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星空財富
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編輯/星空下的菠菜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特斯拉(TSLA)股價又雙叒創新高,市值直逼5000億美元。
889倍的市盈率,簡直是「市夢率」。從這一點看,特斯拉估值的確存在泡沫。龍頭尚且如此,造車新勢力們有一個算一個,哪個頭上不頂著泡沫的帽子?
為夢想窒息的「假藥停」,造車夢遙遙無期
不過,在牛腩看來,僅憑市夢率就去做空新能源車,其實有些欠妥。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
1.新能源車估值的核心並不是盈利,所以用市盈率來估值未必準確;
2.現在的高估,並不等於未來的高估,潛在的高成長性,可以消化當前的高估;
3.隨著新能源車產能擴張,行業整體將迎來規模經濟,這反過來又是行業進一步增長的飛輪。
對比本世紀初的網際網路泡沫,新能源車的末日狂歡,或許將會是這幅場景:
只有擴張產能,才能攤薄成本,繼續講增長的故事;而當擴張產能成為集體選擇,甚至傳統車企也來湊熱鬧,行業便將走向供過於求,規模經濟開始轉向規模不經濟,繼續造車的結果,往往是造一輛虧一輛,可一旦停止造車,苦心營造的泡沫有破裂的風險——於是,行業進入死循環,行業出清和剩者為王將成為新的主線邏輯。
雖然目前還沒有觀察到這樣的跡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提前準備新能源車的葬禮。
如果泡沫破裂,誰來埋葬新能源車?
下遊車企產能的擴張,不可避免地將會刺激中遊的電池、以及上遊鋰、鈷等金屬的需求。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
新能源車電池的回收,便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需求端的投資邏輯,大致可分為經濟和政策兩個維度。
【經濟維度】
電池在新能源車的成本中,大約佔40%。新能源車的產量可以大踏步地增長,可問題是,電池中鋰、鈷等金屬的可開採量,基本上已被探明。
當直接使用資源開始變得奢侈,通過回收使資源二次利用,就有了經濟上的價值。
例如,特斯拉在對於鈷的態度上,可謂是說一套做一套。鎳鈷錳三元電池的,因其能量密度更高,大有成為主流技術路線之勢。鈷在其中發揮著提高安全性的關鍵作用,但由於價格昂貴,特斯拉甚至宣稱將研發無鈷電池。然而,令人迷惑的是,嘴上說無鈷的特斯拉,另一頭卻籤下了每年採供6000噸鈷的長期合同。
圖片來源:天風證券研報
都說察其言觀其行,特斯拉都在給自己留後路,所以對於鈷的需求,未來將是堅挺的。這不僅將利好資源企業,也將給變廢為寶的回收企業帶來機會。
【政策維度】
這幾年,紅牆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一句是「房住不炒」,另一句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實際上,綠水青山也是紅牆大力支持新能源車的出發點之一。除此之外,垃圾分類在上海開展,已經有1年了;今年,北京也開始推進。估計接下來將是新一線城市,以及二線城市的推廣。
新能源車的鋰電池當中,對於環境汙染比較大的,就是最貴的鈷。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鋰電池的回收是一舉兩得:既賺到了鈔票,又保護了環境。
布局鋰電池回收這條賽道,不僅僅有需求端擴張的利好,而且供給端的行業格局,也比較清晰。
談到這一點,就不得不提格林美(002340),因為A股中,目前以鋰電池回收為主營的公司,格林美是獨一份。這種局面對於格林美而言,有2個好處:一是經營上賺行業格局的錢,二是估值上賺稀缺屬性的錢。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格林美萬無一失?
其實並不是這樣。從公司的財報中可以看出,格林美新能源電池材料業務(回收電池,出售三元前驅體)的毛利率約22%,並不算太高。
圖片來源:格林美2019年年報
牛腩認為,這意味著短期內,鈷價將影響格林美的股價;而在長期,新能源車未來幾年進入集中報廢期,以及換電模式車型的推廣,只有當行業發展到這一階段,回收需求激增,格林美的成本下降、毛利率提高,量價齊升之下,公司業績將迎來自己的春天。
最後來看一下盤面。上證指數在昨日放量大漲收復3400點之後,今天迎來調整,不過好在還是把勝利果實保存了下來。醫藥股扎堆的創業板依舊相對低迷,這或許是因為創新藥將面臨醫保集採的大考,所以得讓子彈先飛一會兒。
股市的風水輪流轉,在分享上證喜悅的同時,對於深證和創業板的關注不能丟。畢竟股市一贏二平七虧的經驗告訴我們,過於擁擠的賽道,最終很可能淪為平庸的大多數,而少有人走的路,或許才是成功的坦途。
註: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