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國疫情持續蔓延,騰訊科技聯合矽星人直擊美國疫情前方,聚焦美國華人、矽谷公司在疫情期間的生存現狀。
註:本作品著作權歸PingWest品玩/矽星人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 | Lianzi 編輯 | Vicky Xiao
「你太搞笑了,你是從中國來的,你才是那個把病毒帶來的人。」在Cupertino一家超市結帳臺,收銀員對Tracy大喊。「她是個中國人(華裔),竟然還敢讓其他人稍微離他遠一點!她才是那個把病毒帶來的人。」 遭到Tracy質問後,那個店員仍然在大喊——一遍一遍重複著是Tracy和華人把病毒帶來美國。
「滾出這個店。」那個店員最後喊道,另外兩個站在門口的店員一起讓Tracy離開他們的店鋪。
除了店員,一些店內的顧客也開始加入他們,大聲喊叫著指責Tracy將病毒帶來美國,以及請她「滾出」商店。
如果不是店家在Facebook頁面上承認了這事情的發生,這甚至會讓人以為回到了1880年代的美國街頭,1930年代的德國柏林以及1992年的洛杉磯韓國城。
但是,這的的確確發生在2020年3月末的一個下午,發生在距離高科技公司蘋果僅4分鐘車程的Cupertino城市,在矽谷生活了30年的華人Tracy著著實實經歷了這一切——她將自己這個遭受群體歧視的糟糕經歷,分享在了鄰裡APP Nextdoor上。
Cupertino 市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是一個多元化、安靜祥和的社區:在市裡60687人口中亞裔佔比高達66.4%,居民人均收入高達15萬美金,房價均價137萬美金,以及擁有全美幾乎最低的貧困比例——僅為4.69%。在這裡生活的很多人都擁有高學歷。
但即使在這樣一個亞裔集中的社區環境裡,也有華人被群起而攻之,並且沒有獲得周圍普通人站出來支持。
而這就是美國華人當下不得不面對的窘境——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和川普在社交媒體上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的不當言論,華人正在成為種族歧視者最新的那一個箭靶子。
受傷的亞裔
Tracy 沒有想過自己會在生活了30多年的地方被「群起而攻之」——她並沒有做錯什麼。
根據Tracy帖子裡的描述,當天她去本地的小型超市 Oakmont market 採購一些水果,並按照政府「居家避難」期間的規定,在小超市中和其他人保持超過兩米(6 Feet)的距離。
在收銀臺結帳的時候,她身後的情侶離我距離非常近,「就像貼著我要抱過來一樣近」,於是她禮貌地提醒後面的人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那對情侶後退了,也沒有覺得被冒犯,但是收銀員卻開始怒罵,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面對辱罵,即使Tracy回以質問,但是由於超市裡其他顧客也加入對她的辱罵,她只能離開。
「這讓我感到很受傷。這種行為讓我感到很震撼。我很傷心我們社區裡的人在疫情嚴重的緊要關頭,互相針對而不是互相支持。」Tracy在帖子裡寫道。
隨著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炸、川普在推特上公然稱「中國病毒」,這樣的事情正發生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
3月9號,在距離Cupertino市40多英裡外的舊金山,來美5年的26歲華人女Yuanyuan Zhu也有了類似的遭遇:她一個人走到舊金山體育館時,一個陌生男子對她大喊大叫,都是對中國和華人有冒犯性的內容。
Yuanyuan試圖和這個人保持距離。但不幸的是,路口突然變了紅燈,她不得不和那個男人停在那裡等燈變綠。
突然,那個男人向她的臉和衣服上吐了吐沫。
恐慌中,她只能無助跑去了健身房。走到一個沒有人的角落,她忍不住哭了起來。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她表示,那個向她吐吐沫的人看起來並不奇怪(註:舊金山街頭有一些奇怪的流浪漢),「他看起來就是街上一個普普通通的路人。」
和過往想像中,極端的人才會做出歧視的行為不同的是,當華人成為美國新冠疫情的「箭靶子」,那些曾經看起來正常、溫和、友好的人,現在也可能突然會惡語相向——就因為他們這個族群病毒被汙名化。
這種種族主義的倒退真真實實地發生在疫情之下的美國。
事實上,華裔成了疫情之下,遭受雙重擔憂的人群——一邊懼怕新冠病毒,一邊擔憂著歧視甚至攻擊。越來越多的亞裔家庭乾脆選擇在「居家避難」期間徹底不走出小區——防止接觸病毒,也防止接觸那些腦子中有病毒的歧視者。
矽星人注意到,身邊人分享的案例裡,一些發起辱罵的人是十幾歲的青少年。「總統總是說『中國病毒』,學校的孩子們、路上的那些普通人也會有樣學樣。」張青青(化名)說。她很擔心疫情過去,再次開學,在Santa Clara County學區上學的兒子是否會遭到這樣的語言攻擊,哪怕其他孩子可能連歧視是什麼都還不明白。
遭受歧視的不僅僅是華裔,有著一樣膚色的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人,也一起成為了被攻擊的對象。
舊金山州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2月9號到3月7日,疫情在美國逐漸爆發期間,新聞中提及新冠疫情中亞裔遭到歧視話題的新聞上漲約50%。而這項研究的主導研究員——舊金山州立大學教授Russel Jeung表示,看到的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只有那些非常嚴重的案例才會被媒體看到和報導。生活中一定還有非常多非常多這樣的案例在發生。
Russel和同事正在幫忙設立一個網站,讓亞裔可以分享自己因為新冠疫情爆發而受到的歧視。這個網站包含中文、韓語、日語等6種語言。3月18日剛剛建立的網站,現在已經收到680例亞裔主動報告遭受歧視的案例。
在Reddit和Facebook上越來越多的人在記錄自己的經歷:
有些人因為戴口罩,而被周圍其他人惡意假裝咳嗽;
有些醫生因為自己長著一張亞裔臉,就被求診的病人拒絕看病;
有人什麼都不做,就在自己位於聖地牙哥的辦公室內遭到陌生人的謾罵......
美國ABC電視臺亞裔新聞記者Dion Lim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評論說,「很多年前,我的一位工作夥伴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沒有意識到現在還會有種族歧視。』當時我是房間裡唯一一個站出來認為歧視仍然在社會中存在的人。在新冠病毒傳播後,歧視變得變本加厲,被更多的數據和華裔所經歷的實例所證明。我發這樣一段話在社交媒體上,是希望提醒那些認為歧視已經不存在的人——歧視在當今社會仍然很嚴重。」
發出聲音:亞裔的重要一課
好在,這不是故事的全部。
在遭受不公平待遇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摒棄過去「默默承受、默默消化」的思想,清醒意識到在主流渠道「發聲」的重要性——為自己發聲,也為周圍正在遭遇歧視的人發聲。
社交媒體成了不少亞裔團結起來反抗歧視的最佳途徑。
在Tracy將自己的故事分享在Nextdoor上後,大量的華人以及周圍的朋友開始將Tracy的遭遇轉發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和群落裡,並自發在Oakmont超市的點評網站Yelp和Facebook頁面留言,明確表達自己堅決反對任何形式歧視的立場:
「作為一個在Oakmont Market購物多年的華人顧客,不能容忍這樣的種族歧視言論發生。我們應該團結起來,而不是歧視彼此。歧視是不能被Cupertino社區居民容忍的。不道歉,我們不會再去消費。」
「我是一名新冠疫情前線的亞裔醫生。我沒想到我在保護這些(歧視我們)的人。」
「旁邊有大華、Trader Joe和很多其他超市,但為了支持本地小商戶,我們這麼多年一直光顧Oakmont Market。但現在,我們決定再也不去,也不鼓勵周圍人繼續去。」
居住在Cupertino,甚至是周圍城市的居民發布的評論很快「鋪天蓋地」出現在Yelp上。而這些評論絲毫沒有謾罵的成分,也沒有任何攻擊和不當言論,而是冷靜但堅決地對Tracy表示支持,要求Oakmont Market必須道歉、對涉事員工進行處理。
事發當日下午,矽星人點開Oakmont Market Yelp頁面時看到,這家超市的Yelp評分已經從4顆星跌落到1顆星,且幾百條評論都是要求店主道歉和作出回應的。
而店家的谷歌和Facebook頁面上也出現很多理智的評論,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這裡曾經發生過嚴重的種族歧視。
在晚間時分,由於評論過多,超市Yelp頁面被關閉評論欄——Yelp表示這家商店的很多評論都是基於新聞事件的而非顧客的一手購物評論。截至發稿,關閉的評論欄也沒有被再次開啟,Yelp暫時恢復了這家店的4顆星。
但這件事並沒有因此被埋沒,而是讓「亞裔遭受歧視」的話題傳播到更廣泛的主流聲音中。
注意到這則新聞,Dion 聯繫到Tracy,並公開表示了支持。
「我們為什麼要發聲?因為只有發聲才能做出改變。而改變已經發生了。」Dion說。她還主動聯繫了超市負責人。在她和很多人的努力下,這個事件被一些當地媒體所報導。
最後,Oakmont超市在Facebook頁面上發出了道歉聲,並解僱了那名員工。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努力,但現在這些努力已經有了一些不錯的結果。」Dion說。
在過去一個月中,作為亞裔新聞媒體人,Dion 社交媒體上也大多被這些為亞裔發聲的內容所佔據。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讓美國主流能夠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她在Facebook上鼓勵受到歧視的華裔站出來分享自己的遭遇,從而讓更多美國人意識到歧視仍然在發生、亞裔社區在遭到打擊,一起加入到反擊的行為中。
除了Dion外,越來越多的亞裔都開始認可通過社交媒體上發生從而反擊歧視的方式。
網友Tori就表示:「抵抗歧視最好的方式是在歐美主流輿論場有話語權。華人要多用英文社交媒體,長期經營自己的社交帳號,並在關鍵時刻發聲就是最好的方式。」
實際上,很多人已經將其付諸實踐。
當一位無知網友發推特表示「在這(疫情)之後,中國製造是一個恥辱的標籤」時,
英國華人醫生Philip給附上了一張自己身穿醫護工作服的照片,並反擊說:
「我是中國製造。我也應該為在英國國家醫療體系工作而感到恥辱嗎?」
除了社交媒體發聲外,華人也開始儘可能利用其積攢的政治影響力反擊歧視。
華裔州眾議員David Chiu代表亞太立法小組,正在和一些當地組織一起向加州州長紐森寫信,提出希望州長可以在全州範圍內聲討這種歧視亞裔的行為。
「當總統表示反華情緒是錯誤的、但他仍然使用中國病毒這樣的詞彙時,這是沒有任何幫助的。」他說。
除了不斷的正面反擊歧視外,華人也開始在疫情期間更多服務社區,在美國主流社會中擴大亞裔的影響力。
疫情發生後,不少華人都動用了自己的財力、物力和人脈,向美國防疫一線醫護進行緊缺醫用物資的捐贈。
那些曾經集結起來將物資運往武漢的華人,在美國疫情爆發後,再次集結起來將手中的物資捐給當地醫院。例如矽谷本地的史丹福大學醫學中心和Kaiser Permanente 醫院,都先後收到過大量華人捐贈的醫用物資,這其中就包括灣區的湖南聯合會和福牛堂餐廳一起向醫護捐贈的數千個口罩。
達拉斯地區的華人組織DFW則在華裔社區組織捐贈,目前已經捐贈約10萬美金購買大批口罩等醫護用品,並將其送到當地9家醫院。這一行動被當地媒體達拉斯早間新聞報導,引起了廣泛的傳播。
除了捐贈物品外,一些華人還參與到了抗疫前線的志願者活動中。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一名新移民Du為了去華盛頓馬裡蘭地區急診部門擔當志願者,在周末接受了志願者培訓。同時,作為華裔科學家代表,他和一些其他華裔一起在GoFundMe網站上組織了自發捐款,購買物資捐給醫護人員。截止發稿,網站顯示這個項目已經融集到8萬美金,捐款人數770人。
除了他們發聲外,一些其他族裔也在當下的特殊時期裡提供了聲援。LinkedIn 首席數據官Igor Perisic,就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發了一封名為《反思過去,我不會沉默》的信。
他說,「在最近一次團隊會議上,有人詢問我關于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中國病毒」這樣的說法......我聽說有些人正在遭受種族歧視,我很抱歉。我覺得我應該更早意識到。
我這代人看到過愛滋病的流行,那時很多人管它叫同性戀疾病。不幸的是,這種錯誤言論讓我們中的一群人被排斥,認為疾病的流行是這些人帶來的。我們排斥,並且不主動幫助他們。那是錯誤的,以及不幸的是,我們花了很多很多年才幫他們把這種錯誤的汙名洗掉……
我希望我更早意識到有人在將冠狀病毒替換成中國病毒……這種行為實際上是在嘗試將自己的責任推給其他人。
我希望我更早意識到沉默會帶來一些後果。最大的後果就是最終它將作用在你的身上……
這不是一個可以放任自己的時候,這是個讓我們變成更好的我們的時候。」
反擊在繼續
沉默會帶來一些後果,最大的後果就是最終它將作用在你的身上……這個道理因為一場疫情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華人所接受、理解,並付諸實現。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對於一些堅持「政治正確」的社會規則,華人,甚至很多其他國家的民眾,都沉默以對,甚至會去批判它帶來的負面效應——對某一些弱勢群體的扶持,會導致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損。
實際上,當黑暗來臨,它像是一個保護傘,可以將弱勢群體保護起來。它昨天保護的可能是別人,但明天,它可能也會保護你。
此外,越來越多的人在用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在合理的規則下,有效地為自己發聲。
比如,不少人在經營自己的英文社交媒體,在Twitter,Facebook等上將自己的遭遇主動發聲分享出去,讓消息打破族裔的分界線,被更多其他族裔所知曉、轉發,產生更大的影響力,並打擊歧視者的言論。
這些成功的經驗和案例,也將讓潛在的種族歧視者了解這麼做的後果,多了一些忌憚。
此外,華人們更有意識地培養政治力量上的代表,聯繫議員,表達自己的訴求。這樣才能夠有各級政府議員發聲,帶動更多官方的聲援和行動。
更重要的是,華人更加意識到服務社區和回饋社區的重要性——不僅團結互助,還包括承擔更廣泛的社會責任和志願工作,幫助其他族裔的人群度過艱難的時刻。
只有這樣,才可以帶來改變。
就像Tracy在遇到無端攻擊後發生一樣,那些團結憤怒的聲音,最終讓Oakmont超市最終發出了道歉聲明:
在開始聲明前,我先誠摯地道歉。我們感謝所有顧客之前的支持。我們知道這個社區中的人們的支持才使得我們能夠生存,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對的事情。
……在我們了解情況後,這名收銀員被立即解僱。她的行為和自大不能反應我們商店的價值觀。
請再次允許我為發生的事情所道歉。
Oakmont Produce Market
往期回顧
美國疫情陰影下的矽谷華人:指望不上川普,我們就自己互幫互助
親歷美國停擺風暴:發燒咳嗽的人得不到檢測 老人院已成重災區
活在陡然升級的美國疫情下:囤糧還囤槍 華人買光了口罩消毒液
研發神藥、機器人出動:為了對抗疫情,美國人動用所有高科技手段
美國武漢撤僑實錄:體溫高不讓登機 落地後被送到美國空軍基地隔離
回國華人自述:27小時驚險「回家路」,我經歷前所未有的曲折和冷暖
直擊美國對抗新型肺炎:患者撥911求助,機器人遠程治療,華人搶購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