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藍鯨財經
不僅顏值高,而且業績好!喬遷是近年來基金圈口碑爆棚的一位新生代女性基金經理。
據2020年二季報披露,喬遷管理的興全商業模式優選出現在13隻FOF的重倉基金名單中,是全市場重倉FOF數量最多的基金之一。
同時,興全商業模式也獲得了投資者真金白銀的投票,規模增長在近一年尤其迅速。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該基金最新份額34.11億份,相比2019年二季度末的10.95億份增長了211.51%;基金淨資產94.43億元,相比2019年二季度末增長了370.27%。
可以說,喬遷及其代表作興全商業模式優選正在越來越受到投資者,以及同行等專業機構的認可。
而這或許並不僅僅因為其優異的歷史業績,也有喬遷自身人格魅力的原因。
師承謝冶宇和董承非
喬遷,財務出身,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會計專業,2008年大學畢業前在興證全球基金實習,畢業後留在公司做了7年左右的研究員,主要覆蓋的是消費品、周期品、製造業等行業,其中消費品為主。這也構建了喬遷最初的能力圈和行業偏好。
隨後,喬遷先後師承謝冶宇和董承非,這段經歷或許會讓不少新生代基金經理羨慕不已。
2015~2017年,喬遷擔任興全合潤的基金經理助理,在謝治宇的影響下開始拓展行業覆蓋邊界,並建立自己的核心標的池;2017年7月,喬遷開始正式任職基金經理,和董承非一起管理興全趨勢投資,逐漸注重組合管理中的平衡感和性價比問題。
因此,在喬遷身上,不僅有財務出身所賦予的冷靜,而且有興全17年投研文化的沉澱和傳承。
「和其他公司不一樣,我們公司比較強調自我驅動,強調要自己通過慢慢的學習、反思去沉澱。「
「在研究員階段,公司並不會讓你馬上產出成果,馬上去推股票,而是讓你先把好的公司找出來,然後去看很長期的問題。基金經理們對我們研究成果的依賴也並不是特別強,更多時候是我們在他們身上學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給了我很充分的時間,去思考一些可能在短期沒有產出的事情,然後慢慢的有一些自己的總結和反思,慢慢的產出一些成果。」
「領導對我有很大影響,比如說第一要先選一個大方向大概率正確的公司,第二要選公司管理層,優秀的管理層和公司可以讓你知道行業的核心關注點應該在哪。」
在採訪中,喬遷不止一次提及公司投研文化及領導、同事對自己的影響。
追求確定性和性價比
另外,喬遷身上還有女性基金經理獨特的細緻,以及對確定性的追求。
喬遷自2018年7月開始管理興全商業模式,截至2020年8月4日的任期最大回撤為20.20%,年化波動率是22.62%,均低於同期同類基金平均水平;興全商業模式自2019年以來的每個季度收益均為正。
一方面,她善於定價,會通過現金流定性,進而描述企業長期的盈利曲線和發展路徑;另一方面,她非常注重性價比,認為任何股票的框架都是在長期維度裡先往下看風險,再往上看收益空間,要追求以合適的價格買入有合適回報率的股票。
此外,喬遷的組合管理也體現了她操作上的細緻和對確定性的追求。
喬遷認為,組合要有平衡感,這裡面包括兩個層次:
一個是久期的平衡感,既可以通過中長期品種的選取和合理的定價來獲取企業的成長,同時也可以通過中短期的品種或權重變化來增強組合收益率;二是基本面的平衡感,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角色定位,這些股票之間要形成基本面上的互補,最終達到比較舒適的收益率和波動率。
「從底層思維上來說,我覺得自己有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我喜歡想清楚再做,沒想清楚的錢我不會去賺。我對確定性的要求比較高,這保證了我長期不會犯大錯。」喬遷表示。
以下為部分對話實錄:
資產定價中的現金流和管理層
問:業內有評價說你比較擅長對公司進行估值和定價,能否講一下你做資產定價的整體框架?
喬遷:我對公司的定價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第一步是現金流定性。我一直非常注重現金流這個指標,因為通過現金流可以判斷公司的商業模式,以及它能給股東帶來的回報是怎樣的。從長遠眼光來看,這是公司價值的底和本質。
我個人的習慣是會把公司放在5年的維度裡去推演它現金流的狀況、商業模式的本質,從而對它的長期盈利曲線和發展路徑進行描述。
但是現金流是不能用來定量的,或者說定性重於定量,因為DCF這個參數太過於敏感,波動太大。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我會去參考股息率指標,現在的分紅需要多少現金流?未來需要多少的資金投入才能維持現金流,在保證盈利增長之後還能給股東分紅?
第二步是估值。這個需要結合不同資產、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盈利增速,用PE、PS等方式,做出一定時間內的區間定價。
這個時候,我已經對資產價格有了一個錨,下一步就需要比較現在的市場交易價格和錨之間的差距,進而選出性價比高的標的,以合適的價格買入有合適回報率的股票。
問:從過去投資經歷來看,在市場價格和你的定價之間,偏差的主要來源在哪裡?
喬遷:股東,或者說管理層,以及公司有沒有好的組織架構。
優秀的管理層可以在重要的時間點做出超預期的動作,改變公司原來的經營預期曲線;差的管理層即使可以讓公司在某一階段業績爆發,但放長時間來看註定是不可持續的。
問:所以說,股東和管理層是你判斷公司質地非常重要的維度?
喬遷:是的,有兩類比較好的管理層,一類是本身專業能力非常強,而且戰略非常有高度,看得足夠遠;另一類是專業能力不夠強,但是在管理上面非常有方法,能夠通過組織架構和激勵機制上的設計穩住人才。
我們在跟蹤公司的時候會非常看重管理層優秀的潛質,比如在過去重要的時間節點有沒有顯示出戰略能力?在調研中所講的績效目標最後到底實現了多少?實現的節奏是超預期還是符合預期等等。
股票交易中的變與不變
問:你覺得自己是偏左側交易還是偏右側交易?
喬遷:左側會居多一些。
問:左側交易要求基金經理對公司有非常深刻的研究,這是不是對你選股成功概率的要求也特別高?假如買入後發生了超出預期的下跌,該怎麼辦?
喬遷:這時候需要判斷是階段性事件影響,還是改變長期方向的事件。
假如只是受階段性事件影響的下跌,那它越跌離我長期估值的錨就越遠,我可以越跌越買,只不過買在了比我預期更偏左一點的位置;但假如爆發的事件改變了我對公司長期發展曲線的判斷,尤其是方向性改變或者長期斜率的過大改變,我們會重新描述它的曲線,重新評估它的價值,然後做出動作。
另外,我其實很少會做止損這個動作,因為複利的損失是很可怕的,只要我判斷它能熬出來就不會輕易止損,只要它有收益空間的存在就可以越跌越買,除非有事情改變了我對它長期發展方向的判斷。
所以說,我一直認為,看短期是非常容易看錯的,因為這是一個周期而不是一個長趨勢;相反,看的東西越長期,犯錯的概率反而是越小的,更多的是修正我們在曲線描述上的斜率偏差。
問:你所說的改變了長期發展方向的事情一般指什麼?
喬遷:主要指我對股東的信賴度方面,比如說我對股權結構、激勵機制、管理體系等出現重大的不信任。這在我的整個框架裡非常重要。
問:相對應,你什麼情況下會進行止盈操作?
喬遷:這涉及到一籃子股票的性價比問題。我一般是不擇時的,所以在賣出一隻股票的同時一定會再買入一隻股票,這個操作多是因為我找到了性價比更高的股票。
所以,相比做研究員階段糾結買入和賣出的時點,基金經理更多需要做的,是如何提高組合性價比。
組合管理中的平衡感和性價比
問: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工作有什麼差別嗎?
喬遷:研究員是打基礎的階段,它要求我可以選得出好的標的;但是,在基金經理的工作中,組合管理的權重會越來越增加,特別是在管理的資金量越來越大的時候。
比如說,我在做研究員的時候會很糾結建議買入和建議賣出的時間點;但是在做基金經理的時候,因為我是在做一個組合,當我要賣出一隻股票的同時會再買入一隻股票,這時候就要比較股票的性價比,考慮組合的平衡感,如何用一隻股票的優勢去彌補另外一隻股票的劣勢。
每一隻股票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但是它在我的組合中並不是以一隻股票這樣單獨的形式存在,而是承擔著不同的角色。
我覺得這是研究員和基金經理最大的不同。
問:能不能舉例說明,如何利用不同股票做組合平衡?不同股票可以在組合中承擔哪些角色?
喬遷:組合的平衡感包括兩個層面:
一個是久期的平衡感。我既可以通過中長期品種的選取和合理的定價來獲取企業的成長,同時也可以通過中短期的品種或權重變化來增強組合收益率。
但有時候,中長期品種也可以承擔短期增強收益的角色,我也非常喜歡中短期的收益可以在中長期的品種中實現,所以近兩年,組合裡中長期品種的比重其實越來越大了,純粹中短期的品種越來越少。
比如說一隻3年維度看好的股票,我們本來只準備配置5個點,但是它在某個階段有中短期的彈性體現出來,例如周期性的經營改善、因熱點事件而受追捧等等,我們就可以階段性的把它的權重提到7個點,這其中的2個點就承擔的是中短期角色。
二是波動和收益率的平衡感,或者說是基本面的平衡感。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角色定位,這些股票之間能不能形成基本面上的互補,最終能不能達到比較舒適的收益率和波動率,這也是一種平衡。
比如說在宏觀層面,每家公司都會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但是有順周期的股票也有逆周期的股票,這就可以用來做組合平衡。
再比如說,我的組合裡有一些股票成長性很普通,但是分紅收益率非常高,這類股票就是在承擔一個類債券的功能。
問:你經常提到性價比、平衡感之類的詞語,你是一個特別注重均衡的人嗎?
喬遷:我覺得均衡是一個補充,是為了讓組合處在一個更舒適、可做動作的狀態,從而去做的修正。但均衡並不是最主要的工作,最主要的仍然是自下而上選股,這才是組合獲得長期收益的本質來源。
但我和很多基金經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在我的框架裡,我買的可能不是大家優中選優的最優公司,而是我認為性價比最高的公司。
它不需要一定是A等的公司,B等朝上即可,但需要在自己的細分行業有足夠的競爭力,或者說有潛力在行業中慢慢提升市佔率;另一方面,它價格不能太貴,用溢價去買一個好公司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大家最終看的仍然是收益率。
問:我們曾經做過統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興全商業模式是FOF重倉數量最多的基金之一,你覺得自己身上有哪些特質吸引了這些機構投資者?
喬遷:從底層思維上來說,我覺得自己有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我喜歡想清楚再做,沒想清楚的錢我不會去賺。我對確定性的要求比較高,這保證了我長期不會犯大錯。
從操作上,我覺得自己是比較細緻、冷靜的,我知道自己的每一步在幹什麼,知道自己的風控節點在哪裡,知道如果我現在虧了未來兩三年可以等到什麼。所以我不會在配置上特別搖擺。
(藍鯨財經 裴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