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9月15日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比較憂心華為的情況,但是幾天過後,就開始有了變化,首先是AMD宣布獲得了華為的供貨許可,然後又是intel也宣布獲得了華為的晶片供貨許可,這就讓很多的人士嗅到了一絲不一樣的意味,這是不是等於手機晶片也可能在不久之後獲得供貨呢?
的確是有這種可能,有相關人士分析表示,目前從PC方面開始,這些供貨的企業全都是美企,這也就是意味著在這個世界經濟狀態都倒退的情況下,他們希望能夠通過限制供貨商,來為自己謀取足夠的利益,所以以華為手機出貨量來說,美企如果能夠獲得華為供貨的獨家權利,自然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手機晶片也是會陸陸續續恢復供貨的,但是估計也只是從美企才有可能,而聯發科、三星等估計還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們都知道,華為目前欠缺的晶片可不只是手機方面,其他方面都有著許多的晶片缺口,而這自然是吸引了其他半導體巨頭的關注。
就比如有一家德國巨頭就喊話華為,表示其核心技術產權等等都是在德國、澳大利亞等地區註冊的,沒有美企的技術,100%可控能夠放心購買。這家廠商就是德國的英飛凌,半導體界排名全球前十,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晶片廠商,在車用晶片市場,佔據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份額。
英飛凌公司可以說是一名非常資深的半導體巨頭了,雖然主營是汽車電子晶片方面,但是這也為華為提供了另一條出路,其之所以公開喊話華為,還是為了搶咱們國內的這個市場,畢竟這兩年咱們每年進口晶片都超過3000億美元了,而且現在很多的廠商都開始在進行「去美化」,尋求其他沒有美企技術的產品來替代。
所以英飛凌自然是看準了自己符合咱們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自己在半導體行業也是非常有名氣的,所以對於英飛凌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來拓寬國內的市場。這個時候肯定就會有許多人感覺鬆了一口氣了,畢竟世界上還是有很多的半導體廠商願意供貨嘛,這個時候還有必要去自己勞心勞力的去造晶片?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我們從古至今就有一個道理叫做「莫向外求」,我們如果從外面購買他們的產品的確能夠解一時之憂,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也要一直就依賴著外來的產品,我們還是要堅持發展自己的技術,畢竟這次是美企,下一次誰知道會不會是德企呢。人是有惰性的,但是咱們在自身發展這方面可千萬不能偷懶,難道這次「卡脖子」還掐不醒咱們?所以必要的「莫向外求」還是要堅持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