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銀行卡盜刷 個人信息洩露是罪魁禍首

2021-01-05 浙江在線

寧波市區信用聯社開展金融宣傳活動

  電信詐騙、銀行卡盜刷……導致受害者多年積蓄落入不法分子口袋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個人信息洩露!加強消費者信息安全保護的相關立法已經提上議事日程。而作為金融消費者,更要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信息。

  個人信息需要妥善保管

  身份證上的信息才是「個人信息」嗎?其實個人信息的範圍要大得多。它包含那些能夠進行個人身份辨識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電話、地址、電子郵箱、銀行卡卡號、發卡日期、卡片有效期、指紋、婚姻狀況、教育狀況、職業等。

  如何妥善運用及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避免因個人信息洩露而讓詐騙分子有機可乘?

  「通過正當途徑辦卡,不要委託他人或非法中介機構代辦信用卡,避免個人資料被盜用。提供個人身份證件複印件申辦信用卡時,建議在複印件上註明使用用途,以防止身份證件複印件被移作他用。」監管部門相關人士介紹說,還要警惕向您詢問個人信息的電話及電子郵件,銀行或公安機關是不會來問銀行卡帳戶信息及密碼的。

  此外,不要把身份證件、銀行卡轉借給他人使用,不要輕易向陌生人洩露個人信息,也不要隨意在網絡留下個人信息。保管好記錄著您銀行卡帳戶信息的對帳單、籤購單、取款憑條等單據,或及時處理、銷毀。定期查看對帳單,如果發現不明支出,請立即聯繫發卡銀行。

  郵寄地址同樣是重要的個人信息。因搬家、工作變更等因素需要改帳單寄送地址時,或者發現未能及時收到銀行對帳單時,請立即通知發卡銀行。

  莫要出售、出租自己的銀行卡

  出售或者出租個人閒置的銀行卡看上去佔了小便宜,但把自己的銀行卡和個人信息出售給別人,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從而誘發違法犯罪。

  據了解,在近幾年查獲的電信詐騙案中,擁有大量的銀行卡成為犯罪嫌疑人的一個重要手段。在一些個案中,以各種名義到不同銀行開卡,是電信詐騙團夥「外包」出去的一項業務。當有事主受騙往這些銀行卡裡匯款後,嫌疑人會指揮同夥在最短時間內將匯款全部提取並轉移。除了電信詐騙,銀行卡買賣的背後還指向洗錢、行賄、受賄、非法所得的財產轉移等不法行為。

  銀行卡內存儲了很多個人信息,如果貪圖小便宜出售自己的銀行卡,有可能被收卡人用來從事非法活動,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法律風險,甚至承擔刑事責任。一旦所售銀行卡出現信用問題,最終都會追溯到核心帳戶,會導致個人信用受損,甚至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帳戶(含銀行卡)或支付帳戶的單位和個人,5年內停止其銀行帳戶非櫃面業務、支付帳戶所有業務,3年內不得新開立帳戶。

  -以案說法

  冒用他人身份證辦卡,違法!

  案情回放:6月1日,一男子在寧波市區信用聯社江南分社辦理借記卡開戶。櫃員在核實客戶信息時發現其身份證照片與本人有一定差異,在將情況反映給運營主管後,詢問該男子的家庭地址。因身份證件離手,這個簡單的問題難住了該男子,在旁觀察的運營主管發現他疑似在查看手機裡的身份證照片,「老家地址還需要查看身份證照片,這個身份證不是你的吧?」該男子立即藉故快速離開了信用社。

  點評:當前,用他人身份信息進行各種不合法的買賣行為逐年增多,特別是冒用他人身份證辦理銀行卡,用於洗錢、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辦理銀行卡要求實名制是保護客戶帳戶安全的底線措施,我市金融機構從源頭切斷一切客戶疑似利用他人身份證件辦理借記卡的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提醒市民不要聽信賣閒置借記卡沒有風險的說法,主動辦卡賣給他人。

  出借帳戶給他人,有風險!

  案情回放:5月3日下午,有三名穿著統一工作服的客戶手持光大銀行借記卡到光大銀行海曙支行櫃檯要求辦理開通令牌版網銀業務。經辦櫃員詢問客戶開通網銀的用途,客戶說是單位老闆要求他們開通的,給單位資金匯劃所用。經辦櫃員與櫃檯經理反覆勸說提醒存在的風險後,三名客戶終於認識到這種做法的不妥,並表示今後不會出借帳戶給他人使用。

  點評:出借帳戶給他人不但會導致個人信息的洩露、資金上的不安全,而且會對持卡人個人的徵信產生影響,更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而負上刑事責任。

  常見電信網絡詐騙伎倆及防範建議

  一、冒充公檢法等機關詐騙

  以「法院傳票、信息洩露、涉及洗錢」等為由,冒充警察、檢察官、法官實施詐騙。

  防範建議:警方不會通過110電話號碼直接撥打用戶電話,絕不會通過電話遠程做筆錄方式辦案,更不會要求受訪者提供個人的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因此,遇到公檢法要求提供銀行卡號和密碼以及將錢轉到「安全帳戶」等情況時,切勿相信。

  二、中獎詐騙

  通過QQ、簡訊等方式向用戶發送中獎提示信息,並利用在網際網路上設置的虛假網站誘導事主誤入中獎陷阱,以讓事主繳納稅費、公證費、手續費等各種名目實施詐騙。

  防範建議:收到類似的可疑簡訊時,可登錄機構官方門戶網站或撥打官方熱線電話了解相關情況,不要輕易匯款。

  三、「猜猜我是誰」詐騙

  犯罪分子獲取受害者的電話號碼和機主姓名後,打電話給受害者,讓其「猜猜我是誰」,隨後根據受害者的描述冒充熟人身份,並聲稱要來看望受害者。隨後,編造理由向受害者借錢。

  防範建議:要注意保存好個人信息,為防止信息洩漏,要慎重在公共場所電腦及QQ、微博、微信等留下自己及朋友的真實信息。如果接到陌生來電,自稱是好友時,應多方面核實真假。

  四、刷卡消費詐騙

  不法分子通過簡訊提醒手機用戶,稱該用戶銀行卡在某地(如商場、酒店)刷卡消費等。在用戶回電話後,其同夥冒充銀行客服謊稱該銀行卡可能被複製盜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其到ATM機上進行加密操作,將受害人卡內的款項轉到指定帳戶。

  防範建議:接到此類詐騙簡訊時,應及時撥打銀行的官方查詢電話進行核實,不要撥打詐騙簡訊中提供的諮詢電話進行核實。

  五、網絡虛假投資詐騙

  犯罪分子以某某證券公司名義散布虛假個股內幕信息及走勢,引導事主在虛假交易平臺上理財,騙取事主資金。

  防範建議:在選擇投資理財時,應確認該平臺的所屬地、性質、資金流向、過往歷史等資料,做足功課後再進行投資。

  六、植入木馬詐騙

  引誘事主點擊簡訊的連結或誘使事主掃描帶有木馬病毒網站的二維碼,進而向事主手機等電子設備植入木馬程序,獲取事主手機的通訊錄、簡訊、銀行卡、支付寶等信息實施詐騙。

  防範建議:收到帶有連結的簡訊時應高度警惕,不要隨便點擊陌生網址,更不要輕易安裝可疑的客戶端。同時不要見「碼」就掃,小心二維碼掃描詐騙。

凡注有浙江理財網或電頭為"浙江在線-浙江理財網消息"的稿件,均為浙江理財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浙江理財網消息",並保留"浙江在線-浙江理財網消息"的電頭。聯繫電話:0571-85311044

相關焦點

  • 電信詐騙背後調查:大量個人信息被肆意買賣
    近九成電信詐騙源於個人信息洩露「近年以來,電信詐騙不斷高發,導致受害者多年積蓄落入不法分子口袋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個人信息洩露」!在翟安看來,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至今,個人信息特別是身份證號、住址、電話等基礎信息,在流動過程中極易發生不同方式的洩露。
  • 騙取個人信息盜刷銀行卡 「攜號轉網」這些騙局要小心
    目前,全國已發生多起利用手機三大運營商攜號轉網服務實行詐騙的案件,受害者因點開詐騙分子發送的網站連結洩露個人信息銀行卡被盜刷。為防止更多人上當受騙,公安部刑偵局發布緊急預警。此外,針對電信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出通知,將組織技術力量開展對電信企業攜號轉網系統連續監測,並委託第三方開展用戶暗訪體驗監測。
  • 銀行卡裡的錢不翼而飛?盜刷的實現與預防
    但是更為高級的利用行動支付的盜刷犯罪卻異軍突起了。這是一個極其隱秘的犯罪手段,從事這種犯罪的群體網絡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一定程度,風險意識極強,非常善於隱藏。因此這類案子比電信詐騙破案率還低。02前面的文章中,我曾經提到過個人信息洩露的問題。有網友私信問我,個人信息洩露會對自己帶來什麼危害。相信這也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被盜刷就是其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之一。
  • 內蒙破首例偽造銀行卡案 POS機被改裝助盜刷
    經過分析專案組認為,這些案件與電信詐騙無關。銀行卡信息的洩露和被複製是這些案件的關鍵所在。  深夜取錢的女人是誰  專案組通過梳理被盜刷的銀行卡交易流水、調取被盜刷銀行卡的取款錄像、詢問部分盜刷銀行卡POS機的機主,想要從中找出交叉點,但沒有發現任何破綻。
  • 銀行卡盜刷排行榜:65%是快捷支付惹的禍,其中支付寶被投訴最多
    今年除了對商品的嚴打細究,銀行卡遭遇盜刷問題也成了社會較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銀行卡和行動支付的聯姻,除了給我們的生活出行帶來了別樣的便利之外,也成為經濟安全問題頻發的溫床。公益投訴平臺——21CN聚投訴,聯合廣州雲潤大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發布了《2016年國內銀行卡盜刷大數據報告》,首次對國內16家主要銀行客戶在網上公開的盜刷投訴進行數據分析報告。
  • 2016銀行卡盜刷全網投訴排行榜出爐,銀行用戶維權不易
    二、2016年銀行卡盜刷金額單筆平均達3.5萬,第三方快捷支付是重災區2016年度,全網統計的銀行卡盜刷投訴共計7095次,累計造成客戶經濟損失1.83億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大額盜刷共442次,佔總量的6.2%。其中,借記卡盜刷共315次,佔大額盜刷數量的71%。信用卡盜刷82次,佔19%。
  • 銀行卡詐騙大盤點:不法分子偽造銀行卡
    製造偽卡盜刷巨款一些不法分子將目光對準了超市、酒店等消費場所。經調查,盜刷銀行卡一般是到某大型超市或酒店應聘收銀員,利用銀行卡信息採集器在顧客刷卡消費時盜取銀行卡磁條信息,並通過針孔相機記錄下銀行卡密碼,偽造銀行卡,然後再到異地盜刷。
  • 信用卡被複製 從未離身卻遭盜刷50多萬-盜刷 套現 克隆卡 銀行卡...
    原標題: 信用卡被複製 從未離身卻遭盜刷50多萬  銀行卡的普及,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卡內的資金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5月13日,記者從江蘇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獲悉,近年來以銀行卡為載體的犯罪不斷出現新花樣,個人銀行卡信息遭洩露、卡片被克隆盜刷,給公眾帶來很大損失。那麼是誰動了你的銀行卡?
  • 揭秘丨警方首度揭露電信詐騙常見的七種手段 防範個人信息洩露
    記者從北京警方開展的首都網絡安全日活動上發現,警方首度全面深入揭露電信詐騙常見的七種手段並提醒市民要時刻防範個人信息外洩,避免因電信詐騙受損。  七種常見詐騙手段「涉嫌刑事犯罪」、「恭喜中獎」、「猜猜我是誰」……如今不少人都會收到類似的信息或電話,一旦相信就落入了騙子的圈套。
  • 警惕這種新新型的盜刷他人銀行卡方式!它能輕鬆截取你手機中的支付...
    說起電信詐騙,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 電信詐騙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電話、簡訊、網際網路等電信網絡技術,採取遠程、非接觸的方式,通過編造虛假信息或隱瞞事實真相的方法設置騙局,誘使受害人往指定的帳號打款或轉帳,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 新型網絡電信詐騙來襲 有人銀行卡錢已被轉走
    央視網消息:沒丟手機也沒丟銀行卡,沒掃二維碼也沒點簡訊連結,沒有接到詐騙電話也沒有洩露驗證碼,一覺醒來,自己的銀行卡可能已經被洗劫一空,這樣的事情並非危言聳聽。近日,一個涉及全國多個省份、涉案人數眾多的新型網絡電信詐騙案被海南三亞警方偵破。
  • 「我」花了一塊錢洗車,銀行卡卻被境外盜刷!
    她告訴記者,自己當時正在看劇,注意到手機交易簡訊時,起初以為是詐騙信息,「仔細看後發現確實是建行發來的。」接著便是連續的交易簡訊,她又查看了建行APP,扣款確實發生了,交易地點顯示在美國。 意識到可能遭遇了盜刷,她趕緊開始轉移卡內餘額。「剛剛把3萬塊錢轉出來,就又來了一條新的扣費信息。」記者注意到,這條4塊錢的扣費名目為「境外銀聯查詢手續費」。
  • 銀行卡詐騙大盤點:新老騙術「齊上陣」
    經調查,盜刷銀行卡一般是到某大型超市或酒店應聘收銀員,利用銀行卡信息採集器在顧客刷卡消費時盜取銀行卡磁條信息,並通過針孔相機記錄下銀行卡密碼,偽造銀行卡,然後再到異地盜刷。   而許多持卡人在輸入密碼時安全意識不強,甚至到餐廳等公共場所消費,為圖方便,經常將卡片交由餐廳服務員到櫃檯刷卡結帳。
  • 盜刷銀行卡出現新手法
    簡訊雖發於凌晨,內容卻十分「醒腦」:銀行卡遭遇境外盜刷!損失少則數千元,多則數萬元。蹊蹺的是,他們的銀行卡都沒有遺失……清晨忽然收到多條銀行交易簡訊12月17日早晨8點,四川成都的謝女士剛剛醒來,當她隨手拿過手機看的時候發現有多條未讀簡訊。點開看到簡訊內容後,嚇的她一下子清醒了過來。「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各有7、8條交易信息。」謝女士說。
  • 內蒙古破首例偽造銀行卡案 不法分子改POS機裝盜刷百餘萬
    不懂技術三人一拍兩散  張某說他在POS機安裝公司上班,具有天時地利的優勢,可以盜刷銀行卡,但他不懂POS機的盜刷技術。2015年5月,他在網上聯繫了一個自稱有改裝POS機的老李來赤峰一起合作,老李還叫來了會改裝POS機及導出銀行卡信息的阿東。
  • 後臺「搞壞」POS機 借維修盜刷銀行卡
    廣州日報記者莫偉濃 攝省公安廳打擊盜刷銀行卡犯罪專項行動 半年破案1035宗涉案1.2億元7月13日,省公安廳召開「颶風2016」打擊盜刷銀行卡犯罪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據悉,廣東警方以「颶風12號」偽卡專案為重點,對偽卡盜刷、網上盜刷、竊取和買賣銀行卡信息等3類犯罪實施強有力集中打擊,取得顯著戰果。
  • 「一元洗車」成盜刷銀行卡出現新手法,三大責任方如何負責?
    根據報導,四川省反詐騙中心發布緊急預警,提醒群眾防止盜刷銀行卡的新手法:犯罪分子騙取洗車店信任後,會在店內以中國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一元洗車」優惠活動為幌子,使用非法改裝的POS刷卡機設備,竊取車主銀行卡信息進行複製,在境外消費或取現。具體的方式是,在成都成華區的一家洗車店,通過POS機刷卡參加了所謂「1元洗車」活動。
  • 【合同糾紛案例】銀行卡網絡盜刷案件中銀行及電信服務商的責任認定問題
    【規則】銀行卡網絡盜刷案件中銀行及電信服務商的責任認定問題。
  • 【以案釋法】員工變「內鬼」 盜刷老闆銀行卡終被擒
    【以案釋法】員工變「內鬼」 盜刷老闆銀行卡終被擒 2020-12-11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騙子扮「微信官方」套取個人信息 女子一不小心銀行卡被盜刷
    近日,市民鄒女士撥打晚報新聞熱線28829110反映:我前些日子加了個微信好友,加她沒過多久,我的銀行卡和身份證號碼就被她套取了。發現個人信息被洩露後,我馬上去銀行裡更改了銀行卡密碼,結果還是被盜刷了399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