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關於B端產品「解決方案」的四點思考總結。是筆者19年上半年做中小學教育信息化SAAS項目和近期學習SAAS產品的總結之一,在此與大家交流。
全文共分四部分:
解決方案需要覆蓋完整業務線任何一個環節;找出更好的業務解決方案;從最小可用到方案的優化迭代如何去做;解決方案要因企業而異。
解決方案需要覆蓋完整業務線任何一個環節
B端產品的解決方案必須覆蓋整條業務線,這是筆者認為做B端產品的第一原則。
為什麼呢?給大家看一個反面教材。
筆者在18年底接手了現在負責的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產品,在接手前,這個做了近2年的產品幾乎沒有被學校所接受,這是為什麼呢?
經過調研分析,筆者發現,關鍵問題出在了兩個方面:
產品將應該分離出來的獨立業務線,在做產品設計時,揉在了一起;每一條單獨的業務線,都沒有做完整。這兩個問題會導致教師試用產品過程中出現以下疑問:
「我到底可以用這個產品去做什麼呢「 」我在什麼時候用呢」「有一些功能我根本不需要啊」「我還需要些別的功能,你這裡沒有啊」這些疑問直接導致了教師的離開……
反思一下團隊在做產品時的犯的錯誤:沒有建立業務觀念,沒有圍繞學校現有的業務線來做產品。還要注意,企業的業務線往往有很多個任務環節組成,覆蓋完整的業務線代表要覆蓋每一個環節。
再舉個筆者負責產品的案例:
筆者所做的產品,曾嘗試將解決方案複製到學校「學生遊學」業務中。在與學校負責「遊學」業務的老師進行過一次訪談後。我基本確定了在遊學前、中、後三個階段中教師和學生的任務管理,產品已經基本覆蓋,在跟老師演示過產品在遊學各個階段如何使用產品之後,學校接受了試用。
情況發生在「遊學中」,因為學生遊學作品統計管理一個小環節的缺失,導致部分小組負責教師的抓狂,甚至「揚言」要棄用,筆者團隊的開發小哥們及時上線了相關功能,才平息了事態。
讓筆者不解的是,一位老師只負責7位學生,沒有統計管理功能為何讓老師如此抓狂?後來筆者了解到,教師遊學期間,由於肩負較多責任和事務,在每天都處於緊張狀態,這就不難理解了。
真是一個環節都不能少啊!!!
筆者近期讀了有贊CEO白鴉在有贊內部培訓的演講稿,白鴉提到:(直接上圖吧)
白鴉把這一條作為設計的第一點來講,看來也都是經歷過血與淚的深刻教訓啊!!!
找出更好的業務解決方案
B端的產品經理,需要懂業務,但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產品經理才能對業務有深刻的認識,尤其是業務比較複雜,還不是很成熟的行業。
但慶幸的是許多行業發展的時間已經足夠長,已經有很多人進行了思考和研究,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案。
不同的業務解決方案,能夠對企業帶來不同級別的效率提升,我們應該去努力找出對於用戶最有效的方案。
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 了解目前用戶的線下解決方案
我們在做產品的初期,有一個或者多個種子用戶,不妨就先從他們開始,了解他們的完整解決方案。
為什麼需要這麼做呢?有以下幾點思考: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也許在整體上該業務存在較大的問題,但是在某個環節,也許現有方案就是最好的;更好的解決方案是需要比較來講的,現有的方案就是比較的參考系。
2. 分析其他產品的解決方案
也就是我們產品人的競品分析啦,我們要注意的是,分析競品,不光要分析他們的解決方案。還要清楚其設計背後的用戶有什麼特點、用戶目標是什麼,才能知道如何正確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 查找、分析一些優秀的解決案例,研究成果,從中找到啟發
筆者做的備課業務時,不斷查閱過一些的資料後,總結出備課業務的解決方案,在這麼多年間經歷了以下的發展過程:
「個人備課——集體備課——跨校集體備課——跨校集體備課+名師指導+二次備課」每個階段的解決方案都是為了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合適與否,了解這些解決方案都可以給我們做產品帶來啟發。
從最小可用到做的更好
白鴉講要做「最小可用的全場景閉環」。
我的理解是,B端產品初期的MVP方案,必須滿足最小可用的全閉環,用戶才可能會使用,否則用戶就會很快離開了。
在MVP方案通過了用戶的驗證後,我們應該如何做業務線的迭代,把方案做的更好呢?
我的總結是,大致有兩個方面的思路:
1. 優化現有的業務方案各個環節中的問題
也就是現有的解決方案,去找出用戶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去做優化。
2. 找出業務線中的更多切面,去解決業務中的更多問題,其中有兩個維度
把業務線向前、向後延伸,去滿足用戶更多的需求;業務線的切面更密,更精細。OKR工作法中講:
企業的目標(O),分解關鍵結果(KR)給各部門部門的O,分解為KR給每個員工員工的O,可以分解為一個一個任務任務的執行,可以分解為關鍵動作藉助這種下沉分解的思維,找出對效率影響比較大的,更低維度的環節,來把解決方案做的更好。
解決方案要因企業而異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做B端產品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每個企業業務流程之間是存在差異的。一套標準的解決方案,很難適合所有的企業。這是B端產品與C端產品的一個重要區別。
首先企業存在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之分,而即使是體量相似的企業,也會由於地域、客戶、對業務的理解、員工能力等多方面的差異,導致相同的業務,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差異。
以筆者所做的項目為例:
一線城市的學校、二三線城市的學校、四五六線城市的學校,由於教師整體水平、專家教師數量、教師工作負擔等多方面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學校在備課業務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
比如:一線城市的學校大都要求教師,以學校為單位,每周一次集體備課,而在四五線城市的學校,教師集體備課可能是每個學期開展四次,且是以學區為單位來開展。
我們在提供解決方案時就必須要做到,可自定義,可靈活配置。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銷售團隊或者客戶關係維護團隊,在了解用戶企業具體的情況後,需要去對產品做相應的配置和自定義,來讓每一個企業得到適合自己的服務。
而且,從心理的角度來看,獨一無二與標準的產品相比,前者用戶會更喜歡。
總結
關於B端產品的解決方案的四點思考
解決方案需要覆蓋完整業務線任何一個環節找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從最小可行方案到方案的優化迭代如何去做解決方案要可以做到因企業而異本文由 @布魯斯機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