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7月3日訊(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丁燕飛)九旬婆婆因反覆暈厥、心臟驟停入院,由於體重只有30公斤無法適用傳統心臟起搏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為其植入僅重1.75克的世界上最小的心臟起搏器「護心」,這也成為全國首批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病例。
心臟起搏器
92歲的易婆婆家住羅田,今年1月突發胸悶、心慌,隨後暈厥在地,被家人送醫,經過一天的搶救,身體狀況稍有好轉。當地醫生建議她轉到武漢的大醫院植入心臟起搏器,不巧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武漢封城,婆婆遲遲沒能安裝上。此後近半年,全家人都在提心弔膽中艱難度過。據其家屬介紹,老人心動過緩,每分鐘只有三十八九次,因此反覆黑朦、暈倒,疫情期間不敢冒險住院,於是全靠家人進行胸外按壓恢復神智。往後婆婆情況更加嚴重,心臟驟停多次,曾一天搶救三四回,十分危險。
6月下旬,家人帶著婆婆緊急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來時診斷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伴阿斯症候群,需安裝心臟起搏器。但婆婆自發病以來食慾不佳,瘦成只有30公斤的「皮包骨」,沒法在胸前建「囊袋」放置傳統起搏器,因此,「無切口、無囊袋」的Micra無導線起搏器成為「唯一選擇」。
醫生為婆婆植入心臟起搏器
6月26日,心血管內科魯志兵主任、王智泉主任醫師及團隊為易婆婆進行股靜脈穿刺,通過導管輸入起搏器,再利用起搏器上4個「小爪子」,「抓住」心肌肌小梁,將之成功植入患者體內。手術耗時僅半小時,且沒有傷口,易婆婆術後恢復良好,能下床走路,並於7月2日順利出院。
婆婆術後恢復良好
據醫生介紹,這個世界上「最迷你」的起搏器大小形狀如同一顆維生素膠囊,與傳統起搏器相比,它不僅體積小,沒有導線,還能完全避免囊袋及電極感染,且壽命長達約12年,即便電池電量用完也不需再取出。此次植入也是全國首批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病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血管內科利用起搏新技術為許多心率慢的患者解決了難題,例如三腔起搏、希氏束起搏、左束支起搏等生理性起搏技術模擬人體自身傳導系統,不僅解決心率慢的問題,還有利於增強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