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婆婆半年心跳驟停多次 醫生為其植入世界最小「膠囊起搏器」

2020-12-11 大楚網

楚天都市報7月3日訊(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丁燕飛)九旬婆婆因反覆暈厥、心臟驟停入院,由於體重只有30公斤無法適用傳統心臟起搏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為其植入僅重1.75克的世界上最小的心臟起搏器「護心」,這也成為全國首批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病例。

心臟起搏器

92歲的易婆婆家住羅田,今年1月突發胸悶、心慌,隨後暈厥在地,被家人送醫,經過一天的搶救,身體狀況稍有好轉。當地醫生建議她轉到武漢的大醫院植入心臟起搏器,不巧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武漢封城,婆婆遲遲沒能安裝上。此後近半年,全家人都在提心弔膽中艱難度過。據其家屬介紹,老人心動過緩,每分鐘只有三十八九次,因此反覆黑朦、暈倒,疫情期間不敢冒險住院,於是全靠家人進行胸外按壓恢復神智。往後婆婆情況更加嚴重,心臟驟停多次,曾一天搶救三四回,十分危險。

6月下旬,家人帶著婆婆緊急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來時診斷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伴阿斯症候群,需安裝心臟起搏器。但婆婆自發病以來食慾不佳,瘦成只有30公斤的「皮包骨」,沒法在胸前建「囊袋」放置傳統起搏器,因此,「無切口、無囊袋」的Micra無導線起搏器成為「唯一選擇」。

醫生為婆婆植入心臟起搏器

6月26日,心血管內科魯志兵主任、王智泉主任醫師及團隊為易婆婆進行股靜脈穿刺,通過導管輸入起搏器,再利用起搏器上4個「小爪子」,「抓住」心肌肌小梁,將之成功植入患者體內。手術耗時僅半小時,且沒有傷口,易婆婆術後恢復良好,能下床走路,並於7月2日順利出院。

婆婆術後恢復良好

據醫生介紹,這個世界上「最迷你」的起搏器大小形狀如同一顆維生素膠囊,與傳統起搏器相比,它不僅體積小,沒有導線,還能完全避免囊袋及電極感染,且壽命長達約12年,即便電池電量用完也不需再取出。此次植入也是全國首批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病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血管內科利用起搏新技術為許多心率慢的患者解決了難題,例如三腔起搏、希氏束起搏、左束支起搏等生理性起搏技術模擬人體自身傳導系統,不僅解決心率慢的問題,還有利於增強心功能。

相關焦點

  • ...婆婆半年心跳驟停多次,醫生為其植入世界最小「膠囊起搏器」
    楚天都市報7月3日訊(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丁燕飛)九旬婆婆因反覆暈厥、心臟驟停入院,由於體重只有30公斤無法適用傳統心臟起搏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為其植入僅重1.75克的世界上最小的心臟起搏器「護心」,這也成為全國首批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病例。
  • 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在成都啟用 僅膠囊大,可為生命續航超12年
    據醫院心血管內科執行主任寧靚介紹,該起搏器僅有膠囊大,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直徑6.7毫米,長度25.9毫米,重量不足2g,可為生命續航超過12年,續航時間比傳統起搏器多1倍。↑無導線起搏器。入院查體後發現,李婆婆心率僅有40餘次/分鐘,心臟擴大變形轉位並伴有貧血、心力衰竭等多重病症。正常情況下,醫生需要為李婆婆在心臟內安置一個常規起搏器。不過,李婆婆長期食用素食,體重只有30公斤。如安置常規起搏器,起搏器囊袋製作困難,缺乏脂肪的填充,存在囊袋穿孔、出血伴發感染的風險。「不要開刀,我怕自己下不了手術臺!」
  • 不足2克「膠囊」讓心臟搏動超12年 88歲奶奶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反覆暈厥,植入心臟起搏器是唯一治療方法今年88歲高齡的劉奶奶因反覆暈厥跌倒多次入市五醫院治療,入院時,劉奶奶的心跳每分鐘僅30次,被診斷為「病竇症候群」。該病目前無有效藥物治療,隨時有發生猝死風險,植入心臟起搏器是唯一治療方法。
  • 我好像做了一個「假手術」:92歲老人成功植入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
    半年前,李爺爺因反覆頭暈黑朦來到瑞金醫院心內科謝玉才主任醫師門診,被診斷為心房顫動伴慢室率。心動過緩,是心律失常的一個重要類型,通常指每分鐘心跳在60次以下,如此的心跳頻率將無法保證心臟在日常活動或正常運動時輸送足夠的血液到人體各器官。
  • 甘肅省人民醫院為87歲老人裝上全球最小「膠囊」心臟起搏器
    手術中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7月1日上午,在甘肅省人民醫院介入手術室,王楠主任團隊成功為87歲老人賀奶奶成功植入一枚最新的Micra心臟起搏器,賀奶奶也成為甘肅省首位嘗鮮全球最小「膠囊」心臟起搏器的患者。
  • 患者反覆心跳驟停,原來是這種常見腦梗死惹的禍
    2反覆心跳驟停的Wallenberg症候群患者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位出現反覆心跳驟停的Wallenberg症候群患者,病例來自BMJ Case Report,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對病例進行了適當簡化。患者為45歲男性,右利手,在與兒子摔跤過程中突然出現右側肢體偏癱。患者無意識喪失或噁心。
  • 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成功植入七旬患者體內,進博會「明星產品」加速...
    左圖:無導線起搏器僅膠囊大小,重約2克,相較傳統起搏器體積減小93%。(醫院供圖)  同仁醫院是剛「升級」的新三級醫院,全球最小起搏器的加速「落地」,得益於該院多年的大心臟學科建設。昨天,記者從上海市同仁醫院獲悉,首屆進博會「明星產品」——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Micra近日在這家醫院成功植入患者體內。  這款無導線起搏器是今年上海市醫保目錄下的第一個新增耗材項目。新科技產品以「加速度」抵達百姓,得益於上海市推出的「一網通辦」高效政務系統,讓新技術產品醫保準入的審核流程化繁入簡。
  • 甘肅首例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
    人民網蘭州7月8日電(王文嘉)日前,在甘肅省人民醫院介入手術室內,該院幹部病房心內科主任王楠主任團隊為87歲的患者成功植入一枚最新的Micra心臟起搏器,該患者也成為了甘肅省首位嘗鮮全球最小「膠囊」起搏器的患者。
  • 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
    7月8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近日該院心血管病醫院成功實施河南首例無導線(Micra)起搏器的植入手術,給更多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據悉,接受手術的是一位兒童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跳嚴重過緩,引發了心慌、疲勞、頭暈等一系列症狀,植入心臟起搏器是目前最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鄭大一附院心血管病醫院邱春光教授說:「患兒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期,且活動較多,帶導線的起搏器會給其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所以選擇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 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
    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脈衝發生器發出電脈衝,引起心肌收縮、產生心跳來維持循環功能。常規心臟起搏器可分為單腔起搏器和雙腔起搏器兩種類型,還有針對部分心衰患者的三腔起搏器,即CRT/D。再介紹一下新技術無導線起搏器Micra,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長度25.9mm,寬度6.7mm,重量僅1.75g,又被稱為膠囊起搏器。其擁有傳統起搏器的功能,但沒有電極導線和囊袋,避免了相關的併發症。
  • 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實施
    7 月 8 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近日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醫院的介入手術室內,在董建增院長的指導下,邱春光教授團隊完成了河南首例無導線 ( Micra ) 起搏器的植入手術,開啟了我省心律失常無導線起搏治療, 將為更多患者送去福音。
  • 86歲高齡心動過緩患者造影劑過敏,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12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4歲女童植入長壽命心臟起搏器
    今天,記者從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心臟中心李小梅教授團隊日前成功為一名4歲女童萌萌(化名)植入了3.0T抗核磁長壽命心臟永久起搏器,使用周期可達17至19年。這也是該款起搏器全國首例兒童植入病例。
  • 「科普」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ASK專家
    心臟起搏器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種方法。那麼,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呢?()傳統心臟起搏器由脈衝發生器和電極導線組成。脈衝發生器呈扁圓形,大小如火柴盒,通常埋植在上胸部皮下。脈衝發生器發出電脈衝,引起心肌收縮、產生心跳來維持循環功能。常規心臟起搏器可分為單腔起搏器和雙腔起搏器兩種類型,還有針對部分心衰患者的三腔起搏器,即CRT/D。再介紹一下新技術無導線起搏器Micra,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長度25.9mm,寬度6.7mm,重量僅1.75g,又被稱為膠囊起搏器。
  • ...奶奶心臟跳不動,長達5秒一跳不跳,高齡老人能否植入心臟起搏器?
    幾天前項美香教授為杭州95歲的壽奶奶(化名)植入心臟起搏器。項教授告訴錢報記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均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多高齡患者植入了心臟起搏器,「年齡不是手術禁忌,90多歲都不算稀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全面的檢查問診後,醫生讓老太太做一個24小時動態心電圖,結果顯示壽奶奶平均心跳才50次/分鐘,其中還有5秒鐘長時間不跳。而正常情況下,心臟每天要跳10萬次左右,平均60~100次/分鐘。
  • 不足2克膠囊大小 青島市首例無導線起搏器在市立醫院成功植入
    膠囊大小,通過血管直達心臟 Micra無導線起搏器如膠囊大小,重量不足2g,體積和重量僅為傳統起搏器的十分之一,經穿刺血管,直接放入心腔內膜,無需植入心內膜導線,也無需在胸前開刀製作皮下囊袋,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而且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患者術後幾乎感覺不到起搏器的存在。
  • 浙江舟山開展首例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患者為96歲心臟病老人
    本文轉自【浙江之聲】;今天上午,舟山醫院心血管病科為一位96歲的心臟病老人,成功進行了「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這是舟山首次進行這種起搏器植入。這位患者為96歲的老年女性,入院時被診斷為房顫伴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心跳慢時只有30次/分(正常值為60-100),同時還有多年的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無法耐受常規的起搏器。而相比傳統的起搏器,「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手術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將起搏器通過導管植入到心腔內部,手術時間短,恢復快。
  • 【六院新聞】「小膠囊」大功效 我院心血管內科同日完成3臺Micra無...
    我院心臟中心起搏與電生理團隊在8月3日首次獨立完成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後,9月14日,起搏與電生理亞學科負責人李京波醫生主刀,為3位高齡高危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每例患者的手術時間約20—30分鐘。我院心內科是繼中山醫院、瑞金醫院之後上海市第三家獨立開展無導線起搏技術的中心,也是目前全市單日植入量最多的醫院之一。
  • 4歲女童植入長壽命心臟起搏器,使用周期17至19年
    今天,記者從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心臟中心李小梅教授團隊日前成功為一名4歲女童萌萌(化名)植入了3.0T抗核磁長壽命心臟永久起搏器,使用周期可達17至19年。這也是該款起搏器全國首例兒童植入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