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看看什麼是類腦計算

2020-12-27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北京時間昨晚(10月14日)23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密儀器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雜誌發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目前,清華大學正在開發新型類腦計算機。

本篇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通過理論論證與原型實驗證明該類系統的硬體完備性與編譯可行性,並擴展了類腦計算系統應用範圍使之能支持通用計算。類腦計算處於起步階段,國際上尚未形成公認的技術標準與方案,這一成果填補了空白,利於自主掌握新型計算機系統核心技術。《自然》雜誌的審稿人認為「這是一個新穎的觀點,並可能被證明是神經形態計算領域以及對人工智慧研究的重大發展。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研究員 張悠慧:類腦計算完備性這個概念的提出,就是相當於幫助我們去界定類腦計算系統它能做什麼,它功能的邊界在什麼地方。那麼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就是能夠幫助我們去實現,比如我們將來進行類腦計算開發的時候,軟體開發人員、研究人員和硬體開發人員、研究人員他們能夠相對比較獨立地去做好自己專業的工作。

類腦計算,是借鑑生物神經系統信息處理模式和結構的計算理論、體系結構、晶片設計以及應用模型與算法的總稱。其重要性正如歐盟人腦旗艦研究計劃項目所指出的:「在未來10到20年內,誰要引領世界經濟,誰就必須在這個領域領先。」

北京時間昨晚(10月14日)23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密儀器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雜誌發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目前,清華大學正在開發新型類腦計算機。

本篇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通過理論論證與原型實驗證明該類系統的硬體完備性與編譯可行性,並擴展了類腦計算系統應用範圍使之能支持通用計算。類腦計算處於起步階段,國際上尚未形成公認的技術標準與方案,這一成果填補了空白,利於自主掌握新型計算機系統核心技術。《自然》雜誌的審稿人認為「這是一個新穎的觀點,並可能被證明是神經形態計算領域以及對人工智慧研究的重大發展。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研究員 張悠慧:類腦計算完備性這個概念的提出,就是相當於幫助我們去界定類腦計算系統它能做什麼,它功能的邊界在什麼地方。那麼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就是能夠幫助我們去實現,比如我們將來進行類腦計算開發的時候,軟體開發人員、研究人員和硬體開發人員、研究人員他們能夠相對比較獨立地去做好自己專業的工作。

類腦計算,是借鑑生物神經系統信息處理模式和結構的計算理論、體系結構、晶片設計以及應用模型與算法的總稱。其重要性正如歐盟人腦旗艦研究計劃項目所指出的:「在未來10到20年內,誰要引領世界經濟,誰就必須在這個領域領先。」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類腦計算是什麼意思
    類腦計算是什麼意思?據央視新聞報導,北京時間 10 月 14 日 23 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密儀器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雜誌發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目前,清華大學正在開發新型類腦計算機。
  •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有沒有課代表簡單解釋下,類腦計算是什麼?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有沒有課代表簡單解釋下,類腦計算是什麼?時間:2020-10-16 00:01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有沒有課代表簡單解釋下,類腦計算是什麼?
  •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首提新概念突破圖靈與馮諾依曼體系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10月14日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這是一年多來,清華在類腦計算領域繼「天機芯」和「多陣列憶阻器存算一體系統」之後於《自然》正刊發表的第三篇成果,也是計算機系以第一完成單位發表的首篇《自然》論文
  • 清華類腦團隊成果「一種類腦計算層次結構」入選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
    清華大學類腦團隊成果——「一種類腦計算層次結構」成功入選專家推薦委員會中外主任特別推薦成果。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旨在搭建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臺和國際網際網路共享共治的中國平臺。2016年起,大會每年從全球數百個申報項目中評選出領先科技成果進行發布,這些成果通常被認為代表了當時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相關領域的最高水平。
  • 類腦計算,他們從0到1
    類腦計算機層次結構(左)與現有通用計算機(右)的對比。清華大學供圖張悠慧與學生們在開組會。清華大學供圖施路平教授團隊在《自然》發表封面文章。然而,目前的類腦計算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國際上還沒有形成公認的技術標準與方案。10月14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填補了類腦計算系統領域完備性理論與相應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方面的空白。
  • 科學網—尋找類腦計算的設計「範式」
    為此,人類在不斷探索著腦科學的奧秘,用機器模擬生物神經網絡的結構和信息加工的潛力,後者就是類腦計算,也叫神經形態計算。 當前,類腦計算在世界範圍內尚處於初步探索階段,也正因為如此,目前該領域還沒有形成公認的技術標準與方案。
  • 我科學家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填補腦計算系統領域理論空白
    我科學家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 為類腦計算提供技術標準與方案 我科學家在類腦計算體系結構領域再獲突破性進展。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張悠慧團隊、精密儀器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類腦研究完備性理論與相應系統層次結構方面的空白,利於自主掌握新型計算機系統核心技術。該成果於10月14日以《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為題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Nature重磅:軟硬分離、圖靈完備,清華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
    這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以第一完成單位/通訊單位發表的首篇《Nature》論文,也完成了清華大學一年多以來在《Nature》正刊的類腦計算領域「三連發」。張悠慧說:「我們很榮幸能參與其中,進一步探索計算理論和計算系統架構的問題。」清華大學對學科交叉要求極高的類腦計算研究高度重視,於2014年9月創立由7家院系聯合而成的類腦計算研究中心,精儀系施路平教授擔任中心主任。中心融合了腦科學、電子、微電子、計算機、自動化、材料以及精密儀器等學科,進行全方位類腦智能研究。
  • 中國類腦計算成果再上《自然》!或解決不同晶片系統兼容問題
    中國類腦計算研究又有新進展。北京時間10月14日,由清華大學團隊主創的論文在《自然》雜誌刊發。該論文首次提出了「類腦計算完備性」的概念,設計了一種能實現軟硬體去耦合的系統層次結構,擴展了類腦計算系統的應用範圍。
  • 清華首提「類腦計算完備性」及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登Nature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782-y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研究員張悠慧,與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類腦計算中心主任施路平共同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神經形態計算從生物大腦中獲取靈感,為計算機技術和體系結構的下一波發展提供了方向。
  • 類腦計算機的現在與未來
    所謂「類腦計算」,是指仿真、模擬和借鑑大腦神經系統結構和信息處理過程的裝置、模型和方法,其目標是製造類腦計算機。     類腦計算研究的目標是製造出類腦計算機,其硬體主體是大規模神經形態晶片,這種晶片主要包括神經元陣列和突觸陣列兩大部分,前者通過後者互聯,一種典型連接結構是縱橫交叉,使得一個神經元和上千乃至上萬其他神經元連接,而且這種連接還可以是軟體定義和調整的。
  • 我國科學家研發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腦容量...
    ▲Darwin Mouse類腦計算機這是我國第一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據悉,Darwin Mouse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神經元數量規模與小鼠大腦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
  • 重磅講座預告:黃鐵軍、陳雲霽等專家齊聚CCF ADL,分享類腦計算與...
    類腦計算,是指仿真、模擬和借鑑大腦生理結構和信息處理過程的裝置、模型和方法,其目標是製造類腦計算機和類腦智能,相關研究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與經典人工智慧符號主義、連接主義、行為主義以及機器學習的統計主義這些技術路線不同,類腦計算採取仿真主義:結構層次模仿腦(非馮·諾依曼體系結構),器件層次逼近腦(神經形態器件替代電晶體),智能層次超越腦(主要靠自主學習訓練而不是人工編程)。
  • 布局新方向:計算機學院成立計算與藝術、仿生晶片、腦科學與類腦...
    西工大新聞網12月16日電(李曉月)12月10日下午,計算機學院計算與藝術交叉研究中心、仿生晶片交叉研究中心、腦科學與類腦計算交叉研究中心等3個交叉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及研討會在友誼校區國際會議中心第二會議室成功召開。
  • 浙大研發類腦計算機,機器將擁有人類感情?
    前言:今天被稱為「電腦」的計算機,無論在功能還是性能上,都和人腦具有相當大的差別。這是因為計算機的體系架構和運作原理都與人類的思維運作模式存在差距。所以用硬體和軟體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運算模式,構造了一種全新的人工智慧系統,這種顛覆傳統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模式就是類腦計算。
  • 中國研發全球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實現純國產化:可像人腦一樣思考
    【9月5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科技產業一直都或多或少存在「缺芯少魂」的尷尬境地,無論是在PC產品領域,還是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我們絕大部分的產品都使用了美國晶片、美國作業系統,雖然在後續的AI技術領域、5G技術領域等等,我國科技企業實現了技術突破和領先,尤其是人工智慧出現,更是讓很多科學家們開始構造一種全新的人工智慧系統,這個就是人類最初研發電腦所提出的「類腦計算」原理,在經過長達幾十年發展以後
  • 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慧,基於SNN的類腦計算是決勝關鍵
    文章來源:智哪兒文章作者:劉布斯計算機算數比人腦快幾萬倍,但卻沒有「靈魂」。但為何類腦計算成為了新的科技屆「網紅」?最近,浙大與之江實驗室聯合發布的Darwin Mouse備受矚目。這個名字其實非常有內涵:Darwin即達爾文是進化論的提出者,映射計算機的進化之路;Mouse即老鼠,聲明了該計算機具備與小老鼠一般的智力水平。Darwin Mouse是目前國內乃至國際上,從神經元規模角度講最大的類腦計算設備。此前,清華大學團隊曾發布「天機芯」,也是國內科研實力在類腦計算領域的體現。
  • 類腦計算取得突破,「機器」可能成有思想的「人」
    這十幾年來,全球的人工智慧並沒有真正的取得突破,直到近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精密儀器系施路平團隊合作,首次提出了「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類腦的意思是說,受腦啟發,機器人的結構機理類腦、認知行為類人,這是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清華大學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中心,在該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研製成功
    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成功了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與此同時,團隊還研製了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作業系統——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體資源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與應用。
  • 中國成功研製億級神經元類腦可計算控可制機器狗
    近日,浙江大學和之江實驗室在杭州發布了類腦計算機,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大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運行功耗350-500W,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