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幫你,是人情。這句話好理解,親戚之間本來就應該互相幫助,人情往來才能體現親情的存在價值;親戚不幫你,是本分。這句話聽起來有種拒人千裡之外的感覺,似乎在拿本分當擋箭牌,現實中,人們往往見了乞丐都會施捨一分同情,何況是親戚。既然不幫,本分或許只是一句體面的辭客令罷了。
之所以不幫,或許是因為你沒有價值
這個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也沒有平白無故的愛。有些人,總認為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是理所應當地,不幫就是不仁不義。往往這種人總是感覺自我良好,太拿自己當回事。
除了親生父母,並沒有太多人會不求圖報的幫助你,如果有,請珍惜,說明你還值得他們去幫助。
有句話叫做「一表遠千裡」,雖然有些誇張,但多少有些道理。猶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那時候車馬慢,時光也很簡單,美好。親戚朋友們用簡單的交通工具,花費大半天的時間聚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嘮不完的嗑,人與人之間純粹,友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的追風少年都已為人父母,親戚們雖然都還聯繫,但都已失去了小時候的純粹,有的親戚在一個圈子裡,有的親戚在另一個圈子裡,大家似乎更在意自己所屬的圈子,因為人們所有的活動多是帶有目的性。當你在他們所屬的圈子之外,或許自己就多了一個對他們而言,可有可無的標籤。當你尋求他們的幫助,或許出於舉手之勞,並不要求多少回報,大家聯絡下感情幫助下也正常,當尋求的幫助給他們帶來負擔,而你對於它們而言並沒有多少價值,本分,成了回絕你體面的辭令。
之所以不幫,或許不喜歡這種道德綁架
姑姑年輕的時候遠嫁他鄉,時空的阻隔,終究沒有淡了情感。姑姑家的生活並不如意,由於年輕時對孩子疏於管教,孩子成年後糟心的事總是接連不斷。而姑姑最喜歡傾訴的人就是父親,今天孩子買房缺錢,明天孩子買車缺錢,總有各種理由在父親這找到安慰。而父親接二連三的周濟卻從來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或許,父親只是不想失去這個唯一的姐姐。
後來,經歷了一件事後,讓父親逐漸明白,有些人已經走得夠遠,用愛已經拉不回來。
姑姑做飯的時候忘了時間,在外面玩的時間過長,導致家中失火,雖然因為拆遷家裡的東西搬得差不多了,但畢竟住了這麼多年,燒的面目全非,姑姑心裡很難過。於是給父親打電話,讓父親去一趟,父親因為忙,沒有去,就讓母親帶了點錢,乘坐長途大巴去姑姑家。
母親去了趟,見人沒事,就放心了,把錢給了姑姑,姑姑欣慰地收下了。誰承想,母親還沒到家呢,姑姑已經把電話打到父親那裡,抱怨父親不去,抱怨父親給的錢少。姑姑的思維邏輯是,我的房子燒了,你就得給我一筆錢補償我受傷的心靈。
父親經過這麼多年,也逐漸看清了姑姑的欲壑難平,而且時間久了,根本不會感恩,只會用親情要挾。說難聽點,其實就是道德綁架,這樣的親戚,終會讓親情疏遠。
之所以不幫,或許大家都自顧不暇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生計而奔波,或許當你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在自顧不暇。
當你幫助過別人,你要求別人對你施以同等幫助,這件事本身沒有錯,站在對方的角度,報恩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一種傳統美德。除非忘恩負義的小人,正常人是不會對你拒絕幫助的。
但經常會有這種情況,明明你表達得很清楚,暗示也好,明示也罷,對方卻遲遲沒有對你伸出援手,讓你在等待中焦慮不安,是因為自己人品不好還是對方不值得結交,苦苦等待卻沒有結果。
殊不知,對方可能也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己應該明白,有些忙不能強求。
綜上,親戚幫你是人情,人情往來才能保持溫度;親戚不幫你是本分也好,是其他原因也罷,或許我們應該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提高自身價值,不濫用道德綁架,多理解對方,也許這才是關係融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