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 國家高新區在「挑擔子」

2020-08-19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今年3月,科技部發函支持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這也是科技部批覆的第三批示範城市。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這4座城市紛紛發布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實施方案和若干措施,成立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試驗區建設相關工作……記者注意到,在實施方案中,家底厚實的國家高新區成為承載各大試驗區核心區建設的「主陣地」。



國家高新區發揮「頭雁效應」


今年4月,在「西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建設大會上,《西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實施方案》正式對外發布。《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西安高新區將初步建成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根據《實施方案》,西安高新區將構建「一區四園」產業空間布局,規劃總面積2000畝, 3年內新建150萬平方米,全力打造人工智慧產業核心區,加快推進軟體新城二期、電子谷核心區、西安智慧谷和人工智慧產業園4個人工智慧產業試驗園建設,實現人工智慧細分產業集群的聚集。


西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為什麼擇西安高新區而棲?


據西安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西安高新區已聚集人工智慧企業100餘家,產值近8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其中,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智能信息及數據、智能技術服務類企業52家,無人機、機器人等智能產品企業20餘家。另外,全國人工智慧百強企業已有10家落戶西安高新區。


今年6月,《重慶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印發。方案明確,重慶將突出汽車摩託車產業轉型升級、電子製造業提振、「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構建和智慧城市建設等重點需求,發揮人工智慧溢出帶動性強的「頭雁」效應,賦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重慶方面表示,重慶將統籌推進試驗區建設,構建「一核、兩翼、多點」發展格局,實現錯位發展、互補發展和特色發展。而其中的「兩翼」即重慶高新區和重慶經開區,建設超算中心、5G通信、區塊鏈、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發展區塊鏈、智能軟體、高端裝備、智能終端、集成電路等產業,建設人工智慧檢驗檢測、資源共享、人才培養等公共服務平臺。


在今年7月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的「12項改革攻堅行動」系列發布會的第6場發布會上, 濟南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在介紹濟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工作推進情況時表示,濟南高新區作為首批國家高新區,緊抓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初步構建了以「算力支撐強勁、算法優勢突出、智能應用先進」人工智慧發展格局,以「智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濟南高新區聚集了浪潮、神思、華天、地緯、魯能智能、領能等多家人工智慧企業,在多個領域形成了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行業應用較為完整的人工智慧產業鏈。同時,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大數據),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產業厚積薄發,產業規模佔濟南市的64%,為人工智慧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園區內3家企業入選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重點任務入圍揭榜名單,在山東省首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試點項目中入選25個。


試驗區建設碩果纍纍


事實上,選擇國家高新區作為主陣地,在試驗區最初規劃內容中已經體現。「試驗區原則上應是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或國家高新區所在城市,並已明確將發展人工智慧作為重點產業方向,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50億元,人工智慧相關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科技部印發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中如此表示。


經過兩年的建設發展,依託國家自創區或國家高新區而建的前兩批試驗區發展近況如何?


統計顯示,科技部公布的兩批15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中有7家是來自中關村的企業,比如,依託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商湯集團建設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建設智能供應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圖像感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等。


在天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中,天津高新區的表現也毫不遜色。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了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天津市共有7家企業入圍榜單,其中天津高新區的天地偉業技術有限公司和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家企業入榜單位將作為創新任務攻關主體,圍繞揭榜任務涉及的創新研發、測試實驗、示範推廣等關鍵環節,抓緊技術攻關。


以合肥高新區為主進行申報的合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近一年來的建設也是如火如荼。


8月6日,合肥市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其中,中國聲谷作為全國首個定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成為合肥發力人工智慧產業的最大「招牌」。今年上半年,中國聲谷營業收入達到450億元,入園企業910戶。


新觀點


新一代人工智慧 「新」在何處?


近年來,政策的密集出臺,加速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的布局。科技部已先後批覆建設了15個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主要包括基礎軟硬體、智能醫療、智能供應鏈和智能城市的治理等。支持北京、上海等地建設了11個新一代人工智慧試驗區。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20)》指出,2019年我國地方政府共出臺276項涉及人工智慧發展的相關政策,超過2018年的259項,從內容看更加細化,推出了一系列對具體產業和應用場景開放的扶持政策。在智能產業園區建設方面,我國在2018年163家人工智慧產業園的基礎上,2019年新增產業園區138家。


當下,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藍圖開始初步顯現。那麼,新一代人工智慧具體「新」在何處?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笑容認為,當前的新一代人工智慧主要是指以深度學習算法為基礎的人工智慧創新,其基礎支持層包括算力、算法和數據;技術層包括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張笑容說,新一代人工智慧賦予了機器一定的視聽感知和思考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還會對經濟與社會的運行方式產生積極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特聘研究員、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高級經理凌航焜表示,近幾年,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和場景的迅猛發展,人工智慧已經具備「海量數據、強大算力、深度學習」等特徵,這也註定了新一代人工智慧規劃及標準制定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比如,人工智慧開始為工業化、城鎮化等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在人工智慧產學研方面,正在形成良性的生態鏈和人才鏈。「人工智慧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需要依靠產業應用,基礎研究將會在『為場景解決問題』的同時,不斷訓練和提升出新價值。」凌航焜說。


「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要重點發展人工智慧和信息服務融合的人工智慧數據,在基礎層(硬體、數據、算法等)、技術層(人臉識別、語音交互等)和應用層(無人駕駛、智能投顧)等三個層面齊頭並進。同時,推進智能晶片、大數據、雲計算、無人駕駛等產業平臺建設,大數據、算法等樞紐型創新平臺建設,智能醫療、教育、金融、物聯網、無人車、文化、旅遊、新零售、垃圾分類等深度應用場景建設等。」上海浦東新區張江平臺經濟研究院院長陳煒說。


「這樣的『新』,也會創造一些新的趨勢。」 凌航焜表示,將有利於助推人工智慧賦能產業,深入行業場景痛點,「擠出」泡沫;有利於推動產學研合作發力,助推人才培養系統化升級。此外,數據智能和類人腦智能領域將有望引領未來基礎理論方向。


撰稿:李洋

相關焦點

  • 我市發文支持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為深入實施濟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方案,加快推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培育省會經濟發展新動能,日前,我市印發《濟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若干政策》提出,支持打造「人工智慧島」和人工智慧創新產業集聚區。
  •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成都這樣建
    四川在線記者 肖瑩佩今年3月9日,科技部正式公布《關於支持成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函》,支持成都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根據科技部規劃,到2023年,全國將布局建設20個左右試驗區。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慶、成都等13個城市先後入選。「入選本身就是對這些城市人工智慧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的肯定。」
  • 一文讀懂武漢市如何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華星光電柔性屏通過20萬次動態摺疊測試近日,國家科技部正式批覆支持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9月2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解讀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相關情況。‍‍「武漢龍頭」 舞動全省‍‍「武漢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 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成都實施方案出爐
    11月10日,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成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據介紹,《方案》是為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貫徹落實,搶抓人工智慧發展戰略機遇,加快建設成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 快看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戰略布局
    9月4日,科技部發函支持廣州、武漢兩個城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至此,加上先前獲批的北京、上海、合肥、杭州、深圳、天津、濟南、西安、成都、重慶等城市和浙江省德清縣,我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已增至13個。
  • 新一代人工智慧催生武漢新發展動能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武漢與廣州同日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加上之前的北京、天津、深圳、合肥、杭州、重慶、成都、西安、濟南等城市,獲批陣容不斷增大,發展各有特色,武漢被賦予「發揮人工智慧在復工復產和提升城市韌性中的重要作用」的期許。
  • 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11日上午10時40分,武漢市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項目正式啟動建設。這標誌著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正式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開啟武漢市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新徵程。9月初,科技部正式發文批覆《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方案》,支持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 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建設,《人工智慧計算...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11日訊 10月11日,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暨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發布會召開。記者郭良朔 攝)周先旺在致辭中說,試驗區的啟動和《白皮書》的發布,是武漢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的一件大事。在武漢疫後重振的關鍵時刻,科技部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搭把手、拉一把」重要指示精神,批覆武漢建設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充分體現了對武漢疫後重振的關心與支持,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推動武漢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 廣州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會上,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孫翔透露,近期廣州獲科技部支持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廣州高新技術企業超1.2萬家孫翔介紹,當前廣州探索並形成「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的全鏈條創新發展路徑,推動廣州科技創新向引進、吸收、再創新的「反向復刻」模式轉向以科學引領產業的「正向推動」新階段。
  •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啟動建設,武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進入新徵程
    11日上午,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項目建設正式啟動建設。這標誌著武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正式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開啟武漢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新徵程。記者高勇 攝9月初,科技部正式發文批覆《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方案》,支持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 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廣州武漢入列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9月4日,科技部官網公布兩份函,支持廣州市、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兩個函分別對廣州和武漢提出相應的建設要求。對於廣州來說,試驗區建設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以人工智慧激發廣州「老城市新活力」,示範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和產業集群優勢,全面提升人工智慧創新發展水平。」
  • 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進入新徵程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啟動建設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攝 11日上午10時40分,武漢市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項目正式啟動建設。這標誌著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正式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開啟武漢市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新徵程。9月初,科技部正式發文批覆《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方案》,支持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 科技部:支持廣州、武漢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4日電 科技部官網4日發文稱,支持廣州市、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對廣東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復函稱,支持廣州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試驗區建設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以人工智慧激發廣州「老城市新活力」,示範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  科技部要求,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和產業集群優勢,全面提升人工智慧創新發展水平。
  • 人工智慧聯盟助力長沙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食堂打好飯菜,掃一掃就知價格 各種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在星城遍地開花,人工智慧聯盟助力長沙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在聯盟的助力下,長沙創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正有力推進。
  • 德清: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系列教材培訓基地
    浙江在線-德清新聞網7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楊曉燕)7月11日上午,浙江智海在線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籤約暨智海在線——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系列教材培訓基地揭牌儀式在縣新聞中心舉行。首期師資培訓班「雲課堂」開班授課,全國61所高校的126位教師通過智海實訓平臺參加本次培訓,這也標誌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系列教材培訓基地正式落戶德清。
  • 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今年3月,成都獲批建設國際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實驗區,日前已出臺《成都建設國際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實驗方案》(下稱《方案》),提出打造「三大特色應用場景」和「四大重點應用場景」,並給予相關項目資金支持。
  • 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重慶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會上,重慶市科技局副局長許志鵬介紹稱,今年年初,科技部正式批覆重慶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目前,圍繞試驗區《實施方案》「4+1」重點任務要求,依託試驗區首批備案重大項目,重慶重點推進了技術創新支撐、基礎服務保障、典型場景應用、社會實驗探索等四個方面工作,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濟南高新區深化構建「雙孵化器+雙加速器」人工智慧產業基地
    濟南高新區管委會齊魯軟體園發展中心主任孟林就高新區在人工智慧產業領域有哪些基礎和優勢,以及下一步的發展思路進行了解答。濟南高新區管委會齊魯軟體園發展中心主任孟林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優先布局方向。
  •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發布: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人工智慧發展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中英文版)今天在浦江創新論壇發布。報告對過去一年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總體情況進行了系統回顧。報告分全球發展、創新環境、科技研發、產業化應用、人才培養、區域發展、人工智慧治理七個章節,力圖客觀反映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實施情況,揭示未來發展的新挑戰和新趨勢。
  • 合肥成立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
    從合肥市發改委獲悉,為完善人工智慧產業生態,合肥近日成立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該聯盟由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牽頭組建,擁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各類成員單位322家。據了解,推動人工智慧產業政產學研用是該聯盟的主要目標之一。該聯盟將密切跟蹤人工智慧產業前沿,強化方向引領和指導,為重點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搭建專業支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