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炒股不如買基」,明年基金賺錢有多難?

2020-12-25 騰訊網

在今年結構性行情下,權益類基金「賺錢效應」明顯,規模大增。臨近歲末,一些市場人士擔憂,基金的優秀業績在明年或難以延續。

距離A股2020年收官還剩十幾個交易日,但眾多投資者已經在關注2021年的市場投資策略。市場人士感到擔憂的是,2021年市場的賺錢難度可能會增大,過去兩年取得顯著賺錢效應的權益基金,在明年可能會承受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為49.29%,偏股型混合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為47.88%,權益類基金中已有14隻年內收益翻倍,絕大部分基金跑贏了基準指數。可見,在結構性行情的驅動下,權益類基金在全年仍取得不錯的業績。

權益類基金大放異彩

2020年是權益類基金的發行大年。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年內市場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份額達到14752.79億份,股票型基金份額達到3468.66億份,二者佔新基金成立份額比分別達11.87%和50.5%。

造成上述發行火熱的局面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方面,爆款基金的接連成立為權益類基金份額增長貢獻了不少力量;另一方面,基金賺錢效應也吸引了不少資金蜂擁購買。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權益類基金整體平均業績大幅跑贏基準指數,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均超過45%。

對於今年權益類基金的大放異彩,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權益基金盈利能力變強背後的邏輯主要來自三點:首先,A股逐漸呈現國際化特點;其次,強者恆強的上市公司龍頭效應進一步加劇,A股持續分化甚至加劇分化;最後,市場資金機構化明顯,機構資金已經是決定市場興衰的主要因素,公募基金定價能力達到頂峰。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向記者分析稱,今年行情的表現有顯著的風格特徵,上半年科技、醫藥、消費領跑,下半年則是順周期板塊崛起,結構化的行情分化非常嚴重。因此,基金抱團的個股表現會更加優異,權益基金整體表現要優於大盤表現,更優於散戶個人炒股收益。

明年能否再接再厲

2019年,權益類基金就憑實力向市場證明「炒股不如買基」的理念,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兩類基金全年平均收益率均超過45%,廣發基金劉格菘更是以包攬基金年度收益前三的「硬核」業績一戰成名。

截至2020年,權益類基金連續兩年均收穫了不錯表現,著實令人欣喜。而對於2021年,有業內人士提出擔憂,權益類基金能否再次延續輝煌的業績?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自2016年至今近五年來,公募基金主動權益產品有三年平均收益率為正數,且2019年權益類基金勝率接近100%(年初買入任何一隻權益類基金持有一年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但近五年來公募權益類基金未能實現連續三年平均收益為正的表現。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曾在9月底的研報中指出,2019年和2020年是基金經理的大年,這是過去十年以來的首次。雖然這兩年基金經理的成績優秀,但是這個歷史性的異象也增加了明年獲得超額回報的難度和市場回報均值回歸的概率。

中銀證券則認為,主動權益型公募基金在2021年大概率跑贏滬深300指數,實現15年來首次「三連勝」。在資本回報率持續中樞下行區間,A股在未來會進一步分化,公募基金依託其強大的選股能力將在明年繼續佔優。

市場在擔憂什麼

截至今年10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已經超過18萬億元,今年新發基金規模有可能創下超3萬億元的年度發行新紀錄。在這種高速發展的體量下,一些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中表達了自身的擔憂情緒,明年A股市場究竟會走出怎樣的趨勢,基金業績波動是否會增大?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在後疫情時期,明年市場可能會承受一部分壓力,大概率以震蕩上行為主。權益類基金雖然面臨壓力,但仍有機會繼續超越基準指數。

「明年市場很大概率仍然保持震蕩上行格局,市場走勢主要看全球後疫情時期的經濟恢復狀態,以及新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化。」劉巖認為,市場資金機構化程度會加深,明年基金業績有機會延續上升趨勢,大概率繼續超越滬深300指數。但部分基金今年淨值已經很高,尤其一些科技類持倉股價普遍過高,對明年投資業績穩定性會有負面影響。

壁虎資本總經理張增繼對本報記者表示,明年央行也不會像今年持續放水而是採取偏緊的政策,市場流動性不會像今年這樣充裕,而疫情持久戰帶來的不確定性仍在。同時,今年核心資產都已有很大漲幅,給明年的投資增加了較大難度,但也讓市場朝更加趨於機構化的方向發展。明年大的趨勢性行情難以為繼,震蕩行情概率較大。

優美利投資基金經理盧平認為,今年末和明年權益市場在長期利率保持低位運行的宏觀條件下,保持震蕩上行的可能性很高。

胡泊表示,市場的擔心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前期漲幅較高的科技、醫藥、消費等板塊後市上漲空間有限,市場對未來基金業績的持續性產生了擔憂。明年全球經濟復甦之後,可能發生流動性邊際收緊的現象,但該現象發生的時段可能會在明年二季度之後,需要在投資中不斷去跟蹤觀察。

記者:夏悅超

相關焦點

  • 連續2年「炒股不如買基」:普通股票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49%
    原標題:連續兩年「炒股不如買基」,明年基金賺錢有多難?國際金融報距離A股2020年收官還剩十幾個交易日,但眾多投資者已經在關注2021年的市場投資策略。市場人士感到擔憂的是,2021年市場的賺錢難度可能會增大,過去兩年取得顯著賺錢效應的權益基金,在明年可能會承受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
  • 更有基金兩年狂飆300%!果然「炒股不如買基金」
    2019年和2020年出現明顯的結構性牛市,公募主動權益基金持續上演「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整體表現大幅超越指數,更有一批基金近兩年業績實現200%,最強者已經逼近300%!令市場驚嘆。年內主動權益基金收益34.38%無論內外環境如何波折,2020年是公募基金歷史性「超級大年」,在這一年間抓住了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展現出「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
  • 為什麼基金賺錢 基民不賺錢?
    來源:巴蜀養基場 每次組織線下投資者的交流活動,當來到互動環節,往往投資者在情緒高昂時,總會有人提問,「推薦幾隻能賺錢的好基金唄」,往往這個問題也會引起很多其他投資者的興趣。因為在大家的眼中,如果能夠買到業績表現很好的基金產品,應該就能夠真正賺到錢了!
  • 紅包|「辛苦炒股不如買基躺贏」,2020年買基你賺了多少?
    公募主動權益基金整體表現大幅超越指數,「辛苦炒股不如買基躺贏」也再次被驗證。 作為一位資深基民,2020年四季度你賺了多少?抄底了哪些品種?有哪些投資方法?新的一年,你最看好哪類基金?準備如何謀篇布局?快來參加中國基金報攜手銀華基金推出的「2020年度基民投資情緒調查」吧! 完成問卷還有機會贏好禮!
  • 衣不如新,基不如故——為什麼不建議買新基金?
    衣不如新,基不如故——為什麼不建議買新基金? 時間:2021年01月04日 16:46:38&nbsp中財網   剛剛過去的2020年,據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可統計的535隻主動型基金的平均漲幅超過43.92%,其中有53隻基金年內漲幅超過100%。
  • 炒股不如買基金!今年「翻倍基」超40隻,背後大贏家都有這些特質
    面對今年的結構性行情,公募基金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特別是主動權益類基金更是完勝,再次向市場證明了「炒股不如買基金」這一定律。新經濟e線注意到,無論是A股市場2018年的大調整,還是2019-2020年的震蕩向上,主動權益類的表現均優於被動指數基金。而權益類基金(尤其是主動權益類)的賺錢效應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
  • 2020基金徹底炸了 最牛暴賺163%!更有基金兩年狂飆300%
    2019年和2020年出現明顯的結構性牛市,公募主動權益基金持續上演「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整體表現大幅超越指數,更有一批基金近兩年業績實現200%,最強者已經逼近300%!令市場驚嘆。「超級大年」,在這一年間抓住了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展現出「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
  • 炒股不如買基金,買基金不如拿FOF!「拿得住、不割肉」專業買手...
    這也使得A股成為了國內外資本持續追捧的投資標的,前三季度滬深300指數上漲11.98%,這個過程中公募基金表現不俗,主動權益類基金整體獲得34%平均收益,無論是新發基金還是老基金規模也是節節高升。這也又一次證明了「炒股不如買基金」,與其每天盯盤、天天提心弔膽,不如把錢交給專業的人。不過,基金市場的產品也是種類繁多。
  • 普通人買股票還不如定投股票型基金賺錢嗎?
    最近,吃不胖de瘦子在社區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普通人買股票還不如定投股票型基金賺錢嗎?」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無論投資股票還是股票型基金,賺多賺少跟你選擇什麼樣的股票和基金、什麼時候買入和賣出以及市場行情走勢都息息相關。
  • 今年鐵定「炒股不如買基金」!冠軍之戰打響:10大基金狂賺至少100%
    原標題:今年鐵定「炒股不如買基金」!冠軍之戰打響:10大基金狂賺至少100%,爭奪太激烈了! 摘要 【今年鐵定「炒股不如買基金」!
  • 新基金徹底火了:易方達匯添富南方領跑!「買基金完勝炒股...
    中國基金業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一年新基金的成立規模超過3萬億元!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此前新基金募集年度規模最高紀錄尚不足2萬億。此次更是權益基金在發行市場唱起主角。背後的直接驅動力是「炒股不如買基金」逐漸深入人心。以今年情況看,權益基金收益率明顯超過了主流指數,更超20隻基金業績超100%,業績最好的淨值增幅已經超過130%,表現神勇!
  • 新基募資超3萬億如何克服擇基難題?FOF基金專業買手優勢凸顯
    2020年基金徹徹底底火了!在「炒股不如買基」觀念驅動下,年內公募整體資產規模進入18萬億時代,1300多隻新基金髮行規模合計突破3萬億。而在過往22年中,新基金單個年度的規模還從未突破1.5萬億元。今年不僅破「2」,更一舉邁過了「3」的大關。公募基金產品數量也激增超過7200隻。面對基金規模和數量創新高,對於基民來說,選基金的難度也堪比炒股。
  • 600億螞蟻戰配基金可退錢,炒股不如買基金?今年13隻...
    編者按:炒股不如買基金?當你投資迷茫的時候,這句話值得反覆讀10遍。 有網友評論:相信有不俗的表現,還賺了!
  • 炒股不如買基金?16隻基金年內分紅規模超10億
    2020.12.16 18:06【炒股不如買基金?16隻基金年內分紅規模超10億】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年內共有2163隻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實施過4146次分紅,總分紅規模達1716億元,這一規模創下了近4年來的最高值。具體看,2163隻基金中分紅規模過億元的有422隻,其中有16隻基金的分紅規模在10億元以上。
  • 買基金真的是「十買九虧剩下一個不賺錢」?
    近年來買基金的投資者數量越來越多,相信基金是能讓賺錢的「聖地」,相信基金經理比自己的能力更強,比自己的投資技巧更專業,與其自己一個人在金融市場中廝殺,最終還不賺錢,不如投入基金中進行買賣。買基金真的是「十買九虧剩下一個不賺錢」?
  • 拆解新發基金3萬億:爆款和攤餘債基扛大旗,12家基金公司顆粒無收
    每經記者:黃小聰 「你現在買股票多還是買基金多……「 「最近有一隻某某基金經理的新基金,我打算再買一點,你買不買?」
  • 一隻有遠見的基金,會是什麼樣?
    這幾年來「棄股從基」的人越來越多,是因為真的「炒股不如買基」!其中一些投研能力強的基金公司旗下的權益類基金的基金淨值遠超07年15年的時候。(數據來源Wind) 所以要想能睡個安穩覺,炒股這門技術活還是交給基金經理吧。 市場上2000多名基金經理,能夠穿越牛熊在長跑中勝出的優秀基金經理還是少數,像上面提到的五年股基冠軍嘉實新興產業的基金經理歸凱,最近就火了!各大基金吧和我自己的朋友圈都被歸凱「種草」了。
  • 3400點買基金,是一次性買入還是選擇定投?
    原因在於: 1、公募基金賺錢效應明顯。 Wind統計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來各類基金全線飄紅,以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為16.66%,其次是股票型基金,為13.05%,而基金市場整體平均收益率為9.47%。
  • 2019年有5隻基金翻倍 2020年要乘勝追「基」嗎?
    公募基金整體表現超越主流指數,2019真是名副其實的「炒股不如買基金」的一年。最牛的主動權益基金年漲幅達121.69%,主動股票基金9隻大賺80%以上,而在混合型基金50強中,最低的也大賺75%。「新年或可以乘勝追『基』,去擁抱一些強者恆強的優質基金。」杭州一位資深券商分析人士這樣說。
  • 賀宛男:「炒股不如買基金」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
    答案是:不妨選幾家指數基金(ETF)。從2月3日開市至今,節後兩周上證指數跌 2%,深成指漲2.19%,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漲幅分別達到 2.49%和 7.37%。兩市3777隻個股中,804隻漲,佔比21.3%,2961隻跌,佔比78.4%,另有12隻平盤。簡言之,如果買股票,漲跌二八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