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在四大因素的驅動下,成為電商新興領域:

2020-08-28 翰墨軒書畫院

社交電商在四大因素的驅動下,成為電商新興領域:

1.革命性地降低市場推廣和營銷成本,實現渠道下沉,滿足低端市場空白需求

2.利用多場景、多形態、多玩法的社交運營精準吸引更多銷售者,銷售者一對一服務客戶,縮短銷售路徑滿足低價市場空白需求

3.商業模式和新技術應用,滿足消費兩極化變化趨勢和細分熱點市場

4.為創業者提供了更低成本的入門機會及完整賦能支持,滿足了創業就業需求旺盛.

拼購類社交電商快速發展的同時,瓶頸逐步顯現:

競爭加劇導致獲客成本優勢逐步喪失;

商家毛利率低,導致平臺貨幣化率提升空間有限;

拼購類社交電商的定位決定了平臺積累了大量中小商戶,這些商戶在商品品質等方面問題較多,使得平臺在消費者心目中打上了「低價、劣質」等標籤,使平臺在與傳統電商平臺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擁有分銷意願及能力的人群數量是有限的,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會員制社交電商平臺對這類人群的滲透達到較高的水平後,平臺裂變的能力將逐漸走向枯竭。通過提升供應鏈與中後端服務能力,以更加物美價廉的商品及優質的服務來吸引更多用戶消費將成為會員制社交電商平臺的發展重點。



社交電商則起源於弱社交關係下的社交社區,通過優質內容與商品形成協同,吸引用戶購買。從供給端來看,內容類社交電商的出現實際上是內容方和電商方共同推動的一種互補選擇,電商亟需流量入口,社交內容需要變現渠道。對內容方:豐富變現形式商業價值和用戶認可帶來更高的創作熱情;對電商平臺:建立與用戶間的深度連結形成「發現-購買-分享-發現」的完整閉環。

·


相關焦點

  • 透視社交電商的四大類型 流量紅利不錯過
    社交零售未來幾年發展新趨勢是怎樣的?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拼多多的崛起展示出社交電商的巨大潛力,通過社交工具及場景賦能零售,這種以人為單位通過社交工具或場景,利用個人社交圈的人脈進行商品交易及提供服務的新型零售模式,隨即得到行業的認可。社交電商成為這種新零售的核心競爭力,想要通過社交零售電商來賺錢,成為一個成熟的創業者,必須要知道社交電商的四大類型,那麼社交電商分為哪四大類型呢?
  • 「供應鏈圖表」社交電商與傳統電商的全面對比
    而相比較之下,通過微信群裂變、朋友圈傳播而產生的社交流量,則處於價格的窪地。「社交+電子商務」模式已經成為電商行業創新發展的新藍海,2019年社交電商交易規模已經佔佔網絡零售總規模19.4%。傳統電商對實體零售的革新在於通過零售、營銷、物流、金融等業態整合,形成供給側的網絡協同效應,從而分攤服務成本、提高組織效率。社交電商在此基礎上,以消費者人際關係為著力點,通過人的裂變聚合形成需求側的大規模效應,反向驅動零售履約降本增效。
  • 電商市場下一個增長點在哪裡2020 電商產業新生態峰會
    由於「宅經濟」爆發,用戶的線上消費習慣被進一步培養,而且在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況下,用戶更加青睞於高性價比的消費方式;對企業而言,電商成了自救的必要手段,線下零售不得不更加積極地擁抱網際網路;而一些原本可能在咬牙堅持的創業公司,在這特殊時期卻因在線需求的暴增而「煥發第二春」;
  • 淘福商城以新零售社交電商創業平臺重塑電商生態
    但同時另一項數據又提出了挑戰:整個中國零售總額在30萬億元左右,阿里去年GMV為3.7萬億元,儘管佔了電商份額的70%左右,但整個電商銷售額放在整個零售大盤裡,只佔了15%左右,而線下的傳統零售業還保有20多萬億,這3.7萬億和那20多萬億還是相差甚大的,線下引流成為了新零售電商的必爭之道。
  • 社交電商,淘金正熱
    從去年開始,大多具備一定規模的平臺開始躲避「社交電商」。過去一年社交電商的暴雷頻率之高,九死一生都不足以形容。根本原因在於,新興的社交電商平臺多以會員制、發展下線、收取人頭費等營銷手段,來擴充平臺用戶基數。結果是絕大多數號稱社交電商的平臺,在去年都被以「涉嫌傳銷」的名義處以罰款。
  • 創新監管條例出臺 社交電商步入黃金時代
    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明確指出對新興產業實行包容審慎監管。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曾指出,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
  • 傳統電商與社交電商究極PK:社交電商面面觀
    曾幾何時,社交電商只是電子商務範疇下的一個業務模塊,而發展到如今,它已成為傳統電商行業新的中堅力量時至今日,社交電商藉助社交及電商平臺的影響力,通過各個觸點全方位地吸引用戶並刺激消費。社交電商的發展離不開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在今天,品牌的建立開始高度依賴消費者口碑,有時,品牌在與消費者對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曬米生活社交電商平臺與王老吉合作,發力布局新零售社交電商市場
    曬米生活社交電商平臺(以下簡稱&34;)與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34;)達成合作,標誌著雙方在&34;協作範疇取得了重大突破性進步。曬米生活攜手王老吉在新零售社交電商領域,圍繞特色商品、產品營銷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挖掘快消行業在新零售社交電商全新生態化的市場潛力,全方位解鎖曬米生活消費新場景。
  • 10萬億電商市場,下一個增長點在哪裡?
    由於「宅經濟」爆發,用戶的線上消費習慣被進一步培養,而且在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況下,用戶更加青睞於高性價比的消費方式;對企業而言,電商成了自救的必要手段,線下零售不得不更加積極地擁抱網際網路;而一些原本可能在咬牙堅持的創業公司,在這特殊時期卻因在線需求的暴增而「煥發第二春」;在渠道上,原本就勢頭強勁的直播電商在
  • 醫藥電商邁過千億門檻!這三大因素將持續驅動醫藥電商發展
    從下表南方所的統計數據來看,線上的增速明顯快於線下,2018年算是2012年以來增速最差的年份也有50.23%,比線下零售4.85%要快很多。按照這個趨勢下去,4年後也就是2023年,線上零售的規模將超過線下零售。
  • 中小賣家如何抓住新興市場的機會,在跨境電商領域乘風破浪?
    面對悄然興起的非洲千萬美金電商市場,中國賣家如何趁勢而上,如何精準制定市場多元化戰略布局?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卜鳴集購攜手雨果網,於7月31日、8月1日,在深圳市福田區福華三路深圳會展中心4號館開展為期2天的線下展會。
  • 禮姑娘禮品電商助力社交電商的快速發展
    「網際網路+」浪潮席捲而來,促進了社交和電子商務的結合。而社交電商相比於傳統電商,具有更多的優勢,比如強黏性、互動性、巨大的商業潛力以及低營銷成本。禮姑娘商城作為社交電商中的一員,在未來的道路上必將不負眾望,致力於推動社交電商的蓬勃發展。
  • 新社交電商下的合蒜微店發展趨勢
    傳統電商紅利逐漸消失,移動社交流量的價值開始不斷凸顯,對於商家來說,為了尋求新的流量源,移動社交便受到了青睞。而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社交平臺佔據了用戶大量的時間,構建了高黏性的熟人網絡。此外小程序的興起更是為社交電商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 2020社交電商發展的特點和變化是什麼?
    會上,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副司長賈舒穎表示,直播電商、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等新模式的出現,順應了時下多元個性的消費需求。電子商務將帶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傳統實體經濟在數位化轉型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嘗試。面對未來,中國社交電商發展的特點和變化到底有哪些呢?
  • 社交電商到底是什麼?有哪些社交電商平臺?
    近年開始組建社交電商矩陣,或將搶佔更多流量,與眾多對手抗衡,是中國電子商務領域最受消費者歡迎和最具有影響力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 。 3、網易嚴選 網易嚴選,背靠網易大牌的原創生活類自營電商品牌,以「好的生活,沒那麼貴」為經營理念。
  • 社交電商,繼續崩盤?
    但是,社交電商平臺集體萎縮的消息,恐怕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不只是達令出現裁員的情況,據悉,2020年,僅廣州和義烏兩地,就有500多個社交電商平臺倒閉。更早之前,另一家社交電商貝貝也裁員500多人。就算是早已殺出重圍成功美股上市的社交電商另一大代表雲集也在經歷萎縮後的重生。
  • 從「千團大戰」到「屍骨累累」:社交電商虛假繁榮退潮快
    短短幾年,社交電商從「朝陽」變成「夕陽」。 社交電商憑藉社交網絡進行引流的商業模式在中短期內可以得以高速發展,但這種模式並不具備很高的壁壘,且十分容易複製,無法成為企業的核心護城河。  而令諸多社交電商難以克服的就是集體染上「傳銷病」,而在接連曝雷的負面新聞影響下,社交電商行業被蒙上一片陰影。
  • 電商下半場彎道超車的準入券:直播帶動S2B2C 的供應鏈社交電商
    直播-電商下半場的入場券2019年被稱作是社交電商元年,在社交電商消費不斷刷新紀錄,社交電商消費模式重新被定義的同時,新興的營銷生態也站上了茁壯成長的新風口。一個更為廣泛的服務於社交電商的生態系統逐漸形成,從而催生了網絡影響者和社交影響者營銷。
  • 完美(中國)傾力打造,團巴拉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社交電商巨頭
    2020年,隨著疫情後時期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大範圍普及,電商用戶流量的快速增長和流量紅利的逐漸萎縮之間的矛盾也愈加的明顯,傳統電商所面臨的增長「桎梏」也慢慢地開始顯現。就在這激烈的電商模式之外,社交電商正迅速地崛起。
  • 乘風破浪的社交電商,迎來了它下一個風口
    社交電商用戶規模迅猛增長。2020年社交電商市場規模佔比網絡零售超過30%。無疑,社交電商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伴隨著web 3.0技術和社交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創新, 社交電商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在過去的 10 餘年裡得到了蓬勃發展。社交電商從以貨架為中心轉移至以人為中心。整體實現去中心化,位於核心的「人」的傳播影響力價值變成最關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