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落地:首設電耗目標 銷量佔比目標從25%調低至20%

2020-11-04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幹群芳 在發布徵求意見稿近一年後,我國面向未來15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綱領性政策正式落地。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相比徵求意見稿,終版在章節布局上雖然基本保持一致,但在核心推廣目標和產業多個領域的發展細則上,呈現明顯調整。相比徵求意見稿,終版《規劃》直接指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據此所作出的調整也被認為更加符合產業實際發展情況。

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目標,《規劃》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這相比徵求意見稿下調了5個百分點。「這個目標較徵求意見稿的25%水平更穩健,尤其是在去年7月市場進入低迷期後,對未來目標需要更穩健的考慮。「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此外,《規劃》還將公共領域的新能源汽車應用比例從100%下調至80%,並且刪除了徵求意見稿中」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的目標。

在調低多項推廣目標值的同時,《規劃》也提升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多個領域的發展力度,這直接反映在「發展願景」的內容調整上。相比徵求意見稿,終版《規劃》將原來位於章節細則中的「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裡「提列至「發展願景」中,這被認為更加注重純電動車型的節能水平;與此同時,《規劃》「發展願景」還新增了「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充換電服務網絡便捷高效」、「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等內容。

相比徵求意見稿,終版《規劃》在多處都進一步強調了安全性,例如在「健全安全保障體系「的細則中,新提出」加強對整車及動力電池、電控等關鍵系統的質量安全管理、安全狀態檢測和維修保養檢測「,以及」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新能源汽車安全召回管理「。此外,《規劃》還首次強調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提出」加強氫燃料安全研究,強化全鏈條安全監管「,」提升(加氫基礎設施的)安全運行水平「。

重視氫燃料電池汽車安全性的背後,這個產業即將開啟規模化發展。事實上,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從去年至今迎來了多項利好政策,對應的示範應用推廣政策也已出臺,此次其在《規劃》中的戰略地位也有著明顯升級。在「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章節中,終版《規劃》新提出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支撐技術等瓶頸;並且在「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融合發展」中,新增了氫能體系,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示範運行」。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新提出「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對充換電基礎設施的發展細則也更為具體,提出「科學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加強與城鄉建設規劃、電網規劃及物業管理、城市停車等的統籌協調」。其中,對於不同應用場景的充換電網絡模式,《規劃》給出了不同的方案:對於居民區充電服務,提出「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對於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提出「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

對於備受業內關注的動力電池回收環節,《規劃》新增了「建設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利用體系」的專欄,提出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平臺建設,實現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支持動力電池梯次產品在儲能、備能、充換電等領域創新應用等內容,並且新增提出「加快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立法」。

在智能汽車應用領域,《規劃》取消了徵求意見稿中提及的「無人駕駛共享出行服務」,首次強調「自動代客泊車技術」,提出「支持以智能網聯汽車為載體的城市無人駕駛物流配送、市政環衛、快速公交系統(BRT)、自動代客泊車和特定場景示範應用「,這一調整也被認為更加切合實際。

此外,在前幾年全國各地新能源造車熱之後,《規劃》首次提及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夯實地方主體責任,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項目等亂象」。在資本漸歸理性後,目前已經有多家新造車企業面臨破產清算。對此,《規劃》提出「建立健全殭屍企業退出機制,加強企業準入條件保持情況監督檢查,促進優勝劣汰「。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71UKOYWH】獲取授權信息。

相關焦點

  • 從25%重回20% | 新能源汽車產業終版規劃來襲
    不過,與去年年底發布的徵求意見稿相比,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的目標有所調低——根據意見稿,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為25%。從新車銷量佔比目標及其變動來看,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步伐趨於穩妥。不過比例的改變更多只是對規模盲目追求的調整。實際上,從終版規劃中不難看出,此輪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更追求質量上的突破。
  • 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規劃更加務實
    夏金彪在發布徵求意見稿近一年後,我國面向未來15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綱領性政策正式落地。日前,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新規劃」)。新規劃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 新政解讀: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下調,充換電受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正式發布
    前 言AUTO--REVIEW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 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意外調低 公共領域應用比例從100%降至80%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意外調低:公共領域應用比例從100%降至80%10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這份文件是我國面向2021-203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綱領性政策,其徵求意見稿在去年12月份發布。截至發稿,最終版的文件還沒有對外公布,但會議就產業的發展提前釋放了四個要點。
  • 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調低:公共領域應用比例從100%降至80%
    上一階段的綱領性文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就提出,「在大中型城市擴大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範圍」,不過並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而根據此次會議信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或將針對相應領域提出80%的推廣比例要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時隔近一年,這一要求要低於徵求意見稿裡提到的100%。
  • 新能源汽車頂層設計落地:2025年佔新車銷量兩成 公共充電網絡定調...
    《規劃》指出,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當年新車銷量總量的20%左右。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稱,相較於此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規劃》設定了更為合理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並更多地將焦點放在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質量的突破上。
  • 新能源汽車首設安全目標:5年後起火事故率控制在0.5次/萬輛以內
    10月27日,由工信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全行業1000餘名專家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2.0)正式發布。一個月前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透露的新能源汽車和油電混動車各佔50%的目標也正式落地,進入推進階段。
  • 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出爐,政策風向標一年裡為何發生這些新變化?
    11月2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正式發布,這是自2012年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後我國再次站在全局高度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提出指導性意見。
  • 新能源汽車頂層設計落地:2025年佔新車銷量兩成 公共充電網絡定調「快充為主」
    本報記者 尹麗梅 童海華 北京報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針再次得以明晰。11月2日傍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15年發展指明方向。《規劃》指出,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當年新車銷量總量的20%左右。
  • 新能源汽車頂層設計明確路徑:2025年佔新車銷量兩成 公共充電網絡...
    《規劃》指出,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當年新車銷量總量的20%左右。 《規劃》還特別提出了對核心技術攻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發展要求: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加強大功率充電、無線充電等新型充電技術研發。
  • 中金解讀新能源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產業發展規劃》)[1]。上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則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兩份文件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提供了目標與指引,內容符合預期。
  • 產業發展更趨於市場化 解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中指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有關技術加速融合,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此前發布的徵求意見稿則表示,汽車產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崔東樹認為,此次刪除共享化的意義很大。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發展的目標,僅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且汽車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現實的。
  • 以快充為主、調低公共領域目標,《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過審
    電車匯消息:10月9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審核,截至發稿,通過審核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文件尚未公開,不過從會議傳達的內容來看,與工信部此前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總體方向基本一致。
  • 瞭望 | 從產業規劃來看,新能源汽車助力新基建的戰略意圖
    筆者認為,梳理規劃全文,其戰略意義遠超新能源汽車產品發展和技術路線本身,以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助力新基建的戰略意圖,在智能化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彎道超車,加速進軍汽車強國的戰略目標十分清晰。規劃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 2.0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為汽車產業定下這些目標
    電車匯:剛剛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指明了汽車產業未來15年的發展方向,到2035年要實現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各佔50%,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的目標;燃料電池保有量達到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圍繞產業總體與節能汽車、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電驅動總成、充電基礎設施、輕量化、智能製造與關鍵裝備等九大分技術領域開展研究,制定"1+9"技術路線圖。產品應用目標至2035年,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全部為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銷量佔比達到50%以上。
  •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即將出爐
    》(以下簡稱《規劃》),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等方面的主體地位,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序發展,推動建立全國統一市場,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 解讀新能源車產業規劃:這些發展目標和表述變了
    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相較於去年12月3日工信部發布的《徵求意見稿》,《規劃》在發展願景目標、充換電、氫燃料、智能汽車、動力電池等方面進行了多個變動。其中最顯著的變化是:「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0%左右」,而在《徵求意見稿》中這一比例為25%。
  • 上海限行新規「引爆」新能源汽車市場 特斯拉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大增
    公告稱,自2020年11月2日起,高架、骨幹路等外牌車輛的限行時間由原來的工作日早晚高峰調整為每日7時至20時,自2021年五一小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起,工作日的7時至10時以及16時至19時,禁止外牌車輛通行內環內地面道路(不含邊界道路)。
  • 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之路怎麼走?這份規劃裡有答案
    5年後銷量佔比20%、15年後成為市場主流……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對未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行了擘畫。《規劃》分兩步走,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產業發展目標,並部署了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等五項戰略任務。
  • 新能源車產業發展規劃解讀:為什麼是20%?
    政策制定者給車企框定了一個逐年提升新能源汽車結構比例的趨勢,從政策層面約束車企加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力度。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