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買房!就能彰顯中國女性獨立?不是商業炒作,就是物化女性!

2020-12-20 萬年財經

中國,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總給人感覺,有點陰盛陽衰的感覺,尤其在媒體的筆下,讓中國男性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我們不知道,從何時起,中國男性成為女性成功的墊腳石,這種流行觀點,還非常普遍。

確實,近些年,中國女性在撐起半邊天的道路上,越走越邪乎。先說說,教育方面,中國女性高考平均成績優於男性,就連高考狀元數量,也優於男性;體育方面,中國女性運動員的競技成績,也優於男性,比如,女足、女排,在世界能奪冠,但是男性卻進決賽都很難。

當然,這個中國社會的巨大進步,女性對中國的貢獻,也越來越大,可以說,現在各行各業拔尖的都是女性。比如,網紅直播,有薇婭、李子柒,男性只有一個李佳琦,而且銷售額,後者落後於前者。

筆者,曾經預言過,隨著經濟越來越呈現柔性狀態,女性陰性氣質很適合這個經濟時代的主旋律,男性自帶陽剛,很難發揮其獨特的優勢。這是社會經濟形態發生根本性轉變的時代,在全世界也呈現這個趨勢,國外女性早已經在各行各業長期霸佔頭條的位置,即便是政界,也有很多優秀的女性,比如,前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前美聯儲主席耶倫;現任的默克爾連任德國四屆總理;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裡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

應該說,世界女性的崛起,是這個世界,這個時代進步的重要標誌。

而最近,有一個數據,在中國引起了輿論的巨大爭議,就是最近公布的萬科數據顯示,女性購房群體顯著增加,2019年以女性名義購房的套均總價以174萬元超過男性的173萬元,獨立意識越來越強。

統計數據顯示,女性購房主體顯著增加,特別是獨立女性的產品需求增長比較明顯。從萬科的銷售數據來看,2019年以女性名義購房套均總價為174萬,已經超過男性的173萬。

從這個數據得出了一個結論,女性越來越越獨立,於是輿論炸鍋了,炸鍋的背後,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還非常多,不妨,我們來簡單的剖析一下:

首先,中國依然是一個男權社會,在某種程度上,承認女性成功或女性獨立意識增強,對廣大男性來說,是一種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尤其是北方男性,比較流行大男子主義。這個問題,在南方,基本就很少存在,尤其是江浙滬發達地區,女性地位遠高於北方,這個說面子的問題,恐怕是站不住腳的。

其次,從現實的情況來看,中國女性優勢越來越明顯,已經在壓迫著絕大數男性,一方面,傳統文化的因素,強調男性要有責任,要有擔當,撐起家裡的一片天,到哪都需要男性買單,女性可以躲在背後;另一方面,中國女性普遍都是既要傳統文化有利於女性的部分,又要現代女性的瀟灑自由,就是那種只管自己在家貌美如花,賺錢養家全是男人的事。現實中,很多女性往往都是口頭上的獨立,行動上壓迫男性,已經越來越普遍。

不得不說,中國少部分女性確實比較獨立,但是絕大部分女性還是處於偽獨立的狀態,打著女性獨立的旗號,讓很多普通男人壓力上升。比如,相親結婚的時候,問的就是男性有沒有買車買房,父母雙亡這類問題,自己不需要承擔任何家庭和社會責任,關鍵是在花錢的事情上,尤其花在自己身上,就會說自己很獨立。自己賺錢自己花,賺的錢不用養家,成為很多社會的普遍現象。

再次,中國社會已經進入消費女性的時代,由於中國男女性別比很大,男女失衡嚴重,女性都憑著這個優勢,各行各業都在討好女性,讓女性無窮無盡的消費,還覺得理所應當,天經地義。

中國女性之所以話語權越來越大,不是中國女性越來越獨立,恰恰相反是社會因為女性變少,倒逼社會讓步於女性,許多買房的女性收入本身都是來自於男性,而且很多都是來自於家庭。因為獨生女很多,尤其是大城市,所以萬科的數據不能反映出中國女性獨立增強,而是啃老或索取男性利益的女性越來越多。

當然,萬科之所以這種表達,本身就是一種討好女性的說法,洗腦女性購買房產,綁架女性。現在女性至上的時代到來,讓本就畸形的社會觀念,更加助漲女性虛榮心意識,明明在女性獨立上落後於發達國家,還要標榜獨立的女性越來越多。

最後,有人覺得,中國男人好面子,在這場輿論爭議中,中國女性覺得讓中國男人承認女性獨立怎麼就那麼難。客觀地說,這個數據是真實的,但是這個結論是扭曲的,同時也只是僅僅代表極少數女性,而絕大部分女性依然是在生存道路上掙扎,依靠男性佔絕大多數,否則就不會結婚的時候,需要男方買房買車,還要彩禮。

也就是說,中國女性真正獨立的標誌,是結婚的時候,不再要求男方有房有車,還得準備彩禮,吃飯的時候,許多女性自掏腰包,不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綁架中國男性,才是中國女性真正獨立的標誌。一個女性購房價格比男性購房價格高,不能說明女性獨立意識強,而只能說女性被房產銷售好忽悠,買的價格比男性高,僅此而已,智商有待提高。再說,一線城市,本身獨生子女偏多,關鍵是獨生女更多,尤其是發達城市,當然買房的女性多,是非常正常的,也就是萬科數據統計是地區性的,它的目標群體都是大城市,去廣大農村或小城市,誰見過萬科賣房

總之,中國女性的獨立意識在增強,但遠沒有達到地產商宣傳的那樣,關鍵是要絕大部分女性都有這個意識且有實質行動,別一談戀愛,要結婚的時候,男方啥都沒有,就說人家空手套白狼,覺得娶你,就得八抬大轎,非有房有車不嫁,來一句,戀愛是戀愛,婚姻是婚姻。與此同時,不能用極少數替代大多數,僅僅一個買房就去標榜女性獨立性變強,恐怕是很欠妥的,不排除地產商討好女性,誘導更多女性購房,物化女性,成為房奴,不利於女性在整個社會的創造力。

相關焦點

  • 物化女性的廣告橋段不是「創意」是惡俗
    對此,品牌方的解釋是,「視頻為廣告創意」,只是為了「突出商品的清潔功能」,並強調自己尊重愛護女性。但是作為一名女性,看到這樣的「創意」卻覺得心裡堵得慌。短短幾十秒的視頻,就傳達出了多種偏見,充滿著物化女性的氛圍。首先,女孩被歹徒尾隨,對個人來說是充滿恐懼的時刻,對社會來說也暗示著刑事案件的可能。
  • 「物化女性」一詞的由來及出路
    例如,當那些電商大肆搞「女神節」以鼓動女性買買買之時,就會有人批判他們「物化女性」:(一)概念源頭「物化女性」是指把女性當做物來對待,即注重女性的「生育價值」與「性感的身體」。但「物化女性」一詞到底如何而來的呢?
  • 今天,被物化了嗎?| 「不真實」的女性
    這些廣告媒介刻畫出的不真實的女性形象,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定位與形象刻板、女性美過分單一、女性是被物化的、性別是不平等的。定位與形象刻板《中國電視廣告女性形象之分析》研究了2008~2017年這10年內關於女性角色的報告,發現在早期研究中,廣告中的女性角色較為單一, 一般是妻子、情人、母親這三種簡單的角色。
  • 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麼?看看她們怎麼說
    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麼?  近年來,女性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得到極大的提高,買房的人數逐年遞增。數據統計現在中國購房佔比女性超過80%,38%以上由女性獨立購買,女性已經逐漸成為買房的主力群體。基於此,買房等於買獨立的觀念應運而生。
  • 房地產「她經濟」覺醒,不買房就不是獨立女性嗎?
    曾幾何時,有專家稱中國的房價是被丈母娘推漲的,因為丈母娘不會把女兒嫁給沒有房子的男人。而幾年過去,女性購房者數量就幾乎「逼平」男性。洋房姐姐認為,這種趨勢是多種原因導致的。其一是房產屬性的改變,和獨生子女政策。十幾年來,房產在國人眼中的屬性已經從「居住」,變成了「投資」。
  • 女性是如何被引導的,自我,性,物化的
    還不是只有消費者來接盤。 所以針對消費者,使其達到消費的目的,才是門真正的學問,那麼今天的主題,女性,是如何被潛移默化的,自我,性,物化的呢? 什麼是自我,性,物化 我們先來了解了解什麼是物化。
  • 威士忌聖經惹爭議,是物化女性,打壓言論自由還是女性話題營銷?
    這已經不是吉姆·默裡第一次用這種方式形容威士忌的口感了,但很多人迫於他的盛名都選擇視而不見,也正因為他在整個行業享有較為崇高的地位,他的言論和出版的書籍,都將影響著大量消費者對威士忌的看法。以放大男性地位,物化女性的語句來描述原本男性消費者居多的威士忌,會使社會上性別不平等的現象愈演愈烈。
  • 不「物化」女性角色的《一人之下》,值得肯定
    現在很多動漫作品中,在很多女性角色的形象設計上,都會有一些比較「突出」的特點,以此來作為亮點吸引觀眾,雖然有的夾雜了搞笑的成分在裡面,但是如果這方面的特點過多就會被指有「物化女性」的嫌疑。宇崎花「物化女性指的是將女性作為物品來看待,以物質標準來對女性做出評判,比如從顏值和身材,五官長相等方面來評斷女性的好壞,而不是從精神層面包括思想和道德,以及性格方面來判斷
  • 2021,鄭州500萬獨立女性,該如何破浪前行?
    《乘風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之後,趙薇最新執導的女性獨白系列劇《聽見她說》,又一次將女性話題頂上熱搜。8個故事,8個主題,犀利地剖開當下女性群體所面對的社會現實。容貌焦慮、原生家庭、全職主婦、重男輕女、家庭暴力、中年危機、大齡單身、物化女性,每組關鍵詞都在撩撥屏幕前女性觀眾的神經:訴說著苦澀境遇的「她」,何嘗不是千千萬萬個我們。
  • 單身女性的凍卵:中國女性覺醒的風向標
    男性存精不受歧視,單身女性凍卵依然不行中國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明確標明「禁止給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而《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都沒有否定單身男性使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的權利。這看起來難道不是十分可笑的麼?難道就因為凍卵比存精麻煩,所以乾脆取消?這不是因噎廢食?這就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 互相物化?女性群像劇的男性困境
    這樣的女性形象,在瑪麗蘇偶像劇裡我們已經見多了。容易被忽略的是,女性劇集中的男性何嘗不是如此。不溝通不做愛能成好老公了,現在年輕人過得是有多苦?至於個性模糊的小奶狗,千篇一律的出軌老公,優哉遊哉到處逛的海王,換個名字和劇情,連臺詞都可以照搬。男性角色的類型化,一方面標誌著女性向劇集的創作進入成熟期,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特定的性別秩序和認同危機。
  • 「反向PUA」「勾魂術」其實是將女性價值「物化」
    可以看到,這其中所謂的「勾魂術」是指:通過訓練女性提升個人外形魅力與話術技巧,從而讓男性迷戀自己,而迷戀的標準就是讓男性持續給自己花錢。這雖然名為「反向PUA」,其實是打著情感維護的名義將女性價值「物化」。這讓我們不禁反思:社會應當以怎樣的標準來衡量一位女性的成就。
  • 韓女藝人用衣服遮腿被阻止細節曝光:為什么女性會被物化不自知?
    伊說說,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歡迎關注。近日,韓國一女團在直播時,一位女性工作人員,為了防止女藝人走光,拿來外套蓋在她們腿上,一位男性工作人員看到後斥責道:「就是為了給別人看腿才露出來的,遮什麼遮啊,你傻嗎?」隨後,該女性工作人員疑似被扇耳光。
  • 它的存在就是對女性的物化!取悅男性
    100 位曾為維密工作過的女性籤署了聯名信,控告這家公司對她們曾經多方面的剝削:性騷擾、物化女性、身材羞辱、甚至被「以去維密工作」之名誘騙拍攝裸照。這樣一個服裝業巨頭仿佛一夜之間轟然倒塌,讓我們分析其發展路徑,或許也就能夠明白,這個品牌的沒落其實是歷史必然。
  • 女性婚前買房為何成了相親市場上的減分項?
    大多數女人獨自買房只不過付了首付而已,說不定結婚後還得替她還房貨,結婚後還得生養孩子,家庭壓力大,矛盾多,會導致婚姻不穩定。奉勸大家不要娶自己買房的女生是明智的選擇。張哥:女性買房沒問題,但是選擇帶著房貸結婚,估計沒有男人肯娶。誰都不願意做傻瓜,幫別人還房貸。即使是自己工資還都不行,婚前是自己掙的錢,婚後,你的工資可就是夫妻共同財產。
  • 物化女性的源頭來自女性本身
    她就是那種前靠父母,後靠老公的人。離了人就會方寸大亂。我伸手要錢的時代從大學畢業戛然而止,甚至一度緊衣縮食,勤儉節約。因為即使拿父母的錢花也做不到理所當然,既然尚且無法減輕家庭負擔,但可以減少鋪張浪費。
  • 為了女性不再被物化,《完美女孩》橫空出世,楊冪臺詞功底盡顯
    作為國內的第一部女性獨白劇,《完美女孩》的預告片今日發布,其主演楊冪,也再一次得到了大家的關注。作為國內一線女星中的常青樹,楊冪多年以來都是觀眾們關注的焦點,對觀眾而言,楊冪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就是她的美貌,雖然已經年過三十,但是楊明仍舊是如此的美麗動人,有著滿滿的少女感。
  • 中國籃球又出事了!涉嫌物化女性!超級內線被集體圍攻
    此招乃球場經典老套路了,每逢對手難以突破時,只要施展鈔能力,通常就能收穫奇效。所以大部分男性球迷對大王發布的視頻,自然樂呵下就完事了,懂得都懂!但也些相對「理性」的球迷,對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覺得大王用鈔票撩妹是在物化女性,這樣的價值觀令人難以接受。因為各大知名媒體都轉發了大王的視頻,所以事情還在發酵之中。幸好大王的粉絲沒有郭艾倫多,而且群體以男性為主,要不然大概率早就被爆破了。
  • 從「櫻桃小口」到「蝴蝶臀」,物化女性何時休?
    原來,是我孤陋寡聞,並且缺乏想像力,「蝴蝶臀」其實是指女性的一種臀型,是指女性的臀部形狀和蝴蝶一樣。進一步了解之後,我才知道,與此類聯想如出一轍的,原來還有「蜜桃臀」。至於還有沒有什麼其他臀,我就不甚了解了。由屁股聯想到美麗的蝴蝶或可口的蜜桃,想像力不可謂不豐富。但在感慨其想像力之強的同時,我又陷入了深思,為何偏要把女性的臀部比作動植物呢?
  • Papi孩子隨父姓被網暴辱罵,獨立女性不能結婚生娃?
    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表言論:「papi醬生娃過後變得好疲憊啊,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一場針對「冠性權」的大戰隨即拉開帷幕,一群極端女權黨,對papi醬展開了大型的討伐,紛紛指責她之前的獨立女性人設全都是假的,並且用「驢」、「代孕」、『子宮』的字眼出言侮辱,「驢」、「婚驢」就是指像驢一樣蠢笨的人,因為極端女權主義者認為結婚的女人都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