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調查大家覺得有點吃驚, 據統計在國內目前外賣小哥接近700萬,高中以上學歷佔比為56%,而碩士及以上學歷則佔比為1%,如果按照總數700萬來算的話,那麼碩士以上的外賣小哥則接近7萬。
大學生送外賣,特別是碩士送外賣,本科+碩士的7年時間白白浪費了,高中畢業直接去送外賣就可以了,碩士出來送外賣,這是學歷浪費啊。
而「哈佛物理學博士後任職深圳街道辦副主任」的消息出來,大家就更加褒貶不一, 有支持的,任職深圳市南山區,那可是2019年GDP突破了6000億,達到了6013億,人均GDP更是接近6萬美元,妥妥的達到全球一流發達國家的水準。 南山區是高科技雲集的區域,高學歷正好可以服務好高科技產業。 更多的是覺得大材小用的,浪費了教育資源,這是資源錯配。
杭州餘杭區招聘北大,清華的作為儲備人才,清華北大天之驕子,而到區裡面做著雞毛蒜皮的小事,消息出來以後,有人感嘆,這是學歷通脹,學歷貶值啊。
大學生作為天之驕子,怎麼就突然不值錢了? 那上大學的意義是什麼呢? 而對於教育是不是用到什麼就學到什麼,那麼拼死拼活做什麼?
1大學教育普及化的必然結果
過去,大學生是天之驕子,考上大學就是鯉魚跳龍門,特別是農村的,戶口轉成城市戶口,而大學畢業以後包分配,去到哪裡都受尊重。
然後就是擴招,大學普及化,大學畢業不再包分配,自己找工作,在我們那個時候,大學出來找工作還是很容易的,到處都可以選擇。
而現在,只要上了高中,都是大學讀,大學的門檻一下子就下來了,中國每年有大學畢業生有八九百萬,這麼多畢業生,競爭那是非常激烈。
這個時候,比拼不僅僅是學歷了,因為大學普及化了,需要有能力,這裡的能力不僅僅是學習成績,而是學習能力,分析思考能力,溝通能力等等全方位的考驗。
2當前形勢下,快遞只能是應急之策
今年新冠疫情以來, 不斷有公司傳出來減薪、發底薪、裁員, 現在找工作也確實不好找。
疫情期間,白領們或多或少都經歷了一些「職場至暗時刻」。在白領被問及到疫情中所經歷的現象時,工資縮水問題最為普遍,佔比達 37.34%,還有 30.68%的受訪白領在疫情中經受了裁員,僅 2 成白領得以倖免。
現在出來找工作,確實比較難,我在面試的過程中,發現各種各樣出來找工作,還有很久沒有找到工作的。
有的人是公司要求每個人降薪,有的人是公司拖欠了好幾個人月工資, 還有的人是公司老闆不願意投入,做出的產品不推廣,這樣等著沒有前途要換工作。 最慘的一個人是去年12月離職換工作,沒有找到,好在是做IT,一直在家裡兼職,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崗位,這都快一年了。
而如果實在找不到工作,那外賣也是一條出路。
馬雲在採訪中表示:「我很欣賞年輕人放下架子,去做快遞小哥。他們讓中國快遞業發生了變化,讓中國的快遞業變得有意義,這沒什麼不好。」
而曹德旺則不這麼認為,他表示搞不懂年輕人,怎麼都跑去送外賣。「當下年輕人寧願去送外賣,也不願意去工廠,這是國內製造業的困境」,工廠的環境不改變,老想著員工一天一天的混在裡面,也是沒有前途的。
說實話,這些大人物的話聽聽就好了,不能聽他們怎麼說,要看他們怎麼做,送快遞,外賣只能是應激之策, 而不能是長久之計。
當然這些做久了是會麻木的,需要提早挑出來,現在國內疫情控制的很好了,學校開學,公司也恢復上班了,前期壓住的需求會爆發出來,開放的崗位會越來越多的, 前途是光明的。
3競爭壓力大到內捲化
現在大學畢業,職場競爭壓力這麼大, 去年的程式設計師996掀起了一陣熱潮,讓大家反思, 企業對於員工的壓榨太厲害了。
但是,9月4日晚,西貝餐飲創始人、董事長賈國龍關於「996」加班現象的言論引起網絡爭議,賈國龍在微博直言:「996算個啥」,「我們是『715、白加黑、夜總會』」。賈國龍解釋稱,西貝員工經常是每周7天,每天工作15小時,白天加晚上,夜裡還總開會。
這是典型的內捲化, 那什麼是內捲化呢?
內捲化,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當前大學畢業生源源不斷的流入就業市場,可是目前的就業市場沒有辦法消化這麼多的高級人才,那就只能激烈的競爭,從能力競爭過渡到時間的競爭。
一位職場人發帖吐槽, 微軟來了一群奮鬥比,主要是菊廠、福廠跟豬廠的,天天比賽加班和半夜互相at,蘇州現在嚴重了,社招多,奮鬥逼太可怕,受不了,我們這些校招進來的都被驚呆了。
但是這並不值得提倡,去年4月14日,人民日報曾發表評論《崇尚奮鬥,不等於強制996》,文章稱:「沒有人不懂『不勞無獲』的道理,但崇尚奮鬥、崇尚勞動不等於強制加班。苦幹是奮鬥,巧幹也是奮鬥;延長工時是奮鬥,提高效率也是奮鬥。因此,不能給反對996的員工貼上『混日子』『不奮鬥』的道德標籤。」
要打破內捲化,就需要不斷升級產業,提供更多高級職位,這也是國家目前一直在做。
4寫在最後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裡克·博克曾說過一句名言:"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 try ignorance!"——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那是不是意味著學歷不值錢,不需要上學了呢? 那倒也不是,一般來說,一個人有兩條路:
第一,從小開始, 不學習,吃喝玩樂,直接躺平,大了以後,直接痛苦, 這是過程舒服,結果痛苦, 日本的平成廢物這是這麼一種人。
第二,從小開始,讀書學習,努力奮鬥,刷題考試,進入大學,畢業以後找工作,各種績效考核。 這是過程痛苦,結果就因人而異,不過是比第一種人有更多的選擇。
你會選擇結果痛苦還是過程痛苦呢?
歡迎關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認知成長。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讚支持阿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