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王牌藥」遭阿斯利康、GSK拋售,跨國藥企進入打折季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健識局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陳廣晶

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

本文來源於AI財經社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又一批大品種被拋售。

2月24日,德國仿製藥商Stada(STAGn.D)表示,已同意向葛蘭素史克(簡稱「GSK」)購買15種消費保健品,以進一步加強其在歐洲的市場地位。

GSK此次出售的產品消費者保健品牌,是銷往德國、俄羅斯、波蘭等40多個國家的大品種。其中的抗血小板處方藥Venoruton、感冒藥Coldrex、維生素C補充劑Cetebe、咽喉痛緩解產品Mebucaine和抗過敏處方藥Tavegyl,更是佔到了收購品牌營業額的一半以上。

據相關媒體報導,Stada已經同意此次交易支付3億歐元(約合3.25億美元),交易預計將於第二季度完成。

圖/ 視覺中國

而在此前,阿斯利康(簡稱「AZ」)也以3.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旗下5款過專利期品牌藥——Inderal (普萘洛爾)、Tenormin (阿替洛爾)、Tenoretic (阿替洛爾/氯噻酮)、Zestril (賴諾普利)、Zestoretic(賴諾普利/氫氯噻嗪)。

普萘洛爾、阿替洛爾、賴諾普利都是臨床主要的高血壓治療藥物。數據顯示,2018年阿斯利康賣出的這5種藥全球銷售額1.32億美元。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中國醫改的不斷深入,特別是2018年底以來國家組織帶量採購實施以後,在擠幹中間環節水分,通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臨床替代等一系列政策之下,過專利期原研藥最後一個利潤高地也面臨瓦解。跨國藥企躺著賺錢的日子再也不能繼續了。

在此背景下,剝離非專利藥業務,更加專注創新藥研發、管線收購,已經成了跨國藥企的普遍選擇。除了GSK、阿斯利康之外,輝瑞、諾華等諸多跨國巨頭也都在不停地通過「賣賣賣」、「買買買」等途徑,尋求新的增長點。

為改善業績

大批「王牌藥」遭拋售

就在本月初(2月6日)GSK剛剛宣布一項拆分計劃,公司業務將分為兩個實體,一個專注於藥品和藥物開發,另一個專注於消費者醫療保健產品。

通過拆分,GSK希望到2022年,每年可節約7億英鎊(約合9億美元),進而改善運營績效。但是按照預算,這一計劃每年耗資24億英鎊(約合31億美元),超過半數需要現金支付。而GSK打算通過拋售產品的方式籌集其中的約10億英鎊(約合13億美元)。

此前,GSK已經透露,計劃賣掉在拉丁美洲市場的藥物銷售權和Physiogel護膚產品以籌集這筆費用。2019年10月,GSK又以11億美元出售了狂犬病疫苗Rabipur和蜱傳腦炎疫苗Encepur。

圖/ 視覺中國

作為昔日龍頭,受全球醫藥反腐等政策影響,GSK的業務發展已經大不如前。此前中國市場一直被該公司視為消費保健品業務的重要市場,在此基礎上,中國也是GSK亞太地區乃至是全球業務的增長引擎。

在新的政策環境下,近年來該公司這一板塊業務已呈現疲態。為了扭轉這一狀況,GSK一直花費重金支持創新藥研發。為此,除了本次拆分,GSK已經經歷了董事長辭職、中國區換帥、大裁員等一系列調整。

早在2019年8月,GSK就已經將消費保健品業務與輝瑞的消費保健品業務合併,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一度被譽為「全球低價藥巨頭」,GSK持有其中68%的股份。2019年財報顯示,這家公司銷售額超過117億美元,同比增長2%。

但是按照GSK此前透露的計劃,三年內還是要徹底剝離消費保健品業務。

專注創新藥

多家跨國藥企忍痛割愛

不止GSK,剝離非專利藥業務轉向創新藥研發正成為跨國藥企的普遍選擇。

按照計劃,阿斯利康與Atnahs對5款降壓藥的商業權益交割將於2020年Q1完成,過渡期內,阿斯利康仍將這些產品的生產和供應。

買家Atnahs Pharma根據協議已先支付3.5億美元,以獲取這些王牌藥,除了美國、印度、日本以外的全球商業權益,此後還須於2020年-2022年間基於銷售額給阿斯利康4000萬美元的分成。

圖/ 視覺中國

阿斯利康方面向健識局表示,此次產品剝離對中國市場影響不大,因為這些產品實際上在中國都已經不是推廣產品了。

國家藥監局數據也證實了這一說法,健識局查詢發現,上述產品中只有賴諾普利片仍在中國有批准文號,且除了阿替洛爾/氯噻酮,其他產品都有眾多國產仿製藥批文。

普萘洛爾、阿替洛爾,都是β受體阻斷劑,上世紀70年代推出。而賴諾普利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上世紀80年代首推的重磅藥。阿替洛爾/氯噻酮和賴諾普利/氫氯噻嗪,都是與利尿劑組合的複方製劑。

根據阿斯利康生物製藥業務執行副總裁Ruud Dobber介紹,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成熟產品,之所以要出售其商業權益,公司是出於繼續專注創新藥開發的考慮。

2017年以來,為了專注創新,阿斯利康已經先後甩賣了兩大暢銷藥戈舍瑞林和思瑞康及其緩釋片,以及部分呼吸疾病領域的大品種。

與GSK、阿斯利康類似,輝瑞、諾華等巨頭也紛紛對非專利藥業務做出調整。

2019年7月29日,輝瑞宣布徹底剝離非專利藥業務,輝瑞普強與仿製藥巨頭邁藍合併。這也意味著在輝瑞普強旗下的立普妥、絡活喜等十幾種王牌藥,也遭悉數拋出。

諾華雖然一度堅稱不會剝離非專利藥業務,但2019年3月以來也還是頻繁對山德士做出換帥、裁員等一系列調整。

更早些時候,禮來旗下抗生素希刻勞和穩可信,GSK的B肝藥賀普丁等還出售給了中國藥企。

毫無疑問,中國市場的一舉一動,風吹草動,對全球醫藥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對跨國藥企的影響越來越大。據健識局不完全統計至少7家跨國藥企2019年營收中,中國銷售額增長超過全球增速。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引擎。

根據國家醫保局2020年工作計劃,持續推進醫改,促進第二輪帶量採購落地仍然是工作重點。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非專利藥將失去利好。分析人士認為,跨國藥企的甩賣、換帥等戰略調整也將繼續。

相關焦點

  • 阿斯利康陷藥代風波?三大明星藥遭醫院停藥處罰 行業將迎「不平靜...
    三大明星藥遭醫院停藥處罰 行業將迎「不平靜的一年」   近日,一份網絡流出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工作聯繫函引發業內熱議,該聯繫函對知名藥企阿斯利康醫藥代表違規進入心內科診療區作出處理決定,該藥企的三大產品被要求暫停使用3個月到半年,並且約談
  • 兩家跨國藥企撤裁基層藥代?當事方闢謠了
    而在帶量採購倒逼非專利藥品價格大幅下降的趨勢下,跨國藥企都面臨著剝離非專利藥或促進其實現新的增長的選擇。 這也迫使他們不得不積極布局基層。而在新形勢下,腫瘤藥、特藥正在取代普藥成為新的布局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預見崗位優化調整隻會越來越頻繁。
  • 輝瑞普強「棄集採」後業績首降,國產替代令跨國藥企進退兩難
    普強的業績增長在當時引發藥品集採「中標死、出局生」的行業討論,並直接導致了今年8月,第三批藥品集採上海開標時,輝瑞、默沙東、諾華、阿斯利康、禮來等多家跨國藥企的26個原研藥品種並未選擇降價,主動放棄集採市場。
  • 2500億天價收購:靠中國市場逆天改命,百年藥企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
    這家出手如此闊綽的跨國藥企,對於普通公眾可能默默無聞,但在中國醫藥圈卻是實至名歸的業績老大。年報數據顯示,阿斯利康2019年營收收入為243.84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貢獻了48.8億美元,同比增長35%,佔到阿斯利康全球總收入的20.7%。近年來,中國已成為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場,佔全世界銷售額比重約20%。
  • 33個原研藥降價,涉及大批知名藥企
    具體來看,此次寧夏公布的梯度降價結果顯示,33個品種、39個規格的原研產品中有9個品種降幅超過30%,包括施維雅的鹽酸曲美他嗪片、阿斯利康的富馬酸喹硫平片、默沙東的孟魯司特鈉咀嚼片等;另外,還有16個產品降幅超過20%。其中,降幅較大的為禮來的奧氮平口崩片,降幅近38%。
  • 2019年跨國藥企 CEO 薪酬榜出爐!|輝瑞|biogen|艾伯維|gsk|仿製藥|...
    來源:醫藥時間  2019年各大跨國藥企CEO年薪已陸續出爐:  強生CEO Alex Gorsky 拔得頭籌,年薪超過2500萬美元;梯瓦 CEO Kare Schultz 由昔日榜首,降到第八;羅氏的CEO Severin Schwan收入也略微下降,位於第七。
  • 集採衝擊波:藥企快速調整業務線、變革營銷模式,賣藥灰幕漸遠
    白梅上述經歷的背後,是今年各大藥企相繼啟動的業務線調整。其中包括諾華、阿斯利康、輝瑞、賽諾菲等。各企業間的調整思路,基本一致,即將原心血管事業線、代謝事業線、腎科事業線等基礎類疾病事業線合併,整合基礎疾病產品多線並軌。分析背後原因不難發現,集採帶來的利潤銳減加速了合併進程。而傳統營銷模式的高額成本和慢性病學科發展需求,亦對調整事件有推動作用。
  • 跨國藥企上半年收入曝光,強生輝瑞滑坡,前三排名又變了
    目前發布「成績單」的跨國藥企中,只有阿斯利康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11.62%),此外,安進、GSK、禮來、勃林格殷格翰、諾華增幅在3%以上。羅氏按照恆定匯率計算收入同比增長1%,而從實際金額看減少了約11億瑞士法郎。 2020年疫情對全球經濟形成了巨大衝擊。這也導致長期穩定的全球醫藥格局開始震蕩。
  • 超1/3 跨國藥企 2020 上半年業績負增長,輝瑞領跌!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 11 家跨國藥企陸續發布第二季度報表,結合第一季度的數據,上半年跨國藥企業績喜憂參半,超過 1/3 的藥企營收下滑,出現負增長。 其中下滑最大的是輝瑞,2020年上半年輝瑞實現營收238.29億美元,同比下跌10%。
  • 各大藥企CEO年薪公布|薪酬|阿斯利康|schultz|執行長|藥企
    來源/醫藥時間一眾藥企大佬,薪酬公布了2019年各大跨國藥企CEO年薪已陸續出爐:強生CEO Alex Gorsky 拔得頭籌,年薪超過2500萬美元;梯瓦 CEO Kare Schultz 由昔日榜首,降到第八;羅氏的CEO Severin Schwan收入也略微下降,位於第七。
  • 2500億天價收購:靠中國市場逆天改命,阿斯利康做了些什麼?
    這家出手如此闊綽的跨國藥企,對於普通公眾可能默默無聞,但在中國醫藥圈卻是實至名歸的業績老大。年報數據顯示,阿斯利康2019年營收收入為243.84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貢獻了48.8億美元,同比增長35%,佔到阿斯利康全球總收入的20.7%。近年來,中國已成為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場,佔全世界銷售額比重約20%。
  • 2018 那些離職的跨國藥企高管都去哪兒了?
    而回望這一年跨國藥企的職場,高管們的動靜可不小,這裡經過不完全統計,我們整理了10位跨國藥企高管的職業變動。從他們的職業生涯變動中,我們或可一窺行業趨勢,或可給我們自己的職業生涯以一點啟發。吳曉濱離開輝瑞,入職百濟神州。這無疑是2018年最引人注目的藥企人事變動。
  • 跨國藥企裁員潮遠未結束:又一家知名企業或裁員9000人_跨國藥企...
    在業內看來,跨國藥企的裁員潮遠未結束。今年7月份左右,賽諾菲宣布計劃在歐洲裁減1700工作崗位,其中未來三年內在法國將裁減約一千崗位,即每年平均350人左右,裁減將採取自動離職的方式。據悉,賽諾菲目前在法國的崗位約2.5萬人。從2008年到2017年該藥企在法國的員工人數已經減少了3600人。
  • 集採衝擊波:藥企變革營銷模式,賣藥灰幕漸遠銷售員叫苦活不下去
    白梅上述經歷的背後,是今年各大藥企相繼啟動的業務線調整。其中包括諾華、阿斯利康、輝瑞、賽諾菲等。各企業間的調整思路,基本一致,即將原心血管事業線、代謝事業線、腎科事業線等基礎類疾病事業線合併,整合基礎疾病產品多線並軌。分析背後原因不難發現,集採帶來的利潤銳減加速了合併進程。
  • 抗病毒創新藥:中外藥企鏖戰新賽道
    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吳曉濱說,該公司現有1500多名研發人員,將紮實做好每一款藥,惠及全球更多患者。火熱的背後,源於中國藥企在創新藥領域的持續突破。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國內藥企通過專利破局,讓新藥走出研發和上市困境。近日,中國自主研發的乳腺癌新藥——伊尼妥單抗在全國五個省市同時開出當地首張處方。
  • 默沙東、GSK宣布拆分計劃,跨國藥企再掀併購潮
    就在同一日,據新浪醫藥報導,另一家跨國藥企GSK也宣布了拆分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公司分為兩個實體:一個將專注於藥品和藥物開發,另一個將專注於消費者醫療保健產品。
  • 強生、諾華、輝瑞等跨國藥企CEO年薪大比拼 誰增長最快
    隨著各公司年報逐漸公布,一批跨國藥企領導者的最新薪酬也隨之曝光,強生、禮來、阿斯利康、輝瑞、羅氏、諾華、GSK等跨國藥企CEO薪酬陸續公布,其中,強生CEO Alex Gorsky總薪酬最高,達25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諾華執行長Vas Narasimhan年度總薪酬強勢增長59%,羅氏執行長Severin Schwan由於公司薪酬計算方式改變與上年基本持平
  • AZ、GSK、武田、波科,2020下MNC的動蕩與轉型!
    、中國和日本以外約70個國家的商業權利出售給了Cheplapharm Arzneimittel GmbH公司;除此之外,Grünenthal公司也曾在近幾年中陸續購買了阿斯利康胃黏膜保護藥Nexium、疼痛藥Vimovo、偏頭痛治藥Zomig以及痛風藥Zurampic
  • 阿斯利康全球CEO薪酬過高遭質疑?默沙東、強生、艾伯維更高
    而從近日公布的多個跨國藥企CEO薪酬情況看,Soriot的薪酬,無論是總額還是增幅確實也都不是最高。默沙東的Ken Frazier年薪2765萬美元,強生CEOAlex Gorsky年薪達到2537萬美元,艾伯維Richard Gonzalez年薪2161萬美元,都比Soriot高得多。
  • 最新| 10大跨國藥企業績公布|賽諾菲|默沙東|藥企|業績|-健康界
    瑞德西韋目前已經在全球50個國家批准/授權使用,FDA於10月21日正式批准瑞德西韋用於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歐盟於7月3日有條件批准了該藥上市。由於與美國HHS達成的協議,瑞德西韋2020Q3的銷售額大部分來自於美國市場,吉利德預計該藥在2020Q4的銷售額將主要由美國以外地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