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場BIG (作者 曾祥萍)
背負6億負債,在直播領域東山再起的羅永浩,再次悲情了。
12月3日晚,在經歷了三次延期答覆交易所問詢函後,尚緯股份突發公告稱,終止購買成都星空野望科技有限公司40.27%股權,而星空野望為羅永浩直播電商業務運營主體。也就是說,羅永浩的衝A之路宣告失敗,他的還債之路再添波折。
大幅跨界收購引熱議
在網上,羅永浩曾一度被冠以「行業冥燈」的稱號,以調侃這位存在巨大爭議的網紅「幹一行,毀一行」的歷史。伴隨著昨日的公告,果不其然,羅永浩又幹黃了上市這件事。一家特種電纜公司,冒著流動性風險,借債溢價28倍收購直播帶貨公司,這事本身就很有腦洞,引發爭議是不可避免的。
11月8日,尚緯股份公告收購事項:公司擬以自有及自籌資金不超過58948.28萬元收購星空野望40.27%股權。一個主營特種電纜的公司,擬掏出近6億「跨界」收購直播電商的生意?跨界動作之大,還連帶拉扯上了「網紅」羅永浩,這一交易受到廣泛關注。
企查查查詢顯示,星空野望於今年4月15日剛成立,是一家直播電商業務提供商,公司註冊資本近209萬元,而法定代表人黃賀,是羅永浩的直播搭檔。截至9月末,星空野望的淨資產僅為5192.48萬元,溢價率超過27倍。因此,也有投資者對這場併購表達出了諸多憂慮。
溢價27倍,引來上市公司追逐,無疑羅永浩是最大的IP。換言之,尚緯股份所看中的正是羅永浩的直播帶貨能力。
今年4月1日,做錘子手機創業失敗後欠債6億元的羅永浩,高調進軍電商直播還債。而在9月份的《脫口秀大會》決賽夜上,羅永浩宣稱,2018年欠下的6億元已經還了4億元,如果沒有意外,再有一年他就能還清了。
值得一提的是,羅永浩還曾在脫口秀中表示,在還清貸款後,會拍個紀錄片,片名就叫《真還傳》。而隨著收購失敗,羅永浩的《真還傳》可能不得不延後,甚至有人擔心會不會改寫。
目前,羅永浩在抖音坐享粉絲1308萬,至今共開了56場直播,關聯商品數2045件,最近一場11月8日的銷售額也達到了2093萬元,累計銷售額達4.2億元,也算是直播的「上位圈」了,看來還清債務也只是時間問題。
上市套現來錢更快
羅永浩吸金能力固然強,但搭上資本市場的快車,羅永浩有望一次性套現超2億元,這將大大縮短還清債務所需的時間。
不過,隨著此次頗為牽強的收購失敗,羅永浩曲線進軍A股的願望又落空了。
欠債6億的羅永浩直播帶貨努力還債,被稱為「真還傳」。
根據交易方案,尚緯股份將以6億元現金溢價28倍收購星空野望。按此測算,上述交易完成後,李鈞將獲得約2.73億元,羅永秀將獲得約2.58億元。羅永秀是羅永浩的弟弟。有分析認為,由於羅永浩已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羅永秀所持股權大概率是為羅永浩代持。
不過蹊蹺的是,據Wind數據顯示,尚緯股份2017年至2019年累計淨利潤僅1.8億元,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僅0.18億元。
這份交易方案出爐後,交易所便火速下發了問詢函,七大問題直指交易核心要素,要求公司論證本次高溢價收購的合理性,並結合星空野望目前發展情況和在手訂單情況,說明業績承諾的具體依據和可實現性。
與此同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要求從依法備案、營銷目錄、未成年人保護等多方面對直播營銷行業做出規範。
在三次延期答覆後,尚緯股份在公告中坦承:「若新規正式施行,對標的公司所在直播行業發展具有較大影響。」為此,尚緯股份與星空野望對本次交易的估值定價、盈利預測與對賭等核心條款進行了重新研判,但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短短38天,羅永浩的A股上市夢就斷了。
大牌觀點:蹭「網紅」熱度爆炒,光環消退後尚能看否?
直播帶貨是2020年最火爆的風口。
從股價表現上來看,蹭上了羅永浩的熱度,尚緯股份也上演了一把割韭菜的把戲。此前受收購消息影響,11月9日—11日,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並一度達到10.1元/股的高位。自此之後,尚緯股份股價一路走低,截至12月4日收盤,報6.64元/股,較最高位已經跌去35%,最新市值34.52億元,高位入場的投資者或損失慘重。股價也基本跌回了收購案前。
故事結束了,上市公司和羅永浩都可以當做事情沒發生過,只是可憐了追高的投資者,狠狠地被割了一把韭菜。
進軍A股失敗不耽誤羅永浩進軍影視圈的「玩心」 。
事實上,伴隨著薇婭、辛巴等知名主播帶貨熱潮的興起,相關「直播帶貨」A股概念股深受市場熱捧,熱衷於蹭網紅熱度的A股上市公司不少。今年5月,A股上市公司夢潔股份連續9個交易日斬獲了8個漲停板,最高漲幅近95%,市值暴增34億元;起步股份轉讓辛巴背後的辛選投資5%股份,股票迎來5個漲停板。2019年末搭上「直播帶貨」模式的星期六迎來股價翻身,曾在25個交易裡出現16個漲停板……不過在網紅光環消退後,市場浮現出來的則是不盡如人意的基本面和業績報告,股價也基本回到了大漲前。
在李佳琦、李雪琴被中消協點名,辛巴被質疑賣假貨被舉報後,直播帶貨行業迎來了更嚴格的監管,網絡直播新規對直播行業違禁和虛假現象做出嚴格規範。
證券人士認為,今年因為疫情以及線上對線下銷售平臺的衝擊,市場對網紅概念股給出了溢價。在』造假門』和』刷單門』等直播數據注水事件曝光以後,投資者變得更加謹慎。
(想了解更多,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大牌場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