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進軍汽車行業,將掀起汽車核心領域變革,替代智慧型手機增長

2020-09-12 生活與邏輯分享

2019年5月16日,美國企業必須要經過美國政府批准才能和華為進行合作。從此,華為在晶片供應鏈上顯得異常艱難了。很多媒體和網友都表示華為將十分困難,甚至很可能出現危機。2019年華為營收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相對比2019年,在2020年業務也進一步出現增長,消費者業務佔比超過50%。隨著,華為獲得晶片的難度進一步加大,華為消費者的業務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華為要想保持業務的增長,必須尋找一個全新的方向和業務爆發點,是擺在華為面前急需解決的「難題」。

華為手三大業務之一的消費者業務受損嚴重

因為華為外購晶片的影響,對華為來說影響最大的將是手機業務,今年華為餘承東也透露,2020年手機業務出貨量將低於去年,但對於明年來說,華為手機也將進一步下跌。同時,韓國三星和海力士也開始紛紛「仿效」美國企業,停止和華為的合作。內存與快閃記憶體晶片進一步縮緊了,對於我來說購置晶片「雪上加霜」。

根據過往權威機構預測,華為2021年手機業務將出現斷崖式暴跌,計劃在2021年華為僅生產5000萬部智慧型手機,相對2020年直接下降74%,如果還不能解決外購晶片的困難,2021年華為晶片庫存將耗盡。同時,華為因為三星、海力士、美光也不在對華為合作,華為在高端產品沒有內存和快閃記憶體,也無法繼續生產。

華為手機業務的驟降,蘋果和三星將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時三星和蘋果也瞄準了華為的市場空間,蘋果在iPhone12準備了7000萬顆A14晶片。三星在2020年出貨目前為2.6億部,2021年預計再次增長15%到3億部。

從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看,華為消費者業務提升到50%的佔比,那基本可以看出,華為的業務將受到很大影響,必須要找新的出路,才能維持業務的增長!

華為開始布局新的業務-汽車行業

面對未來嚴峻的形勢,華為開始了新的產業布局。在9月10日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9月10日,在天眼查看到,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了,註冊資本2.5億元,法人代表為王軍。是華為全資子公司。在今年上班後,華為和比亞迪在華為智能車載系統方面達成合作,比亞迪漢就是搭載眾多華為元素的第一款產品,在市場上贏得了很好的口碑。相比特斯拉,比亞迪漢在也顯得很有競爭力,可以說華為進軍汽車行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很明顯,華為手機業務將受到極大影響,要想維持華為營收業務,必要找到新領域的業績爆發點。我國新能源車市場,由我國引入的特斯拉公司帶動下,汽車行業正面臨一場全新的革命,電動化、智能化將成為業務發展趨勢。龐大的汽車行業,也是我國的眾多支柱產業之一。我們之所以引入特斯特,也希望藉助特拉斯整合我國汽車行業,形成全新的產業供應鏈。我國有14億多人口,隨著汽車行業逐漸向新能源方面的轉變,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將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基礎。

我國汽車行業面臨轉型期,華為瞄準「智能車載系統」全新市場

新能源汽車在還處於初級階段,擁有眾多的用戶資源,前景非常廣闊。也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像「智慧型手機」的另外一個超級市場。而這個市場,目前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期。華為之所以厲害,很多一個原因是華為的高層決策者擁有十分超強的「戰略眼光」,對市場的發展看的十分透徹。汽車行業也正是華為下一個重點「開發」的市場。

華為其實很早就看準了新能源車的智能化發展方面,在這個領域下,我國國產汽車的智能車載系統相比國外特斯拉還有很大的差距,沒有像電腦、手機、作業系統那樣形成了壟斷,還處於初級階段,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等待發掘。華為在最困難的時候,向智能車載系統進軍,很可能成為華為歷史上又一次「遵義會議」,將華為挽救出目前的「困局」,實現業績新的增長方向!

華為開發者大會,華為宣布大力進軍汽車行業

9月10日下午,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HiCar已有20多家汽車廠商支持,已合作150 款車,2021年計劃預裝超過500萬臺。後續還有更多車型支持。華為之前宣布「不造車」,對汽車核心領域其實早已布局,華為HiCar、鴻蒙智能車載系統、車載5G麒麟晶片等等之前就有很多消息報導過,華為正在謀劃汽車行業的一場重大變革。

我們知道,我國從5G建設的加速期已進入到5G應用的推廣期,華為也正在利用5G的優勢打造全新的汽車智能應用。對華為而言,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再次迎來了一場「歷史的冬天」,然這次和2003年不同,如今的華為不再是以前的華為了,今天的華為已非常強大了。華為將重塑汽車行業格局,為下一次騰飛已做好的準備!

總結:

對華為而言,再次迎來了一個關鍵時期,從晶片問題上看,華為用「血淋淋」的教訓喚醒了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儘管華為面臨很大的困難,但對華為來說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反而變得更強大了。華為雖然在手機業務受損,但在其他業務影響並不大,同時,華為抓住汽車行業轉型關鍵期,已向汽車核心部件智能車載系統進軍,也是華為業務全新的增長方向,更是中國汽車行業一場新的變局,正在悄然拉開序幕!

華為在手機業務上受到了一定影響,但華為馬上調整了戰略方向,準備向全新的智能車載系統進軍,這對華為來說一場全新的業務方向,但對汽車行業來說更是一場重大變革,華為能抓住這次機嗎?為什麼華為要向汽車行業進軍?將給行業帶來什麼不一樣的體驗,想了解的請觀看西瓜視頻創作人海剛的視頻:

在西瓜視頻搜索「海剛」,觀看更多的完整視頻。

華為不光只生產手機,還有眾多的業務,而汽車業務是華為全新的一個方向,華為不生產汽車,而是向汽車核心部件進軍,如前段時間搭載華為智能車載系統的比亞迪漢,華為集合萬人攻克雷射雷達,都是汽車行業的方向,要想了解更多,推薦西瓜視頻:

漲知識,看西瓜視頻

相關焦點

  • 華為深度布局汽車核心領域,助力國產汽車智能化發展,業績將爆發
    華為在最困難的時候,向智能車載系統進軍,很可能成為華為歷史上又一次「遵義會議」,將華為挽救出目前的「困局」,實現業績新的增長方向!華為之前宣布「不造車」,對汽車核心領域其實早已布局,華為HiCar、鴻蒙智能車載系統、車載5G麒麟晶片等等之前就有很多消息報導過,華為正在謀劃汽車行業的一場重大變革。
  • 華為將迎娶下一個時代!全力衝刺核心領域,自動駕駛智能汽車
    華為將迎娶下一個時代!全力衝刺核心領域,自動駕駛智能汽車。華為宣布,要迎娶下一個時代,下一個時代的晶片製造會出現更多嶄新的技術和生態,而這些新領域更是華為要發海發展的方向,比如自動駕駛汽車,未來「自動駕駛」的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這是一個足夠大的蛋糕華為布局汽車產業,那是早有計劃,而且計劃周詳,軟硬體的核心領域,華為都要涉足,華為正在大力研發
  • 華為再次發現新大陸!5G手機業務受阻後:全力進軍智能汽車領域
    ,而華為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將降至4%,榮耀手機業務將降至2%,要知道在2019年華為手機(含榮耀)的全球份額高達19%,對比之下華為手機、榮耀手機銷量下滑確實有些慘重。「萬億美元」級別市場,這是一個比智慧型手機還要大的市場,根據機構預測,在2022年,智能汽車業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而國內汽車市場規模也將達到6300億美元,不難想像,一旦華為成為智能汽車的一級供應商,其營收絕對可以超過現有的手機業務;
  • 華為再次發現新大陸!5G手機業務受阻後:全力進軍智能汽車領域
    而此時,華為選擇大舉進軍智能汽車業務,因為隨著5G網絡逐漸普及,未來的智能汽車市場將會成為一個「萬億美元」級別市場,這是一個比智慧型手機還要大的市場,根據機構預測,在2022年,智能汽車業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而國內汽車市場規模也將達到6300億美元,不難想像,一旦華為成為智能汽車的一級供應商,其營收絕對可以超過現有的手機業務;
  • 意欲進軍汽車製造領域?華為大規模招聘汽車工程師
    華為在汽車領域將自己定位為「增量部件供應商」,造車的蛛絲馬跡已悄然顯露。華為涉足整車製造後,不僅會對新造車勢力有很大衝擊,同時也引領未來汽車製造業發展。中車網獲悉,華為正在招聘關於整車製造方面的工程師。
  • 奇瑞與華為籤訂協議 將在智能汽車領域深度合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17日訊 昨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在蕪湖籤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雲計算、大數據、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推動雙方業務的發展。
  • 智能汽車行業深度報告:華為入局智能汽車,產業價值鏈面臨重構
    核心觀點:行業策略:「智能化」是我們投資智能汽車大時代的核心關鍵詞和主線。華為重點布局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電動、車雲服務五大領域,也是未來汽車智能化帶來的最主要增量市場。汽車行業將在一定程度上重演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轉變,產業供應鏈 和價值鏈都將面臨重構。華為此時入局智能汽車,是結合自身稟賦、順應行業 趨勢的必然選擇。當前,ICT 技術和汽車行業正在發生深度的融合,計算和智 能將成為行業新的戰略控制點。深刻理解、分析全球 ICT 領軍企業華為在智能 汽車領域的戰略、產品和業務布局,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把握正在到來的汽車智 能化大時代投資機遇。
  • 智能汽車行業專題報告:如何看待華為智能汽車布局
    從技術層面來說,當前的總線+分布式功能單元,將轉變為分布式網絡和三個域控制器, 包括智能座艙域、整車控制域和智能駕駛域,這也是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內產品布局的 核心架構。分具體產品來看,網聯技術、車聯網雲平臺、計算平臺是華為目前在汽車行業已經明確 的布局,與華為的主營業務——通訊、雲平臺、晶片一一對應。
  • 裴連偉:加速智能汽車發展與變革
    5G商業化帶來更高級別智能駕駛的可能,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的發布,未來「軟體定義汽車」已經逐漸成為業界共識。智能汽車領域將迎來快速成長期,無論在內生增長,還是在外延擴張方面。
  • 華為又找到新大陸?麒麟晶片受阻後:全力進軍5G汽車領域!
    導讀:華為又找到新大陸?麒麟晶片受阻後:全力進軍5G汽車領域!要知道,智慧型手機業務一直都是華為的「現金奶牛」,每一年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業務都給華為貢獻著巨大的營收份額,但現在華為的手機業務發展受阻,那麼華為也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據悉,華為已經做出了重大的調整,而這一次華為也很快就找到了新大陸,據悉,華為已經宣布將進入智能5G汽車領域發展,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將繼續接棒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業務的管理和發展!
  • 奇瑞與華為籤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 將在智能汽車領域深度合作
    12月16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在蕪湖籤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雲計算、大數據、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推動雙方業務的發展。
  • 「智能電動汽車專題預售」變革百年汽車產業,智能電動車大幕開啟
    ,智能電動汽車未來將加速替代傳統燃油車。隨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動力電池等技術發展,推動汽車產業變革,智能電動汽車基於軟體定義與數據驅動,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成為重要趨勢。 智能電動汽車成為世界範圍內,汽車科技創新熱點與汽車產業增長新動能,產業生態快速發展、不斷繁榮;造車新勢力加速崛起,攪動汽車市場格局;傳統車企巨頭,積極探索汽車智能化升級路徑;汽車零部件企業,加快適應汽車智能化技術研發;全球科技巨頭跨界入局,紛紛布局汽車智能化領域
  • 華為來了,未來智能汽車還遠嗎?
    如果說特斯拉的崛起是汽車產業「新四化」的燈塔,或者說是一條鯰魚,推動了汽車智能化的浪潮,那我認為華為這家有技術信仰的巨頭企業進軍汽車行業,應該算是標誌著汽車產業智能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供應鏈變革,或者換句話說
  • 華為入駐智能汽車領域,宣示主權,智能汽車未來或許面臨爭奪大戰
    在前幾天的某次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宣稱,由於華為受到美國新一輪制裁的影響,臺積電將無法繼續為華為提供晶片代工的服務,華為的麒麟高端晶片也將成為絕唱。我們都知道,在晶片領域,華為已經開拓了十幾年,從一窮二白,到逐漸領先,期間的投入絕對稱得上是嘔心瀝血。
  • 無人駕駛的特斯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誰才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
    大家都知道個人非常關注電新領域,前面也寫過新能源汽車和光伏、風電等行業,今天花點時間繼續和大家聊聊電動車領域。 大家應該都知道電動車領域的規模遠大於手機,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3三億左右。如果電動車在按照40%、80%滲透率測算,電動車未來市場規模將達5.4萬億、10萬億,是手機市場的2 - 4倍。
  • 不僅僅是手機品牌 華為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了
    日前,網通社從官方獲悉,華為將於4月24日發布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新品。作為華為增長速度最快的產品線之一,華為網絡能源產品線產品涵蓋數據中心能源、通信能源、智能光伏和智能電動四個領域。
  • 大眾汽車 「晶片荒」,折射汽車晶片的漫漫 「自主替代」路
    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汽車晶片正在從原先佔比不到整車成本的 1%,上升到如今的 35% 左右,預計到 2030 年將增加到 50%,一個以智能硬體為基礎、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正在到來。智能汽車的發展推動了汽車晶片全球市場的快速增長。
  • 大眾汽車「晶片荒」,折射汽車晶片的漫漫「自主替代」路
    當時,新冠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汽車晶片行業用了「至暗時刻」來形容整個產業受到的衝擊。而此前的2019年,全球包括輕型商用車在內的汽車銷售下降5.6%至8140萬輛,傳遞到汽車半導體市場,其業績增長也下降了2.7%至384億美元。
  • 華為開始進軍汽車領域,成立電動技術公司
    華為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家靠做移動通訊發家的民營企業,現在的手機業務已經做到了全球前五的位子上。一家企業單單靠一個業務是很難做起來的,華為目前涉及的領域也是十分的廣泛。在5G通訊、手機業務、晶片上的頗多建樹,足以印證華為的研發實力是多麼強大,在未來華為還將會涉及作業系統的研發,打造基於鴻蒙系統上的智能生態鏈。
  • 華為的汽車夢:如何成為智能汽車時代的「博世」
    這是華為的節奏。」9月25日,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智能汽車的巨大商業前景,被華為視作未來新的增長極,並為此投入大量資金,吸納人才。2019年5月29日,華為公司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下稱車BU),來執行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