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雷射雷達 2.0」,未感科技發布業內首個 905nm 的 400 米多線...

2021-01-08 IT之家

隨著光、機、電、算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人工智慧技術正對汽車和出行服務產生巨大變革。日前,麥肯錫諮詢發布調研報告稱,中國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到2030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創收將超過5000億美元。  

當然,受限於法律法規、技術安全及消費者接受度等客觀因素,乘用車自動駕駛的成熟尚需時日,但這並不影響整車廠和科技公司的創新熱情。目前業界相關企業已經在物流運輸、配送服務、作業和載客等特定場景中,找到了各自商業化的落地方向。

在此背景下,包括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和多攝像頭系統等在內的,支撐自動駕駛技術的傳感器市場發展迅猛,相關產業鏈也日趨完善,吸引了眾多創業者涉足。Yole預計稱,雷射雷達的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13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60億美元,其中汽車應用佔據雷射雷達市場的70%份額。

行業痛點明顯,長距離雷射雷達技術亟待爆發

雷射雷達的技術成熟度將直接關係到自動駕駛的未來前景。儘管處在市場爆發的前夜,但雷射雷達的行業痛點依然很明顯,其中尤以雷達規格最為突出。多年致力於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研發的北京未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未感科技)CEO嚴偉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外主流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產品的探測距離規格集中在200米,雨雪霧霾等天氣下探測距離衰減為數十米,無法滿足多種天氣場景下自動駕駛的需求。如果雷射雷達的探測距離規格達到500米,那麼在低能見度天氣下仍可以保持200米以上的探測能力。而高速無人卡車的制動距離遠,如果雷射雷達的感知距離能夠達到500~1000米,不但安全性更高,而且卡車也能高效自如地行駛,降低油耗。

國內投資機構對雷射雷達的行業觀點與嚴偉振的認知相一致。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曾表示,未來的長距離規格雷射雷達將是無人駕駛領域的重要風口。國內目前可以供貨較高線數雷射雷達的企業,甚至包括美國頭部廠家,其主要雷射雷達產品規格都是200米。而未感科技解決了500~1000米遠距離雷射雷達的探測難題,破解了中高速無人駕駛中探測距離不足、易受天氣狀況幹擾等痛點。

「從技術演進路徑上而言,現有主要雷射雷達廠家的脈衝飛行時間(ToF)方案還處在1.0的初級階段,產品性能和形態距高級自動駕駛需求尚遠,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嚴偉振認為,要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再升級,就必須首先實現在長距離雷射雷達產品上的突破。

因而,未感科技提出了雷射雷達2.0概念。嚴偉振解釋稱,在雷射雷達2.0階段,通過採用新架構和物理層算法,雷射雷達可以比擬人眼,達到500~1000米的測量範圍。即便是在雨雪霧霾等低能見度的天氣下,雷射雷達2.0依然能保持200米以上探測距離,可以滿足全天候的實際使用需求。該種新體制超越了傳統的ToF方法,借鑑了在光通信和雷達領域已經成功商用的物理層信號處理技術,也是未感科技目前獨家掌握的技術能力——以高算力的物理層算法晶片為核心,在使用相同光電器件以及保持人眼安全的雷射功率的條件下,大大提高探測性能。

不僅作為雷射雷達2.0概念的提出者,未感科技同時已經研發探測距離規格為500米級別的雷射雷達。

發布業內首個400米多線雷射雷達,未感科技讓自動駕駛更智能可靠

在雷射雷達2.0概念下,未感科技於日前發布的波長905nm的16線雷射雷達樣機demo達到了探測距離規格400米(反射率約為20%),並且同時滿足class 1雷射人眼安全標準。該系列產品旨在拓展無人駕駛的應用場景,並支持提高車速。

(產品demo外觀)

得益於雷射雷達2.0新體制新算法帶來的噪聲抑制、幹擾消除和回波信號重建,未感科技分別在室內和長度400米的測試場地成功進行了三維點雲的構建,其實驗結果均達到了預期水平。

(400米測試場地點雲)

(400米測試場地照片)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大學電子學系教授、博導、光通信和光傳感專家王子宇在實地參觀了未感科技的進展後評價說,該項目應用了高級的物理層算法,這是提高雷射雷達探測性能的一個有效途徑,對行業發展具有極大的借鑑意義。例如雷達裡的SAR算法等,都可以用來大幅提高雷射雷達的性能。

團隊方面,未感科技創始人嚴偉振擁有北京大學電子信息本科和光通信碩士學歷,此前曾先後供職於富士通和華為海思。核心技術團隊則來自全球領先的光電企業華為、中興、富士通,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在光電、算法、通信等領域擁有多項原創性技術,累計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國內外發明專利30餘項。

2018年11月,未感科技完成了高性能方案第一版的實驗室驗證,並於2019年5月獲得了中科創星領投、久友資本跟投的千萬級天使輪融資。嚴偉振透露說,我們跨界運用華為做高端光模塊的方法和流程進行雷射雷達研發,同時團隊擅長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具備豐富的量產經驗。

談及未來規劃,嚴偉振表示,隨著研發的持續投入和推進,未感科技下一步將繼續發布更高性能的多線雷射雷達,以更好地滿足全天候的高速高級別自動駕駛。同時未感科技業已制定並實施「雷射雷達3.0」研發,依賴光學相控陣技術和雷射相干檢測技術的組合,採用高度集成化的形式,將可以滿足前裝量產的乘用車的自動駕駛需求。

相關焦點

  • 未感科技:雷射雷達領域的高通和海思,用物理層算法定義雷射雷達
    基於自研物理層算法技術,這款雷射雷達的光源波長為905nm、垂直線數為16線、水平視角為360°,對低反射率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400米,最遠探測距離超過500米,單價為2.5萬至5萬元,堪稱該領域同等參數產品中的性價比之王。近期,麥姆斯諮詢專訪了未感科技執行長嚴偉振先生,探尋未感科技取得驕人成績背後的故事!
  • 嶺緯科技發布全球首個帶觸控螢幕幕的雷射雷達
    嶺緯——固態雷射雷達世界範圍開拓者,最早聚焦基於MEMS技術路線的固態高分辨雷射雷達專業廠商。繼在發布全球最高解析度480線雷射雷達後,於2020年12月2日再次發布全球首個帶觸控螢幕幕的雷射雷達,集雷射雷達、上位機、顯示器於一體。
  • Excelitas Technologies推出用於測距和工業LiDAR的Gen2 905 nm大...
    全球創新的定製化光電方案解決商埃賽力達科技有限公司(Excelitas Technologies® Corp.)近期推出了增強型Gen2 905 nm大批量生產的脈衝半導體雷射二極體。
  • Excelitas Technologies推出增強型Gen2 905nm大批量生產的脈衝...
    打開APP Excelitas Technologies推出增強型Gen2 905nm大批量生產的脈衝半導體雷射二極體 Excelitas Technologie 發表於 2020-12-01 15:53
  • ...推出增強型Gen2 905nm大批量生產的脈衝半導體雷射二極體
    ICC訊 美國麻薩諸塞州沃爾瑟姆市–全球創新的定製化光電解決方案技術領導者埃賽力達科技有限公司(ExcelitasTechnologies®Corp.)近期推出增強型Gen2905nm大批量生產的脈衝半導體雷射二極體。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1550nm雷射雷達在濃霧中的視野還只有30m,905 nm LiDAR傳感器無法在濃霧中有效工作,新款1550 nm LiDAR是唯一能在濃霧中幫助車輛做出正確轉向操作的傳感器, 這也是今天的主角—Luminar的主攻方向。2、 全視覺可以搞定,比如特斯拉,沒必要搞雷射雷達?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 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LAZR.US)
    1550nm雷射雷達在濃霧中的視野還只有30m,905 nm LiDAR傳感器無法在濃霧中有效工作,新款1550 nm LiDAR是唯一能在濃霧中幫助車輛做出正確轉向操作的傳感器,這也是今天的主角—Luminar的主攻方向。2、 全視覺可以搞定,比如特斯拉,沒必要搞雷射雷達?全視覺+毫米波雷達=靜止的「公路殺手」。
  • 基於SPAD / SiPM技術的雷射雷達方案
    雷射雷達(LiDAR)是一種測距技術,近年來越來越多地用於汽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手勢識別和3D映射等應用。尤其在汽車領域,隨著傳感器融合的趨勢,LiDAR結合成像、超聲波、毫米波雷達,互為補足,為汽車提供全方位感知,為邁向更安全的自動駕駛鋪平道路。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一)
    30m,905 nm LiDAR傳感器無法在濃霧中有效工作,新款1550 nm LiDAR是唯一能在濃霧中幫助車輛做出正確轉向操作的傳感器,這也是今天的主角—Luminar的主攻方向。Voyant Photonics融資430萬美元未感科技完成千萬元級天使輪融資
  • iPhone 12首嵌雷射雷達 機器視覺催智能設備大升級
    第926期蘋果iPhone 12首嵌雷射雷達機器視覺催智能設備大升級文 | 賈徵 責編 | 王曄封面創意 | 王曄 策劃 | 劉克麗 校對 | 郭雲珍蘋果iPhone 12的到來不僅補齊了5G短板,落地應用5nm芯,還首次引入雷射雷達對焦,使攝影能力及AR應用、機器3D視覺伴隨著未來機器視覺升級,同時也帶動智能無人駕駛汽車視察升級。
  • 鐳神智能HS1成為中國首個通過公安部產品質檢認證的雷射雷達
    打開APP 鐳神智能HS1成為中國首個通過公安部產品質檢認證的雷射雷達 深圳市汽車電子行 發表於 2021-01-14 11:34:57
  • 雷射雷達年底黑科技,性價比哪家強?
    大家還記得前幾天剛寫的大疆禪思L1雷射雷達嗎?大約也就是7天前剛剛發布。今天大疆懶臥又公布了他們兩個新的雷射雷達,分別是 Mid-70和AVIA,並且新歸類了兩個全新的系列——覓道和傲覽。這一發布也使得mid系列包括了mid40和mid70兩款產品。
  • 96線車規級可量產,華為卡位全球首個上車的高線束雷射雷達
    【車訊網 報導】  12月21日,華為首次面向行業發布了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華為稱該款雷射雷達更符合中國複雜路況下的場景。目前,華為已建立了第一條車規級雷射雷達的Pilot產線,按照年產10萬套/線在推進。
  • 一徑科技CES2020全球首發MEMS雷射雷達全套解決方案
    作為MEMS雷射雷達行業的領導者,一徑科技(ZVISION Technologies Co., Ltd.)在Booth#1310 Westgate展臺攜最新車規級固態雷射雷達驚豔亮相,並發布了全球首個覆蓋長距、中短距應用的MEMS雷射雷達全套解決方案,吸引了大量參會者的關注。
  • 幾千塊能買雷射雷達,大疆進軍自動駕駛,旗下公司雷射雷達首亮相
    十幾天前,Livox 官網一則關於 CES 2020 的預告,為 Horizon 和 Tele-15 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熱Livox 是大疆內部孵化的獨立公司,專門從事雷射雷達相關產品的研發,初衷為「致力於開發 3D 雷射雷達技術,立志突破雷射雷達行業技術壁壘,通過生產優質可靠且性價比高的雷射雷達傳感器
  • 五大雷射雷達技術路線分析:齊聚美股 車載雷射雷達將走向何方?
    它體積極小,僅有 2 到 4 平方毫米。在體積縮小的同時,其性能也有所提升。 雷射雷達裡有個簡單的公式,雷射雷達的 Z 軸解析度取決於脈衝寬度。 使用了 GaN 場效應管 ASIC 的 Velarray 脈衝寬度可達 5 納秒,這是除 SPAD 外最高的性能 ASIC 晶片。
  • 雷射雷達的「芯」革命
    iPad Pro上增加的一個雷射雷達,基於940nm 3W VCSEL光源(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採用直接式ToF,感測距離為5米。此外,傳統機械式雷射雷達(包括MEMS)通過物理移動以改變光束方向,而純固態雷射雷達能夠通過改變其光發射的模式來調整方向。一年前,雷射雷達公司Ibeo宣布與ams(艾邁斯半導體)合作研發VCSEL技術,用於汽車雷射雷達應用。「這將是固態雷射雷達的一個轉折點。」Ibeo公司執行長Ulrich Lages表示。
  • 歡創科技正式發布小型化雷射雷達Camsense X2
    ;高精度定位系統:定位精度可達到0.2mm級別,提供的是與NDI, OptiTrack同等性能規格的產品,實現進口替代。歷史戰績在掃地機器人領域,歡創科技於2018年研發出第一款雷射雷達產品Camsense X1,以創新的技術和高質價比迅速佔領市場,目前已成為掃地機人領域雷射雷達頭部供應商,落地客戶包括360、海爾、聯想、一微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