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區信用聯社開展金融宣傳活動
電信詐騙、銀行卡盜刷……導致受害者多年積蓄落入不法分子口袋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個人信息洩露!加強消費者信息安全保護的相關立法已經提上議事日程。而作為金融消費者,更要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信息。
個人信息需要妥善保管
身份證上的信息才是「個人信息」嗎?其實個人信息的範圍要大得多。它包含那些能夠進行個人身份辨識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電話、地址、電子郵箱、銀行卡卡號、發卡日期、卡片有效期、指紋、婚姻狀況、教育狀況、職業等。
如何妥善運用及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避免因個人信息洩露而讓詐騙分子有機可乘?
「通過正當途徑辦卡,不要委託他人或非法中介機構代辦信用卡,避免個人資料被盜用。提供個人身份證件複印件申辦信用卡時,建議在複印件上註明使用用途,以防止身份證件複印件被移作他用。」監管部門相關人士介紹說,還要警惕向您詢問個人信息的電話及電子郵件,銀行或公安機關是不會來問銀行卡帳戶信息及密碼的。
此外,不要把身份證件、銀行卡轉借給他人使用,不要輕易向陌生人洩露個人信息,也不要隨意在網絡留下個人信息。保管好記錄著您銀行卡帳戶信息的對帳單、籤購單、取款憑條等單據,或及時處理、銷毀。定期查看對帳單,如果發現不明支出,請立即聯繫發卡銀行。
郵寄地址同樣是重要的個人信息。因搬家、工作變更等因素需要改帳單寄送地址時,或者發現未能及時收到銀行對帳單時,請立即通知發卡銀行。
莫要出售、出租自己的銀行卡
出售或者出租個人閒置的銀行卡看上去佔了小便宜,但把自己的銀行卡和個人信息出售給別人,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從而誘發違法犯罪。
據了解,在近幾年查獲的電信詐騙案中,擁有大量的銀行卡成為犯罪嫌疑人的一個重要手段。在一些個案中,以各種名義到不同銀行開卡,是電信詐騙團夥「外包」出去的一項業務。當有事主受騙往這些銀行卡裡匯款後,嫌疑人會指揮同夥在最短時間內將匯款全部提取並轉移。除了電信詐騙,銀行卡買賣的背後還指向洗錢、行賄、受賄、非法所得的財產轉移等不法行為。
銀行卡內存儲了很多個人信息,如果貪圖小便宜出售自己的銀行卡,有可能被收卡人用來從事非法活動,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法律風險,甚至承擔刑事責任。一旦所售銀行卡出現信用問題,最終都會追溯到核心帳戶,會導致個人信用受損,甚至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帳戶(含銀行卡)或支付帳戶的單位和個人,5年內停止其銀行帳戶非櫃面業務、支付帳戶所有業務,3年內不得新開立帳戶。
-以案說法
冒用他人身份證辦卡,違法!
案情回放:6月1日,一男子在寧波市區信用聯社江南分社辦理借記卡開戶。櫃員在核實客戶信息時發現其身份證照片與本人有一定差異,在將情況反映給運營主管後,詢問該男子的家庭地址。因身份證件離手,這個簡單的問題難住了該男子,在旁觀察的運營主管發現他疑似在查看手機裡的身份證照片,「老家地址還需要查看身份證照片,這個身份證不是你的吧?」該男子立即藉故快速離開了信用社。
點評:當前,用他人身份信息進行各種不合法的買賣行為逐年增多,特別是冒用他人身份證辦理銀行卡,用於洗錢、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辦理銀行卡要求實名制是保護客戶帳戶安全的底線措施,我市金融機構從源頭切斷一切客戶疑似利用他人身份證件辦理借記卡的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提醒市民不要聽信賣閒置借記卡沒有風險的說法,主動辦卡賣給他人。
出借帳戶給他人,有風險!
案情回放:5月3日下午,有三名穿著統一工作服的客戶手持光大銀行借記卡到光大銀行海曙支行櫃檯要求辦理開通令牌版網銀業務。經辦櫃員詢問客戶開通網銀的用途,客戶說是單位老闆要求他們開通的,給單位資金匯劃所用。經辦櫃員與櫃檯經理反覆勸說提醒存在的風險後,三名客戶終於認識到這種做法的不妥,並表示今後不會出借帳戶給他人使用。
點評:出借帳戶給他人不但會導致個人信息的洩露、資金上的不安全,而且會對持卡人個人的徵信產生影響,更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而負上刑事責任。
常見電信網絡詐騙伎倆及防範建議
一、冒充公檢法等機關詐騙
以「法院傳票、信息洩露、涉及洗錢」等為由,冒充警察、檢察官、法官實施詐騙。
防範建議:警方不會通過110電話號碼直接撥打用戶電話,絕不會通過電話遠程做筆錄方式辦案,更不會要求受訪者提供個人的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因此,遇到公檢法要求提供銀行卡號和密碼以及將錢轉到「安全帳戶」等情況時,切勿相信。
二、中獎詐騙
通過QQ、簡訊等方式向用戶發送中獎提示信息,並利用在網際網路上設置的虛假網站誘導事主誤入中獎陷阱,以讓事主繳納稅費、公證費、手續費等各種名目實施詐騙。
防範建議:收到類似的可疑簡訊時,可登錄機構官方門戶網站或撥打官方熱線電話了解相關情況,不要輕易匯款。
三、「猜猜我是誰」詐騙
犯罪分子獲取受害者的電話號碼和機主姓名後,打電話給受害者,讓其「猜猜我是誰」,隨後根據受害者的描述冒充熟人身份,並聲稱要來看望受害者。隨後,編造理由向受害者借錢。
防範建議:要注意保存好個人信息,為防止信息洩漏,要慎重在公共場所電腦及QQ、微博、微信等留下自己及朋友的真實信息。如果接到陌生來電,自稱是好友時,應多方面核實真假。
四、刷卡消費詐騙
不法分子通過簡訊提醒手機用戶,稱該用戶銀行卡在某地(如商場、酒店)刷卡消費等。在用戶回電話後,其同夥冒充銀行客服謊稱該銀行卡可能被複製盜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其到ATM機上進行加密操作,將受害人卡內的款項轉到指定帳戶。
防範建議:接到此類詐騙簡訊時,應及時撥打銀行的官方查詢電話進行核實,不要撥打詐騙簡訊中提供的諮詢電話進行核實。
五、網絡虛假投資詐騙
犯罪分子以某某證券公司名義散布虛假個股內幕信息及走勢,引導事主在虛假交易平臺上理財,騙取事主資金。
防範建議:在選擇投資理財時,應確認該平臺的所屬地、性質、資金流向、過往歷史等資料,做足功課後再進行投資。
六、植入木馬詐騙
引誘事主點擊簡訊的連結或誘使事主掃描帶有木馬病毒網站的二維碼,進而向事主手機等電子設備植入木馬程序,獲取事主手機的通訊錄、簡訊、銀行卡、支付寶等信息實施詐騙。
防範建議:收到帶有連結的簡訊時應高度警惕,不要隨便點擊陌生網址,更不要輕易安裝可疑的客戶端。同時不要見「碼」就掃,小心二維碼掃描詐騙。
凡注有浙江理財網或電頭為"浙江在線-浙江理財網消息"的稿件,均為浙江理財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浙江理財網消息",並保留"浙江在線-浙江理財網消息"的電頭。聯繫電話:0571-853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