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19 孜然學術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黃行九課題組博士後楊猛與副研究員林楚紅合作,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旋轉模式研究了不同晶相FeOOH納米棒的橫截面結構並闡明其晶體生長方向;結合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技術和動力學模擬計算等手段,揭示了其在重金屬離子電化學分析過程中的優勢晶相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已被德國Wiley出版社Small 雜誌接收發表。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02/smll.201906830

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由於其優異的催化性質而被廣泛應用於能源和環境領域。儘管已有報導表明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不同的晶相結構表現出獨特的電化學性能,但是,由於催化反應體系複雜,影響其電催化性質的因素眾多,對於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晶相依賴的電化學行為背後的關鍵因素難以確認。一方面是缺乏從原子層面上理解納米材料與目標分析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催化反應中的動力學過程不甚清楚。此外,對於不同晶相的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的內部結構和生長方向缺乏直接證據。而闡明納米材料的結構與電化學性能之間的關係對於設計有效的敏感界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圖1. 研究α-和β-FeOOH納米棒橫截面結構與晶體生長方向的TEM圖

基於上述問題,研究人員首先合成了棒狀α-和β-FeOOH,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旋轉不同的角度研究其橫截面形狀,結合晶格條紋間距與納米衍射對應晶面的分析結果,首次從實驗上證實了α-FeOOH納米棒的橫截面是菱形,而β-FeOOH納米棒的橫截面是正方形,且α-和β-FeOOH納米棒生長方向均為[001]方向。然後,利用α-和β-FeOOH納米棒構築敏感界面研究其電化學分析行為,檢測結果表明α-FeOOH對Pb(II)的檢測靈敏度比β-FeOOH高約17倍。

結合同步輻射XAFS技術和動力學模擬計算等手段闡明電化學分析過程中優勢晶相α-FeOOH納米棒的檢測信號增強機制。XAFS與紅外光譜(FT-IR)研究結果表明,與β-FeOOH相比,在α-FeOOH上發現了更多的表面羥基,這有助於對目標分析物Pb(II)的富集,而吸附在α-FeOOH上的Pb-O鍵較長,促進Pb(II)擴散到電極表面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從而獲得增強的電化學信號。動力學過程模擬計算結果明確了α-和β-FeOOH對目標分析物的吸附速率與吸附容量是優勢晶相增強電化學敏感性能的決定因素。

圖2. 同步輻射XAFS技術、動力學模擬計算、紅外光譜等研究晶體結構、成鍵方式、鍵長、吸附動力學過程與FeOOH晶相依賴的電化學行為機制

該工作的研究發現一方面擴展了對不同晶相FeOOH結構的理解,為其表面原子排列模型提供了實驗依據;另一方面從原子層面上揭示了優勢晶相電化學分析行為的敏感增強新機制,為研究新型納米材料用於電化學分析檢測及對其他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的功能應用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持。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博新計劃、中國博士後面上項目等的支持。(來源: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相關焦點

  • FeOOH晶相結構及晶相依賴的電化學分析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儘管已有報導表明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不同的晶相結構表現出獨特的電化學性能,但是,由於催化反應體系複雜,影響其電催化性質的因素眾多,對於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晶相依賴的電化學行為背後的關鍵因素難以確認。一方面是缺乏從原子層面上理解納米材料與目標分析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催化反應中的動力學過程不甚清楚。此外,對於不同晶相的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的內部結構和生長方向缺乏直接證據。
  • 二維納米材料巨磁阻效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吳長徵特任教授課題組與曾曉成教授(我校中科院人才計劃B獲得者,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Ameritas大學講座教授),及中國科學院強磁場中心研究組合作,通過陰離子固溶技術實現了二維納米材料的自旋和能帶結構的本徵調控,獲得了目前二維納米材料中最高的負磁電阻效應,該現象的發現有可能推動二維材料在自旋電子器件的進展
  • 蘇州納米所在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前期的硫正極研究中,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6, 321, 193;Nano Energy, 2017, 40, 390),製備出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12, 12727;
  • 三維石墨烯超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在三維石墨烯超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先後在國際材料工程領域頂級刊物Advanced Materials 發表論文2篇,在美國化學學會旗下材料科學Top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發表論文一篇。
  • 天津工大在納米發電機直流發電集成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聞宇副教授和林童教授課題組在納米發電機直流發電集成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irect-current Energy Generators from Polypyrrole-coated Fabric
  • 華東理工大學在中空介孔納米催化反應器研究取得新進展
    以「Rh Nanoclusters Encaged in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reactors with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Phenol Selective Hydrogenation」為題,報導了華東理工大學在中空介孔納米催化反應器和催化加氫研究領域的新進展
  • 《微尺度》(Small)出版清華大學微納材料研究專刊
    清華新聞網4月22日電 4月16日,《微尺度》(Small)專刊《清華大學微納材料研究》(「Nano/Microscale Materials Research at Tsinghua University」)正式出版。主封面以納米材料構築的清華大學二校門為設計元素,展示了清華大學在微納尺度物質科學研究的新進展。
  •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廈門大學王鳴生教授課題組在鋰鈉金屬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王鳴生教授課題組在鋰/鈉金屬負極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系列工作首先設計了一種簡單的氮摻雜多孔碳球(N-HPCS)用於構築鋰金屬負極,提出了無籽成核實現鋰金屬納米封裝的概念,並通過大量紮實的原位透射及掃描電鏡實驗進行演示並解釋其封裝機理,再由電化學測試進一步證實由這些碳球所構築的鋰金屬負極具有較高的庫倫效率以及良好的循環性能。
  • 上海矽酸鹽所在鋰氧氣電池碳基複合正極載體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目前,包括多孔碳、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等在內的碳材料是二次鋰氧氣電池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正極載體。碳材料的優勢在於:質量輕,比表面積大,電子導電率高,有利於三相電極反應;資源豐富,來源簡便,易於實現產業化應用等。但在非水系鋰氧氣電池研究領域,碳材料存在穩定性不足等問題。非水系鋰氧氣電池在放電過程中發生1電子或2電子氧氣還原反應,生成氧化性極強的超氧根或超氧化鋰中間產物,嚴重氧化碳材料並促進電解液分解,生成大量碳酸鋰和羧酸鋰等副產物導致電極鈍化和電池容量衰減。
  • 利用DNA自組裝結構引導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可控制備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DNA自組裝結構調控圖案化二氧化矽定位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ite-specific Synthesis of Silica Nanostructures on DNA Origami Templates 為題目在線發表於《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2020, DOI: 10.1002/adma.202000294)。
  • 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和Nano Energy上,昆明理工大學是第一作者單位。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2018級碩士研究生朱鈺可、2018級博士研究生郭俊。葛振華教授、馮晶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納米硒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應用研究進展
    納米硒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應用研究進展 發表時間:2020/6/9 文 | 樊婷玥 任 煜 蔣文雯 張廣宇
  • 二維材料自組裝研究取得進展
    二維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TMDs),由於量子限域效應,展示了許多與其塊體材料不同的光、電、磁性質。
  • 青島科技大學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負極材料作為構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決定著其性能的優劣。因此,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就成為本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課題。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李鎮江教授、趙健副教授等團隊成員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深圳先進院在高性能電磁屏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深圳先進院在高性能電磁屏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10-22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研究如何有效增強碳納米管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碳納米管薄膜的力學、導電與屏蔽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 給手機穿上「防水服」:納米塗層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日前,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科研單位在納米塗層領域取得研究進展。通過納米防水塗層技術,給電路板和電子器件表面穿上一層「納米防水服」,穿上這種「防水服」的手機和電子產品,再也不必擔心會進水。日常生活中,人們有時會遇到耳機被雨淋溼而無法使用、電腦被水潑濺而鍵盤失靈,甚至手機掉到水池後無法開機等情況。
  • 納米剪紙技術與三維光學超手徵體研究取得進展
    因此,結合當代材料和製造領域的巨大進步,剪紙和摺紙技術在很多領域得到發展,包括外太空飛行器的太陽能帆板摺疊技術,微納機電系統(MEMS/NEMS),形變建築學,性能特異的機械、生物和光學器件,乃至DNA納米剪裁和摺疊技術。
  • 深圳先進院在半導體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基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深圳先進院在半導體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基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9-08-13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理化所等發現液態金屬焊接納米顆粒效應並獲系列應用技術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液態金屬焊接納米顆粒效應。: 1800406)的論文中(封面文章),研究組首次發現,將包裹有金屬納米顆粒的液態金屬小球置於鹼性溶液中時,原本分散的顆粒會以自組織方式被連接成納米多孔網狀結構且易於剝離下來(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