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考和實踐入手,設計師結構化思維的應用與詮釋

2020-12-27 博展聯盟

結構化思維對我影響巨大。

從一個發散思維的設計學生,變成一個能藉助結構化思維進行系統思考,從而清晰全面的解決問題的設計師。

對我思維方式有很大影響的諮詢人——大前研一

我的結構化思維養成是一個「自然緩慢」的過程。我以前並不知道「結構化思維」這個名詞,更不知道有方法可學,在閱讀麥肯錫系列、彼得·聖吉、以及其他系統思考和商業書籍中慢慢形成,直到近幾年我才發現原來這樣的思考方式就叫「結構化思維」,並且有清晰的方法可以教授。

於是我結合自己的思考和設計實踐,在此做一個易於理解和應用的詮釋。

什麼是結構化思維?(what)

結構化思維是以結構視角進行系統思考的思維方式。

結構化思維核心還是在於「結構」,結構是萬物之本,大到宇宙星系、小到顆粒塵埃,世界任何事物都有結構。當我們掌握和建立起一個事物的結構,就更能對事物進行本質思考和系統表達。

左側為零散的木材,右側是房屋的結構化

結構化思維核心還是在於「結構」,結構是萬物之本,大到宇宙星系、小到顆粒塵埃,世界任何事物都有結構。

為什麼要學習結構化思維?(why)

結構化思維幫助我們思考和表達。

在工作中,作為設計師我們面對以下問題該如何做到專業、正確、完整的思考和回答呢。

色彩A與色彩B的區別是什麼?

王同學:A比B要淡一些,綠一些。

張同學:從三個方面來講。色相——AB同屬綠色,A相對B多一些黃,所以顯得更綠,B相對A多一些藍,所以更偏藍色;明度——A比B明度更高;飽和度——A比B飽和度高。

大家能清晰感覺到後者的回答,更加專業、正確和完整。

後者的回答其實是基於了一個基本的結構,然後按照這個結構把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放入進去。——這個結構就是「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飽和度」。

基於結構的思考讓我們沒有遺漏,並且清晰有說服力。我們看看前者王同學的回答,說到了明度(淡一些)和色相(綠一些),但遺漏了飽和度。

這個標誌設計得怎麼樣?

這是一個平面設計師經常遇到的問題。我經常看到一堆專業設計師面對同一個標誌七嘴八舌的說著完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看法,最後扔下一句「設計這事情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專業設計師都這樣的態度,那客戶為什麼要找專業設計師呢?(商業設計是有明確的評判標準)

之所以大家無法達成專業的意見,還是因為大家沒有找到評判當下這個logo的結構要素。我們先以我們公司常規的評判結構來舉例說明(每個標誌所處的時代、行業和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都應該有不一樣的評判結構)。

左邊為雅虎舊標誌,右邊為全新的標誌升級,我們如何思考和表達對於此次標誌升級的看法呢?我們藉助以下評判結構來試一試。

我們擬定了評判雅虎標誌設計的五個要素,以此五要素為結構。進行對比分析,黃色代表舊標誌在五個要素中的得分,藍色代表新標誌的得分。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識別性:舊標誌字體為襯線體,因此文化感歷史感更強,對於科技公司的行業識別上會有所影響,而此次新標誌字體改為硬朗現代的等線體,在科技屬性的識別性上有著明顯提高。

故事性:標誌中的"Y"和"!"均設置為22.5度,更加凸顯了動感和驚喜感。斜線與圓點能從標誌中提取出來,把這種動感與驚喜感,表達在整個輔助圖形和延展設計當中,構建出了更加完滿的視覺故事。因此在故事性的延展表達上遠勝於舊標誌。(如下圖)

形式創新:簡化和放大標誌中的符號,"Y!"的使用,更簡單、更靈活。在視覺形式上有著創新性和未來應用的想像力。(如下圖)

包容性:等線體相對襯線體來說,更加現代中性。因此在未來業務線和產品的延伸來看,其視覺具備足夠的包容性。

應用性:舊標誌的襯線體與新標誌的等線體在應用上都沒有問題。相對來說等線體在屏顯上效果會更好,因此略勝一籌。

囉嗦這麼多,只為舉出我們實際工作中極其簡單的例子,讓我們看到掌握一個事物的結構,對於我們的思考和表達都有著非常好的幫助。

小王子中的插圖

再講一個《小王子》對我的啟發。書中小王子講述了一個科學家在自己研究成果的發布會上,穿著不修邊幅的大衣和拖鞋,用生活用語講述著...結果一片噓聲。

吸取教訓後,科學家這次西裝革履、打理髮型、帶上學術眼鏡,表達上用了非常多術語和數字...一片掌聲。

這是我經常給同事講的例子,我借著這個故事,梳理了一個完整圖表(如下圖)。

越往左,越傾向數學語言的理性表達方式,專業說服性越強。越往右,越傾向藝術語言的感性表達方式,專業說服力和指向性相對弱。

最理性的表達猶如一個由數學語言構成的公式,如E=mc。記得霍金的自傳電影中,他對女朋友講到:我希望用一個公式表達宇宙。對於大多數的大眾來說,在面對科學公式時,幾乎默認其絕對的正確性。

其次就是模型。模型的核心邏輯就是我們本篇文字說的「結構化思維」。一個模型就是一個簡潔且穩定的結構。比如宏觀分析的模型PEST,所謂PEST,即P是政治(Politics),E是經濟(Economy),S是社會(Society),T是技術(Technology)。如面臨 「如何看待文創行業當前所處的宏觀大環境?」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就可以迅速反應從PEST四個角度進行分析,即可獲得一個完整清晰的答案。

PEST之所以是模型,其簡潔性和穩定性非常重要。簡潔性即簡要明了的洞見本質,穩定性即長期適用。

再是文字、圖像、音樂,三種語言形式。當我們在看一篇論文時能準確懂得筆者的意思,在看一幅畫的時候則不同人會出現不同的解讀,在聽音樂時不同人不同時間不同情緒下聽,都會有不一樣的觸動。

因此在我們希望更加專業理性、更具說服力時,應採用儘量靠左的語言形式。希望表達情緒和藝術時,可採用儘量靠右的語言形式。

看藝術展的我

怎麼學習結構化思維?(HOW)

對於結構化思維的學習,最鼻祖的書還是芭芭拉的《金字塔原理》。(以下文字中,大家可以把「金字塔原理」等同於「結構化思維」來閱讀和理解)

如馮唐所說,芭芭拉太囉嗦,金字塔原理其實就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發散思維——結構化思維

金字塔原則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此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論據支持,這些一級論據本身也可以是個論點,被二級的三至七個論據支持,如此延伸,狀如金字塔。

對於金字塔每一層的支持論據,有個極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相互獨立且完全窮盡」。

如上圖,左邊的三個圓有重疊,即未做到獨立。而且三個圓也沒有完全充滿外面的圓框,因此還有所遺漏,並未做到窮盡。右側的三個色塊既相互獨立又完全充滿了圓框,即符合MECE。

舉個例子,當我向助理提出:構思2020年整年的前臺鮮花擺放方案?

助理在講述方案時,說到 : 我想到了春天擺放的A、4月份擺放的B、7月份擺放的C、冬天擺放的D。

很顯然4月與春天重疊了,並且在提出的「一年方案」裡面,他漏掉了夏天的6月和8月,也漏掉了整個秋天。

如果他的方案是:我想到了春天擺放的A、夏天擺放的B、秋天擺放的C、冬天擺放的D。即春夏秋冬構成了完整的一年,沒有遺漏,且相互獨立。是一個完整清晰的方案。

用結構化思維解決問題,在實操中通常有兩種具體方法。

方法一:自上而下——思考一個框架,然後將信息或解決方案放入框架。

如上圖,再舉 「如何看待文創行業當前

我們面臨這樣問題時,就可以採用方法一,即自上而下的先思考一個框架。因為是一個宏觀環境分析的問題,因此我們再次調用宏觀分析的框架,即PEST的框架。然後再把「內容方案」分別放入PEST的框架中。(上圖中直接把框架寫成了PEST,在其他問題分析中,可以任意套用其他適合的框架)

多種現成的框架模型,供大家參考

因此對於方法一,我們應該儲備大量的框架模型在腦中,以備隨時調用。比如我們如果知道「營銷4P」,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分析營銷相關問題時,直接套用4P來分析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比如我們知道「定位3C」,我們在分析定位相關問題時,哪怕追女友時關於自己的定位分析時,都可以用到3C,即自我分析、競爭對手分析、目標女孩分析,按此框架進行思考即可,既清晰又完整。

方法二:自下而上——歸納提煉結構。

方法二可以分解為三個清晰的步驟:頭腦風暴——信息歸類與分組——結構提煉。

頭腦風暴:即我們日常工作中最常見的發散思維,以某一個主題,發揮多人大腦的發散能力,我們可以得到儘可能多角度的答案,但都是零碎混亂的。

信息歸類與分組:對頭腦風暴所得的零碎混亂的答案進行梳理,找到信息間的關係進行信息歸類與分組。

結構提煉與觀點補充:看一下這些分組,是否存在某種規律,按照這樣的規律,是否需要補充或調整組。這時候需要用到MECE原則,來決定分組調整和每個組的命名,即推導和提煉出結構。

如上圖,我們發現了前面3個組分別是在講,政治(P)、經濟(E)、社會(S),我們把這三個組的名稱分別改為P、E、S,隨後再用MECE原則進行審視,看是否有遺漏,通過進一步梳理,我們不難找出遺漏的「技術(T)」。

於是我們有了符合MECE的結構PEST,在結構下,再完善和補充觀點。

通過方法二,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總結推導出非常多簡潔且穩定的結構模型,這將大大提升我們的思考和表達能力。

去他的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便於我們的思考和分析,但又禁錮我們的思維。如道路牽引著我們前行,但又潛在的限制了我們其他可能性。

因此我們要警惕現成的結構,他們簡潔且穩定,但並不代表永恆的正確性,猶如科學,也是在不斷的解構和重構中。

結構化思維看似簡單,但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原則,一個偉大的方法論。

·END·

作 者|彭 林

轉 自| LineerCreative靈鹿創意

排 版|王 鑫

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博展聯盟觀點或立場。本文僅用作交流學習使用,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文章發表後的30日內與博展聯盟聯繫。

相關焦點

  • 「結構化思維」,成就好產品
    編輯導語:結構化思維,可以快速我們加工處理繁雜的信息的速度,提煉出核心觀點進行表達,讓聽者更容易懂你。很多人都知道結構化思維的概念,卻不知道如何運用或用的不夠好。本篇文章將會講清楚什麼是結構化思考,以及如何用結構化思維成就好產品。
  • 分析問題的利器:結構化思維
    這些思維無法一步到達的問題,就需要進行進一步地分析。這裡,我們需要引入「結構化思維」的概念。什麼是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簡單來說,就是面對問題時通過某些結構輔助思考,把問題拆解成一個個可被解決的小問題。
  • 深度思考需要升級結構化思維
    作為結構化思維的一種,相比線性思維,更能全面、立體地展現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有利於推出更有價值的觀點。這種做法,更多是用金字塔來拜訪內容,並沒有達到結構化思維的「分析」的作用。同時,也衍生出兩個困擾我許久的問題——① 有什麼標準能評價金字塔結構的好壞?② 作為思維工具,如何幫我拓展更有價值的新觀點?
  • 那些牛人的結構化思維是如何煉成的?
    這種缺乏結構化、是憑第一感覺得出的結論往往不夠全面、非常主觀,在主導商業決策、溝通的時候就會弱勢非常明顯。所以,針對一些常見問題,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個結構,將思考結構化。可是當你腦海中缺乏現成的結構時,會變得非常困難。只是,我們每天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各種各樣,當我們腦海中沒有結構的時候,如何結構化思考呢?
  • 在不確定的時代做理性決策,如何運用結構化戰略思維?
    如何能夠有效的學習和思考?如何能夠快速並精確的達到所要的效果?這些關鍵性的問題讓我們百轉千腸,惆悵滿肚,迫切想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去找出那個破解點,想要走出一條清晰的路途,而在探尋中,有這樣一本書可以給你一點啟發和思考,這就是周國元所著的《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對於什麼是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我們在書中慢慢道來,首先我們能夠通過它獲得什麼?
  • 結構化思維:2個方法建立條理清晰的思考模式,將複雜問題簡單化
    這本《結構化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在陳述問題、表達核心觀點的時候,能少說廢話,將複雜問題簡單化,清晰準確地表達觀點,建構條理清晰的思考模式。學會有結構、有規律地整理複雜信息,讓人生從此提效。結構化思維是一種系統而有序的思維方式,它能幫助我們深入地分析問題,相對於無序的思維方式,它更加成熟,能幫助我們找到更多的解決方案。但是養成結構化思維並不容易,也不是只靠搭建結構,就能建立起來的,它還有許多的基礎思考、認知事物的標準等前提。
  • 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
    有關麥肯錫的書和文章有很多,這麼多的人討論麥肯錫,這麼多的人嚮往麥肯錫,這麼多人在研究它的方法,到底它有何神奇之處?今天我們來看一本12月新鮮出爐的書,《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這些方法論是基於管理學者們對大量企業活動的觀察,研究,概念提取,再在逐步變化的市場中接受驗證,最終形成了具有嚴謹邏輯和使用規則的業務模型,這一模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與應用。
  • 結構思考力:金字塔結構圖應用
    結構思考力:金字塔結構圖應用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用結構思考力尋求確定性。結構思考力之魅力金字塔結構圖本質上是一種結構化,邏輯性,深層次的思考表達與溝通技術,可以用於高效地寫作與表達溝通。它的基本圖式如下:
  • 設計思維、精益、敏捷、DevOps的整合實踐分享
    設計思維、精益、敏捷、DevOps是最近幾年國內IT領域的熱門話題,也不乏一些誰優誰劣的爭論和探討,經過一系列的學習和實踐,對於四者之間的關係我有了一些思考和組合應用,現梳理分享給大家,也歡迎各位讀者的反饋。
  • 產品經理面試,為什麼被說「缺少結構化思維」?
    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將事物結構化,從整體到局部、層級分明地引導思維和表達的一種思考模式。  以金字塔原理為思維模型,將問題進行拆解、抽象、歸類、整合,進行自上而下地思考和發散,提升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 史丹福大學D.School的設計思維是什麼?設計思維有哪些應用?
    而「提升學生在自習時間的專注力」,則是更精準的,入手點明確的需求定義。只有精準定義需求,我們才能開始入手解決問題!3創意構思(Ideate)這個步驟可以看做是頭腦風暴的階段。圍繞上一步定義的需求,我們可以跳出局限,打破慣性思維,天馬行空的提出各種各樣的點子。不要一定要想到好點子,而是要在一百個點子裡選出最好的。
  • 改變認知+升級大腦,結構化戰略思維是關鍵
    《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如何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的作者周國元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多年,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系統化地從理論、實踐等方面介紹介紹結構化思維,最終匯集此書。書中方法論和案例相結合,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將複雜的概念簡單化,便於讀者能更好地理解結構化戰略思維,進而實現自身思維升級。
  • 上下文結構化思考:當下的情況,過去的上文,未來的下文!
    上下文結構化思考,就是要把一個系統的當下情況-過去的上文-未來的下文聯繫起來去思考,你可以用另一種表達方式來理解這種上下文結構化思考:過去系統-當下系統-未來系統!由於我們的思考,往往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系統「,不能從當前系統的過去去理解當前的系統,不能從當前系統的未來去理解當前的系統,這樣的局部-碎片的思考往往就會受限於自己看一看及想一想的視角。一旦懂得用上下文去思考,就能意識到結構化,能意識到當前的系統是有過去的,也會有未來的。
  • 說說《結構性思維:讓思考和表達像搭積木一樣有序省力》這本書
    人們一貫的思維形式都是使用感性思維,大多數人是沒有用到理性思維的,所以得出的結論也往往是錯誤的。這些原因都是因為你不會結構化的思考,結構化的表達。表面上的表達不清,實際上是思維混亂,沒有邏輯也沒有結構。結構性思維的本質就是要在許多人最擅長的感性思維中加入理性的思考方式,從而使表達和溝通變得更加清晰有序,提高效率。那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 將網際網路理念和思維落實到建設銀行轉型實踐中的思考
    網際網路網站日均訪問量以及手機銀行、個人網銀、微信銀行、簡訊金融用戶規模均居同業第一,電子支付市場佔有率、手機銀行APP下載量、悅生活交易量同業領先,為全行業務發展和戰略轉型夯實基礎。但是當前,網際網路企業跨界競爭愈演愈烈,如何應對跨界競爭,以網際網路理念和思維更好的落實銀行轉型戰略,筆者通過實踐提出自己的思考。
  • 四個原則揭秘「斜槓大神」們都具備的結構化戰略思維
    既然麥肯錫是「斜槓大本營」,那斜槓的產生跟麥肯錫公司的方法論和文化有必然的聯繫。「結構化戰略思維」就是麥肯錫斜槓大神的「致勝法寶」結構化戰略思維的四大原則。數字說話結構化戰略思維是以數字為依據的、用嚴謹邏輯來推演的思維方式。數字至關重要,現代社會所有事物大部分最終都會匯總成數據,並以數據形式呈現和存儲。
  • 如何讓學科思維導圖真正「落地生根」,一線語文老師的實踐心得
    近年來思維導圖不知不覺流行起來了,各大公司和培訓機構都在爭相繪製、使用,就連思維導圖軟體都一款一款多了起來,稍微多一點點的功能就要收費使用,做個教育講座用上思維導圖就顯得很高大上,思維導圖作為思維可視化工具,作用不容置疑,但是到底該怎麼用,特別是在學科應用上,如何去作用呢?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學習作用思維導圖的心得體會!
  • 產品方法論-MECE結構化思維
    編輯導語:我們在接到一個任務或者匯報一個任務時,最好是使用有邏輯性條理性的方式表達出來,才能讓對方更加清晰明確地知道你想表達的意思;本文作者詳細介紹了如何用MECE結構化思維來處理事情。一、什麼是結構化思維1.
  • 金字塔思考層次:思維的深度性,是一個人真正的魅力點
    在發展心理學研究領域,其研究方法主要是橫向和縱向兩大方法。相類似地,訓練結構化思維的方式也有兩大類,分別是縱向分層和橫向順序。縱向分層指的是從目標出發,沿著不同的路徑作分解,探求答案的能力。而橫向順序則是聚合各種信息,得出正確結論,或者是找到最好解決方案的能力。
  • 世界領先的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它推行的戰略思維是什麼?
    只有通過對問題深入理性思考和客觀分析,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減少不確定性,才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然而,持續性的理性思考和問題分析並不容易實踐。有的人會經常抱怨,或者情況稍微有好轉就停止改變、有的人沒過多久就放鬆心態,回到以往的思考方式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