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曹
三星在中國最後一家廠關了;
富士康也去了印度;
高通去了越南,而阿迪耐克同樣都走了;
這個時候很多人說&34;。
其實這句話是看到富士康之後說出來更加有力,這是因為富士康把廠遷到印度之後,發現工作效率很低,虧了不少錢回到大陸再建廠,但是發現自己在蘋果那的訂單卻被立訊給分了。
而現在的年輕人都願意去送外賣、快遞、很少有人進廠,馬雲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很欣賞這樣的年輕人,放下面子去送外賣送快遞,但是曹德旺卻說,年輕人都去送外賣了,那製造業怎麼辦?
前一段時間網上曝出蘋果要將6條生產線遷到印度去,而富士康也在印度建廠。其實這不難理解,都是為了利益。
我們現在生活水平逐漸上升,工資待遇要求越來越高,從而使得勞動力不再那麼廉價,所以蘋果也是為了尋找廉價勞動力去了印度,而且如今的印度也是打開國門進行招商引資,這是紅利期,蘋果不會不考慮,所以去了。
而除了這個原因,國內也出現用工荒,就像馬雲所說&34;。
但是不要忘了,當年輕人都去送外賣的時候,製造業怎麼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美也是覺得製造業太&34;,還要處理垃圾什麼的,所以就把製造業往外搬,服裝、鞋帽、玩具等等都放到了南非,但是問題也出現了,到08年的時候金融危機,老美吃了沒有留住製造業的虧,痛定思痛要恢復製造業大國,但是很難,畢竟幾代人都不做製造業了,哪那麼容易恢復?
都去送外賣了,製造業將要用工荒?其實這個問題應該考慮成: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寧願去送外賣,而不願進廠。
理由顯而易見。
外賣雖然苦,但是能夠看到自己付出的回報。我們常見下雨天、三伏天外賣小哥還是送餐到家,這是因為每天多接一單,就多一份收入,而這個付出和回報是看得到的,相反,在工廠呢?加班通宵也就那麼多錢,如果不加班,錢更少。
通宵加班賺一點點加班費,但是亞健康誰能扛得住?吃兩年青春飯還行,後面都是拿錢去醫院,得不償失。
我上大學的時候曾經見過一個室友打寒假工,進廠之後,就很少再出廠。
每天上班、食堂、宿舍。基本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而且時間不自由,久而久之,人都麻木了,還談什麼理想和追求?
工資低、時間不自由、一眼看到天花板、工作單一,或許這是製造業該考慮的事情:人為什麼會流失?怎麼就留不住?
網上有個段子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
王健林:年輕人去萬達玩,我覺得不錯
馬化騰:年輕人在家帶遊戲,我覺得不錯
王興:年輕人放下面子送外賣,我覺得不錯
馬雲:年輕人都去送外賣,我覺得不錯
年輕人去做什麼看個人發展,這個沒什麼問題,比如馬雲支持年輕人去送快遞,但是曹德旺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都去送外賣了,製造業怎麼辦?難道我們也要經歷老美之前的虧?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的製造業,如果一眼看到天花板,收入和付出不是一定很好的比例,那製造業確實不太能夠留住人。
你覺得現在年輕人為什麼不做製造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