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常被教育「助人為樂」,似乎大家都認為,要為別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且雙方受益都能享受愉悅的感覺。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分場合不分輕重地想要得到幫助,大事小事都養成了伸手的壞習慣,認為別人幫他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誰都會有困難的時候,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所以要學會感恩。幫助過你的人,別轉身就忘;扶起你的人,別惡意誹謗。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謙讓有禮、尊老愛幼,如今的年輕人也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做好,然而從近兩年的一些「倚老賣老、道德綁架」的事情來看,年輕人實在太過委屈,面對年事已高的老人們,年輕人只能選擇一忍再忍。
年輕人不給老人讓座最終被罵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而讓座一直是個充滿爭議性的話題。相信大家也都看過之前的一段視頻,一位老人因他身邊的年輕姑娘沒給自己讓座,就對這位女生破口大罵,缺德、畜生不如,態度極其惡劣,而女生忍無可忍地回應道:來月經要寫臉上嗎?原因是女孩生理期肚子不舒服,沒有讓座就被罵了,我想說的是年輕人就該讓座嗎,不讓座就違法嗎?要知道誰都不容易,現在的年輕人誰不是每天為了生活在打拼,上了一天班很累,在公交車上坐休息一下有什麼不對嗎?
從權力的角度看,每個人只要上車時買了票,個體的權利都是平等的,不應存在強行索要座位和隨便剝奪別人座位的行為。沒有哪部法律法規要求公民必須讓座,即使是車上的「老弱病殘孕」專座,也只能是提倡讓座,讓道德自覺來發揮作用,而非強制性的要求。
公交車上「讓座」的話題之所以引人關注,關鍵在於人們一般將其歸結到道德的範疇。讓座,是一種美德,不讓座,則是道德低下,兩者是非清楚,界限分明。然而,正是在這種是非分明中,人們往往混淆了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人們指責不讓座就是不道德的理由,其實是把讓座看作是一種「自然的」義務。從理論上講,道德區別於權力,道德義務必須依從於人的自知自覺來實現,或者說以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修養和覺悟為前提。但這種「自然的」義務在強大的輿論場下往往等同於法律義務,意味著必須強制遵守,在這種情況下,道德被綁架,也就變味兒了。
人生在世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現實社會中無論你有怎樣的事需要他(她)人幫助的,一定要記住誰也沒有義務去要幫誰,不要總是把別人的情分,當成你的福分,把別人的客氣當成你的運氣,也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人家幫你是情分,你要記在心中,不幫你是本分,你也不要心生怨恨,做人無論怎樣,別人幫你,你要懂得感恩,不感恩也沒關係,但要記得不要恩將仇報。
生活不易,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忙,都有自己的責任要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沒有人能確定永遠不會拋棄你,沒有人能保證一直默默地守護你,有些風雨沒有人會為遮擋,一切都得靠自己。永遠不要想著指望別人,人只有依靠自己才是最穩妥的,只有靠自己努力的人,才能站得穩。
懷揣一顆「感恩的心」無論什麼時候你的行為、你的笑容總是那麼陽光、溫馨、有愛!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