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駕駛」:雷射雷達量產風口已至?馬斯克:免費,都不要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真正意義上做到脫手,這個對於整個傳感器感知的距離尤其要做HWP的話,我們認為對於感知的要求以及冗餘又上了一個臺階,舉個例子我們可能對於前項要求看到300米,而不是現在的150米到200米,提供的3種冗餘也確保了我們在前面最危險的區域裡面感知度可以從99%到99.99%這些L3功能所要求的。」
-
從無人機、AGV再到低速自動駕駛,北醒光子雷射雷達的產品之路
一年一度的CES大展即將開啟,來自全球的超過3900家企業將齊聚美國拉斯維加斯,協力獻上一場科技盛宴。今年,在出行領域,有接近300家相關企業赴展,這些企業中,諸多都在從事自動駕駛相關業務。到2016年8月,在DE-LiDAR的基礎上,北醒量產了定高雷射雷達TF01,收穫了大量植保無人機訂單。同年10月,北醒開發的固態雷射雷達技術,獲得了奧迪創新實驗室大賽「人工智慧的應用」總冠軍。2017年勢頭更猛,北醒光子先是入駐了博世加速器項目的第一期,而後又連續新推出了可應用於植保無人機和智能停車場的第二代定高雷達TF02,以及縮小版的微型雷射雷達模組TFmini。
-
嶺緯科技為無人駕駛打造高性能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技術因測距精度高、方向感強、響應快、不受地面雜波影響等優勢,且能有效反饋決策與控制系統所需信息,受到業內一致認同。在所有應用中,無人駕駛的要求最為嚴格、苛刻,需要更遠的有效探測距離,更長的工作時間,可耐衝擊,抗顛簸,雷射雷達能否大規模在無人駕駛領域應用,主要取決於其成本和應用效果。
-
從測繪到無人駕駛,北科天繪如何「捲入」雷射雷達的狂熱競爭?
儘管在商業上得到了行業客戶的認可,但之前的很多年,這家公司以及這門傳統的生意並不屬於媒體熱愛討論的領域,直到參與進這場曾是極客們為之狂熱的無人駕駛競爭中。新的雷射雷達創業公司們以瘋狂地速度融資和生長。這當中的代表有 Quanergy、TetraVue、 LeddarTech、Innoviz 等公司。
-
自主研發、建設雷射雷達生產線設備,21億元禾賽科技超級工廠籤約...
集微網消息,1月6日,上海嘉定區舉行嘉定新城新一輪建設暨首期重大項目啟動儀式。首期15個重大項目預計總投資超百億元,涉及高端產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等領域。圖片來源:上海嘉定工業區上海嘉定工業區消息顯示,此次籤約包括禾賽科技超級工廠,高博現代化航空航天高科技產業基地,厚孚信息研發、生產及銷售一體的企業總部,艾普強企業總部等。
-
無人駕駛之雷射雷達深度剖析
無人駕駛汽車怎麼實現自動駕駛呢?這背後一個關鍵技術就是LiDAR,即雷射雷達傳感器,俗稱光達,它也被稱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這引起了準備研發無人駕駛車的谷歌的注意,之後谷歌組建了隊伍,據稱,最初的人員就來自這些參賽隊員。谷歌於2009年推出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在其無人車原型中使用的就是Velodyne公司的Lida。
-
未感科技:雷射雷達領域的高通和海思,用物理層算法定義雷射雷達
基於自研物理層算法技術,這款雷射雷達的光源波長為905nm、垂直線數為16線、水平視角為360°,對低反射率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400米,最遠探測距離超過500米,單價為2.5萬至5萬元,堪稱該領域同等參數產品中的性價比之王。近期,麥姆斯諮詢專訪了未感科技執行長嚴偉振先生,探尋未感科技取得驕人成績背後的故事!
-
華為發力雷射雷達,加速無人駕駛,特斯拉:堅決不用
華為發力雷射雷達,加速無人駕駛華為雖然不造車,但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前段時間和比亞迪合作汽車晶片。近日,在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華為在武漢有一個光電技術研究中心,總計有1萬多人,該中心就正在研發雷射雷達技術,目標是短期內迅速開發出100線的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從交付數千臺到年產能10萬臺,探維科技的量產路徑
《高工智能汽車》獲悉,在低速無人物流、無人清掃、無人礦車等特定場景自動駕駛領域,包括探維科技、一徑科技在內的一批雷射雷達企業已經率先實現了產品的量產落地。 據探維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Tensor-Pro是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6線三維固態雷射雷達,可以識別和檢測到200米以外的車輛和100米外的行人,解析度和有效探測距離已經接近於甚至超過了32線的機械式雷射雷達。
-
自動駕駛車載雷射雷達技術現狀分析
來源:猛獅無人駕駛實驗室摘要:本報告將自動駕駛領域最為關鍵的傳感器——雷射雷達作為中心,通過調研其所扮演重要角色的領域——自動駕駛,以及自動駕駛和雷射雷達的國內外發展現狀,深入了解雷射雷達的技術背景。以目前智能車生產廠家所採用的傳感層技術為切入點,通過了解、掌握這些技術的特點、基本原理、適用場景、優缺點,來進一步深入雷射雷達,了解其分類、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技術指標,對用於智能車的車載雷射雷達的主要廠家、產品進行調研,獲得主流產品的主要性能指標參數、測試數據等。
-
Waymo Honeycomb,雷射雷達領域的另類
AV行業最近掀起了一股雷射雷達技術的淘金熱。據報導,已有70多家初創企業殺入該領域,積極探索MEMS、固態雷射雷達和閃光雷射雷達在內的新技術。在這個新興的自由市場,很明顯Waymo推出它的Honeycomb lidars並不是因為它是一項新技術,而是因為它經過試驗和測試的機械旋轉雷射陀螺顯示出了良好的穩定性。
-
探維科技獲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已量產首款固態雷射雷達
本輪融資主要用於第一款雷射雷達產品Tensor-Pro的量產交付、下一代雷射雷達的研發。 探維科技成立於2017年底,成立伊始就獲得了華控基石基金過千萬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主要業務專注於研發固態雷射雷達設備和圖像融合的三維環境感知解決方案,可應用於自動駕駛的車載和智慧交通等場景。
-
香山微波「毫米波雷達標定及綜合測試系統」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
8月25日,由中山香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毫米波雷達標定及綜合測試系統」順利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評價,專家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將使汽車毫米波雷達更為精準,並加速國產毫米波雷達進程。 中山香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毫米波雷達標定及綜合測試系統」,採用雙臂式工業高精度伺服機器人,實現測試系統高精度、高靈敏度、高自由度以及高自動化主要功能呈現,使毫米波雷達設備國產化成為可能。
-
大疆子公司Livox推雷射雷達,跨界進軍自動駕駛領域
1月7日,CES 2020(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展會上,大疆內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覽沃科技)發布兩款專為自動駕駛汽車設計的雷射雷達產品,Horizon和Tele-15。其中Horizon專為L3/L4級自動駕駛汽車設計,標稱探測距離260米,官網價格為800美元。
-
【牛車實驗室】趣味解讀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的「電子眼」
自動駕駛從概念化走向現實世界似乎非常迅速,對於自動駕駛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對大量交通數據進行運算,最終得到最優的行車路線和速度,車輛實現無人幹預的自動行駛。但是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卻在於獲取數據,所以雷達變成了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硬體。自動駕駛汽車通過雷達將複雜的交通數據全部捕獲。
-
「探維科技」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已產第一款固態雷射雷達
比如,這款雷達可以識別和檢測到200米以外的車輛和100米外的行人,解析度和有效探測距離已經接近於甚至超過了32線的機械式雷射雷達。探維科技是中國最早擁有固態雷射雷達、國產化晶片化TOF測量和硬體級圖像融合技術的企業,核心團隊來自清華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從2008年起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星載測繪雷射雷達項目」,開始研發雷射雷達,應用於航天系統。
-
多線雷射雷達在AGV領域應用空間如何?
在AGV領域,單線雷射雷達一直是應用主流,單線雷達可以幫助機器人規避障礙物,其掃描速度快、解析度強、可靠性高,單線雷射雷達在角頻率及靈敏度上反應快捷,在測試周圍障礙物的距離和精度上擁有較高的精準度。
-
雷射雷達傳感器在無人駕駛中存在什麼作用
雷射雷達傳感器在無人駕駛中存在什麼作用 ISweek工採網 發表於 2020-03-24 11:08:47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無人駕駛技術逐漸興起,傳感器的融合成了無人駕駛領域的趨勢
-
首提「雷射雷達 2.0」,未感科技發布業內首個 905nm 的 400 米多線...
多年致力於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研發的北京未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未感科技)CEO嚴偉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外主流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產品的探測距離規格集中在200米,雨雪霧霾等天氣下探測距離衰減為數十米,無法滿足多種天氣場景下自動駕駛的需求。如果雷射雷達的探測距離規格達到500米,那麼在低能見度天氣下仍可以保持200米以上的探測能力。
-
國產80線雷射雷達推出,加速無人駕駛從夢想駛入現實
近日,國內雷射雷達企業速騰聚創推出性能和價格更均衡的高線數產品——80線雷射雷達RS-Ruby Lite,助力各大應用場景的自動駕駛方案實現更安全可靠的功能化升級和商業化應用。目前谷歌、百度、奧迪、福特、寶馬等企業都在逐漸使用雷射雷達的感知解決方案,已經成為了無人駕駛技術中最基本的配置。隨著自動駕駛產業加速商業化落地,我國車載雷射雷達市場也迎來全新的未來。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到2021年我國車載雷射雷達市場規模將超過6億元,年均增幅將保持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