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銀行發布了半年報,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長沙銀行主要指標都在穩步增長,盈利超過28億元。從報告中可以看出,長沙銀行在對「長尾客戶」的拓展和經營上表現突出,包括對縣域市場的深度挖掘、對小微企業的扶持、以及積極轉型做零售三個方面。
1.立足本土,深耕縣域
作為一家「接地氣」的地方性銀行,長沙銀行始終堅定「做湖南人的主辦銀行」戰略定位,重視對本土市場的開發和深耕。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已累計建立3836個農村金融服務站,縣域市場覆蓋率達81%。
圍繞縣域優勢特色產業,長沙銀行實行「一行一策」「一行一特」發展戰略,推出特色信貸產品,如:「助農貸」、「惠農擔-油茶貸」、「惠農擔-生豬貸」、「惠農擔-特色貸」、「茶葉貸」,以及升級改進「吉湘貸」等,為鄉鎮和農村居民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務。
而其控股的三家村鎮銀行更是直接面向廣大農村客戶,推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在今年上半年,這三家村鎮銀行也表現出了較強的盈利能力。其中,湘西村鎮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8333.60萬元,淨利潤5165.74萬元。
長沙銀行表示,作為地方中小銀行,該行的最大優勢來自兩方面,一方面無需本土化,本身就成長於本土市場;另一方面所有產品和服務都是為本土市場量身打造,充分體現差異化、特色化。
在深耕縣域市場多年後,長沙銀行目前一方面在網點布局上加快優化,另一方面則在逐步探索區別於城區、適應於縣域的縣域金融發展模式。
2.助力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居湖南省法人銀行之首
在過去20年,中國銀行業普遍依靠大中型企業,而隨著這個市場逐漸穩固,銀行間的競爭下移到個人用戶和小微企業領域。疫情期間,長沙銀行積極響應央行政策,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同時也為自己拓展了大量新客源。
2020上半年,長沙銀行出臺了一系列精準幫扶措施,將信貸服務擴展至原來因缺少抵質押物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普惠小微企業群體,先後推出了「快樂e貸-稅e貸、快樂e貸-政採貸、快樂流水貸、科創快貸」等無抵押信用貸款,推動貸款日均規模同比增長25.40%。加大了對市場主體的首貸培植,提高了普惠金融覆蓋面。
根據疫情帶來的市場變化,長沙銀行還推出了長湘貸社區包。這一產品主要針對的是社區和街道的小微商戶,它以「低門檻、免抵押、高獲得性、上門服務、手續極簡、現場5分鐘出額度」等優質客戶體驗,迅速贏得長尾客群的市場口碑。
此前,湖南本地一家連鎖便利店在疫情之下營收不佳,但人工、租金、庫存等固定成本卻沒有減少,一時間企業現金流周轉困難,直接影響企業的存亡。了解到企業融資需求後,長沙銀行及時上門與企業溝通對接,根據企業情況制定融資方案,並給予企業優惠貸款利率支持,為企業發放1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幫助企業度過了資金難關。
截止目前,長沙銀行已為1674戶小微企業提供優惠貸款13.69億元,發放金額位列湖南省法人銀行之首。並累計新增拓展小微客戶(含個體工商戶) 4521戶,授信6.18億,有效助力小微商戶復工復產。
除此之外,長沙銀行還對小微企業實行減費讓利行動。今年,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超過0.5個百分點。同時對普惠型小微企業實行免收抵押貸款評估費。對於有困難的客戶,長沙銀行還推出了延期還款服務,堅持應延盡延,推進轉貸續貸。在疫情期間,與小微企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3.積極拓展個人客戶,零售業務增長顯著
隨著銀行業競爭加劇,「下沉」和「零售」成為行業發展趨勢,長沙銀行發力零售轉型,成效顯著,發展前景可期。到目前為止,長沙銀行已實現全省市州市場的全覆蓋,擁有30家分支行、331個網點,網點布局深廣度的優勢凸顯。
另外,長沙銀行還是湖南醫保、社保、養老保險業務的主要合作銀行之一,客群基礎廣泛且不斷拓展,存款、財富管理、消費信貸、信用卡等產品擁有較強的市場號召力,深受廣大個人客戶的喜愛。
2020年上半年,長沙銀行大力發展零售業務,共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2066.74億元,較年初增長13.41%。並且,個人客戶貸款金額增速超過公司客戶,佔比高達39.23%。而個人客戶存款規模更是大幅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1.55%。
除此之外,長沙銀行還於2017年成立了湖南首家消費金融機構——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公司。定位中低收入人群,具有「小、快、靈」的業務特點,主要為個人客戶提供教育培訓、旅遊出行、生活消費、房屋裝修等日常消費金融服務。
目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公司資產總額為123.05億元,淨資產11.08億元。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2816.63萬元,淨利潤11968.38萬元。
為適應客戶線上化的趨勢,長沙銀行還建設了「弗蘭社」客戶權益平臺,主要圍繞客戶「吃喝玩樂美」的需求,構建銀行與客戶無縫對接的營銷體系。
下一階段,長沙銀行繼續推動零售轉型從1.0到2.0的轉變,聚焦「下沉深耕、做小做難」、「線上經營、數字驅動」的兩組關鍵詞,兼顧規模與效益。
瀟湘晨報記者粟霜晴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