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炒股不如買基金」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

2020-12-18 天天基金網

要問節後收益最豐、相對比較安全又穩健的投資品種是什麼?答案是:不妨選幾家指數基金(ETF)。

從2月3日開市至今,節後兩周上證指數跌 2%,深成指漲2.19%,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漲幅分別達到 2.49%和 7.37%。兩市3777隻個股中,804隻漲,佔比21.3%,2961隻跌,佔比78.4%,另有12隻平盤。

簡言之,如果買股票,漲跌二八開。

那麼買指數基金又會怎樣?目前,規模超過50億元的指數基金約有30隻。筆者粗略統計,兩周以來上漲18隻,下跌12隻,即漲跌六四開。漲得較好的如5GETF(515050)漲 10.7%,創業板 50(159949)漲8.16% ,半導體 50(512760),漲7.68% ,創業板 ETF(159915)漲7.23%,科技ETF(515000)漲2.98%。

下跌的指數基金主要是券商ETF,以及幾隻央企ETF和上海國企 ETF 等,如券商 ETF 兩周跌4%,上海國企ETF跌5%。

如果把時間拉得更長一些,選擇好的指數基金,其投資效應就更明顯。

從去年8月6日滬深主要指數的低點算起,迄今約半年時間,上證指數漲5%,深成指漲23.2%,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分別漲31.4%和37.3%。而指數基金中,如創業板ETF 漲 36.74% , 創業板 50 漲48.45%,科技ETF漲45%,半導體50漲幅更高達99%。

抓住一個較長時間的投資熱點,譬如去年下半年以來,科技股尤其是其中的半導體、5G等行業,再配置以 300ETF (主要是大盤股)和500ETF(以中小盤股為主),後二者半年漲幅也有10%和19%,這樣是不是更穩妥些。

巴菲特有句至理名言:簡單的投資方式往往更有效。大道至簡,經過30年的發展,A股市場也正迎來並逐漸進入指數基金時代,指數基金將成為普通投資者分享經濟增長和企業紅利的最簡單的投資工具。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如今滬深股市已有3800家上市公司,細分行業越來越多,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選股難度越來越大。再加上量化投資等各種新的投資方式和投資技巧層出不窮,一個普通投資者在茫茫股海中常常會覺得無助無力。都說輕指數重個股,輕指數不難,可選好股、選對股不易。去年權益型基金平均有40%以上的收益,而廣大散戶卻輸多贏少,這已經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買好的基金,讓基金去買好的股票。「炒股不如買基金」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

而指數基金則具備三大優勢:一是成本優勢,費率很低;二是風險分散;三是透明度高,編制方法簡單,標的清晰,諸如「閃崩」「造假」之類的道德風險大大降低。

第二,機構投資者已佔A股市場的半壁江山,外資話語權不斷提高。

A股歷來是個人投資者的天下,2014年個人投資者的市值(自由流通市值、下同)比例曾高達72.4%。5年多過去了,機構投資者比重持續攀升,截止去年年底,機構投資者比重已從2014年的27.6%提升到47.5%,個人投資者從72.4下降到52.5。

A股投資者結構重塑,特別是日前MSCI和富士指數相繼擴容,其中MSCI納入因子從2019年5月的5%,快速完成至今年2月的20%;富時指數納入因子更是從2019年9月的5%,半年時間即增至今年3月的25%。外資話語權不斷提高,雖然目前外資持股市值不過2萬多億元,佔比不過3.55%,但一年外資持股增長80%,如此增速令人始料未及。

而在國外成熟市場,指數基金原本就是最重要的投資工具。以美國股市為例,指數基金規模達到6.3萬億美元,佔其股票總市值31萬億美元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指數型基金戰勝主動型基金,在美國股市基本已成定論。

第三,證監會力推發展權益類基金。針對中國股市約60萬億元總市值中,目前指數基金規模不過5-6千億元,佔比不足1%。證監會在不久前召開的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會議上,專門提及「持續推動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仍是今年工作重點。」誰都知道,權益類基金尤其是其中的指數基金,是拓展中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

最後強調一句,儘管目前市場上有200多隻指數基金,投資人最好還是選擇規模較大、成交活躍的基金。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

相關焦點

  • 更有基金兩年狂飆300%!果然「炒股不如買基金」
    2019年和2020年出現明顯的結構性牛市,公募主動權益基金持續上演「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整體表現大幅超越指數,更有一批基金近兩年業績實現200%,最強者已經逼近300%!令市場驚嘆。年內主動權益基金收益34.38%無論內外環境如何波折,2020年是公募基金歷史性「超級大年」,在這一年間抓住了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展現出「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
  • 現實如此,個人投資者買股票不如買基金!
    隨著註冊制的全面放開,A股的數量會越來越多,而在市場資金相對有限的情況下股票分化已是必然,也就形成了資金抱團的局面,近期推出的退市新制度也進一步加速了A股的優勝劣汰。可以預見即便在未來的牛市裡也難有全面普漲行情,分化依舊會比較嚴重,鑑於個人投資者在專業能力、經驗、精力上都無法適應市場,直接買基金的方式大概率會強於自己買股。近些年,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著積極變化,機構資金已然成為市場主導。數據顯示,2019年初至今年11月底,境內專業機構的A股交易金額佔比17.75%,較2018年上升1.34個百分點。
  • 600億螞蟻戰配基金可退錢,炒股不如買基金?今年13隻...
    編者按:炒股不如買基金?當你投資迷茫的時候,這句話值得反覆讀10遍。 「創新未來基金」)發布聯合聲明,擬增設B類份額,投資者可以按基金份額淨值退出。
  • 炒股不如買基金 2020年這家公司積極布局ETF市場
    來源:金融界基金告別2019,迎來2020。回溯2019年,基金市場可謂「大豐收」,"炒股不如買基金"成為現實。 去年,公募基金市場取得超出預期的好成績,公募基金髮行數量和發行規模方面雙雙創紀錄。全年多隻基金淨值翻倍,股基平均收益率超過40%,近8年來首次同時超越主要市場指數。再聚焦到百家基金公司的各自表現,作為國內首批規範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國泰基金2019年的表現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國泰基金一直秉持著穩健進取的投資風格,在二十年的投資經驗中積累了豐富的資產管理經驗,組建穩定的投資團隊,注重風險控制,形成獨樹一幟的投資風格。
  • 連續2年「炒股不如買基」:普通股票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49%
    原標題:連續兩年「炒股不如買基」,明年基金賺錢有多難?國際金融報距離A股2020年收官還剩十幾個交易日,但眾多投資者已經在關注2021年的市場投資策略。市場人士感到擔憂的是,2021年市場的賺錢難度可能會增大,過去兩年取得顯著賺錢效應的權益基金,在明年可能會承受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
  • 連續兩年「炒股不如買基」,明年基金賺錢有多難?
    在今年結構性行情下,權益類基金「賺錢效應」明顯,規模大增。臨近歲末,一些市場人士擔憂,基金的優秀業績在明年或難以延續。 距離A股2020年收官還剩十幾個交易日,但眾多投資者已經在關注2021年的市場投資策略。
  • 炒股不如買基金?16隻基金年內分紅規模超10億
    2020.12.16 18:06【炒股不如買基金?16隻基金年內分紅規模超10億】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年內共有2163隻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實施過4146次分紅,總分紅規模達1716億元,這一規模創下了近4年來的最高值。具體看,2163隻基金中分紅規模過億元的有422隻,其中有16隻基金的分紅規模在10億元以上。
  • 2020年中國家庭理財更願買基金而非炒股
    指數顯示,後疫情時代,中國人在線理財需求大增,錢存得少了,更願意拿去買基金而非炒股。2020年新增「基民」中,30歲以下的90後佔到了一半以上。中國家庭更願買基金而非炒股中國家庭財富指數以100為基準線,通過大範圍調研計算指數變化,以此跟蹤觀察中國家庭理財行為和觀念的變化。自一季度以來,中國家庭線上投資意願指數平均為109.6,線上投資的意願明顯增加。
  • 想買基金怎麼開戶?買基金開戶詳細流程
    很多投資者都說炒股不如炒基金,因為基金的投資成本和風險控制等方面都更有優勢,相對更適合普通投資者參與。炒股是需要開戶才能交易的,那麼買基金如何開戶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基金網上開戶流程。
  • 炒股不如買基金,買基金不如拿FOF!「拿得住、不割肉」專業買手...
    這也使得A股成為了國內外資本持續追捧的投資標的,前三季度滬深300指數上漲11.98%,這個過程中公募基金表現不俗,主動權益類基金整體獲得34%平均收益,無論是新發基金還是老基金規模也是節節高升。這也又一次證明了「炒股不如買基金」,與其每天盯盤、天天提心弔膽,不如把錢交給專業的人。不過,基金市場的產品也是種類繁多。
  • 新基金徹底火了:易方達匯添富南方領跑!「買基金完勝炒股...
    中國基金業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一年新基金的成立規模超過3萬億元!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此前新基金募集年度規模最高紀錄尚不足2萬億。此次更是權益基金在發行市場唱起主角。背後的直接驅動力是「炒股不如買基金」逐漸深入人心。以今年情況看,權益基金收益率明顯超過了主流指數,更超20隻基金業績超100%,業績最好的淨值增幅已經超過130%,表現神勇!
  • 85%散戶在牛市巨虧,股民自救手冊:聽專家炒股,不如買ETF
    與其聽專家炒股,不如自己買起ETF。一、散戶在牛市虧損嚴重《中國股市的財富再分配:泡沫和破滅》通過研究2014-2015年大牛市與股災期間的數據,發現牛市是股民虧損的重要原因。該論文由清華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復旦大學共同完成。
  • 市場大幅震蕩 超多基金淨值創新高!還能買嗎?
    炒股不如買基金效應凸顯,這是助推投資者基金布局權益基金的主要原因。  年內8隻權益基金收益超100%  今年整體是出現一波較好的結構性行情,權益基金表現較好,炒股不如買基金效應凸顯,這是助推投資者基金布局權益基金的主要原因。
  • 基金經理逢震蕩加倉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中國基金報)基金經理逢震蕩加倉近日,多隻次新基金公布上市交易公告書,這些基金的最新倉位情況也浮出水面:有的基金經理大舉加倉,有的基金經理保持高倉位運作。此外,7月以來,權益基金髮行規模超過3000億元,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市場震蕩將會提供較好的逢低布局機會。
  • 盈米基金旗下投資者教育平臺大樹學社上線
    中證網訊(記者 萬宇)為了進一步深化買方投顧領域的探索,加大投資者教育的力度,盈米基金旗下專注於為用戶提供投資教育的平臺大樹學社於12月22日正式上線。   2020年以來大部分權益類基金的收益率遠超過同期上證綜指、滬深300等主流指數的漲幅,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意識到「炒股不如買基金」。
  • 普通人買股票還不如定投股票型基金賺錢嗎?
    最近,吃不胖de瘦子在社區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普通人買股票還不如定投股票型基金賺錢嗎?」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無論投資股票還是股票型基金,賺多賺少跟你選擇什麼樣的股票和基金、什麼時候買入和賣出以及市場行情走勢都息息相關。
  • 3400點買基金,是一次性買入還是選擇定投?
    這個問題,沒有前提條件,當然是買基金!原因在於: 1、公募基金賺錢效應明顯。 我們知道買基金就是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人來打理,這些基金管理者大都有著5-10年以上的研投經驗,把炒股這門技術活,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來替我們炒股,幫我們承壓,規避投資噪音,解放自我,這是聰明人的選擇!
  • 稜鏡|百億基金一天售罄,有錢買也得配售,但投資者為何難賺錢?
    而今年前三季度還未過完,權益類基金髮行就已超過2015年全年盛況。2020年公募基金髮行創下新紀錄已板上釘釘。「今年結構性牛市,股市大漲是基金髮行創新高的直接原因。此外,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既然理財風險都在上升,貨幣基金、債市基金表現都不好,老百姓不如去買權益類基金。」
  • 今年鐵定「炒股不如買基金」!冠軍之戰打響:10大基金狂賺至少100%
    原標題:今年鐵定「炒股不如買基金」!冠軍之戰打響:10大基金狂賺至少100%,爭奪太激烈了! 摘要 【今年鐵定「炒股不如買基金」!
  • 「揚鞭奮進馬蹄疾」 ,公募基金展現機構投資者磅礴偉力!
    2020年11月末,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16.49%,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6.87%,公募FOF年化收益率9.38%,各類型基金取得了長期良好業績,讓公募基金成為養老、家庭理財等普惠投資的重要工具,「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