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內優質功率半導體 IDM 龍頭
1.1 業務聚焦:深耕半導體全產業鏈超 30 年
華潤微電子是中國領先的擁有晶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 經營能力的半導體企業,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公司產品聚焦於功率半 導體、智能傳感器與智能控制領域,為客戶提供豐富的半導體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 根據中國半導體協會統計的數據,以銷售額計,公司在 2018 年中國本土半導體企業排 名中位列第 10,是排名前 10 的企業中唯一一家 IDM 模式為主經營的企業。
1.2 地位領先:國內最大的 MOSFET 廠商
目前公司主營業務可分為產品與方案、製造與服務兩大業務板塊。
公司產品與方案(即 IDM 業務)以功率半導體為主。目前公司的 IDM 產品 主要包括了功率半導體、智能傳感器與智能控制領域,其中功率半導體是大頭,約 佔了產品業務的 90%,智能傳感器和智能控制器業務目前規模尚小。
其中,功率半導體可分為功率器件與功率 IC 兩大類產品。其中,功率器件產品主 要有 MOSFET、IGBT、SBD 及 FRD,功率 IC 產品主要有各系列電源管理晶片。
公司的行業地位 1:功率器件國內營收最大。公司的功率半導體中 MOSFET 佔 有最大比重,2018 年華潤微功率器件收入約 21.7 億(功率半導體收入有一部分是功率 IC),其中 MOSFET 收入 16 億,以 2018 年度銷售額計,華潤微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功 率器件企業。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 2018 年功率器件企業及其銷售情況如下:
公司的行業地位 2:MOSFET 內資第一。如果單看 MOSFET 領域,公司是國 內營業收入最大、產品系列最全的 MOSFET 廠商,是目前國內少數能夠提供 - 100V 至 1500V 範圍內低、中、高壓全系列 MOSFET 產品的企業,也是目前國內 擁有全部主流 MOSFET 器件結構研發和製造能力的主要企業,生產的器件包括 溝槽柵 MOS、平面柵 VDMOS 及超結 MOS 等,可以滿足不同客戶和不同應用場 景的需要。 根據 IHS Markit 的統計,以銷售額計,公司在中國 MOSFET 市場中 排名第三,僅次於英飛凌與安森美兩家國際企業,是中國本土最大的 MOSFET 廠 商。2018 年度,中國 MOSFET 銷售額與市場份額佔比如下圖所示:
公司的行業地位 3:製造端,公司是國內前三的本土晶圓製造企業。公司在特色 製造工藝技術方面居於國內領先地位。目前公司擁有 3 條 6 英寸晶圓生產線、2 條 8 英 寸晶圓生產線、2 條封裝生產線、1 條掩模生產線,公司在長江珠江領域均有布局,包 括總部的香港,製造及研發的重慶和深圳,國內控股平臺的重慶和上海。毛利率方面來看,公司對內產能擁有較強盈利能力,2020 年上半年毛利率達 27.3%,較去年同期 增長 6.63%。
1.3 模式優秀:IDM 模式提供核心競爭力
目前半導體行業內存在 IDM 與垂直分工兩種主要的經營模式。對於半導體產品 公司而言,採用 IDM 模式對企業技術、資金和市場份額要求較高;在垂直分工經營模 式下採用 Fabless 模式僅需專注於從事產業鏈中的晶片設計和銷售環節,能夠相對有效 控制投入和成本。垂直分工模式下,Fabless 企業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和產能。但對於工 藝特殊的半導體產品如高壓功率半導體、MEMS 傳感器、射頻電路等來說,其研發是 一項綜合性的技術活動,涉及到產品設計與工藝研發等多個環節相結合。
IDM 模式在研發與生產的綜合環節長期的積累會更為深厚,有利於技術的積澱和 產品群的形成。另外,IDM 企業具有資源的內部整合優勢,在 IDM 企業內部,從芯 片設計到製造所需的時間較短,不需要進行矽驗證,不存在工藝對接問題,從而加快 了新產品面世的時間,同時也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高效的特色工藝定製,能更貼近 市場與商業需求在產業鏈各個環節實現創新。受益於公司全產業鏈的經營能力,相比 Fabless 模式經營的競爭對手,公司能夠有更快的產品迭代速度和更強的產線配合能力。 功率半導體領域由於對設計與製造環節結合的要求更高,採取 IDM 模式更有利於設 計和製造工藝的積累,推出新產品速度也會更快,從而在市場上可以獲得更強的競爭 力。2018 年,世界前十大功率半導體廠商均採用 IDM 模式經營。
公司產品及方案板塊採用 IDM 經營模式,主要原因為功率半導體等產品更加需 要設計研發與製造工藝及封裝工藝緊密結合,IDM 經營模式能夠更好整合內部資源優 勢,更有利於積澱技術及形成產品群。
總結來看,公司採用 IDM 經營模式可以帶來以下重要競爭優勢:1)作為擁有 IDM 經營能力的公司,公司的產品設計與製造工藝的研發能夠通過內部調配進行更加 緊密高效的聯繫;2)受益於公司全產業鏈的經營能力,相比 Fabless 模式經營的競爭 對手,公司能夠有更快的產品迭代速度和更強的產線配合能力;3)基於 IDM 經營模 式,公司能更好發揮資源的內部整合優勢,提高運營管理效率,能夠縮短產品設計到 量產所需時間,4)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更高效、靈活的特色工藝定製,能更貼近市場與 商業需求在產業鏈各個環節實現創新。
1.4 背景深厚:央企背景,資源整合優勢明顯
公司目前的第一、二大股東是華潤集團以及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
公司控股股東華潤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和領導的國有重點骨幹企業,經 過兩次「再造華潤」,目前已形成實業為核心的多元化控股企業集團,涵蓋大消費、大 健康、城市建設與運營、能源服務、科技與金融五大業務領域,總資產逾 14,000 億元, 2019 年「財富世界 500 強」排名 80 位。
公司的產品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與華潤集團多元化的業務場景相結合,未來有 望在全屋智能、智慧安防、大健康等領域釋放協同效應,利用集團深厚的資源和背景 助力公司的發展。
1.5 客戶優質:全領域布局,客戶分布廣泛
悠久的歷史底蘊、民族品牌形象、良好的質量控制、先進的產品技術與服務為公 司打下了堅實的客戶基礎。公司客戶覆蓋工業、汽車、消費電子、通信等多個終端領 域,客戶基礎龐大多元。公司秉承本土化、差異化的經營理念,深刻理解不同專業應 用領域用戶的需求,能夠為客戶提供專業、高效、優質且性價比較高的的產品及服務, 保證了較高的客戶粘性。
1.6 財務分析:利潤迎來釋放期(略)
2 、公司中長期成長驅動力清晰
2.1 成長驅動一:業務產品化,IDM 業務佔比持續提升
產品化趨勢明顯。2017-2019 年,公司產品及方案業務板塊的收入佔比分別為 39.92%、42.90%、44.1%,2020H1 達到了 44.94%,產品與方案的收入佔比逐年提高。
IDM 盈利能力顯著高於代工。公司的產品由於採用 IDM 的模式,其附加值高於 純代工的 晶圓 製造業務業務,2017-2019 年,產 品與方案 業務 的毛利率分別為 19.6%/34%/29.5%,製造與服務同期毛利率為 16.3%/18.6%/17.8%。
2.2 成長驅動二:MOSFET 高景氣+國產替代提升份額
由於華潤微的功率器件大部分是 MOSFET,因此中短期其成長動力在於 MOSFET 行業增長以及公司在市場中份額擴大。從市場空間角度看,全球 2020 年預計 79 億美 金 MOSFET 市場,其中中國在 2017 年 67 億美金全球市場中佔 40%,大約 27 億美金, 按照 2020 年仍然佔比 40%計算,預計市場空間 31.6 億美金,即 221 億元 RMB。
Mosfet 下遊應用廣泛,主要運用於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電子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智能裝備製造、物聯網、光伏新能源等新興領域。
從下遊具體的佔比來看,全球 MOSFET 市場佔比較大的幾塊領域有:汽車 30%、 工業和醫療 20%、消費電子(含家電)21%、計算機領域 15%、通信 5%;國內 MOSFET 來看,佔比較大的幾塊有:汽車 32%、工業和醫療 26%、消費電子 22%、計算機 8%、 通信領域 8%(下左圖是全球市場構成,右圖是國內市場構成)。
公司是內資最大的 MOSFET 廠商,且市佔率有望逐步提升。如前所述,2018 年 國內 MOSFET 市場約 183 億(華潤微招股說明書口徑),其中華潤微 MOSFET 收入約 16 億,佔國內 MOSFET 市場空間的 8.7%,排名第三位,僅次於英飛凌 52 億收入(市 佔率 28.4%)和安森美 31 億(16.9%)。(備註:圖中沒有安世半導體,因為目前安世半 導體的 MOSFET 銷售主要在國外)。
華潤微是目前國內少數能夠提供 -100V 至 1500V 範圍內低、中、高壓全系列 MOSFET 產品的企業,也是目前國內擁有全部 MOSFET 主流器件結構研發和製造能 力的主要企業,當前 8.7%的市佔率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而從 MOSFET 最近的行業情況來看,目前正處於一輪高景氣周期中:
從供給方面看,目前國內 MOSFET 產品主要基於 8 英寸的半導體功率器件工藝 平臺進行,僅少數公司如華虹、華潤微、中芯國際等擁有成熟的 8 英寸功率器件晶片 代工能力,整體產能較為穩定;而 2019 年至今,指紋識別、攝像頭個數增加等應用興 起帶動指紋識別晶片以及CIS需求大幅增加,上述晶片佔用大量8英寸晶片代工產能, 此外 5G 手機中應用的 PMIC 顆數將大大增加,這些都對 MOSFET 晶片代工產能造成 了擠壓,從而引發供應較為緊張;同時今年一波三折的疫情也對海外的 MOSFET 廠商 產能和物流帶來了諸多的限制,國內疫情率先控制,對國內領先的 MOSFET 廠商華潤 微來說,供給端競爭格局得到優化;
從需求方面看,手機快充、Type-C 接口等消費電子、兩輪電動車(華潤微在國內 這個市場具有統治地位)、共享電單車、新能源車 PHEV/EV 領域(MOSFET 在電動 馬達輔助驅動、電動助力轉向及電制動等動力控制系統,以及電池管理系統等功率變 換模塊領域均發揮重要作用)、照明領域等下遊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疊加 PC 處理器、 顯卡等產品的更新換代,這些對 MOSFET 用量大幅增長,使得國內 MOSFET 器件 整體需求旺盛。
疫情影響海外同業使得中短期格局優化、CIS、PMIC 擠佔 MOSFET 8 寸晶圓產 能、同時 MOSFET 需求保持較高景氣度,這三個方面因素使公司產品出現漲價 15%- 20%,我們認為兩輪電動車、新能源 EV/PHEV、5G 手機換機周期對於 CIS、PMIC 產 能更多的佔用和消耗,這些因素都不是短期因素,MOSFET 需求景氣和價格整體上行 趨勢將維持較長時間。華潤微作為晶圓代工+IDM 自家 MOSFET 產品的功率半導體龍 頭廠商,將充分享受這一波國產替代、行業景氣/價格上漲的紅利。
2.3 成長驅動三:產品拓展和升級,內部結構逐漸優化
華潤微的產品主要在 MOSFET,但是在其他的功率產品線上也有不俗的表現,且 在 MEMS 和 MCU 領域也有較好的布局。
下面,我們從分析華潤微不同產品線中看其未來產品拓展(面臨的遠期成長空間 增加)及內部產品結構優化潛力(可以從諸多產品線中選擇做附加值更高的產品)。
2.3.1 功率半導體其他的產品線
公司功率半導體的主要布局包括了 MOSFET、IGBT 和功率 IC,這三塊市場也是 功率半導體市場中佔比最大的三塊子領域。
根據 IHS Markit 的統計,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中前三大產品是電源管理 IC、 MOSFET、IGBT,三者市場規模佔 2018 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比例分別為 60.98%, 20.21%與 13.92%。除了 MOSFET,電源管理 IC 和 IGBT 也是未來公司重點發展的兩 個方向:
(一)電源管理 IC
電源管理IC在電子設備中承擔變換、分配、檢測等電能管理功能。根據 IHSMarkit 的統計,2018 年我國電源管理 IC 市場規模為 84.3 億美元,公司功率 IC 產品主要為 各類電源管理 IC,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終端領域:
AC-DC 產品方面,公司目前產品憑藉優異性能廣泛應用於充電器、適配器等消費 電子應用領域,並往工業控制領域進一步拓展;
LED 驅動 IC 方面,公司自主研發的非隔離開關型 LED 恆流驅動和線性 LED 恆流驅動技術國內先進;
BMS IC 方面,公司基於自主研發的鋰電管理系統技術生產的產品能全面覆蓋絕 大多數鋰電系統的應用需求,已進入多家一線鋰電管理廠商的供應鏈;
線性穩壓 IC 方面,公司雙極工藝技術與製造資源國內領先;
無線充電 IC 方面,公司自主研發的無線充電發送端控制電路和接收端控制電路 技術國內領先;
電機驅動 IC 方面,公司產品能支持大、中、小功率系統應用,隨著多功能集成 化、智能化應用的發展,未來預計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音頻功放 IC 方面,公司產品基於雙極、 BCD 和 CMOS 工藝技術和製造資源 優勢,具有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富有競爭力。
(二)IGBT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是由 BJT(雙極型三極體)和 MOSFET(絕緣柵型場效應管)組成的全控-電壓驅動的功率半導體, IGBT 既 有 MOSFET 的開關速度快、輸入阻抗高、控制功率小、驅動電路簡單、開關損耗小的 優點,又有 BJT 導通電壓低、通態電流大、損耗小的優點,在高壓、大電流、高速等 方面是其他功率器件不能比擬的,因而是電力電子領域較為理想的開關器件,也被譽 為「電力電子器件裡的 CPU」。
華潤微 2019 年大約實現 6000 萬元的 IGBT 收入,大多數集中在家電 IPM 領域。今年上半年,功率器件事業群在 IGBT 器件和製造工藝領域積累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 產權的核心技術,不斷豐富產品系列,為 UPS、逆變器以及變頻器等應用領域的客戶 提供更為豐富的產品選型空間,上半年 IGBT 銷售額同比增長 49.90%。
與南瑞聯研合作,長期有望藉助國電南瑞進行產業鏈上下遊協同,促進華潤微在 家電領域以外的 IGBT 產品進行國產替代。2020 年 4 月 22 日,華潤與南瑞聯研半導體 有限責任公司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南瑞聯研陳英毅董事長等和公司陳南翔常務副 董事長等出席了戰略合作籤署儀式。南瑞聯研成立於 2019 年 11 月,由國電南瑞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與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是國家電網公司發展 功率半導體產業的統一平臺,主要從事 IGBT 晶片設計、模塊封裝、銷售及服務,為 電力、能源以及其他領域提供功率半導體晶片、模塊及其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IGBT 是高壓輸配電領域必須要用到的核心零部件,此次戰略合作,對於華潤微在家電以外 的 IGBT 領域的拓展大有裨益。
2.3.2 智能傳感器
隨著物聯網時代到來,傳感器將作為基礎設施先行發展。傳感器的應用已滲透進 各行各業,如工業自動化、航天技術、軍事工程、資源開發、環境監測、醫療診斷、 交通運輸等。
2018 年,全球 MEMS 傳感器市場規模約為 14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8%,消費電 子、汽車電子和工業控制是應用 MEMS 最多的三個下遊板塊,其中智能終端的需求是 近年最大的增長點。Yole Development 預測,2018-2022 年 MEMS 傳感器全球市場規模 年化增速預計將達 14.85%。
我國 MEMS 產業仍處於追趕階段,目前進口率在 60%以上,具有廣闊的國產替 代空間。根據賽迪顧問統計,2018 年,我國 MEMS 傳感器行業規模 523 億元,同比 增長 19.5%,預計 2018-2020 年年化增速為17.41%。
公司的 MEMS 傳感器產品主要為壓力傳感器。公司生產的壓力傳感器晶片涵蓋 微壓、常壓和高壓,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工業控制以及醫療等領域, 該類產品技術先進、工藝控制穩定、性能較好,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公司的煙霧傳感 器產品線豐富,主要包括光電式、離子式和聲光報警驅動等產品。公司煙霧傳感器產 品 ESD 等可靠性水平國際領先,目前已成功進入歐洲市場,並通過美國 UL 認證。 公司智能傳感器主要可分為 MEMS 傳感器、煙霧傳感器與光電傳感產品等, 相關產 品情況如下:
在設計、製造及封測三大環節上,MEMS 傳感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設計環節, MEMS 傳感器需要機械學、力學、電磁學、聲學、材料學等綜合知識,更加考驗廠商 的經驗積累。在製造環節,MEMS 傳感器對晶圓製造、封裝技術要求也更高,製造工 藝也會更加複雜。公司 2018 年實現 1.37 億的智能傳感器收入,佔產品與方案業務 5.13%。
2.3.2 智能控制器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MCU 將成為產品設備的核心部件,一方面設備需要進行 實時性高效智能的信息處理需求,另一方面還要能與其他設備進行信息互換,這些需 求都要由 MCU 來完成。IC Insights 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 MCU 市場達到 186.2 億 美元,過去 3 年年複合增速 11.4%。預計 2018-2022 年行業銷售額複合增速 6.42%, 預估 2022 年 MCU 全球市場規模有望接近 240 億美金。
受益於物聯網、醫療、新能源等新經濟快速發展,中國 MCU 市場高速增長。根 據 IHS Markit 的統計,2017 年,我國 MCU 市場需求已達 46 億美元,過去 5 年以 9.5%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
公司 2018 年 9900 萬 MCU 收入,佔產品和方案 3.7%,中穎電子等均是公司的客 戶。公司的智能控制產品基於 OTP、MTP、Flash CMOS 等主流工藝平臺,涵蓋 4 位、 8 位、16 位及 32 位 CPU 內核,應用於人機互動、消費電子、工業控制、計量計算等 領域,具有產品線豐富、進口替代性強等優勢。公司戰略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傳 感器及智能控制領域,通過技術驅動與行業整合實現跨越發展。憑藉產品及技術優勢, 已積累了世界知名的國內外客戶群,具備較高的市場認可度。
總結來看,公司布局了功率半導體市場最大的三塊:電源管理 IC、MOSFET、IGBT, 還有傳感器、MCU 等大市場空間產品,此外還有一些二極體、三極體以及 FRD 等產 品。全面的產品線為公司內部產品結構優化奠定了基礎,靈活的進行產品拓展(面臨 的遠期成長空間增加)及產品結構優化(可以從諸多產品線中選擇做附加值更高的產 品),構成公司長期成長的重要動力。
2.4 成長驅動四:募投擴產+外延 12 寸晶圓廠提高產能
2.4.1 目前公司具有的製造產能
公司目前在無錫擁有 1 條 8 英寸和 3 條 6 英寸半導體晶圓製造生產線。公司 6 英 寸生產線產能在國內居於前列。公司為客戶提供 1.0-0.11μm 的工藝製程的特色晶圓制 造技術服務,包括矽基和 SOI 基 BCD、混合信號、高壓 CMOS、射頻 CMOS、Bipolar、 BiCMOS、嵌入式非易失性內存、IGBT、MEMS、矽基 GaN、SiC 等標準工藝及一系 列客制化工藝平臺。
公司在重慶擁條8 英寸半導體晶圓製造生產線。目前主要服務於公司自有產品的 製造,該產線擁有溝槽型和平面型 MOS、溝槽型和平面型 SBD、屏蔽柵 MOS、超結 MOS、IGBT、GaN 功率器件等生產製造技術,產品以功率半導體與模擬 IC 為產業基 礎,面向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等終端市場。
公司在無錫和深圳擁有半導體封裝測試生產線。年封裝能力約為 62 億顆。公司 封裝測試生產線具有完備的半導體封裝生產工藝及模擬、數字、混合信號等多類半導 體測試生產工藝。公司在發展傳統封測技術的基礎上,致力於先進封裝技術的研究與 開發,先後開發了 50μm 12 英寸晶圓減薄劃片工藝、高密度金絲\銅絲鍵合工藝、鋁 帶和銅片夾扣鍵合工藝、FC 工藝、多層封裝工藝等新型封裝技術;此外,公司已與 PEP INNOVATION 共同投資設立矽磐微電子,發展面板級封裝技術。
公司還提供掩模製造服務。在集成電路製造過程中,需要用光掩模版在一次曝光中把設計的圖形轉移到矽片上,公司年產能約為 2.4 萬塊。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的統計,目前國內生產光掩模產品的主要有四家公司,分別為上海凸版光掩模公司、 中芯國際、無錫中微掩模電子有限公司與華潤微,其中上海凸版光掩模公司是日本凸 版印刷公司在中國投資設立的外資企業。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統計,以 2018 年 銷售額計,公司掩模業務銷售額約佔國內光掩模版銷售總額的 27%,在內資企業中市 場佔有率排名第一。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本土掩模製造企業之一。
2.4.2 布局新產線
合作新建一條 12 英寸產線。2018 公司與重慶西永規劃在未來共同發展 12 英寸晶 圓生產線項目,該產線將採用 90nm 工藝,主要用於生產新一代功率半導體產品。通 過前瞻性產品以及製造工藝水平的提升,公司的半導體全產業鏈一體化運營能力將得 到進一步的加強。公司的計劃是等到 12 寸線盈利後再放到上市公司體內,目前先體外 共同建設和運行。
IPO 募投項目擬投資於 8 英寸高端傳感器和 8 英寸功率半導體建設項目。項目主體將在無錫的 8 寸線上改造,擬投資 23 億元,未來將更多的功率器件和 MEMS 轉移 到 8 英寸線上。
公司通過體外共建 12 英寸功率器件產線,以及募投項目建設 8 英寸 MEMS 和功 率器件產線,為公司長期發展提供了產能方面的保障。
3、 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打開成長空間
3.1 第三代半導體處於爆發前夜(略)
3.2 IDM 模式助力公司搶佔第三代半導體發展先機
如前所述,在功率半導體領域,工藝特色化、定製化要求較高,其研發及生產是 一項綜合性的技術活動,涉及到產品設計與工藝研發等多個環節相結合,IDM 模式在 研發與生產的綜合環節長期的積累會更為深厚,有助於形成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華潤微在晶圓製造與服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核心技術,包括 BCD 技術、MEMS 工 藝技術以及各種功率封裝技術。
華潤微由於採用 IDM 模式,在第三代半導體方面佔有發展先機。公司將以目前現 有的 6 英寸產線為基礎進行基礎工藝及產品化的研發,布局新材料寬禁帶半導體器件 GaN、SiC 器件研發與生產,建立研發和生產能力,並實現產品銷售。
3.3 國內首條 SIC 晶圓線建成並量產,GaN 全產業鏈儲備
在 2020 年 7 月 4 日,公司進行了 SIC 產品的發布會,同時公司宣布國內首條 6 英 寸商用 SiC 晶圓生產線正式量產。
華潤微電子 SiC 二極體性能卓越,具有高可靠性並能提供系列化的產品,在供應 安全上採用的是國內首條量產自有的 6 寸 SiC 線生產以及華潤微自身封裝線封裝。
目前公司除了已經發布的 650V 與 1200V 的 SiC 二極體,同時也正在設計第二代 SiC 二極體,並且 SiC MOS 正在研發中,預計 650V 與 1200V 等相關產品將於明年量 產。除此之外,公司還透露出已經在 GaN 領域全產業鏈布局,並且產線也接近完成, 650V 的 GaN 功率器件不久也將量產成功。
4、 盈利預測與估值
我們預計公司 2020/2021/2022 年營業收入為 67.4 億/76.3 億/85.9 億;歸母淨利潤 分別為 9.8 億/10.9 億/12.9 億,對應當前 680 億市值 69X/62X/52X。
我們認為華潤微的估值應該以 PB 和 PE 相結合。根據 IDM 可比公司估值來看, 華潤微適用的目標 PB 參考範圍在 6-8 倍,如果按照 PE 估,則目標 PE 參考範圍在 60- 80 倍。具體 PE、PB 的選擇,行業景氣度向上時傾向於 PE,行業短暫向下或者折舊等 因素對單一年度業績影響較大時傾向於 PB。倍數參考範圍的上下沿也大致由下遊景氣 度和業績釋放節奏決定,目前國外疫情使得功率半導體供給端競爭格局優化,同時 CIS、 PMIC 擠佔 MOSFET 等功率器件產能,功率器件甚至出現供不應求和漲價情況,而在 需求端有電動兩輪車、光伏風電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拉動持續景氣。行業增長+國產替 代,預計未來一兩年行業都將處於景氣向上周期,疊加公司目前處於業績釋放期,當 前目標估值應該接近上沿較為合理。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作者:華安證券,尹沿技)
【報告來源:未來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