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悅爾法最近一直在致力於為用戶帶來更便攜的音頻產品,縮小尺寸,同時在尺寸和重量上的縮減又不會導致功能上的損失 – 而是為其不斷添加新功能。作為新產品系列中的第一個,推出了一款高價值,高性能的可攜式音頻解碼器/耳機放大器,它被稱為「hip-dac」,解碼部分為32Bit/384kHz,耳放放大部分的單端輸出為280 mW,平衡輸出為400 mW。
與ZEN DAC不同(它們讓人為之眼前一亮),hip-dac的用途是便攜,隨時隨地的使用。所以外形非常纖薄,可以隨身攜帶(102x70x14mm),hip-dac使用了許多其他iFi產品一直在沿用的Burr-Brown DAC晶片組,並且支持無損的PCM,DSD和MQA。(支持高達384kHz的採樣率,以及2.8MHz至12.4MHz的DSD)還使用了古老的XMOS晶片(帶有定製的發燒友固件)來處理USB輸入數據。
包裝清單
該包裝清單有:hip-dac x 1,USB延長線 x 1,USB-C x 1,OTG線 x 1,還有說明書和STS保修卡。
設計與構造
hip-dac讓我想起了一個酒壺……實際上如果不是名稱中的DAC,可能讓人無法弄懂它的功能!
銅質音量旋鈕上方是天藍/汽油藍的機身,有一種復古風(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顏色本身 – 在發燒友的世界中沒有太多是藍色的東西,大多數產品是黑色或銀色。)
機身由航空級鋁合金整體加工製成,兩端是PP材質,看起就感覺耐久度會很高,可長久使用。表面經過細緻的拋光磨砂工藝處理,帶來了良好的觸感,不易留下指紋。
前端裝有音量旋鈕(旋鈕兩側各有一個狀態LED),右邊是輸出(單端3.5毫米和平衡4.4毫米耳機插孔),左邊是增益按鈕和XBass按鈕。
音量旋鈕同時還是電源開關,純模擬音量控制比數字旋鈕更好,阻尼更好,手感更佳,在調節音量時提供更高的精度,這一點很重要,這樣就算將hip-dac揣入兜中它的音量旋鈕也不會輕易轉動。
音量旋鈕周圍的LED有多種顏色顯示正在播放的是音頻格式和頻率,如:PCM、DSD、MQA等。
功能和規格
顧名思義,hip-dac純粹是DAC:它需要數字源,更具體地說是USB數字源才能工作。因此,不能僅使用放大器,而必須將其與DAC級一起使用。
hip dac實際上使用兩個DAC晶片,每個通道一個,這就是為什麼它通過4.4毫米插孔提供平衡輸出的原因。平衡信號路徑的主要優點是它提供的噪聲較小。即便是使用標準的3.5 mm輸出,hip-dac也具有類似的平衡優勢,因為它使用的是iFi稱為S-Balanced的技術:兩個DAC的工作就像將信號輸出到平衡連接一樣,但是隨後將該信號轉換為單端。從理論上講,這應該是「兩全其美」的方法 – 噪音少但沒有特殊的連接器。
支持格式 DSD256/128/64,
八倍/四倍/雙倍/單倍DSD
DXD(384/352.8kHz)
PCM(384/352.8/192/176.4/96/88.2/48/44.1kHz)
MQA
數字輸入 USB 3.0 type 'A』,高速異步USB 2.0(32bit/384kHz)
耳機輸出平衡4.4mm / 單端3.5mm
電源輸出 平衡: 400mW @ 32Ω; 6.3V @ 600Ω / 單端: 280mW @ 32Ω; 3.2V @ 600Ω
電池鋰聚合物2200mAh
電源系統通過USB-C充電,USB BC V1.2兼容達到1000毫安的充電電流
功率(最大)<2W空閒,最大4W
尺寸102(長)x 70(寬)x 14(高)mm
重量125克(0.28磅)
電池壽命
使用混合耳機陣列測試hip-dac,一次充滿電可播放約10小時左右,考慮到設備的尺寸,這已經相當不錯,雖然沒有達到iFi宣傳的12小時。
由於hip-dac的音量旋鈕同時也是電源開關,不能自動關閉和休眠 - 如果忘記將其打開,電量耗盡的速度將比想像的要快。
全尺寸USB埠不會耗盡源設備的電池:要給hip-dac充電,必須使用USB-C埠,因此將hip-dac與可攜式計算機一起使用設備(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也不會耗盡電池電量。
聲音表現
我使用各種耳機和耳機測試了hip-dac,包括Spirit Torino Radiante,HiFiMAN HE-560,Shozy Form 1.4和NiceHCK NX7 Pro。
背景聲中有一點點嘶嘶聲,但是很微弱,只有在完全靜音且沒有音樂播放的情況下使用高度敏感的IEM才可以聽到。
hip dac不會產生聲音。實際上,聲音偏中性,使得與我嘗試過的其他裝備(例如Burson Audio Playmate和Shanling UP4)無法區分開。就速度而言,非常好,具有快速的瞬態響應。我真的聽不見任何因中立和「原樣」複製音樂而產生的偏離。如果存在任何差異,那麼可能是我聽不到(也可能無法測量)。
與iFi之前的設備相反,hip-dac不具有其著名的3D+技術,只有XBass(低音增強)保留了下來,隨著頻率的增加,它會最大程度地增強低音提琴,而力度卻會逐漸減小,不會使低音淹沒,而只會給它更多的聲音(當然,這也取決於耳機的特徵,因為低音耳機可能最終會產生過多的低音)。
hip-dac對比
以下是與其他類似設備的簡單對比:
· hip-dac與Toping NX4 DSD:NX4 DSD和hip-dac在尺寸上有很多相似之處:Topping DAC / amp比iFi稍大,但它們確實很接近。兩者均具有用於充電和數據的獨立埠,低音增強技術和增益選擇器。NX4 DSD提供了專用的線路輸出,該線路輸出也可以用作輸入,因此可用作純放大器。hip-dac沒有這種功能,但是它通過4.4毫米插孔提供平衡的輸出。在聲音方面存在細微的差異(如果有的話):hip-dac較熱,而NX4 DSD提供了更快,影響更大的瞬態。但是,其他所有條件都是平等的。另一個主要區別是功率輸出:hip-dac達到400 mW,而NX4 DSD提供293 mW;這使hip-dac能夠驅動更多種類的耳機。
· hip-dacvs iFi nano iDSD Black Label:nano iDSD BL有點像hip-dac的上一代。體積較大且功能較弱,同時還提供IEMatch,濾波器和專用線路輸出等其他功能;另一方面,它沒有XBass技術,也沒有平衡的輸出。就聲音感覺來說,它們確實非常接近。
· hip-dac與RHA Dacamp L1:Dacamp L1價格更高還具有一些附加功能,但總輸出功率卻更少(300 mW vs 400 mW)。聲音非常相似,聽不出的具體區別。兩者都提供平衡的輸出,Dacamp L1提供了很少見的mini-XLR4。但是,就輸入而言,RHA憑藉其光纖和3.5毫米插孔輸入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得益於其專用旋鈕,它在增益和均衡方面也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hip-dac在功能上更為基本,但它的價格也僅為Dacamp L1的一半 - 並且更加便攜。
最後的結論
iFi,請不要再製造出精美的產品了,我已經厭倦了給您很高的評價!更重要的是,我的錢包又會癟下去一截,總的來說,hip-dac具有極高的價值。雖然很小,卻幾乎是一個音頻奇蹟,具有如此大的輸出功率,並在其之上還具有一些其他功能。體積小,便攜,功能強大,結構精良。僅售1280,還在等什麼呢?
免責聲明:文章轉譯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