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不如買基金,買基金不如拿FOF!「拿得住、不割肉」專業買手...

2020-12-27 金融界

2020年雖然一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不景氣,但中國無論從防疫還是經濟發展上來說,都領跑全球。這也使得A股成為了國內外資本持續追捧的投資標的,前三季度滬深300指數上漲11.98%,這個過程中公募基金表現不俗,主動權益類基金整體獲得34%平均收益,無論是新發基金還是老基金規模也是節節高升。這也又一次證明了「炒股不如買基金」,與其每天盯盤、天天提心弔膽,不如把錢交給專業的人。

不過,基金市場的產品也是種類繁多。如果說偏股型基金可以看作是一堆股票的組合,那麼FOF則是一攬子基金的組合。高收益往往伴隨高波動,從這個意義上講相較於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收益,FOF的收益短期可能並不亮眼。但也正因如此FOF持有人所面臨的波動和回撤相較於單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也較小。也可以這樣理解,FOF產品的投資人並不是奔著短期高風險高收益去的,而是在錨定風險下追求儘可能高的回報。

專業買手眼中的FOF到底是什麼?與其他主動權益基金相比它有哪些優勢? FOF在追求高性價比的運作中是如何在既定風險的前提下追求儘可能高的收益的?本期金融界《基金牛時代》特別策劃「專業買手擇基記」邀請興證全球基金FOF投資與金融工程部總監、養老金管理部總監林國懷為大家答疑解惑。

本文核心要點:

1. 專業買手眼中的FOF到底是什麼?

2. 公募FOF與其他主動權益基金相比有哪些優勢?

3. 追求高性價比運作,FOF如何在既定的風險前提下追求更高收益的?

4. 目標風險公募FOF「解決」選擇難題?

5. 多種目標風險FOF產品匹配持有人的風險偏好?

6. 兩輪打新增加確定性收益

7. 一位把自己比做「足球教練」的FOF基金經理

8.專業選基沒那麼容易!定性+定量,相互佐證

以下對話全文:

公募FOF追求高性價比運作

與主動權益基金相比有哪些優勢?

金融界基金:2020年,基金賺錢效應再度延續,您做為購買基金的「專業買手」,請談談您的思考?

林國懷:FOF基金的業績和其他權益類基金相比的話,短期可能不是那麼亮眼,但是比較業績不能脫離風險,要在大家風險差不多的情況下,比較才有意義,或者是差不多業績情況下比較風險,這樣才有意義。因為如果承擔很大的風險,未來虧損的概率可能也會比較大。我們的FOF運作其實是要追求一個「性價比」,也就是說在既定風險的情況下追求較高的收益,或者是在既定的收益情況下,我們怎麼來把組合的風險降得更低。

提到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這類基金必須通過FOF運作。但養老FOF和普通FOF最大的區別就是除了投資範圍些許差異外,還有就是持有期。比如,穩健策略的養老FOF持有期是一年;而平衡策略的持有期是三年,而積極策略的持有期是五年。

FOF如何控制風險追求較高收益?

長期來看,中國的公募基金,尤其是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很好,只不過波動會比較大,所以導致很多的持有人買基金的實際收益並不怎麼樣。要改變這種現狀的話,我認為有兩種方式:第一種,讓基金的波動變小。第二種,基金持有人降低交易頻次,其實第一種將基金的波動變小的目的,也是讓基金持有人的持有體驗更好,不會因為短期漲得很快而想著趕緊落袋為安或追高入場,或是短期跌得較多,嚇得趕緊割肉了。而對於FOF產品,就是「在不降低預期收益率的前提下降低組合波動率」的極佳方式,從而幫助客戶更能拿的住,讓客戶拿得住並最終掙到錢。

目標風險公募FOF「解決」選擇難題

金融界基金:專業投資人眼中的FOF到底是什麼?

林國懷:我們部門目前FOF相關的業務一共分成三條線。第一塊是公募FOF,主要以目標風險FOF產品為主;第二塊是專戶FOF,這裡多為根據機構資金(比如銀行理財資金、券商自營資金以及企業用於投資資金等)需求而定製,會從目標風險、預期收益、風險承受能力等等這些角度,我們共同商討產品設計;第三塊是基金組合,市場上多看到有內部FOF和外部FOF兩種,我們公司就把內部「FOF」單獨拎出來做成了「白盒」基金組合,組合中的基金搭配以及每次調倉都以 「白盒」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客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而我們的公募FOF和專戶FOF基本都是以全市場基金投資為主。

上面我也提到了我們的產品主要以目標風險產品為主。為什麼呢?從目前的國內情況來看的話,目標風險型FOF的整體規模會更大一些。另外,我們認為目標風險型產品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老百姓理解起來更簡單更容易,並且應用場景也更多,從而接受程度更高。

金融本身就很複雜,如果跟普通投資人去講風險調整後收益怎麼樣?持倉比例什麼?下滑曲線是怎麼回事?很多人就會被繞暈了。也是基於此,我們選擇了目標風險類的產品設計。具體操作中,你的風險偏好是什麼?你風險偏好高的就買高風險的,風險偏好適中的就買中風險的,低風險偏好的就買低風險的,根據你的風險偏好程度去選擇相關的產品就可以了,只要未來你的風險偏好沒有發生很大變化的話,你的品種就不用做切換選擇。

目標風險這種產品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選擇難題,降低了因過多的判斷和選擇而做出犯錯決策的概率。

多種目標風險匹配持有人預期

兩輪打新增加確定性收益

金融界基金:投資實踐中,你們對旗下目標風險公募FOF系列產品是如何布局的?

林國懷:我們把公募FOF分成兩條線,第一是養老FOF,第二是普通FOF。

養老FOF目前我們已經有一段時間的運作了,是剛才提到的興全安泰平衡養老FOF,這個產品2019年1月25號成立,到現在運作一年半的時間,然後還有兩隻產品剛剛拿到證監會批文,一個是興全安泰穩健,一個是興全安泰積極。那麼,算上這兩隻產品,我們的養老目標產品線把高、中、低風險做到全覆蓋了。

普通FOF這塊我們就設計了一個產品,就是今年3月6日成立的興全優選進取三個月持有期FOF,中等風險,但由於安泰優選進取三個月持有期FOF的權益固收資產佔比八二開,即80%的權益20%的固收,因此雖然都是中風險評級,但風險定位上比養老FOF最高等級風險還得高一些。

金融界基金:FOF在投資中如何把握機會?

林國懷:對於我們FOF而言,其實是在基金市場裡面做一定的優選和精選,然後在基金市場裡面抓一些相對比較確定的投資機會。比如購買場內封閉式基金,賺取折價收窄所帶來的收益;再比如參與打新,所管理的母基金打一次新,子基金再打一次新,兩輪打新在目前市場情況下也是確定性收益等等。這些機會的參與會使得我們的部分投資收益具有確定性,那麼FOF的業績也更容易符合投資人的預期。

組合的「高性價比」特徵是FOF最大的優勢,正是這個優勢讓投資人體驗到了基金的賺錢效應,並進一步讓客戶更能拿得住。

那拿得住又有什麼樣的好處呢?我們做了一組數據統計:

從國內的歷史數據進行測算,若持有單只權益類基金,持有時間2~3個月、6個月,獲取正收益的概率只有50%~60%,也就是說持有期還有一半的概率可能會虧損;若持有時間3年~5年,那麼獲取正收益的概率能達到70%;若持有超過8年或以上,則每筆投資大概率都能獲得正收益。

一位把自己比做「足球教練」的FOF基金經理

金融界基金:作為FOF基金經理,談談您的投資理念。

林國懷:作為一個FOF基金經理更像做一個足球教練。而作為一個教練,就要統籌全局、了解隊員的特長、排兵布陣,最後帶領足隊獲勝才是正道,球員都很優秀並不代表球隊優秀。對於基金也是,我不認為選擇市場優秀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組合收益率就一定如預期的那樣好。比如說這兩年如果你選擇市場一流的價值型基金經理,可能業績會很不好。但這幫價值型基金經理並不是不好,很多基金經理在特定的領域特定的風格裡面,他就是很牛的。只不過不可能一個基金經理能適應所有市場。因此,不是好的就一定是適合的。我們要根據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做一個專業的基金搭配,搭配之後才會使得最終的組合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完成投資目標。

對於我們這樣的投資理念,我做了以下三方面總結:

第一,不求速勝,不做「大」的判斷;第二,跬步千裡, 多做「實在」小事,持之以恆賺小錢。如果產品的權益部分業績穩定的比權益基金平均水平高3~5個點,長期來看這將是個非常好的收益水平,而能堅持不斷的去做這事情,其實就是一個大事情。第三,守正出奇,即使不是市場熱點的機會,我們也會積極去跟蹤與分析,並在具有顯著「性價比」時左側介入。實踐中,我們更關注優選基金創造阿爾法的能力,並通過提前布局,為組合貢獻更好的收益。

專業選基沒那麼容易!

定性+定量,相互佐證

金融界基金:對於廣大基民來說,挑選基金的難度絕對不會小於挑選個股。站在專業基金投資人的角度,您怎麼分析和挑選基金?

林國懷:關於分析基金,我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就主動型基金來看,我們主要分成兩塊,第一塊是定量的分析,第二個是定性的分析。

那麼定量分析又包括兩塊內容:(1)投資風格是什麼樣?基金經理是什麼投資風格?(2)分析盈利模式。簡單來說,投資風格就是說你是怎麼做的,盈利模式就是說你掙的什麼錢。

具體來看:投資風格方面,我們發現國內、外優秀的基金經理,特點就是風格都很穩定,他能自始至終的都是按照某一套方法某一些指標來做投資,呈現的數據特徵都非常好。投資風格會看他的資產配置、個股選擇標準、行業偏好等等。除此之外,基金經理的交易模式等方面也會做分析,看看是不是比較穩定。我們定義的「穩定」不是說不動,而是看是否有規律可尋,符合一定規律的動我們認為也是穩定的。

盈利模式就是看他掙什麼錢,並對他的收益或者超額收益相關做分解,分析盈利模式是否具有長期可持續性。舉例來說,靠新股貢獻較多的基金如果規模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靠追漲殺跌方式獲取超額業績的基金,在我們的理解中,會認為此盈利模式不可持續,對於此類產品我們的評分會相對比較低。

定量分析助我們得出量化分析結論,我們會將其形成一個調研簡報再去找基金經理進行訪談。一方面印證結論準確性,一方面補充量化分析不出來的內容(比如投資理念、投資心態等)。

投資心態挺重要的,特別是面對極端的市場、關鍵的時間點,基金經理如何應對成為我們的關注重點。這個就像是開車,在高速上開車,並不是說水平越高、經驗越豐富的人開的越快,真正觀察開車是否真的穩,你一定要看他在複雜路況時的應對。

了解林國懷:興證全球基金FOF投資與金融工程部總監、養老金管理部總監,數量經濟學碩士,擁有12年基金研究評價經驗和11年類 FOF投資管理經驗,歷史管理業績突出。管理代表基金:興全安泰養老三年(FOF)等。

《基金牛時代》特別策劃之「專業買手擇基記」

NO.1不懼「雙重收費」專業買手張曉龍:FOF在中國市場有兩大優勢!

相關焦點

  • 更有基金兩年狂飆300%!果然「炒股不如買基金」
    2019年和2020年出現明顯的結構性牛市,公募主動權益基金持續上演「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整體表現大幅超越指數,更有一批基金近兩年業績實現200%,最強者已經逼近300%!令市場驚嘆。年內主動權益基金收益34.38%無論內外環境如何波折,2020年是公募基金歷史性「超級大年」,在這一年間抓住了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展現出「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
  • 與權益型基金相比,FOF的優勢是什麼?
    FOF產品在專業投資者眼中是個什麼樣的產品?為什麼有些投資者覺得FOF比權益型基金更穩健?FOF如何幫助投資者穩健盈利?帶著這些疑問,今天小君就帶大家來聊聊FOF的這些事兒。專業買手眼中的FOF-守正出奇在專業買手眼中,2020年的市場有著教科書式的意義存在。
  • 炒股不如買基金?16隻基金年內分紅規模超10億
    2020.12.16 18:06【炒股不如買基金?16隻基金年內分紅規模超10億】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年內共有2163隻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實施過4146次分紅,總分紅規模達1716億元,這一規模創下了近4年來的最高值。具體看,2163隻基金中分紅規模過億元的有422隻,其中有16隻基金的分紅規模在10億元以上。
  • 賀宛男:「炒股不如買基金」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
    答案是:不妨選幾家指數基金(ETF)。從2月3日開市至今,節後兩周上證指數跌 2%,深成指漲2.19%,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漲幅分別達到 2.49%和 7.37%。兩市3777隻個股中,804隻漲,佔比21.3%,2961隻跌,佔比78.4%,另有12隻平盤。簡言之,如果買股票,漲跌二八開。
  • FOF基金專業買手優勢凸顯
    2020年基金徹徹底底火了!在「炒股不如買基」觀念驅動下,年內公募整體資產規模進入18萬億時代,1300多隻新基金髮行規模合計突破3萬億。而在過往22年中,新基金單個年度的規模還從未突破1.5萬億元。今年不僅破「2」,更一舉邁過了「3」的大關。公募基金產品數量也激增超過7200隻。面對基金規模和數量創新高,對於基民來說,選基金的難度也堪比炒股。
  • 普通人買股票還不如定投股票型基金賺錢嗎?
    最近,吃不胖de瘦子在社區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普通人買股票還不如定投股票型基金賺錢嗎?」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無論投資股票還是股票型基金,賺多賺少跟你選擇什麼樣的股票和基金、什麼時候買入和賣出以及市場行情走勢都息息相關。
  • 600億螞蟻戰配基金可退錢,炒股不如買基金?今年13隻...
    編者按:炒股不如買基金?當你投資迷茫的時候,這句話值得反覆讀10遍。 與此同時,5隻創新未來基金仍按11月5日的聲明,申請份額上市交易。 對於基金公司給出的這一退出新方案,業內和基民一片點讚。 這個方案簡直牛逼得不要不要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 3400點買基金,是一次性買入還是選擇定投?
    我們知道買基金就是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人來打理,這些基金管理者大都有著5-10年以上的研投經驗,把炒股這門技術活,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來替我們炒股,幫我們承壓,規避投資噪音,解放自我,這是聰明人的選擇!
  • 連續2年「炒股不如買基」:普通股票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49%
    原標題:連續兩年「炒股不如買基」,明年基金賺錢有多難?國際金融報距離A股2020年收官還剩十幾個交易日,但眾多投資者已經在關注2021年的市場投資策略。市場人士感到擔憂的是,2021年市場的賺錢難度可能會增大,過去兩年取得顯著賺錢效應的權益基金,在明年可能會承受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
  • 連續兩年「炒股不如買基」,明年基金賺錢有多難?
    市場人士感到擔憂的是,2021年市場的賺錢難度可能會增大,過去兩年取得顯著賺錢效應的權益基金,在明年可能會承受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為49.29%,偏股型混合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為47.88%,權益類基金中已有14隻年內收益翻倍,絕大部分基金跑贏了基準指數。
  • 每個月拿幾百元來買基金,有意義嗎?
    最近,吃不胖de瘦子在社區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每個月拿幾百元來買基金,有意義嗎?」有人覺得買的金額太少,一年也就能買幾千元的基金,十年下來也就幾萬元而已,離實現財富自由差著十萬八千裡,根本沒有意義。
  • 現實如此,個人投資者買股票不如買基金!
    可以預見即便在未來的牛市裡也難有全面普漲行情,分化依舊會比較嚴重,鑑於個人投資者在專業能力、經驗、精力上都無法適應市場,直接買基金的方式大概率會強於自己買股。近些年,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著積極變化,機構資金已然成為市場主導。數據顯示,2019年初至今年11月底,境內專業機構的A股交易金額佔比17.75%,較2018年上升1.34個百分點。
  • 永不割肉炒股方法
    來源:新浪博客永不割肉炒股方法!我的上一篇文章《不是割肉,就是在割肉的路上!》《又虧了,我想銷戶了!》 ,主要講了股民虧損的原因就是割肉。我有一個熟人,下崗之後就開始做股票,開始做的不順,就跟著親戚到長沙做足底反射療法,他做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因為性格內向,也放不下面子,大男人天天幫別人按摩那醜腳,的確讓人難以接受。後來回家職業炒股。他老婆是在電信公司工作的小幹部,收入能維持家庭一般的開支,於是他就在家裡研究股市,職業炒股。
  • fof基金是什麼意思?私募FOF基金是什麼?
    fof基金是什麼意思?的基金。
  • 炒股不如買基金 2020年這家公司積極布局ETF市場
    來源:金融界基金告別2019,迎來2020。回溯2019年,基金市場可謂「大豐收」,"炒股不如買基金"成為現實。 去年,公募基金市場取得超出預期的好成績,公募基金髮行數量和發行規模方面雙雙創紀錄。2019年,國泰基金旗下共有32隻主動權益類基金(不同份額分別計算,下同)同期回報逾40%,22隻基金收益率超過了50%,7隻基金回報率超過了60%,23隻基金業績躋身同類前1/3分位。 在主動權益基金方面,國泰基金的這份年終答卷十分搶眼。
  • 新基金徹底火了:易方達匯添富南方領跑!「買基金完勝炒股...
    中國基金業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一年新基金的成立規模超過3萬億元!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此前新基金募集年度規模最高紀錄尚不足2萬億。此次更是權益基金在發行市場唱起主角。背後的直接驅動力是「炒股不如買基金」逐漸深入人心。以今年情況看,權益基金收益率明顯超過了主流指數,更超20隻基金業績超100%,業績最好的淨值增幅已經超過130%,表現神勇!
  • 想買基金怎麼開戶?買基金開戶詳細流程
    很多投資者都說炒股不如炒基金,因為基金的投資成本和風險控制等方面都更有優勢,相對更適合普通投資者參與。炒股是需要開戶才能交易的,那麼買基金如何開戶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基金網上開戶流程。
  • 今年鐵定「炒股不如買基金」!冠軍之戰打響:10大基金狂賺至少100%
    原標題:今年鐵定「炒股不如買基金」!冠軍之戰打響:10大基金狂賺至少100%,爭奪太激烈了! 摘要 【今年鐵定「炒股不如買基金」!
  • 衣不如新,基不如故——為什麼不建議買新基金?
    衣不如新,基不如故——為什麼不建議買新基金? 時間:2021年01月04日 16:46:38&nbsp中財網   剛剛過去的2020年,據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可統計的535隻主動型基金的平均漲幅超過43.92%,其中有53隻基金年內漲幅超過100%。
  • 紅包|「辛苦炒股不如買基躺贏」,2020年買基你賺了多少?
    回顧這不平凡的2020年,我們一起經歷了A股單日大跌7.72%、逾3000股跌停,也見證了國際市場道瓊工業指數十天四次熔斷。公募主動權益基金整體表現大幅超越指數,「辛苦炒股不如買基躺贏」也再次被驗證。 作為一位資深基民,2020年四季度你賺了多少?抄底了哪些品種?有哪些投資方法?新的一年,你最看好哪類基金?準備如何謀篇布局?快來參加中國基金報攜手銀華基金推出的「2020年度基民投資情緒調查」吧! 完成問卷還有機會贏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