平臺型機構,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定位。「深圳資管非常清晰地定位為中國絕對收益的提供商,具有非常大的空間。」

  他認為,首先要有豐富的投資工具,實現絕對收益要運用多資產、多策略的金融工具。券商的優勢在於除了股票、債券以外衍生品的應用,可以實現跨資產、跨策略;其次,要注意風險回撤的控制,在每個絕對收益背後打算承擔多大的風險;最後,是對於客群細分匹配針對性產品的能力。

  眾所周知,無論是資管新規還是資金信託新規,都要求信託機構主動壓降非標債券投資,加大標準化資產類投資,信託行業正面臨著艱難的業務轉型。

  自2001年《信託法》頒布,信託業在一法兩規框架下迎來發展機遇,至2017年已達到26萬億規模。隨後在資管新股約束下,信託業每個季度數字都在往下走。

  信託行業進入轉型加速期,光大興隴信託副總裁劉向東坦言做了五個方面的努力,第一是在壓降融資類比例後,加大主動管理力度;第二是圍繞資本市場,大力發展標準化產品,例如推出科創板信託產品;第三加快向證券化、基金化轉型,通過與各大金融機構合作拓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探索將非標存量資產轉向標準路徑,將原先傳統的一對一產品向基金化方向轉變;第四是加大消費金融力度,聯合養老、教育、醫療等資源推出消費產品;最後是發展慈善、家族等服務類信託。

  保險資管、基金:合作、明確定位

  3月25日,《保險資管產品管理暫行辦法》公布,定位私募、中長期金融產品的供給者、對接實體的直接融資工具、秉持價值投資,初步描繪了保險資管機構的架構。保險資管作為原來公募基金最大的一個權益資金方,未來的走勢和定位會是怎麼樣的?

  太平洋資產管理副總經理嚴贇華表示,未來整個行業最大的活水源頭來自於銀行理財,這也是把中國很多間接融資引向直接融資非常好的引流渠道,給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帶來更多投資資金,包括私募在內的資管機構,合作永遠是主題。

  「實際上,在整個金融行業中投資端和負債端結合最緊密的就是保險。保險有三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久期匹配原則,第二個是原則投資和負債收益的匹配原則,第三個是現金流的匹配原則。」

  嚴贇華分析,從保險資管投資結構來看,現在太保資管總共管理資產超過1萬億,整個保險行業運用保險管理資金是18.5萬億,其中大部分投資以固收為主,佔40%左右;銀行存款超過10%,達到13%;在其他相關領域的投資也以偏債券性、固收性的資產為主。這些結構造就保險資金長期追求在大量資產配置下建立起來的絕對收益能力。

  從保險資管的發展角度來說,18.5萬億這個數字真的微乎其微。從國家整個養老資金安排來看,結構還是失衡的,第一支柱到去年年底剛剛突破6萬億,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2.4萬億,第三支柱就是以推出的養老資管為主,可以忽略不計。若說要解決老百姓的這些問題,這種結構必須要發生變化。未來養老金資管市場真正發展需要靠資管機構的合力,通過合理布局,建立養老的第三支柱,或許整個資管市場才能穩步發展。

  最後,建信基金副總裁趙樂峰坦言:「每個機構都想做資管,但一點要明確定位,回到核心價值,做大而專的機構才會成功。」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zjl

相關焦點

  • 制勝大資管時代:信服雲攜手恒生O32打造資管系統標杆
    近十年我國的資管行業可謂突飛猛進,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聯合光大銀行(601818,股吧)發布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19》報告顯示,我國資管規模已經從2014年的59萬億增長到2019年的110萬億。毫無疑問,我們已經進入了大資管時代。與此同時,在越來越洶湧的數位化浪潮下,資管行業也在尋求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智慧化發展之道。
  • 信銀理財副總裁賀晉:科技創新強化協同 銀行系資管大有可為
    公開資料顯示,信銀理財自2019年12月4日獲批籌建,2020年6月,獲得銀保監會批覆同意開業;7月10日,信銀理財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這也是在上海落戶的第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  信銀理財副總裁賀晉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信銀理財的產品轉型已「勝利在望」,將持續加快創新投入為業務發展賦能,用科技創新強化集團協同。
  • 「去通道化」迫使信託業轉型
    參與互動(0)   先有銀證合作、銀基合作,後有銀行開展理財資產管理業務試點。
  • 寧銀理財任思恩:銀行理財在轉型調整的過程當中 將面臨著陣痛
    在銀行平行論壇《智·破局|「後存量時代」資管行業發展》環節,寧銀理財副總裁任思恩表示,在新規發布之前,整個銀行理財行業高速增長中,連續多年增速都是在50%以上。在2016年底時,全行業已經達到接近30萬億的存續規模。但是2017年監管發布了資管新規的徵求意見稿。一直到2018年新規正式發布以後,銀行理財還是進入了一個增速放緩、結構調整的轉型期。
  • 浜大小黑板 • 精彩分享|葉柳含:大資管新規下各資管子行業監管...
    在當時,這個規模也是整個資管行業中最大的,其它資管子行業甚至不足1萬億,所以當時公募基金的發展相對較好。第二階段是2008年至2012年,為大資管行業的成長期。這期間的發展主要得益於信託業務的崛起,銀行藉助信託渠道,開展了很多例如銀信合作的表外業務,促使信託業務的規模迅速擴張。到了2012年末,信託資產規模高達7.47萬億。第三階段是2013年至2016年,是大資管行業的爆發期。
  • 加速邁向大資管!新華保險解讀財富管理戰略,明確三步走路線圖
    在持續做大做強保險業務的同時,以養老金、第三方資金作為突破口,以科技賦能加強渠道獲客能力,進一步豐富產品體系,形成雙輪驅動效應,帶動負債業務再上新臺階。此前,在2019年的公司開放日上,新華保險正式提出「1+2+1」的戰略構想,即以壽險業務為主體,以財富管理、康養服務為兩翼,以科技賦能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科技賦能」布局,重塑具有新華特色和長遠生命力的發展格局。
  • 國壽資管於泳:新發展格局下保險資管面臨三大挑戰和兩大機遇
    中證網訊(記者 戴安琪)12月4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於泳在由基煜基金主辦的「2020中國機構投資者資產管理北京峰會」上表示,面對資本市場的變局,保險資管公司既面臨傳統投資模式受到衝擊、開放格局下與全球資管公司競爭等挑戰,也迎來了市場對資管業務的需求不斷增加,資本市場健全完善等帶來的更多投資機遇。
  • 資管新規「去通道化」思路明顯 期貨資管轉型迫在眉睫
    2月21日,由央行牽頭、一行三會共同參與制定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流出,在資管圈引起強烈震動。這份被形象稱為「資管大一統」的《徵求意見稿》主要內容共30條,核心包括去嵌套、降槓桿、減通道、破剛兌等。作為大資管行業的「新兵」,期貨公司資管業務也在其影響輻射範圍之內。
  • 平安養老險積極融入大資管時代 中國平安在雲南累計落實項目金額近...
    平安養老險積極融入大資管時代,向養老資產全面管理轉型,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截至目前,中國平安集團在雲南省累計落實項目金額近千億元。   深耕科技創新,打造「極速、智能」體驗。以人工智慧、區塊鏈、雲、大數據和安全五大核心技術為基礎,在「智能理賠」「智能養老」等科技投入和運用上可為客戶提供線上理賠、查詢服務,以及為客戶提供繳稅測算、自助參保、投資自選、自助變更等線上移動化服務。
  • 銀保監會主動披露四家會管單位高管薪酬:銀保信、保險保障基金...
    今日,銀保監會主動披露四家會管單位的高管薪酬 ③中國銀保信所以,我們應該為銀保監會的舉動點讚,沐浴陽光和信息披露,永遠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治理工具!2會管經營類機構的高管職務變動 ①職務調整:6位3會管經營類機構的高管平均薪酬 ①平均薪酬:71.6萬
  • 風雲際會論資管 2020中國資產管理武夷峰會即將重磅舉行
    9月,銀保監會批准日本上田八木短資株式會社在北京籌建獨資貨幣經紀(中國)公司。銀保監會統計顯示,2018年以來,中國銀保監會共批准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來華設立近100家各類機構。同時,我國債市、股市等外資流入也明顯增加。中債登數據顯示,8月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為24619.55億元,較7月增長1178.31億元,同比上漲42.82%。
  • 大資管時代 民生信託直播間解密信託優勢
    尋求差異化優勢是當前資管行業共同的課題,信託行業的比較優勢在哪?又如何在轉型發展中,提升並創新與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是當下各方亟待思考的問題。民生信託作為位居行業前列的信託公司,在財富、投資、投行、資管、融資等五大領域深入布局,主動管理資產規模佔比超過90%,對信託的優勢有自己專業對見解。
  • 理財子公司到底長啥樣VS銀保合作模式新玩法
    這一年,從貿易戰到銀保監會合併、大資管新規落地、P2P頻頻爆雷跑路、冰封的資本市場與房地產市場、橫空出世的理財子公司以及望眼欲穿的消費升級……讓人眼花繚亂、左衝右突甚至無所適從。其實,這沒有什麼可以奇怪的,因為有太多的事情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國際國內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這個變化如同四十年前的中國,舊的東西被顛覆了,而新的東西尚沒有完全成形。
  • 大資管轉型跟蹤:通道業務持續壓縮 機構還有這些動作
    談起資管轉型,業內討論更多的是銀行理財淨值化改造和理財子公司建設,這無疑是整個資管行業的一大重量級變化。不過,2018年出臺的資管新規是針對包括銀行理財在內的所有資產管理機構和業務,除了銀行理財以外,信託資管、券商資管、基金資管等都面臨著繁重的轉型任務。
  • 萬聯證券崔秀紅:主推「固收+」在大資管時代突圍
    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在當日下午舉行的「責任中國——2021年中國資產管理新趨勢」分論壇上作了主題為《擁抱時代變革,構建券商資管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演講。 崔秀紅認為,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國內資管行業大發展且競爭愈發激烈,萬聯證券將會抓住資管行業的發展機遇,以資管作為突破口在券業中突圍。
  • 九卦|大資管下,銀行理財子公司轉型之路
    隨著一系列理財監督法規的發布,銀行的理財產品已經在不斷轉型,尤其是《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正式發布,意味著目前商業銀行已超20萬億元規模的理財市場將要進入獨立子公司運作的新時代。備受關注的銀行理財子公司2020年中期業績近日亮相,首批開業的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績單。
  • 新華網申江嬰:資管行業健康發展需堅持三個導向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由新華網、合星金控投資集團聯合主辦的2016陸家嘴金融發展峰會,12月12日下午在上海召開。  新華網副總裁申江嬰在本次峰會致辭時表示,目前中國正站在一個大資管時代的起點。
  • 時代銀行周報|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央行鼓勵「早整改,早轉型」
    4.中國銀行(601988.SH):一日連吃3張罰單,合計罰款40萬元8月6日,銀保監會網站公布的吉林銀保監局機關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吉銀保監罰決字〔2020〕12號)顯示,中國銀行長春金域支行籤發銀行承兌匯票調查環節嚴重不審慎。吉林銀保監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對其罰款20萬元。
  • 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主推「固收+」在大資管時代突圍
    崔秀紅認為,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國內資管行業大發展且競爭愈發激烈,萬聯證券將會抓住資管行業的發展機遇,以資管作為突破口在券業中突圍。而在發展資管業務時,又會選擇發展「固收+」的產品,在整個大資管環境下做出特色。萬聯證券這幾年大投入發展的資管業務收入快速增長,2019年行業排名第38位,資管業務的發展卓有成效。
  •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銀保合作轉型要從銷售型轉為服務型
    他指出,對銀行而言,銀保合作轉型應該是從銷售型轉為服務型。具體表現為這三個方面。一是讓客戶從銀行渠道買到信用好、服務好的保險公司。二是讓客戶買到性價比比較高,沒有陷阱的保險產品。三是讓客戶買到適合自己需要的保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