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塞,十有八九是這4個因素引起,別忽視,最好全能避免。
血管是人體構造中最為重要和精細的一部分,它遍布人體各處,給人器官和機體輸送氧氣和血液營養,在人體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所以,血管如果出現一點點問題,輕則引發頭疼、四肢麻木等,重則會引發血管堵塞等心腦血管疾病。
我們都知道,心血管疾病主要病因是由於血管內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升高,容易形成動脈硬化,那麼生活中,哪些原因會導致血管發生堵塞呢?
誘發血管堵塞的4大因素:
1、抽菸:
由於現在社會壓力過大,很多人把抽菸當做了排洩壓力的對象,煙霧繚繞之間,仿佛煩惱會因此減少一點。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醫生提醒:抽菸不僅會給肺部帶來不可逆的損傷外,還會造成血液內的「毒素」越來越多,時間長了會堆積在血管壁上,形成血塊甚至血栓,然後引發導致血管堵塞。
2、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血管的彈性也會逐漸下降,血管內的一些過多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會逐漸形成血塊,越聚越多。因此也就加大了血栓的概率。
3、飲食因素:
如果長期吃一些油膩和高蛋白、高脂肪性食物,會造成血液內的脂肪含量升高,而脂肪過多,身體代謝不及時,也會增加血管堵塞的發生。
4、缺乏運動:
研究發現,經常不運動的人血液流動的速度要比經常運動人的速度慢,而在血液流動慢的情況下,血液會的濃稠度也會逐漸變高,血栓形成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我們都知道,疾病的預防遠遠要大於治療。
一般血管在發生堵塞時,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若出現一個,儘早去醫院檢查。
1、身體乏力,頭暈頭痛:
這是心血管病早期出現的症狀,是由於血管狹窄而引發的供血不足所表現出來的症狀。
2、胸口疼痛:
很多人覺得因為勞累後出現的胸悶氣短是理所當然,就沒怎麼在乎,其實不然,心血管在發生堵塞時,最顯著的症狀就是運動完後胸口疼痛,這是因為冠狀的動脈發生硬化引發的心肌缺血或氧氣的現象。
3、下肢麻木水腫,靜脈曲張 :
當血管堵塞時,下肢的血液流動速度減慢,沒能及時補充血液和營養就會出現下肢麻木,而靜脈曲張主要是由於血液的代謝速度減慢,血液粘稠後出現的症狀。
作為目前最常見的也是危險係數最高的疾病,日常的預防和護理尤為重要,做好以下幾點,讓你的血管「青春永駐」:
一:多喝水,少喝酒。
經常飲水會改善血液的粘稠度,也會促進體液循環, 增加血管的流暢度,能夠有效的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病概率;而酒精攝入過多會讓人的心跳加快,造成血壓升高進而衝擊血管壁,會對血管造成很大的損害。所以,為了血管的健康,少喝酒,多喝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喝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對血管有益的小植物,例如:
決明子:通經活絡,降低血清。菊花:清肝明目,讓血液更通暢。牛蒡根:清熱解毒,防止血管硬化。金銀花:血管的最佳「清潔劑」,可保持血管彈性。將以上這幾種小植物按量來搭配,做成茶包泡茶,稀釋血液效果會更好。
二:戒菸,控制飲食
香菸中含有大量的焦油,有幾百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另外其中的尼古丁會刺激交感神經,會讓血壓升高,刺激血管收縮,容易引起血栓。
所以,一定要戒菸。另外還需要較少對於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油膩食物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機率,會對血管造成很大的壓力。應該多吃蔬菜與果蔬。
三:增強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
每天應該進行適當的運動,慢跑和遊泳都是不錯的選擇,一來可以提高新陳代謝,毒素可以通過汗腺排出體外,二可以減輕體重,減少患高血壓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