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科技資訊盡在「圈聊科技」。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作為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目前也交出了讓人滿意的答案,同比利潤上漲了556%,但是它卻不能為華為提供相應的幫助,國家也針對這樣的事件進行了發聲。
中芯國際近年來的發展,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雖然和臺積電所擁有的技術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仍然被看成是國內半導體最大的希望。
中芯國際是由張汝京創辦的,當時張汝京已經在臺積電身居要職,並且擁有了大量的股份,在臺積電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在看到國內半導體的劣勢之後,毅然決然的準備回國搞事業,自然臺積電不願意放他走。最終張汝京放棄了臺積電的所有股份,臺積電才肯放行。
在回國之後,張汝京隨即創辦中芯國際,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是異常的坎坷,處處遭遇臺積電的打壓,更是以洩露機密文件作為藉口,讓中芯國際被迫中斷相關技術的使用。不過在他多年的努力之下,中國晶片的製程工藝也一下子提升到了納米級別,雖然採用了大部分的美國技術,但核心的部分都是自己研發的。
臺積電目前已經擁有了全球獨一無二的5nm晶片製程工藝,中芯國際僅能實現14nm,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儘管如此,對於中芯國際來說也是相當成功的,目前也成為了全球第五大晶片代工廠。
中芯國際目前也公布了上半年的財務報表,總營收達到了18.43億美元,較去年增長了26.3%,而在利潤這一塊上同比增長了556%,達到了2.02億美元,這樣的利潤比,也足以見得中芯國際目前已經逐漸成熟。
但遺憾的是,他並不能為華為提供任何的幫助,目前他還是沒有辦法擺脫美國的技術,就算是屬於中國的企業,也被限制了和華為的合作。
中芯國際的半導體材料需要依賴進口,目前也只有美國能夠提供矽基晶片的矽技術,而且所採用的光刻機也是荷蘭的ASML公司的,其中美國的技術比例也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如果強行幫助華為的話,他們的技術將會倒退好幾年,很顯然,這對於中國半導體的發展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目前華為的困境也代表了整個中國半導體的困境,面對這種情況,國家也開始著急了,針對這個事件進行了發聲。目前也加大對於晶片領域的投資力度,並表示爭取在2025年實現70%的晶片自給率,有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在半導體領域必將掀起一波自主創新的浪潮,也會給中國整個半導體領域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就目前而言,在整個上半年我們的晶片進口額,還是達到了1546.1億美元,同比還增長了12.2%,預計整年將超過30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萬億人民幣,甚至超過了石油的進口量,如果把這部分資金用於研發,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只有實現技術的突破,才能夠擺脫目前的困境。
而目前在高端晶片的設計上,我們所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源於晶片製程工藝上,華為目前擁有了頂尖的晶片研發設計技術,在封裝測試技術上問題也都不大。要想讓整條晶片產業鏈正常的運行,首先要攻克的就是晶片的製程工藝,而目前卡就卡在了光刻機這個關鍵設備上。
如果真的能夠在2025年實現晶片百分70的自給率,那麼就可以有效減少中低端晶片的進口量,也將省下大部分的資金,用於相關技術的研發,最終也將擺脫晶片過於依賴的情況。
此次中芯國際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毫無疑問也給中國的半導體吃了一顆定心丸,儘管目前還不能為華為提供實質性的幫助,但是在相關技術穩定之後,國產化的技術一旦被運用起來,肯定能夠規避掉美國的相關規定。
目前國家已經把集成電路作為一級學科,希望能夠在大學之中培養更多的優質人才,華為目前也在積極配合高校人才的培養,相信在時機成熟之後,麒麟晶片也將涅槃重生,重新恢復以往的光彩。華為只需要撐過兩年時間,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了。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