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太難」收割流量,警方嚴打編造涉海外華人疫情謠言的網絡水軍

2020-12-14 棗莊網警巡查執法

「疫情下的匈牙利:店鋪關門歇業,華人有家難回,匈牙利華商太難了!!」

「疫情下的土耳其:店鋪關門歇業,華人有家難回,土耳其華商太難了!!」

……

今年3月初,在某微信公眾號上出現多篇涉及海外華人疫情的文章《疫情之下的XX國,店鋪關門歇業,華人有家難回,XX國華商太難了!!》,文中主人公「王先生」竟同時出現在世界各國。

網絡謠言?「網絡水軍」?這樣的文章應該出自「網絡水軍」之手!福州網警對文章內容進行仔細甄別後,作出了上述判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維護清朗網絡空間,福州警方重拳出擊,一起編造涉海外華人疫情謠言的「網絡水軍」案真相浮出水面。

除了「王先生」,

還有「自我隔離」的「老黃」

辦案民警在深入調查中發現,近期網上出現的多篇文章中,除了「華商太難了」文章中的海外華人「王先生」,還有到全世界各地「自我隔離」的「老黃」。

多篇文章中提到的所謂「老黃」,同一時間出現在了南非、辛巴威、土耳其、阿根廷、韓國等國,稱自己從中國回到定居國後決定「自我隔離」。

標題格式一樣,內容一樣,主人公一樣,不同的是文章中的主人公同時出現在了世界各國。在福州網警看來,顯而易見這些網絡文章是有人別有用心編造的假消息。

福州市公安局網安支隊二大隊四級主管萬超介紹,隨著境外疫情的加速擴散蔓延,世界多國疫情呈現暴發態勢,類似「王先生」「老黃」這類的涉海外華人疫情謠言文章被大量轉發後,國內很多網民無法辨別,信以為真,這些假信息還被傳到國外媒體,進一步加重了海外華人的恐慌情緒,甚至導致大量海外華人爭搶回國的情況。

據了解,針對這起謠言,微信公眾號平臺共計查刪相關謠言文章約100篇,對涉及到的近50個違規帳號做了永久封停處置。

零容忍!福州網警

「順藤摸瓜」抓獲犯罪嫌疑人

這些編造涉海外華人疫情謠言文章的幕後黑手是誰?疫情防控期間,辦案民警克服種種困難,循著蛛絲馬跡,加大網際網路巡查力度,進一步展開調查。

辦案民警通過對網上此類信息集中整理、分析研判後,溯源排查出一批發布該類信息的微信公眾號。

辦案民警在對近50個微信公眾號註冊主體進一步排查後,最終鎖定了福清市某三家公司。這三家公司的負責人薛某、郭某等也相繼進入警方視線。

3月17日晚,公安機關對這三家公司進行了統一行動,同時傳喚公司負責人薛某等到案接受調查。

辦案民警在對福清市這三家公司統一行動時,現場查獲多臺電腦以及多部標註多國名稱的手機。

福清市公安局網安大隊四級警長林世鈞介紹,調查發現,這三家公司的法人薛某、郭某等系親密親屬關係。薛某為老闆,公司下屬員工林某為主管負責文章審核,公司其他員工為文章編制和發布操作人。

3月18日,福州警方依法將犯罪嫌疑人薛某等傳喚到案。到案後,犯罪嫌疑人薛某承認相關文章均為其一手捏造,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和漲粉,並進行非法牟利。

「我錯了!

」被抓的「網絡水軍」頭目後悔了

「我錯了,我真的沒想到我編造的謠言會在網絡上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面對辦案民警,犯罪嫌疑人薛某後悔不已,深深地低下了頭。

據薛某介紹,福州福清市是華僑之鄉,有很多華僑微信群,在疫情期間,便產生了藉助疫情給微信公眾號漲粉的想法,於是和公司員工炮製了數百篇「華商太難了」的文章。

2月27日,薛某等人編造的第一篇涉海外華人疫情謠言文章發布後,開始向各個華僑微信群推廣。據悉,除了前述文章,該公司旗下的微信公眾號還批量發布了「留在XX國的華人華僑:囤積食物自我防護,思來想去還是暫時不回國好!」「對不起,我勸你別來XX國了!」等多篇涉海外華人疫情謠言文章。

目前警方查明,犯罪嫌疑人薛某等合夥創辦的公司註冊微信公眾號共計210個,粉絲數83萬餘個,通過編造各類謠言文章、「蹭熱點」等方式增加微信公眾號熱度和流量,再非法牟利。

萬超認為,犯罪嫌疑人薛某等為了漲粉牟利,罔顧事實地編造網絡謠言「蹭熱度」,借疫情之名非法謀取利益,不僅擾亂人心,誤導廣大人民群眾,對疫情防控工作也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目前,犯罪嫌疑人薛某等已被福州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科普:流量到底為什麼能掙錢?

這些自媒體帳號究竟為何如此熱衷於流量,甚至不惜編造謠言、病毒式傳播?還是那句老話——「無利不起早。」

此前我們介紹過一個江蘇無錫網警打擊「網絡水軍」的案子>>《「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懺悔書」曝光?警方斬斷「爆文」背後真正的黑手》很多網友留言,對「千萬流量」是如何獲利30萬元十分好奇。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給你們簡單科普一下。

①流量廣告分成。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有文末、文中廣告貼片功能,不需要號主自己聯繫。一篇文章發表出來後,文中或文末附加的廣告如果有人點擊,就會自動給號主一定費用。每點一次的收入其實很低,比如只有一兩毛錢,而且多數閱讀者不會點。但如果這篇文章的流量足夠高,那還是可以給號主帶來固定收益。如上文中的「網絡水軍」,有幾百個公眾號,那麼這個看起來微薄的點擊廣告費,加起來也會相當可觀。(薛某、郭某等人的部分帳號)

②軟廣硬廣發布。在公眾號、微博、頭條、百家號等平臺上,當號主擁有一定的粉絲量後,就有可能接到廣告商遞過來的橄欖枝。洽談成功後可以發表廣告,比如微博裡常見的牙刷廣告,以及公眾號裡常見的團購軟文。此類廣告或分成,或一稿一價,收益遠遠高於貼片廣告點擊收益,通常是自媒體變現的最佳途徑,但仍然是需要有一定的粉絲量和流量予以支撐。

③稿費、獎勵等。許多自媒體平臺會有原創作者獎勵機制,對熱度較高的文章作者定期發放獎金。另有一些自媒體平臺會接收作者投稿並發放稿費。

除此之外,還會有知識付費等其他途徑。但做原創的成本很高,對作者的要求更高,做出一個成功的自媒體帳號是非常不容易的。

對於那些往往並沒有真才實學和卓絕文筆的「網絡水軍」來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大面積撒網,像流水線上的機器人一樣批量製造文章,再用海量的帳號轟炸式發布。一個帳號每天哪怕只賺20元,200個帳號也是4000元,一個月就是12萬,出現「爆款10萬+」更是賺得盆滿缽滿。與之相應的,後臺則只需要兩三個月工資幾千元的「小編」維護,並沒有什麼成本。這些帳號,也被業界稱為「營銷號」。

營銷號不需要苦心打造一個作者的「人設」,不需要反覆推敲一篇高質量的文章,不需要真心實意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甚至可以不顧真假。他們需要做的,僅僅是去揣摩網民會被什麼樣的關鍵詞吸引,然後簡單粗暴地剪切複製出一篇文章。他們的商業邏輯就是「流量為王」。

來源 |中國警察網2020-04-09、 部分內容自公安部網安局

相關焦點

  • 淨網2020,公安部要求嚴打涉疫情「網絡水軍」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
    淨網2020,公安部要求嚴打涉疫情「網絡水軍」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堅決打掉網絡黑灰產業鏈,整治網絡違法犯罪生態,遏制網絡犯罪高發勢頭,經公安部黨委批准,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近日已啟動「淨網2020」專項行動,繼續打擊整治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深入整頓網上秩序,進一步營造安全、清朗、有序的網絡環境。
  • 「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發懺悔書」廣傳,警方揭開「網絡水軍」真相
    同時,該文章的首發微信公眾號涉嫌傳播其他涉疫情虛假信息。種種跡象表明,這背後隱藏著「網絡水軍」的影子。「他們以搶流量、博關注、造謠炒作為業。」無錫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四大隊副大隊長唐亮介紹了「網絡水軍」的基本情況,「他們為增加點擊量,常用拼接、篡改等方式編造虛假信息,並配上吸引眼球、誇大其詞的標題,不斷炮製網絡『爆文』,再以此非法謀取不當利益。」
  • 又有4人散布疫情謠言被行拘!貴州警方提醒:編造疫情謠言或被判刑
    1月23日至1月28日,貴州公安機關已經查處10餘起散布疫情行為,依法對10餘人進行行政處罰。1月26日-1月28日,又有4人因為散布疫情謠言被警方行政拘留。貴州警方提醒:散布疫情謠言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予以行政處罰是輕微處罰,編造疫情謠言,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者,依法可被追究刑事責任甚至判刑。
  • 「XX國渴望回歸中國」謠言刷屏,各方出手了!
    網絡謠言、克隆假文頻現自媒體亂象叢生引各方關注從「華商很難」到「XX國渴望回歸中國」,微信公號涉虛假、誇大的系列文章近期頻頻引發人們關注。下一個刷屏的網絡謠言、克隆假文是什麼?
  • 警方出手
    辦案民警進一步發現,發布文章的公眾號是將舊帖拼接篡改、偷換內容,並套上和疫情有關的標題,實際上是徹頭徹尾的謠言。同時,該文章的首發微信公眾號還涉嫌傳播其他涉疫情虛假信息。種種跡象表明,「爆文」的背後隱藏著「網絡水軍」的影子。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寧夏警方查處2起在網上故意傳播涉疫情謠言違法...
    寧夏公安機關日前依法查處2起在網上故意傳播涉疫情謠言的違法行為。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月9號,寧夏一網民在「快手直播間」直播過程中,散布謠言稱「疫情嚴重了,月底就封城。」吳忠警方當天立即開始調查,依法對散布謠言信息的網民楊某進行了批評教育。
  • 重慶:疫情防控典型案例⑧編造、散布謠言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進入特殊時期,全國上下眾志成城一致對抗疫情,但仍有個別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為博眼球,編造、散布謠言,造成惡劣影響。這樣的行為會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本文將通過疫情防控期間的搜集的重慶警方發布的警情通報,以案釋法。
  • 即墨警方抓獲四名編造、散播謠言違法犯罪嫌疑人
    半島記者 劉玉凡 通訊員 孫仁強1月22日,半島記者從即墨警方獲悉,1月21日,有網民在微信群傳發「齊魯網閃電新聞發布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北安街道發現1名來自武漢的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謠言。對此,即墨警方迅速組織力量展開調查,並於當晚查獲造謠者楊某傑(男,26歲)及散播謠言者王某世(男,54歲)、王某錦(男,21歲)、安某芹(女,43歲,四人均為即墨區人)。經審查該四人對編造謠言、傳播謠言的違法犯罪行為供認不諱,目前,即墨警方依法對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犯罪嫌疑人楊某傑刑事拘留,對涉嫌擾亂公共秩序違法行為人王某世等三人分別處以行政拘留七日、五日的行政處罰。
  • 疫情防控期間 昆明警方嚴打散布謠言哄抬物價等違法犯罪行為
    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1月27日,記者從昆明市公安局獲悉,為了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維護全市社會治安持續穩定,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昆明市公安機關在疫情防控期間將對拒絕接受強制隔離治療,散布謠言,謊報疫情,虛假宣傳,哄抬物價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打擊。
  • 全球第二波新冠疫情來襲,「分類信息」助力海外華商共渡難關
    在日益嚴峻的疫情面前,華商的處境牽動著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心。華人頭條及時升級分類信息「服務」,內容 涵蓋「招聘求職、華商黃頁、房產租賃轉讓、二手買賣、同城服務、美食天地、法律服務」等多種分類便民信息,依託全球60多個國家140多個站點,海外華商如有任何服務需求,均能得到及時響應。
  • 疫情期間刑法對謠言的合理界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013年公布的《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網絡誹謗解釋》)第五條規定,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示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 海外華人不得不防的常見騙局
    騙局無處不在,針對海外華人的騙局更是層出不窮,防不勝防,不少身在海外的華人華僑、留學生屢屢上當。 為此,小編盤點了以下常見騙局,幫你識破套路,不給騙子可乘之機。
  • 男子編造謠言稱蘇州太倉有湖北人從高速口逃跑 被警方處理
    蘇州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4日通報,日前,太倉本地及周邊地區微信朋友圈內流傳一張文字截圖,文中:「剛剛邰小斌下班回來說,太倉板橋高速路口兩輛大巴車70個湖北人跳高速路口的柵欄逃了。現在整個太倉板橋封了一級戒嚴。千萬別出門你們。」該信息被大量轉發後引起市民恐慌。
  • 編造散布網絡謠言 該當何罪?
    編造散布網絡謠言 該當何罪?3散布謠言,你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編造虛假險情、疫情、災情、警情 , 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 , 或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 , 故意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 , 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 ,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造成嚴重後果的 ,
  • 公安部嚴打幹擾疫情防控違法等犯罪,已查處各類案件515起
    公安部依法嚴打、及時查處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務、幹擾和破壞疫情防控等違法犯罪行為,截至目前全國共查處擾亂社會秩序類案件377起,幹擾疫情防控類案件83起,妨害公務類案件55起。阻礙醫務人員測量體溫,並搶奪體溫計;將上前勸阻的鎮幹部打傷,並毀壞公安機關設立的警戒標識……在抗擊疫情主戰場,針對這些違法犯罪行為,湖北公安機關啟動最高等級勤務,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嚴格按要求對有關道路卡口採取封控措施,聚焦隱患風險排查,嚴打違法犯罪行為。1月26日下午,石首市公安局調關派出所接報警稱:調關鎮某村隔離點阻斷設施被破壞,過往車輛被收費通行。
  • 天津公安「淨網2020」專項行動偵破涉網案件8027起 抓獲涉疫情嫌疑...
    天津北方網訊:從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獲悉,去年本市開展「淨網2020」專項行動,嚴打涉網違法犯罪,全市公安機關共偵破涉網案件8027起,抓獲嫌疑人2148名,有效淨化了網絡空間、維護了網絡安全,營造了安全
  • 切勿編造散布謠言!違法!廣東公安已對這些不實信息出手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社會各界紛紛投入抗擊疫情的行動中。但有一些網民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在網絡上發布、轉發不實信息,甚至製造傳播謠言,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近日,廣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多起網上故意製造傳播謠言的違法行為。
  • 自媒體小白天下編造70多篇「蔣凡事件」黑稿道歉 阿里王帥:收割...
    針對自媒體小白天下編造70多篇"蔣凡事件"黑稿道歉一事,阿里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今日在微博表態稱,編造謊言,寫故事會,有組織人身攻擊,我們不能接受。我們從來不是道德模範,但我們不任人宰割編排。
  • 海外僑胞如何應對疫情反彈?華商怎麼轉型發展?來聽聽專家學者怎麼說
    海外疫情持續發展,海外華僑華人的處境也更為艱難,他們面臨著抗擊疫情的壓力,生產經營活動也受到沉重打擊。近日,一場「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華僑華人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僑界專家學者和僑務工作者們圍繞「世界變局中華僑華人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展開探討,為華僑華人奉獻了一堂「有料」的僑界抗疫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