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紅牛之後,又一泰國飲料品牌搶佔中國市場,銷售額2年暴漲43倍

2020-12-21 企業先鋒

文:阿慧

許多人在運動後或疲勞時喝能量飲料來恢復體力。目前,國內功能性飲料品牌並不多,但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快,很多企業想要分一杯羹,紛紛開始在功能性飲料行業布局。

近年來,隨著國內功能飲料市場的爆發,紅牛、東鵬特飲和樂虎分別位居前三。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功能性飲料品牌,紅牛已經佔據了中國一半的市場份額。後來,由於與泰國紅牛的糾紛,華彬集團推出了主打產品戰馬,為了避免日後更大的衝擊,從而擺脫對紅牛的依賴。

然而,國內功能飲料市場動蕩不安,現在一種新的功能飲料——卡拉寶出現在大家面前。和紅牛一樣,卡拉寶也來自泰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卡拉寶的地位逐漸確立。卡拉寶憑藉其在泰國強大的號召力和營銷能力,迅速發展成為泰國第二大品牌。不得不承認,卡拉寶進入中國的時機不錯,但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這種綠色包裝的卡拉寶,還是比較陌生的。

據公開消息,卡拉寶創始人薩西恩賽哈西特從房地產家族發家致富後,開始了新的職業生涯。1999年,薩西恩賽哈西特創立了達灣頂德國啤酒屋,專門經營德國啤酒和泰國菜。2002年,薩西恩賽哈西特和歌手朋友阿德一起為歌迷開發了一種新的飲料卡拉寶。

2018年,卡拉寶在中國的營業收入達到10.19億泰銖,比2016年的2.3億泰銖增長了43倍。所以問題是,為什麼卡拉寶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如此之短,卻仍能後來居上?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大的消費群體。

我們都知道,泰國很熱,人們工作時出汗,導致體力迅速下降。因此,要在尋找短時間內補充能量和體力的過程中,創造出卓越的飲料工業和技術,卡拉寶也應運而生。

2. 獨特的功效。

富含檸檬酸、牛磺酸、瓜拉那和多種維生素,有助於緩解疲勞,增強體力。此外,與其他飲料相比,卡拉寶最大的優勢是不含人工咖啡因,但仍能幫助恢復精力,減少疲勞。

卡拉寶是泰國本土實力較強的德國飲料品牌,在泰國能源飲料市場佔有率達30%,僅次於紅牛。銷售處於前沿,但創始人薩西恩賽哈西特仍不滿足於眼前,選擇開拓全球市場。2006年,卡拉寶開始走出國門,進入全球市場。

起初,中國市場主要是由出口形勢培育出來的。2017年,卡拉寶在中國舉行了首次品牌發布會。而其競爭對手紅牛已經進入中國多年,長期壟斷能量飲料市場。事實上,紅牛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它的營銷團隊,所以當卡拉寶贏得紅牛團隊加入時,它曾以為自己可以像紅牛一樣馳騁世界。但是,在同一個行業,同樣的營銷模式,由於企業文化的不同,最終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中國市場比他們想像的中國和德國市場殘酷得多。在多方勢力的包圍下,卡拉寶寸步難行,就連曾經是娃哈哈主力幹將的黃寶也未能完全消除這一劣勢。黃寶接手卡拉寶時,針對前面遺留的問題,通過換貨的方式解決了經銷商渠道中大量臨時貨的問題。此外,在渠道上,他們選擇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三四線城市。然而,在實施這一戰略不到幾個月後,黃寶慌忙下馬。2019年7月,為了傳承品牌文化,形成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卡拉寶與導演張大鵬合作推出了營銷短片。

在吸引外界關注的同時,隱藏在卡拉寶內部的商業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有經銷商透露,卡拉寶成立半年多了,但很多本地產品滯銷,只能買二送一。即使在許多經銷商第一次補充庫存之後,再也沒動靜了。自2018年以來,華彬集團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功能性飲料的排位戰正在不斷進行。對於這個勇敢進入中國市場的「新兵」來說,似乎很難成為這場戰爭的贏家。相比之下,國產品牌東鵬特飲和樂虎表現更好,銷量分別為50億和30億。

應該說,如今功能飲料市場應該說還是紅牛一家獨大,雖然有競爭品牌,但是知名度和市場還不及紅牛,雖然卡拉寶還處於布局階段,但未來是否會成為紅牛的有力競爭者,我們還不得而知。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又一泰國飲料搶灘中國:銷售額2年暴漲43倍,將成紅牛最強對手?
    近年來,隨著國內功能性飲料市場的爆發,群雄混戰,紅牛、東鵬特飲和樂虎分別排名前三。身為在中國經營時間最長的功能性飲料品牌,紅牛早已佔據半壁江山。後來,因為和泰國紅牛的糾紛,華彬集團推出主打產品戰馬,以避免未來更大的衝擊,進而拜託對紅牛的依賴。
  • 紅牛再演商標爭奪戰,功能飲料市場重新洗牌,如何辨別真假紅牛?
    同時,對於已經或者即將協助天絲公司在中國境內涉嫌非法銷售「紅牛安奈吉飲料」和/或「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的生產商、代理商、經銷商或相關方,如果在聲明發出之後,仍然繼續參與和/或協助天絲公司在中國境內涉嫌非法銷售的共同違法侵權行為,中國紅牛將保留依法追究其全部法律責任的權利。
  • 紅牛飲料的鏡像與死敵:啟豐食品先後獲李嘉誠與博裕資本投資
    4月,泰國天絲旗下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在北京超市開始鋪貨,這是繼2019年紅牛安奈吉進入北京市場後,泰國天絲在北京布局的第二款產品。 這意味著,中國市場上的兩家「紅牛」的戰爭再次升級。 紅牛維他命是1998年泰國天絲授權華彬集團合作生產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有多年歷史的金罐紅牛即為這一版本。
  • 中國紅牛25年,反轉再反轉
    12月24日,華彬集團宣布,旗下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2020年完成銷售228.15億元,同比增長約5億元,超過年初設定的銷售目標。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年,逆勢實現業績的持續增長,在任何一家企業都並非易事,對中國紅牛更是如此。要知道,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飲料行業整體銷售額出現了12%左右的下滑,直到3月中旬之後,消費市場才逐漸回暖。
  • 可口可樂是美國的,紅牛是泰國的,到底中國有啥品牌?
    可口可樂 美國旗下品牌:雪碧可口可樂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佔據全球48%以上的市場份額,它始於1892年的美國,總部在美國亞特蘭大,旗下包含了200個子品牌在全球飲料品牌中當之無愧的老大,比如我們熟悉的雪碧也是可口可樂公司旗下的子品牌。
  • 泰國富二代背信棄義?在中國賣了1453億的紅牛,內部打得不可開交……
    考試之前、大戰之後,總得進超市拿上一罐,拋開口味不談,提神確實是一絕。不過最近幾年,紅牛的競爭者開始多起來了。從外形炫酷的魔爪,到橫空出世的東鵬特飲,不少牌子都推出了自己的功能飲料,連紅牛的泰國親戚也進來摻了一腳。在貨架上暗自較勁的幾種小金罐背後,是一場圍繞著紅牛商標的漫長鏖戰。
  • 中國的「王牌飲料」是啥?美國有可樂,泰國有紅牛
    中國的「王牌飲料」是啥?美國有可樂,泰國有紅牛現在人對於汽水都有著莫名的喜愛,甚至會把汽水稱之為快樂肥宅水,喝瓶它能讓人變得輕鬆舒適,而且瞬間就能把人的精神給提起來,有些人也會把碳酸飲料當作水來喝。很多人會沉迷在汽水的味道中,最受人們歡迎的還是可口和百事兩大牌子。
  • 紅牛之爭再起波瀾:兩位泰國富豪的中國較量
    但讓紅牛飲料從泰國走向全球市場的,卻是奧地利人梅特舒茲。1982年,在牙膏品牌Blendax做市場總監的奧地利人迪克·梅特舒茲在曼谷喝到了紅牛,據說「天旋地轉、氣虛力乏」的感覺消失殆盡,隨後找到許書標,希望拿到授權,把這款飲料推廣到全世界。兩人一拍即合。
  • 中國紅牛半年逆市收入134億 功能性飲料市場呈爆發式增長
    其中,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完成銷售額133.93億元,戰馬能量型維生素飲料完成銷售額7.16億元,果倍爽、唯他可可和芙絲水三個新品銷售額合計約2.2億元,整體實現了逆勢突圍。與此同時,華彬快消品首次透露,據調研數據,其全品銷售額在國內飲料全行業排名中上升一位,暫居第五。
  • 中國紅牛商標案大結局?加多寶之鑑 嚴彬還有啥後手?
    此後,嚴彬開始大力市場化運作,1996年春晚投入上億元廣告,1996年3月,又拿下春季糖酒會開幕式冠名權等。真金白銀的投入,「紅牛」品牌迅速走紅,一躍成為功能飲料大佬,嚴彬也被譽為中國「功能飲之父」。華彬集團數據顯示,紅牛進入中國的前十年,年銷量不足2億罐,公司尚未達到盈虧平衡。2004年,紅牛的銷售額首破10億元,2005年扭虧為盈。
  • 百威入局、南北分治,紅牛安奈吉漸遠泰國天絲
    其實,早在泰國天絲將紅牛安奈吉北方市場經營權授權養元飲品後,業內一直就在猜測紅牛安奈吉的南方市場將由哪家企業運營。對於此事,泰國天絲方面並未否定。一位相關負責人向藍鯨財經記者稱,通過與重要的本地合作夥伴廣州曜能量飲料有限公司和普盛食品銷售有限公司的直接合作,泰國天絲正在建立一個完整的、覆蓋整個中國的生產、銷售和分銷的生態系統。
  • 日本有養樂多,泰國有紅牛,美國有可樂,中國代表性飲料有什麼?
    炎炎夏日,一杯冰涼可口的飲料無疑是最佳的解暑神器。目前我國飲料市場上最常見的幾種飲料,無非是養樂多、紅牛、可樂等等。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幾種飲料居然都不是中國的本土品牌,養樂多來自日本、紅牛來自泰國,而可樂來自美國。看到這肯定會有網友提問,那中國又有什麼代表性飲料呢?
  • 中國紅牛:泰國天絲在2045年11月10日之前無權在中國生產紅牛
    北京商報訊(記者 錢瑜 王曉)11月20日,針對此前泰國天絲公司發布的聲明,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紅牛」)授權律師發布聲明稱,「泰國天絲在2045年11月10日之前無權且不得在中國生產、銷售和/或授權或許可其他方在中國生產或銷售紅牛飲料及同類飲料產品。」
  • 金罐紅牛商標再惹爭議 功能飲料市場誰主沉浮?
    隨著雙方的針鋒相對,某種程度上,華彬在功能飲料市場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會受到削弱。在此背景下,華彬對外公布年中「成績單」,2020年上半年,其運營的5個品牌銷售額為143.26億元,完成了全年任務約58%。與去年同期相比,華彬快消品全品銷售額下降控制在4.7%左右。
  • 紅牛大敗局
    看準商機的許書標,便在自己的製藥廠研製一款「滋補性飲料」,取名Krating Daeng,這便是紅牛的前身。隨後,到了1981年,憑藉多年的營銷與品牌積澱,紅牛飲料在泰國終於打開市場,開始進軍世界——據許書標自傳稱:「紅牛為我帶來每日110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212萬元)的收入」。
  • 紅牛中國開始反擊,泰國天絲大意了沒有閃
    11月20日,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授權的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陳若劍律師針對11月18日天絲集團的聲明發表律師聲明稱將代表嚴彬先生及中國紅牛向泰國天絲及相關人士提起侵犯名譽權訴訟,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同時,中國紅牛將繼續在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各地法院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依法追究泰國天絲在中國違法生產、銷售非法紅牛飲料產品的法律責任。
  • 攘不了外也安不了內,紅牛被拖入連環劫
    紅牛面臨的市場不確定性正在增加,這種不確定性除了外有強敵環伺,更多的是來自於內部的糾紛。兩個星期前,紅牛中國操盤者華彬集團公布了一份亮麗的半年成績單:2019上半年,功能型飲料品牌紅牛和戰馬銷售額合計為147.2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紅牛銷售額為138.9億元,而戰馬銷售額則與去年全年持平,為8.3億元,同期增長47%。
  • 你喝過幾種「紅牛」?市場中有3種紅牛,卻沒有一個「假貨」?
    除此之外,養生元飲品公司所獲得授權銷售的紅牛安奈吉飲料是在2019年5月份的時候開始在國內生產的,目前看來它所佔有的市場份額大約為5%左右,後面這兩款紅牛產品其實都屬於泰國的天絲旗下。
  • 紅牛「約架」又來了,市場3種紅牛,誰是正版?損害消費者知情權
    這也是目前市場上三種紅牛產品之一(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2020年10月29日,山東省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則行為保全裁定書讓消停已久的紅牛口水戰又再度升級。11月16日,紅牛維他命在其網站上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人民法院裁定,中國紅牛擁有50年在中國獨家生產和銷售紅牛飲料的權利。」這一聲明引起了業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 中國紅牛:今年已完成銷售額228.15億元
    原標題:中國紅牛:今年已完成銷售額228.15億元   12月25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