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你一定聽過,物以善小而為之,勿以惡小而不為吧,其中也包括這句話,那就是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我們在理解這兩句話的時候往往都會覺得,不要欺負別人,也不要因為別人的強大就軟弱,第二句話的理解是別人幫你是別人自願的,我們不應該強求別人,所以當別人不幫你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欣然接受。
因此這也告訴我們,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對於他人的要求一定不能太多,每個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難處,當我們發現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先保全自己的利益,因為如果你把自己的利益拿出來,那麼日後可能你就會因為這份利益的損失,而給自己帶來非常痛苦的結果,這份結果是你無法承受的,而有些人則理解這句話,也理解這份道理,所以他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會衡量一番。
比如,如果你問別人借錢,別人可能不會借給你,因為借錢這種事情本身就是一件比較敏感的,如果你問別人借錢別人不給你,那我們不應該去怨恨別人,反而應該欣然接受,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是我們的父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並不是那麼完全的,難免有些人是因為出於不信任所以不借錢,再碰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不應該去怨恨他人。
將心比心,如果你借錢的理由,是因為你當下確實沒錢,或者你當下確實因為金錢出現了狀況,別人自然會懷疑你有沒有能力償還,雖然你寫了借條,可是如果沒有能力償還,那別人將會為自己的好心,為自己的善心承受接下來要承受的惡果。所以不要一看到別人不幫你,你就暴跳如雷,畢竟幫忙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你情我願的,說不出對與錯,而且如果別人不信任你,那並不是別人的錯,可能是因為你們的關係還沒有到那種地步,也或者是因為你們並沒有走到這樣的局面。
信任是相互的,每個人對於每個人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當我們發現別人不信任自己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去抱怨,反而應該想一下是不是你們還沒有如此親密,又或者你們還不至於走到借錢的地步,所以別人不幫你,可能就是因為你誤會了兩人之間的距離感,距離感過近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而距離感過遠,又會讓人覺得之間未免充滿太多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