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考拉科技館 排班 | 考拉科技館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說到國內半導體產業,就不得不說晶片製造了。晶片製造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半導體產業最大的短板,為了解決這一短板,近年來國家也曾多次啟動相關扶持計劃,助力國內半導體企業在晶片製造領域崛起。
而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大陸的中芯國際也是不負所望,躋身成為全球第五大晶片代工企業。
在8月27日,大陸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公布最新一輪財報,財報顯示,上半年中芯國際營收18.4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6.3%,創下歷史新高。而在利潤方面,中芯國際同樣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02億美元,利潤大漲556%。
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利潤大漲的中芯國際,卻幫不了華為!眾所周知,現在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晶片正在面臨停產危機,臺積電已經正式表態,在9月14日後可能無法繼續向華為供貨。在這樣一種背景下,華為所能依靠的,似乎只有中芯國際了。
然而,在技術層面,中芯國際現在只能代工14nm晶片,遠無法滿足華為的需求。而在7nm工藝製程方面,據中芯國際方面透露,該司正在全力研發N+1跟N+2製程工藝,分別對應8nm跟7nm晶片。
不過,從高盛的預測來看,該項目具體落實時間應該在2022年,也就是說,還得再等兩年!
而更為致命的是,從中芯國際發布的一份公告來看,即使中芯國際真的可以量產8nm乃至7nm晶片,它大概率也不能幫華為代工晶片。
因為美國最新的禁令明確規定,只要是使用了美國技術,如設備、材料等,都會被列入管控範圍。而中芯國際雖然是中國企業,但是它也使用了不少美國技術跟材料。所以,在美國禁令生效後,中芯國際可能也無法給予華為太多的幫助,因為它也被列入美國管控範圍內。
當然了,現在的情況對華為來說並不算特別糟糕。在前不久,國家已經正式發聲,定下在2025年國內晶片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
有分析認為,在國家正式發聲後,國內半導體產業必然會迎來井噴式發展。要知道現在國家不僅針對國內半導體企業出臺了免稅政策,還將集成電路專業列為一級學科,在這樣一個大趨勢下,國內半導體產業必然會迎來一輪井噴式增長。
此外,也有國內半導體專家表示,中芯國際之所以會受美國禁令影響,更多的是因為材料問題。在設備上,中芯國際已經基本做到去美化,只要我國能在半導體材料實現自主,那麼中芯國際將有可能擺脫美國的限制,重新幫華為生產晶片。
在數十年前,國內科技企業中總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造不如買,買不如租」。以當時的環境來看,這句話確實適用,但是放在現在,這句話已經不是那麼適用了。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中國科技企業必須實現獨立自主,而中國芯也必須崛起。
我們永遠都不能把自己的生死系在別人的一念之間。
科技自媒體撰稿人,只聊科技,關注我,了解更多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