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最近XX保險公司新出了一款『王炸版』重疾險,我周邊的朋友都說不錯,我要不要退掉去年買的保單來買它呢?」「我的保險買了好幾年,除了年年繳費,沒病沒痛的,感覺沒啥用,要不要退?」「朋友圈有個人說能幫我全額退保還不扣任何手續費,能信嗎?」……隨著大眾保險意識的提高,保險產品日漸走入千家萬戶,有關「退保」引發的糾結、糾紛甚至騙局也開始頻頻出現在我們身邊。在此,小編想提醒各位有「退保」意向的朋友:保險是確保家庭財務安全必不可少的金融工具,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只有理性退保方能守護家庭的平安保障,正規的保險退保流程應該這麼來。
關於保險退保流程,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間段:
首先, 猶豫期內退保。
「猶豫期」是指投保人在收到保險合同後10天或20天(市場上主流險企,包括平安人壽、中國平安等,旗下長期險產品的猶豫期約為10-20天)內,如此時不同意保險合同內容,可將合同退還保險公司並申請撤消,而保險公司則撤消合同並退還已收全部保費。
也就是說,猶豫期內退保,經濟上一般不會有什麼損失,想退就趁早。
其次,猶豫期外退保。
如果過了猶豫期,再決定退保,就會面臨以下較多損失,包括經濟損失(尤其是頭兩年退保,只退還投保人保單的現金價值,經濟損失超過70%-90%)、再次投保繳費標準將提高(保費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保障責任隨著退保而喪失、再次投保後等待期重新計算(每份新的保單都有新的責任免除期)以及重新投保時可能會被拒保(再投保,可能會因身體狀況的變化或超過規定的年齡而被拒保)等。
看到這,有人會疑問:難道明知手裡的這份保險不合適、不明智,就因為退保有損失而選擇不退?當然不是,這個退保是分情況的,若你符合以下兩種的情況,可以考慮退保:
(1)普通家庭,第一份保險就買了理財型,沒錢再買其它;
(2)重複投保、產品性價比極低。
另外,關於「退保再買」這一情況,也有幾點需要廣大消費者注意:
第一,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定期壽險等保障型產品,一定要實現「新舊產品」的無縫對接;
第二,若身體存在健康問題、或者年齡已經偏大,建議慎重考慮是否退保;
第三,對於因一時資金周轉出現困難而產生退保想法的朋友來說,可以優先考慮減額繳清(保單保費一次性繳納,保額降低)或保單減保(採取減小保額的方式來減少保費支出)或保單貸款、保單失效再復效的方式來過度短期資金周轉難題。
最後還想說,「退保」是我們投保人的一項基本權利,是受到消費者保護法保護的,而當今市場上惡意的「代理退保」行為頻頻發生,一些個人或社會團體以牟利為目的,慫恿、誘導等手段讓消費者委託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通過隨意捏造事實的「釣魚維權」,不僅損害消費者自身利益,也嚴重影響保險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所以關於「退保」的話題,消費者們還需做到遠離「代理退保」,不輕信「全額退保」騙局。
說了這麼多,你的保單還平安嗎?今天奉上這份詳細的保險退保流程,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