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對此,12月21日,中信建投證券非銀金融團隊認為,隨著疫情後宏觀經濟的全面復甦,貨幣政策也將由相對寬裕轉向中性,今年「社融餘額增速遠高於名義GDP增速」的情景不易在2021年重現。但會議同時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這一表述是對730政治局會議「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的延伸,表明2021年宏觀政策將更加著眼於經濟長周期的變化,而非短期經濟景氣度的波動,因而貨幣政策回歸中性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它對股市資金面、證券業強周期業務的不利影響可以被時間充分平滑。此外,會議還指出,要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2021年監管政策將以全面註冊制改革為龍頭,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使得資本市場體系更加豐富、更具包容適度性,為科技創新等實體經濟關鍵領域提供充分的資本支持,證券業「投行+投資」產業鏈的大發展仍將延續。
中信建投證券非銀金融團隊建議投資者關注券商板塊短期躁動的可能性。一方面,幾大風險因素充分釋放:疫苗臨床驗證完成,疫情對經濟的更加可控;科創板大額IPO項目中止,股市流動性釋放;公募基金季度調倉基本完畢,對股市擾動結束;上市公司迎來業績空檔期,短期內無「業績雷」隱患。另一方面,新的炒作題材出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四五」規劃建議指明下一階段需要重點發展的產業鏈,宏觀經濟復甦利好消費及出口企業業績改善。與此同時,為防範信用債、銀行信貸等領域的風險蔓延,央行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定向降準的可能性在加大。基於此,股市風險偏好將迎來短期拐點,短期躁動行情出現的可能性加大,高Beta的券商板塊將從中受益。
在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背景下,證券業併購重組是培育航母級頭部券商、保護國家金融利益的重要手段,頭部券商將在財富管理、股權融資等領域集聚市場資源,從而在長期競爭中佔優;中小券商存在被溢價收購的可能性,短期估值受提振。建議長線投資者繼續把握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東方財富和香港交易所的投資機會。
(編輯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