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尋找「另一個地球」將引發研究熱

2021-01-05 中國青年網

  3D版星際「虐戀」

  地球想「脫單」?沒那麼容易

  新京報訊 (記者金煜)1400萬光年外的一顆星成為昨日的最熱門話題。北京時間昨日凌晨,美國宇航局(NASA)召開新聞發布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顆確認為行星的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NASA稱這一發現是天文學家正處在尋找「另一個地球」進程中的裡程碑式進展。有網友認為這是NASA在「炒作」,而有天文學家認為,NASA此次發現的克卜勒452b,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的行星與恆星關係最為接近地球與太陽的,因此其科學意義極大,也將成為接下來幾年的研究熱點。

  NASA在預告中提到的「另一個地球」的說法吊足了公眾的胃口,而正式公布的克卜勒452b並非目前人類發現的最接近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謂的「另一個家園」也並非第二家園後,不少網友表達了對此發現的失望,有人認為是NASA或媒體小題大做或故意炒作,讓一些公眾失望。

  不過,對於一些天文學家而言,依然還是很為此次NASA的發現而興奮。

  在北京大學天文學教授吳學兵看來,之前NASA發現其他類地行星時,也用過「類似地球」等相近的用詞,「『另一個地球』並不等於是一模一樣的地球,我們理解沒有太大問題。」

  「搞得好像很神秘,但也是有它原因的」,吳學兵說,NASA沒有必要為了一個發現而「炒作」,此次發現的確意義足夠重大。吳學兵說,老百姓可能關心地球人是否可以移民等話題,但對於天文學家來說,這樣的發現意義重大。

  他表示,即將退休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主要能做的是測量恆星的亮度,現在已知的是:克卜勒452b比地球大1.6倍,與其恆星的距離與地球、太陽距離類似,其恆星的亮度與太陽十分接近,克卜勒452b位於宜居地帶,據推測其很可能是巖石行星。

  接下來要做的,是用其他的望遠鏡去進一步研究它,包括地殼結構,大氣成分,是否有水等,克卜勒452b可能會成為接下來幾年的熱門研究課題,「天文學家們有很多事可以幹了。」

  釋疑1

  和其他類地行星比特殊在哪?

  克卜勒452b的恆星與太陽特別像

  吳學兵認為,克卜勒452b的發現最有科學價值的地方,並不在於行星本身。

  「它的恆星,性質跟我們的太陽比較接近。」他解釋,「除了行星的跟地球類似,行星圍繞恆星轉的系統也跟地球與太陽系統很相近,這可能是普通人注意不到的地方,但恰恰是科學家最關心的。」

  吳學兵解釋,此前雖曾有發現同在宜居帶,且比克卜勒452b更接近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但它們的恆星卻並不太像太陽,如矮恆星等。克卜勒452b的母恆星克卜勒452則又亮又熱,更像是太陽。他說,克卜勒452b與其恆星的系統跟地球與太陽系統非常相像,所以科學家們都比較激動,其附帶的科學意義,大過此前發現的更接近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也表示,此次的發現,並不是找到「地球2.0」,而是在朝著發現地球2.0的方向上近了一步。他也表示,此次發現最特殊的,是克卜勒452b的恆星與太陽特別像。

  釋疑2

  對人類沒任何實用價值?

  能了解地球與太陽的未來

  克卜勒452b距地球1400光年,即使是光速,也需要數千年時間才能到達,可以說目前對人類沒任何實用價值,那為什麼科學家仍努力尋找「另一個地球」?

  吳學兵認為,一方面,人類可以去證實,地球並不孤獨,宇宙中類似的系統還有很多;另一方面,科學家也可以去了解,這樣的系統形成,並非偶然,而是因為科學的規律而導致的。克卜勒452b和它的恆星都比地球與太陽年齡更大,這意味著科學家們可以反過來了解地球與太陽的未來。

  吳學兵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回答科學家與公眾都關心的一個問題——地球到底是否是「唯一」。

  「天文學家普遍相信,基本上99%的都相信,類似地球和太陽系統的,宇宙中絕對不是唯一的,所以肯定要去尋找,現在能找到構成上非常接近太陽和地球的系統,以後可能會找到更加接近的。」

相關焦點

  • 尋找另一個地球
    尋找另一個地球 2020-05-04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SA發射「苔絲」探測衛星 期望發現「另一個地球」(圖)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美東時間18日下午6點發射了一顆探測衛星,尋找太陽系外行星,期望發現可能孕育生命的「另一個地球」。NASA發射「苔絲」衛星探索太空。圖片來源:NASA。
  • 當中國人被疫苗和明星刷屏時,NASA又幹了件推動人類進步的大事兒!
    圖源來自nasa「帕克」(Parker)名字的由來是為了紀念研究太陽和太陽風的尤金·帕克 (Eugene Parker) 博士。 為此,人們必須找到能抵抗前所未有超高溫度的材料,可以說,如果沒有熱保護系統(TPS),就沒有帕克。探測器的隔熱罩也被稱為熱保護系統(TPS),是由兩個碳增強材料複合層和中間夾約11cm的碳泡沫構成。
  • NASA宣布將從火星取回樣品,研究火星可能存在的生命
    在此階段,NASA將促使關鍵技術成熟,並做出關鍵的設計決定,並同時評估行業合作夥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2020毅力漫遊者號於7月發射,並將於明年2月登陸紅色星球火星。2021年8月18日,這輛汽車大小的漫遊車將開始在火星尋找古老微生物的生命跡象。
  • 「另一個地球」被找到,NASA又有新發現,人類該如何抵達?
    宇宙中的行星數量,比地球上的沙子總數加起來還要多,不過,科學家們在宇宙之中尋找了數十年,宇宙看上去仍然是一片孤寂,地球就好像是身處一個巨大的黑洞之中,除了地球上的喧囂,周圍的一切都安靜無聲。不過,科學家仍然相信,在宇宙之中,極有可能存在其它的生命,畢竟,通過觀測,科學家已經多次在宇宙中找到了類似地球的「宜居行星」,只不過,它們距離地球太遠了,人類的科技手段又有限,所以我們無法近距離觀測,也沒有辦法抵達。
  • NASA火星計劃推進,下一任務將樣本送回地球
    為了加深理解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從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正在進行下一階段的活動。這一運動的首要任務正在進行中。今年7月發射了火星2020探測器,並計劃2021年2月18日在「紅色星球」著陸。小型遊動可以尋找古代微生物的蹤跡。
  • NASA發現地球「近親」 可能有大氣層和流動水
    但儘管如此,這仍然是我們朝著尋找『另一個地球』邁出的重要一步。克卜勒-452b上的一年大約385天,和地球上的365天很接近。  「因此,謹慎地說,在當前我們不能說它就是『另外一個地球』或不是『另外一個地球』,而只能說是『迄今最接近另外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
  • 強大的離子推進器將執行NASA的DART任務
    這是一項示範性任務,旨在研究利用動能撞擊使小行星偏轉的過程。它將前往名為Didymos(或65803 Didymos)的雙小行星系統。這個雙小行星系統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該雙星系統中較大的一顆小行星名為Didymos A,直徑約780米,而較小的一顆小行星名為Didymos B,直徑僅約160米。DART將撞向Didymos B。
  • 小行星阿波菲斯2036年不會撞地球 沒什麼世界末日
    自從1998年的大片《天地大衝撞》上映以來,小行星撞地球引發世界末日的文藝作品眾多。某某某小行星啥啥啥時間要撞地球這類的消息就沒完沒了,99942號小行星阿波菲斯(99942 Apophis)就是經常被提及的一個。其實早在半年前的2017年7月,我們就闢過謠:《》,然而時隔半年,謠言又來了。
  • NASA新理論:地球或將進入小冰河時期
    科學報告指出,如果洋流湍急持續,那麼它將可能會改變多年來的風向轉變,加上大量的融化水進入到大西洋之中,在這種「雙重效應」的基礎下,最終可能會引發小冰河期的出現,其中西歐的氣候將顯著變冷。因為在冰川融化之後和大量的低溫水會匯聚到一起,從而會破壞大西洋洋流和循環的穩定性,所以這樣大氣的波動也將隨之出現。
  • 江蘇衛視《從地球出發》之《平行危機》在平行宇宙尋找另一個自己
    本周五晚21:10江蘇衛視《從地球出發》之《平行危機》,便講述了一個在平行宇宙間尋找自己的故事。3個周小雅突然相遇 這一場殊死搏鬥誰能存活?這天,周小雅(种丹妮 飾演)正在附近便利店採購,一個穿著怪異的女孩突然來到旁邊。
  • NASA推進將火星樣品送回地球的運動美國宇航局
    毅力可以將這些樣品存放在火星表面上的指定位置或內部存儲。 在MSR活動的下一步中,NASA和ESA將分別為「樣本檢索著陸器」任務和「地球返回軌道器」任務提供組件,並計劃在本十年的下半年進行發射。Sample Retrieval Lander任務將向火星表面提供Sample Fetch Rover和Mars Ascent Vehicle。
  • 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文明搜索、NASA計劃向月球發射雷射尋找水源
    屆時,「天問一號」將與地球相距4億公裡之遙,為保障探測信號的接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天津武清站新建了70米高性能接收系統(GRAS-4天線)。該項目在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單口徑全可動天線,是完成我國火星探測器科學數據接收任務的關鍵設備,能大幅提高中國深空探測下行數據的接收能力,為火星探測工程任務及後續小行星、彗星等深空探測奠定堅實基礎。
  • NASA選擇了12項有關月球的新科技研究產物
    商業著陸器將攜帶NASA提供的科技產物到達月球表面,為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在2024年前登陸月球做準備。 作為該機構的Artemis月球計劃的一部分, NASA挑選了12項新科技產物裝載在著陸器上,將幫助我們研究月球並且探索更多的月球表面。這些調查和演示結果將幫助有關機構在2024年前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來為人類首次登陸火星做準備。
  • NASA 說可能發現了第二個地球
    15 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說,天文學家很有可能發現了第二個地球。天文學家新發現的這顆行星,集兩個 " 類地數據 " 於一身:大小和地球幾乎相同,它的軌道位於恆星的宜居帶,溫度接近地球,這意味著這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著液態水。液態水的存在,表明這顆行星可以維持生命。美國宇航局(NASA)認為,它有成為外星生命家園的基礎條件。
  • 研究反物質:尋找另一個「我」
    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會極大地促進反物質的研究並且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來探測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阿爾法合作組通過將歐洲核子中心的鈉-22(22Na)放射源輻射出的正電子和反質子減速器AD(Antiproton Decelerator)輸送的反質子結合製造出了反氫原子,並將這些獲得的反氫原子通過磁籠約束在超高真空環境中,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反氫原子與物質結合被湮滅掉。
  • NASA:竟又發現了第二個地球,差點就忽略了它!
    根據15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說,天文學家很有可能又發現了第二個地球——系外宜居星球!NASA 描述類地行星的環境示意圖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科學家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並對它平均密度進行計算時發現,與我們地球非常接近,堪稱與之前發現的「超級地球」一樣,這次親切的稱呼它為「大表哥——克卜勒 -1649c」距地球 300 光年,圍繞著一顆約為太陽四分之一大小的恆星運行。
  • NASA:人類不敢想像,科幻片拍不出
    對此nasa方面則表示:人類不敢想像,科幻片拍不出來。那麼接下來,不妨就讓小編帶我們一起去聽聽科學家們的說法吧。一直以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都沒有停止過。此前很多科學家認為:月球是人類星際移民的首選之地,不過在經過研究後,人類逐漸把目光轉向了火星。關於火星的探索一些也在進行當中,但科學家們則表示:其實人類目前的文明非常低,僅僅處在1級文明階段。
  • NASA將於2024年開啟研究太陽風邊界的IMAP新任務
    雖然太陽給地球帶來了光和熱,但它也會偶爾發一下「脾氣」。 當太陽風向外飄灑的時候,其速度甚至可以達到 700 公裡/小時(435 英裡/小時),這對太陽系行星的演化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當太陽風撞擊到星際空間的邊緣時,其與來自外部的物質碰撞。
  • 探索《星際爭霸》中的「另一個地球」
    北京時間7月24日凌晨,NASA向全世界宣布發現了一顆極似地球的系外行星。而天文學家也表示,這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可能存在生命,是天文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不過對於星際爭霸中的科普盧星區,存在且孕育了生命的星球比比皆是,更不用說類似地球一樣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了。下面就讓我們來探索《星際爭霸》中科普盧星區的「另一個地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