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了解到,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開通,我國地理信息產業應用也加速推進,27日,雄安新區電網所有終端設備,全部完成北鬥地理信息主板更換。
雄安電網完成北鬥主板更換
隨著白洋澱等8個變電站對時裝置及勝利線等335套故障指示器完成北鬥主板更換,標誌著雄安新區18座變電站及354條配網線路600餘組故障指示器全部實現了北鬥技術應用。它不僅實現了電網導航授時領域區域性的自主可控,也是基於北鬥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應用的轉型實踐。
電網的規劃、建設、運行及客戶服務等對空間地理位置的需求越來越重要。記者了解到,河北已完成建設31座電力北鬥基準站,利用北鬥信息技術提供的多維度高精度的地理空間位置服務,在電力巡視檢修建設、安全管控、運行管理等領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國網河北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劉海峰對記者表示,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利用北鬥導航無人機自主巡檢這項技術,我們就可以實現釐米級的位置控制,我們在電網的巡檢巡視過程中,就可以達到真正的無人化,提高我們巡視的效率和巡視的質量,從而更好保證安全可靠供電。
國網河北雄安新區供電公司運維檢修中心工程師陳洪亮也表示,我們在安全帽上面安裝了北鬥定位裝置,可以對施工現場偏遠的山區水區農村地區實現精準定位。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表示,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與北鬥、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結合創新,正全面邁向技術和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胥燕嬰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和其他行業和技術的融合中,擁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廣泛的空間,正在催生一批新服務、新業態、先模式。這一次 GiS(地理信息)技術在雄安電網建設中的成功實現,為我們行業的融合應用樹立了典範。今後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將繼續推動地理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北鬥技術助力地理信息產業深度應用
地理信息技術,聽起來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些遙遠,不過近些年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手機點外賣,騎共享單車,導航地圖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輝,記者了解到,北鬥應用技術與地理信息產業結合最為密切,也是北鬥技術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表示,2019年依託地理信息、地圖遙感、衛星導航、大數據等新技術服務於智慧城市、國情地理調查、智能交通、精準物流等新興業態產生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值達到3450億元。目前已構建起集北鬥晶片、模塊、板卡、終端和運營服務為一體的北鬥完整產業鏈。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胥燕嬰表示,北鬥三號的開通,實際上是我們在全球的地理信息領域裡面佔有了我們的一席之地,補充了我們原來的定位資源的能力的不足,同時還具備了一些新的功能,非常有特點,這為我們產業將來的發展提供很大的支持。
在國家數位化轉型、雙循環推動下,今年北鬥應用產值有望突破4000億元。作為北鬥三號系統開通服務後的最大受益群體測繪地理信息領域,下一步要抓住開通的有利機遇,深化「地理信息+人工智慧+北鬥」發展,全力推動「地理信息+」在經濟社會民生各領域深度應用。
目前,北鬥高精度定位技術已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智慧型手機、共享單車等各類地理信息領域中廣泛使用,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服務。(總臺央視記者 譚振華)
(編輯 唐澤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