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一區多園」空間布局示意圖。
11月10日,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成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據介紹,《方案》是為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貫徹落實,搶抓人工智慧發展戰略機遇,加快建設成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方案》聚焦 「一核一區多園」空間載體布局,強化「兩大支撐」、開展「三項必試」,打造「三大特色場景」和「四大重點場景」,推進實施170餘個重點項目,預計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到2022年,實現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構建「一核一區多園」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空間格局
《方案》圍繞產業生態培育,科學布局「一核一區多園」人工智慧發展空間載體。
據介紹,「一核」是在成都高新區,依託成都新經濟活力區建設國家級人工智慧產業融合發展核心區,到2022年人工智慧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一區」是指在成都天府新區,依託成都科學城建設國家級人工智慧創新設施集聚區,到2022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50億元。
「多園」是指在「成都東部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成都智能應用產業功能區」「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青白江歐洲產業城」等區域打造10個以上「AI+」融合應用特色專業園區,建設一批融合發展基礎設施,賦能並支撐產業功能區產業轉型升級,形成AI應用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兩大支撐」「三項必試」 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方案》提出,突破基礎前沿與關鍵核心技術,強化人工智慧發展的技術供給支撐。依託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在蓉高校院所布局前沿理論、算法和技術研究,推動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以共建實驗室、項目合作等方式,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同時,積極開展社會實驗、政策試驗、應用示範「三項必試」。圍繞智慧城市管理、公共服務、智慧社區建設等開展社會實驗,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圍繞數據開放共享、產品或場景供給先行先試、區域協同合作等方面開展政策試驗,進一步優化人工智慧發展政策環境;圍繞智慧空管、智慧金融、智慧醫療等特色重點場景開展應用示範,創新拓展人工智慧應用領域,快速擴大人工智慧產業規模。
突出三大特色應用場景示範 打造四大重點應用場景
《方案》提出,結合成都自身特點和優勢,緊緊抓好「3大特色場景」和「4大重點場景」的應用示範。其中,3大特色場景包括以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基於5G的智能無人機應用、雙機場智能管制為代表的智能空管;以地方金融「監管沙箱」、人工智慧金融應用為代表的普惠金融;以未來醫學、全生命周期智慧醫療應用為代表的智慧醫療。
此外,4大重點場景包括5G智能製造集群、智能駕駛等在內的智能製造;城市級智慧交通車路協同示範應用系統在內的智慧交通;潤地大邑縣智慧農業產業園等在內的智慧農業;成都天府新區興隆湖智慧景區漫遊等在內的智慧旅遊。(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