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 11 家跨國藥企陸續發布第二季度報表,結合第一季度的數據,上半年跨國藥企業績喜憂參半,超過 1/3 的藥企營收下滑,出現負增長。
其中下滑最大的是輝瑞,2020年上半年輝瑞實現營收238.29億美元,同比下跌10%。而表現最為出色的是阿斯利康,2020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 12%,遙遙領先。
跨國藥企2020年上半年營收情況
強生:製藥業務增長5.4%,醫療器械下滑超 21%
2020 年上半年,強生全球營收為 390.27 億美元,仍處於跨國藥企第一位。業績同比下滑 3.8%,主要受醫療器械業務的拖累。
製藥業務營收為218.86億美元,同比+5.4%;
消費者健康業務營收為69.21億美元,同比+0.9%;
醫療器械業務成績欠佳,營收102.2億美元,同比-21.1%,也是強生近幾年下滑最嚴重的一次。
在製藥業務中,強生整體表現較好,很多品種實現超預期增長:
Stelara(烏司奴單抗)營收 35.1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8.7%,是免疫領域核心增長動力。
治療精神分裂藥物Invega Sustenna營收17.62 億美元,增長23.4%,成為這一板塊的最重磅品種。
多發性骨髓瘤藥物 Darzalex營收18.38億美元,同比增長 31%;
B細胞惡性腫瘤治療藥物 Imbruvica營收19.8億美元,同比增長 22.6%。
肺動脈高壓藥物Opsumit增長21.6%;Uptravi 增長 32.7%。
HIV-1感染藥物Edurant增長 14.1%;
但是,亦有多個重磅品種下滑明顯,主要集中在免疫及心血管、代謝領域。
Remicade(英夫利昔單抗)營收19.25億美元,同比下滑 12.9%;
抗凝血劑 Xarelto(-0.5%)、2型糖尿病藥物Invokana(-6.4%)和促紅細胞生成藥物Procrit(-28.9%)均處於下滑狀態。
Simponi(戈利木單抗)營收10.75,同比下滑 1.1%。
羅氏:診斷製藥雙雙下滑
據羅氏 2020 年上半年財報:全球營收292.81億瑞郎(315.39億美元),同比-4%。其中:
製藥:營收232.02億瑞郎(249.91億美元),同比-4%,佔總營收79%,這也是羅氏製藥近年來首次下滑;
診斷:營收60.79億瑞郎(65.48億美元),同比-3%,佔總營收21%,COVID-19測試在常規情況下顯著增加與定期健康檢查、檢測的減少形成鮮明對比。
製藥業務的下滑主要是因為 COVID-19 的全球蔓延使得門診、住院患者大幅下降,特別是在 5 月份對多發性硬化藥物 Ocrevus、血友病藥物Hemlibra、Lucentis和癌症藥物MabThera/Rituxan的銷售影響,另外還包括仿製藥帶來的競爭壓力。
羅氏三大「王牌品種」,Avastin(貝伐珠單抗/安維汀)、MabThera/Rituxan(利妥昔單抗/美羅華)、Herceptin(曲妥珠單抗/赫賽汀)受專利到期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滑超過20%。其中最嚴重的是Herceptin,2020年上半年營收22億瑞郎,同比下滑 28%。
羅氏業績的新生驅動力為以下產品:
多發性硬化症藥物Ocrevus,營收20.76億瑞郎,同比+25%。自2017年3月28日上市以來,Ocrevus以首個/唯一一款治療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藥物的優勢,銷售額很快破億,並保持穩步上升的態勢;
乳腺癌藥物Perjeta,營收19.41億瑞郎,同比+17%。受生物類似藥上市影響,2020年上半年Herceptin銷售額同比-28%,羅氏三大主力之一開始走下坡路,好在Perjeta及時接上,有意成為羅氏Her2+領域新王者;
PD-L1產品Tecentriq,營收分別為12.97億瑞郎,同比+74%。適應症是PD-(L)1藥物的生命線,Tecentriq在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適應症,給Tecentriq銷售額加了一把火;
血友病新藥Hemlibra,營收10.03億瑞郎,同比+664%!Hemlibra是近20年來首個獲FDA批准的用於治療體內含有因子VIII抑制劑的A型血友病的新藥,增長勢態迅猛。
輝瑞:創新藥增長強勁,但普強營收下滑37%
2020上半年,輝瑞全球營收 238.29 億美元,同比-10%。排除消費者健康業務,2020年上半年輝瑞同比下滑-3%。
創新藥物:營收100.07億美元,同比+11%。
成熟藥物(普強):營收20.22億美元,同比-37%,Lipitor、Norvasc、Lyrica、萬艾可市場均受到不同程度重創。
輝瑞計劃加快邁藍和普強合併,完成戰略調整,但交易延期至2020年下半年。
在創新藥物上,輝瑞表現出色:
抗凝藥物Eliquis營收25.72億美元,同比+23%,主要受非瓣膜性藥物、心房纖顫以及口服抗凝劑市場份額增加影響;
乳腺癌新藥Ibrance營收25.98億美元,同比+9%,該藥在美國推出後乳腺癌適應症後,市場發展迅猛,美國市場+13%;
口服JAK抑制劑Xeljans營收10.86億美元,同比+5%,美國市場業務主要是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適應症帶來的銷售增長。
罕見病板塊營收13.19億美元,同比+33%,是是輝瑞創新藥細分業務中增長最快的。主要是由於Vyndaqel所帶來的爆發增長,營收5.08億美元,同比+388%,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治療ATTR-CM的藥物,主要還是在歐洲獲批帶來的市場增量。
但在成熟藥物(普強)板塊:輝瑞營收40.27億美元,同比-35%,下滑嚴重。
抗癲癇和鎮痛藥Lyrica營收7.06億美元,同比-70%,自2019年7月開始,仿製藥競爭導致Lyrica在美國的銷量大幅下降(-90%);中國市場下滑超過兩位數,主要由於Lipitor和Norvasc銷售下滑帶來的影響;其他市場,主要由於萬艾可2017年底專利到期後,仿製藥帶來的持續衝擊。
阿斯利康:中國市場增長14%,勢頭迅猛
阿斯利康 2020 年上半年全球收入 126.29 億美元,同比增長 14%(按固定匯率計算,下同),主要源自新興市場和腫瘤領域新產品的表現。其中產品銷售收入共 123.59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
2020 年上半年,阿斯利康腫瘤產品收入 53.24 億美元,同比增長 31%;心血管、腎臟和代謝(CVRM)產品收入22.65億美元,同比增長11%;呼吸和免疫學產品收入26.76億美元,同比增長7%。
第二季度阿斯利康全球收入60億美元,同比增長9%。但呼吸和免疫學產品收入下降8%,主要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普米克都保(布地奈德)在中國銷售的影響。
阿斯利康強勢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因為以下產品: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泰瑞沙,銷售額達20.16億美元,同比增長45%;
PD-L1 單抗英飛凡銷售額達 9.54 億美元,增長 52%;
卵巢癌治療藥利普卓銷售額 8.16 億美元,同比增長 60%;
心衰藥 Farxiga,銷售額 8.48 億美元,同比增長 21%;
抗血小板藥倍林達,銷售額 8.4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療藥信必可都保銷售額 14.4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6%;
嗜酸細胞性哮喘治療藥 Fasenra銷售額4.26億美元,同比增長45%。
阿斯利康在中國市場的增長主要來自新產品的銷售,佔該市場全部收入的1/3。被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的利普卓(奧拉帕利)、與琺博進合作的愛瑞卓(羅沙司他)以及降糖藥安達唐(恩格列淨)於2020年1月1日正式生效。第三批全國帶量採購將於8月20日開標,阿斯利康有4個產品入圍。
吉利德:HCV大幅下跌,HIV強勢增長
吉利德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06.91億美元,同比下跌2.51%,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17.88億美元,同比下降146.38%。其中產品銷售收入為105.34億美元,約佔總收入的99%。
受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影響,吉利德2020上半年產品銷售收入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5%,特別是2020年第二季度的產品總銷售額僅為50.67億美元,同比下降近10%。
2020年上半年吉利德HCV產品銷售額跌破15億美元大關至12億美元,同比下降28%;在2019年上半年仿製藥進入市場後,Letairis和Ranexa兩款產品的銷售業績繼續下降。
但另一方面,吉利德在其核心的HIV業務上實現了增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公司總體業績不佳的影響。得益於愛滋病病毒專營權的強勁表現,特別是用於治療HIV的三合一新藥Biktarvy市場份額的增長,2020年上半年吉利德愛滋病毒產品銷售額增長 6% 達到 81 億美元。
2020 年的下半年,吉利德還有一個王牌產品——瑞德西韋。2020年6月29日,吉利德公布了瑞德西韋定價:390美元/瓶-520美元/瓶,業內預測,2020 年度,瑞德西偉能夠給吉利德帶來 33.15億-44.2 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默沙東:K 藥收入 66.72 億美元,增長38%
7月31日,默沙東公布2020Q2財報,收入108.72億美元,下滑8%,主要受到COVID-19的影響。2020上半年共計收入229.29億美元,同比增長2%。
Keytruda在2020Q2的銷售額為33.88億美元,增長31%,上半年累計收入66.72億美元,增長38%。腫瘤產品中跟阿斯利康和衛材深度捆綁合作的Lynparza (奧拉帕利)和Lenvima(樂伐替尼)在2020Q2也分別實現了62%和57%的增長。
疫苗產品受到COVID-19影響較大,Gardasil / Gardasil 9在2020Q2的銷售額為6.56億美元,下滑24%,上半年累計銷售額17.53億美元,增長4%。
受到Keytruda和Gardasil / Gardasil 9兩大產品的推動,默沙東2020Q2中國區收入為 8.11 億美元,增長9%,佔全球市場的8.4%,上半年中國區累計收入達16.57億美元,增長14%,佔全球市場的8.1%,超越日本,成為默沙東在繼美國、歐盟以外的全球第3大市場。
拜耳:拜唐蘋銷售額斷崖式下跌
8 月 4 日,拜耳發布第二季度財報,銷售額約為100.54億歐元,同比下降6.2%。而其上半年銷售額為228.99億歐元,同比下降0.3%。除了作物科學業務之外,拜耳的醫療和保健業務,以及在全球四大市場的銷售額均呈下降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收購孟山都所遺留下的訴訟,拜耳淨損失80.59億歐元。
縱觀今年上半年,拜耳的醫療業務銷售額亦同比下降了2.5%,為85.38億歐元。原因主要在於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和來自中國市場的壓力。
受疫情以及醫院抗疫影響,拜耳的眼科藥物和放射業務產品銷售額都大幅下降,但基於目前略有回暖的跡象,拜耳樂觀預計到年底時將會迎來復甦。
不過,中國帶量採購政策給拜耳醫療業務發展帶來的壓力,則並非短期內能夠緩解。報告顯示,拜耳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產品為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拜唐蘋,其同比下降了74.2%,主要原因在於便在於其以全球最低價中標第二輪帶量採購。
第二季度拜耳也有一些品種實現穩步增長,口服抗凝劑 Xarelto 銷售額為10.57億歐元,同比增長6.8%,主要是由於中國、俄羅斯、德國的銷量增加。抗癌藥Stivarga(1.29億歐元,+24.8%)和肺動脈高壓藥物Adempas(1.25億歐元,+23.6%)增長尤其強勁,這2種產品在每個市場的需求都在增加,特別是在美國。在中國,Stivarga 的銷售也正在迅速崛起。
跨國藥企中國業績「冰火兩重天」
受帶量採購、醫保等政策的影響,2020年第二季度跨國藥企在中國的業績呈現「冰火兩重天」。
形勢大好的,如諾華、阿斯利康。
諾華集團第二季度中國銷售額大增20%,達到6.25億美元,大增的背後是因為諾欣妥和可善挺等重磅產品的上市;
阿斯利康,第二季度的中國收入同比增長12%,達到12.43億美元,其增長的動力也源於新產品銷售增加,公司投入中國市場的新產品利普卓、與琺博進合作的羅沙司他以及降糖藥恩格列淨被納入中國新版醫保目錄中,由此銷量也得到增長。
相反,賽諾菲第二季度中國市場銷售收入為6.27億歐元,同比下滑了10.2%,背後則是由於受到中國帶量採購政策的影響,抗凝劑波立維和降壓藥安博維,雖然中標了2019年的帶量採購,但遭到大幅降價,最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均出現下滑。
再如拜耳,其糖尿病重磅品種拜唐蘋,同比下降了74.2%,主要原因在於便在於其以全球最低價中標中國第二輪帶量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