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益生菌撐起千億級市場:行業亂象待規範 避免掉入消費陷阱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小小益生菌撐起千億級市場!但只有7種能給娃吃,你造麼?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辭職。

《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因結腸癌去世。

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腸道問題成為了現代都市人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統計數據顯示,目前85%的中國人存在腸道問題。近年來,具有「改善腸道功能」的益生菌被奉若至寶。

「它可以促進消化和腸道,這兩個都有助於免疫力提升」

「益生菌改善吸收,免疫力會提升」

「益生菌改善便秘,有效排毒,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

再甚者,在今年新冠肺炎期間,坊間還有傳言稱,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力預防新冠肺炎。

益生菌到底是不是確有奇效?又是不是能夠成為預防新冠肺炎的「神奇藥丸」?「益生菌」消費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01

腸道免疫官:益生菌

事實上,近年關於益生菌的功效問題,業內存在不少爭論。

2018年,國際頂級期刊《Cell》接連刊登兩篇論文,質疑益生菌的作用,認為益生菌對人體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有益,甚至會干擾腸道原有的微生物。

通過在人體腸道內部的一系列實驗,研究人員發現部分人群的消化道會阻礙益生菌的定居。研究人員還發現,之前普遍認為的益生菌補充劑有助於抗生素治療後腸道菌群恢復,其實也是不合理的,益生菌補充劑反而會延緩腸道微生物和腸道基因表達恢復到正常狀態。

今年6月9日,據CNN報導,美國胃腸病學協會(AGA)的一份新的審查報告稱,目前市面上很多益生菌添加產品其實對腸道健康沒有太大作用——包括消化道疾病,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或腸易激症候群。

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益生菌對腸道、人體免疫的作用得到了相關印證。今年8月20日,由中國食品科技學會主辦的第15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南京召開,會上對益生菌的作用進行了詳細剖析。

要理解益生菌與人體健康的關係,首先必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我們人體與細菌是具有非常強烈的共生關係的。

在人體的皮膚表面、胃腸道、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糞便等部位分布著大量的細菌,尤其胃腸道細菌的種類最為繁多、數目最為巨大,佔人體微生物總量的約80%。

健康成人腸道內的菌種有1000多種,數量高達一百萬億,是我們人體表細胞總數的10倍;人體胃腸道共有超過1014個細菌,每克幹糞中就有4000億個共生菌。

在我們的腸道裡面共生菌可分為三類,分別是條件致病菌、致病菌以及膜菌群,其中膜菌群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益生菌,主要是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正常情況下是優勢菌群,具有防護、營養、免疫調節等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稱:「益生菌是一種活的微生物,當給予適當的劑量時,對宿主的健康有益。」

相關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過增強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抑制致病菌生長和黏附、調控免疫細胞活性及促進產生免疫因子等方式,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但是益生菌的免疫調節作用具有菌株特異性,特定抗原的益生菌菌株篩選、免疫調節作用功效及機制等有待深入研究。

8月28日,在廣州舉行的第七屆益生菌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委員醫學博士王紅偉引用了當前比較前沿的學術研究並明確指出:「益生菌對不同人群的免疫健康都有顯著作用;不同人群的健康特點和免疫力有差異,需要的益生菌菌株也可能不同。」

目前,學術界公認的益生菌菌株並不多,而很多在售的所謂「益生菌製劑」,菌株各異,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並沒有發現有充分證據證明,益生菌對治療新冠肺炎等疾病有直接的作用。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腸道被稱為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益生菌發揮作用的重要場所。免疫是人體健康的基石,一旦其功能失調,機體可能會產生過敏、腫瘤或受到病毒感染等健康問題。

近年來,過敏性疾病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並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僅在我國就有兩億多人被過敏性疾病困擾。

在健合(中國)有限公司健康科學部高級經理王園園看來,腸道菌群具有「教育」免疫系統的特徵,若生命早期的腸道菌群組成結構模式發生改變,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就會增加。而益生菌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的成熟,進而幫助預防和輔助治療過敏性疾病。

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對於預防過敏性疾病病毒入侵,確實很重要。但相關專家同時指出,想要提高免疫力,除了補充益生菌外,更需要注重營養、加強運動、保證睡眠、勞逸結合,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上升中的藍海:益生菌市場

隨著人們對腸胃健康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具有改善胃腸道、增強免疫力等功效的益生菌產品,逐漸成為大家追求飲食健康的「新寵」。近年來,國內對益生菌的需求逐步興起,行業擴張趨勢明顯。

《2020-2026年中國益生菌產業運營現狀及投資盈利預測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益生菌產業已達400億美元,每年的增長速度為15%—20%。其中,亞太地區佔據全球益生菌消費市場的近半壁江山,達47%;北美佔比第二,達16.5%;緊隨後面的是西歐地區和東歐地區,分別佔比15%和7%。

近五年來我國益生菌產業每年以高於15%的增速快速發展,預計2020年我國益生菌市場的產品規模將會接近850億元。

「消費者對免疫健康空前重視,我非常看好免疫健康產品市場。預計未來5年,免疫健康定位的益生菌保健品將展現更強的增長潛力。」王紅偉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到。

近年來,除了湯臣倍健、合生元、量子高科等保健品公司以外,藥企、乳企甚至連休閒零食行業都紛紛推出添加益生元/益生菌產品。其中,母嬰市場最為凸顯,益生元/益生菌已經成為了繼DHA後各大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標配成分之一。

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14-2019年期間,中國母嬰益生菌行業的市場規模以雙位數複合年增長率14.9%增長,增幅主要由兒童益生菌發展驅動。按零售銷售價值計,兒童益生菌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23.47億元增至2019年的47.6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5.2%。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母嬰品類產品外,當前益生菌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趨勢。作為發酵食品、保健食品、藥品、日化用品以及農畜牧等產業健康轉型的探索方向,益生菌產業下遊產品橫跨發酵乳品、乳飲料、休閒零食、膳食補充劑、日化用品及動物飼料等多個領域,產品品類正在不斷豐富。

以日化領域為例,益生菌已被用於護膚、口腔清潔等多個細分領域。2018年,雲南白藥牙膏推出首款益生菌兒童牙膏,隨後包括AvecMoi、參半、如沐等新國貨品牌也紛紛跟進,推出了益生菌牙膏、漱口水等口腔護理產品。

與此同時,「益生菌護膚」、「皮膚微生態」等概念也日益興起。今年7月21日,日本YAKULT養樂多集團旗下的「Yakult海外旗艦店」首次入駐天貓國際,店內產品全部為該公司在乳酸菌品類上延伸的日本化妝品。

Hexa Research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化妝品市場規模為2100萬美元,按預期8%的複合增長率發展,2025年將突破2630萬美元。總體而言,益生菌市場,尤其是在日化市場的應用還處於初步發展期,產品品類偏新、消費者的產品認知度不高,是一片處於上升階段的藍海。

「隨著這次疫情的暴發,相信不少益生菌企業認識到科研儲備能力、供應鏈保障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的重要性。對行業來說,科學管理和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也將在一定程度推促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澳優乳業中國副總裁、錦旗生物集團董事長劉學聰認為,益生菌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促進免疫力提升等作用已經得到科學界的共識,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提高。

在他看來,益生菌不僅是食品工業的應用型產品,更可能是食品業、畜牧業等的革命型產品,未來「全食品益生菌發酵化」將成為現實。

03

行業亂象待規範:避免掉入消費陷阱

不過,益生菌消費市場在不斷擴大和升溫的同時,行業亂象亦有抬頭趨勢。

「之前一直有購買酸奶的習慣,可是經常喝也不見有很明顯的效果。還有一次,喝完酸奶之後拉肚子特別厲害,我覺得是產品問題,後來我就很少購買了。」——目前正在廣州上大學生的陳珊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

「孩子現在5歲,之前有購買過益生菌給小孩吃,藥店店員會提醒我要冷藏保存,可是有些地方我看到它們可以常溫下售賣,不知道是產品的問題還是銷售的問題,我覺得不是特別規範。」——一位在佛山的全職媽媽說。

21世紀經濟報導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益生菌產品存在不少問題。有些在售產品只標註了菌株名稱,沒有明確標註菌株號;有的甚至連菌株名稱都不標註;有的宣稱嬰幼兒可食用的益生菌產品中則添加了二氧化矽、牛初乳粉、木瓜酵素等不適宜嬰幼兒食用的成分。

(不明確標註菌株)

(成分不合理添加)

產品含有益生菌活菌數與企業標註數量不一致、不明確標註菌株、成分不合理添加、終端市場宣傳不規範……這些都是當下益生菌行業普遍存在的亂象。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隨著行業進入企業越來越多,市場亂象也不斷出現。

「新冠疫情期間,在某院士關於益生菌的觀點出來之後,有很多益生菌廠家、微商都借著這個由頭順勢進行宣傳。」一位國內益生菌產業從業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

對於益生菌常見的消費誤區,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主任委員楊瑞馥提醒:「當前獲批上市的益生菌產品安全性有保障,但由於個體差異,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要注意找到適合自己的菌株。」

21世紀經濟報導注意到,針對不同人群的益生菌使用情況,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曾指出,對於特定患者,如兒童腹瀉患者、抗生素腹瀉患者,有較多證據表明,益生菌可以緩解症狀,因此,這部分患者可以使用益生菌。但對於另一些患者,如腸道黏膜缺損者,則有研究顯示,益生菌可能會成為入侵菌,引起感染,導致菌血症,建議這部分患者不要隨便使用益生菌產品。

那麼,消費者在選購益生菌產品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安利大中華研究開發、技術法規及質量管理副總裁陳佳建議:「消費者在挑選益生菌產品時,一是要注意產品標示的益生菌菌株是否經過臨床驗證,『臨床是金標準』;二是看整體菌群數,只有攝入人體後仍存活的菌群,才是有效的菌群;此外,則是針對自身需求來補充相應的益生菌。」

記者了解到,在益生菌菌株種類上,目前我國衛生部公布的《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只有7個菌種9個菌株;而在數量上,《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規定,活菌類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質期內活菌數目不得少於106CFU/ml(g)(菌落每毫升)。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應該需要注意這兩個指標。

朱丹蓬預計,隨著現在進入益生菌行業的大企業越來越多,大企業的不斷進入、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益生菌市場的規模化、品牌化和規範化。

(作者:葉碧華,鄭敏珊)

相關焦點

  • 中央空調市場野蠻生長 蘇寧將如何賦能新市場
    傳統家電行業趨於飽和,各大廠商將新市場鎖定在新興的中央空調行業。然而中央空調行業亂象頻出,平臺商能否用服務賦能新市場,蘇寧標準是否可以推廣。紅海更紅 下個千億市場在哪自18年房地產行業遇冷以來,家電消費趨於飽和,其中傳統家電反應尤其強烈,連續出現市場下滑。同時19年小米高調入局大家電市場,用低+價加劇了本就激烈的競爭。
  • 植髮消費陷阱被央視曝光,雍禾堅守誠信透明醫療
    近日,央視一套(CCTV1綜合頻道)《生活圈》欄目,報導了來自上海的張先生在某植髮機構的遭遇,並邀請醫學專家解讀植髮行業內幕和認知誤區。近年來植髮手術失敗的案例不在少數,植髮行業的亂象引發央視在內的各大媒體關注。一個「黑機構」的存在,就可能導致整個植髮行業的信譽受到重大損失,植髮機構擔當起社會責任、加強企業自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 herlux品牌Enterovital益生菌,引領益生菌市場
    近些年,大眾的消費水平逐漸升級,也進一步釋放了對健康的需求,加上日新月異的技術和持續利好的政策,促使我國益生菌行業迎來了發展良機,2020年我國的益生菌市場規模接近千億。如此巨大的市場份額,導致許多品牌跟風加入,電商平臺上充斥著琳琅滿目的益生菌產品。
  • 益百分益生君3.0煥新上市,開啟千億益生菌新時代
    近年來,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公眾的健康需求得到了進一步釋放,加上技術的日新月異和政策的持續利好,促使我國益生菌行業迎來了發展良機,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益生菌產業銷售額增速超過20%。  巨大的市場份額吸引了眾多品牌跟風加入,也讓益生菌行業的競爭一度上升到白熱化階段。
  • 養樂多背後的千億益生菌市場,玩家正浮出水面
    近幾年來,市場上益生菌商品應接不暇地出現,從酸奶到巧克力,從藥品到膳食補充劑,益生菌產品越來越被消費者所接受和認可——企業通過布局益生菌產品這顆棋來向大健康產業進軍,益生菌市場迅速發展起來。從全球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來看,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
  • 庫克的「小心思」,反其道而行佔領市場,卻掉入「陷阱」
    庫克此時卻採用了反其道而行的方式搶佔國內市場,當國產手機大幅度漲價時,庫克不僅調低了iphonese的售價,讓以前沒有用過蘋果的人都可以買起,隨後又在國內電商節的時候,讓蘋果手機首次參加電商節的活動,蘋果11再次降價,獲取市場提高銷售額。
  • 汽車消費存在風險 規範交易依法維權
    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 隨著汽車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買車後因遭遇「消費陷阱」而產生的糾紛日益增多。3月13日上午,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召開汽車消費糾紛典型案例新聞通報會,通過梳理近五年該院審理的車輛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提示汽車銷售商要誠信交易、規範經營,同時為廣大消費者合理合法維護權益提供了法律意見和建議。 據統計,2013年1月份至2018年3月,昌平法院共受理涉車消費糾紛案件183起,其中2016年審理45件,2017年審理56件,案件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 益生菌行業專題報告:多元場景消費,走向專業化發展
    益生菌定植於人或動物腸道、生殖系統 內,對人體穩態起調節作用,通過抑制有害菌增殖、促進營養物質吸收、代謝合成營養物 質等途徑對宿主健康產生重大影響。自發現起來,益生菌的功效僅僅圍繞有益於腸道健康。自 1857 年巴斯德發現乳酸菌以來, 益生菌特性及功效研究不斷深化豐富。
  • 奶昔、蛋白棒等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市場,國內尚無強制規範標準
    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元市場,也暴露出魚龍混雜的亂象。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營養師顧中一表示,目前市面上很多產品配方單一,並不符合代餐的標準。而截至記者發稿時,這一新興市場中尚無任何強制規範標準。翻出花樣:新老品牌齊入局在工位常備一盒代餐粉,已經成了上班族苗宇的日常生活習慣。下班後,他不去食堂吃飯,衝一杯代餐奶昔就是晚餐。
  • 中國益生菌產業千億級起跳潛力,前提:專業人做專業事!
    益生菌產業大勢,就是逐漸替代比比皆是的化工產品。 文:本刊記者 李靖 責任編輯:史亞娟 隨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經濟格局確立,以及中國社會的整體消費升級,大健康產業必然成為重要的經濟引擎。而在大健康產業生態中,有一個並不顯山露水卻體量不凡的領域 ——益生菌產業。
  • 廣場舞大媽撐起千億市場舞衣舞鞋成為最突出的剛性需求
    網絡配圖廣場舞大媽撐起千億市場引關注!以前一下班吃完飯就是看電視,也沒幹別的,現在不一樣了,吃完飯到點了就得去跳舞。阿姨表示,自己一月會為此花費三到五百塊錢。在圍繞廣場舞產生的消費中,舞衣舞鞋,無疑是最突出的剛性需求。
  • 高考日語聽力題型解析,如何避免掉入聽力陷阱?
    還有一點,高考日語出題人在設置題目時,通常會「布下陷阱」誤導一下考生,這就需要我們洞悉出題人的思路,避免掉入陷阱之中了。高考日語聽力題型是怎樣的?如何避免掉入聽力陷阱?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店員:それでは、8名様のお席をご用意いたしますので、少しお待ちください。客:お願いします。問:お客さんは全部で何人きますか。
  • 巨頭基於5G加速布局,千億級的雲遊戲市場正待挖掘
    巨頭基於5G加速布局,千億級的雲遊戲市場正待挖掘 2020-12-25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照明行業:小小燈具如何撬動千億市場?
    近幾年,我國照明行業市場規模迅速擴大:2012年我國照明行業市場規模為1354億元,2017年市場規模增長至3829.7億元,初步測算2018年照明工程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344億元左右,預計2021年我國照明工程行業市場規模將達6035億元。
  • 業內人士揭婚紗攝影市場亂象 新人屢陷消費陷阱
    據民政部統計,全國每年有超過1000萬對新人喜結良緣,由此也催生出巨大的消費市場。大大小小的影樓、工作室正是看準了婚紗攝影這塊「大蛋糕」,使出渾身解數搶佔市場。前兩天,一位從事婚紗攝影行業七八年的網友在民生幫幫幫民情巷論壇爆料,說目前杭州婚紗攝影市場實在太亂。2月28日,記者見到了發帖的網友「辣椒大叔」。他姓王,在婚紗攝影行業已經做了七八年,對這一行知根知底。
  • 黃氏價格的導數:如何避免掉入買便宜貨的陷阱?
    要聞 黃氏價格的導數:如何避免掉入買便宜貨的陷阱?這篇文章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輕易的掉入購買便宜貨的陷阱中。有時候價格稍微貴一點,我們去購買更加優秀的公司的收益可能更高。當行業趨勢向下的時候,一般公司的黃氏價格底線下降的速度要比優秀公司快很多,從而購買一般公司的安全邊際沒有購買優秀公司高。
  • 慎辦預付卡 避免入陷阱
    本報訊(記者方素菊)近期,我省各地消費者協會接受消費者關於預付消費的諮詢和投訴呈上升趨勢。為此,省消協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要慎重辦理預付卡,避免落入消費陷阱。 省消協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預付消費主要集中在娛樂健身、美容美髮、餐飲住宿、維修服務等行業。
  • 新規推動行業邁入快車道 汽車拆解市場未來有望達千億元級
    隨著《細則》的落地,我國汽車行業將邁入發展快車道,業內人士認為,汽車拆解市場未來有望達「千億級」。&nbsp&nbsp&nbsp&nbsp《細則》也規範了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行為,將逐步實現報廢機動車拆解的全流程監管;加強環境保護的要求,嚴控在拆解環節對環境造成汙染,五大總成被允許進入再製造,也將大幅提高報廢汽車的回收利用率。我市一家汽車拆解公司的負責人也認為,五大總成被允許進入再製造,並且提出回用件的概念,利於汽車行業循環發展。
  • 連續報導租房亂象有回聲 市房協發布《防範住房租賃行業風險告知書》
    高租低轉,長收短付……針對房屋租賃市場的亂象,從3月中旬起,上遊新聞熱線966966 / 上遊新聞APP曝光臺頻道進行了連續跟蹤調查,並向市房地產業協會等相關部門進行了反映。4月28日,重慶市房地產業協會發出《防範住房租賃行業風險告知書》,提醒市民尋找房源時要擦亮眼睛,防範虛假房源信息、「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等市場陷阱,拒絕籤訂任何形式的「租金貸」等金融產品,儘量選擇「押一付一」或「押一付三」的租金支付方式。
  • 「把脈」中央空調維修亂象,真實採訪揭示「良方」
    在接受江蘇城市頻道採訪時,家住南京的張女士表示,為了解決家中安裝了2年的中央空調製冷乏力的問題,她先是找到維修公司花了800元加氟,但不到一個月便再告失效,後又尋找另幾家維修公司上門檢修,險些掉入反覆高價加氟、重換電腦板故障等「陷阱」。好在,最後經過蘇寧維修人員的檢查發現,缺氟的根源來自於銅管接頭因焊接不專業出現了虛焊,長時間使用產生氧化,形成漏點,造成了氟洩露,從而影響製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