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版星際「虐戀」
地球想「脫單」?沒那麼容易
新京報訊 (記者金煜)1400萬光年外的一顆星成為昨日的最熱門話題。北京時間昨日凌晨,美國宇航局(NASA)召開新聞發布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顆確認為行星的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NASA稱這一發現是天文學家正處在尋找「另一個地球」進程中的裡程碑式進展。有網友認為這是NASA在「炒作」,而有天文學家認為,NASA此次發現的克卜勒452b,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的行星與恆星關係最為接近地球與太陽的,因此其科學意義極大,也將成為接下來幾年的研究熱點。
NASA在預告中提到的「另一個地球」的說法吊足了公眾的胃口,而正式公布的克卜勒452b並非目前人類發現的最接近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謂的「另一個家園」也並非第二家園後,不少網友表達了對此發現的失望,有人認為是NASA或媒體小題大做或故意炒作,讓一些公眾失望。
不過,對於一些天文學家而言,依然還是很為此次NASA的發現而興奮。
在北京大學天文學教授吳學兵看來,之前NASA發現其他類地行星時,也用過「類似地球」等相近的用詞,「『另一個地球』並不等於是一模一樣的地球,我們理解沒有太大問題。」
「搞得好像很神秘,但也是有它原因的」,吳學兵說,NASA沒有必要為了一個發現而「炒作」,此次發現的確意義足夠重大。吳學兵說,老百姓可能關心地球人是否可以移民等話題,但對於天文學家來說,這樣的發現意義重大。
他表示,即將退休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主要能做的是測量恆星的亮度,現在已知的是:克卜勒452b比地球大1.6倍,與其恆星的距離與地球、太陽距離類似,其恆星的亮度與太陽十分接近,克卜勒452b位於宜居地帶,據推測其很可能是巖石行星。
接下來要做的,是用其他的望遠鏡去進一步研究它,包括地殼結構,大氣成分,是否有水等,克卜勒452b可能會成為接下來幾年的熱門研究課題,「天文學家們有很多事可以幹了。」
釋疑1
和其他類地行星比特殊在哪?
克卜勒452b的恆星與太陽特別像
吳學兵認為,克卜勒452b的發現最有科學價值的地方,並不在於行星本身。
「它的恆星,性質跟我們的太陽比較接近。」他解釋,「除了行星的跟地球類似,行星圍繞恆星轉的系統也跟地球與太陽系統很相近,這可能是普通人注意不到的地方,但恰恰是科學家最關心的。」
吳學兵解釋,此前雖曾有發現同在宜居帶,且比克卜勒452b更接近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但它們的恆星卻並不太像太陽,如矮恆星等。克卜勒452b的母恆星克卜勒452則又亮又熱,更像是太陽。他說,克卜勒452b與其恆星的系統跟地球與太陽系統非常相像,所以科學家們都比較激動,其附帶的科學意義,大過此前發現的更接近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也表示,此次的發現,並不是找到「地球2.0」,而是在朝著發現地球2.0的方向上近了一步。他也表示,此次發現最特殊的,是克卜勒452b的恆星與太陽特別像。
釋疑2
對人類沒任何實用價值?
能了解地球與太陽的未來
克卜勒452b距地球1400光年,即使是光速,也需要數千年時間才能到達,可以說目前對人類沒任何實用價值,那為什麼科學家仍努力尋找「另一個地球」?
吳學兵認為,一方面,人類可以去證實,地球並不孤獨,宇宙中類似的系統還有很多;另一方面,科學家也可以去了解,這樣的系統形成,並非偶然,而是因為科學的規律而導致的。克卜勒452b和它的恆星都比地球與太陽年齡更大,這意味著科學家們可以反過來了解地球與太陽的未來。
吳學兵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回答科學家與公眾都關心的一個問題——地球到底是否是「唯一」。
「天文學家普遍相信,基本上99%的都相信,類似地球和太陽系統的,宇宙中絕對不是唯一的,所以肯定要去尋找,現在能找到構成上非常接近太陽和地球的系統,以後可能會找到更加接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