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行書的書寫筆法及書法創作簡述:
行書書寫或是創作,都要注重取法自然縮勢多於伸勢,往往表現在豎畫的處理關係上。伸縮除了垂露用實搶,懸針用虛搶外,行書用伸則草書往往多用縮;草書用伸則行書往往用縮(95)。這樣就大大地豐富了行草書在開合伸縮上的靈活變化。通過縮可以產生一種重力勢能,高處落墨,遠處養勢。這種取勢方法,古人稱之謂「留」法,所謂「留「者,「留不盡之情,斂有餘之態也。」以縮取勢往往在字的最後一筆表現出來,而這一筆往往與下一字起筆顧盼呼應的關鍵之處。
行書,乃正書(楷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這說明了行書簡便易認,而且書寫起來流暢而明快。因此,無論在實用範疇還是在藝術領域,行書都是很受人歡迎的一種書體。我們知道,行書的筆畫和結體形態是變化多端的,而且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據其「簡易」程度的不同,我們將行書中寫得比較規整、相近於楷書的叫做「行楷」;寫得比較放縱、相近於草書的叫做「行草」
行書中的折筆寫法,不外折鋒轉筆和裹鋒轉筆兩種用筆。折鋒轉筆外露,裹鋒轉筆內含,各有千秋,但一般說在行書中以裹鋒轉筆為主,折鋒轉筆為輔。衄鋒勒筆,就是點畫中間稍用力頓挫一下,再中鋒勒筆而出。衄鋒勒筆大多數是用在反撩與撇的交接處,衄鋒勒筆,用筆收斂蓄勢,短小精悍,而形態也有變化。這種用筆米芾書法中常用。提鋒連筆即提筆連鋒,也就是在點畫相連處用筆提而不斷,鋒尖著紙帶出牽絲。凡是點畫間有牽絲相連者都是提筆連鋒用筆。
盧定山行書作品欣賞:
書者介紹:
盧定山,1945年生,廣西邕寧縣人,中書協會員,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多年來臨池不輟,博採眾長,力求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統一,自成風格。有百多幅各種書體作品在全國性、省市級發表、展出或獲獎。
書法創作的創新及起筆的變化簡述:
書法的創作上,我認為對書法的創新要大力提倡,但不能急功近利。書法創作應該具有時代感,提倡對各種藝術風格的探索,創作出既有時代特色又有個人風貌的作品。因此搞書法藝術是既貴在創新,也難在創新。如人所說,創新的基礎在於繼承,學書要先師承古人,重法度,得傳統精髓,學古而不泥古。一個書家的風格應當在繼承傳統吸取營養的基礎上,注重與時代氣息的融合,注重民間文化內涵的滋養。
起筆處的變化最為複雜,形狀變化也最豐富,要求筆尖要靈活,隨時調整到最佳發力狀態。就像籃球運動中的傳球,用的力量是爆發力,這個力量既不可太強也不可太弱,太強則易使隊龍接球時脫手,太弱則容易被奪去。轉折還是下面筆段的隨機思考的臨時驛站。在整個行草書創作中速度是隨著情緒和開合需要隨時變化的,情緒平靜則線條舒展,線段較長,字的開合較大,有如溪間流水時遇平緩地勢,水流慢下來,緩緩流淌,也如閒庭信步;情緒激蕩,心跳加速,筆速也就隨之快起來,線段則短短相加,有時甚至線線疊加,絞纏,如水到陡峭處,水流湍急,時跳時躍,水花四濺,五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