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川菜麥師傅!一個有著將近20年經驗的專業廚師。寫過很多美食類乾貨文章,希望能為你帶來一些烹飪方面的幫助!
俗話說:吃遍天下鹽好,走遍天下娘好!
據歷史典故所傳:第一個說「鹽」是百味之首的廚師,下場非常的悲劇!
隋文帝期間,皇帝問御廚:天下什麼東西最美味?
御廚「詹鼠」答:鹽為百味之首,最美味!
結果皇帝大怒!每天都吃鹽,哪裡來的美味?遂令侍衛將其推出宮門直接斬首!
這一變故將宮內的其它廚師嚇個半死,害怕再犯欺君之罪,所以隨後皇帝的所有飲食,大家都不加鹽,結果不管是何種山珍海味,都是索然無味!甚至出現了全身無力、精神萎靡的現象。經御醫診斷,才發現是皇帝原因居然是沒吃鹽的原因!
查明原因後,皇帝決定追封御廚詹鼠為「詹王」,還讓後人在「詹王」的忌日農曆八月十三這一天,讓老百姓祭祀。在祭祀與廚師交流溝通的傳統之中,一直保留了下來。特別是湖北與湖南地區,老百姓更是有著八月十三拜祭「詹王」的傳統「。
PS:以上故事根據老輩廚師講解,然後根據詹王軼事改寫而成。
鹽有哪些種類?如何選擇呢?
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我們日常吃的是碘鹽!因中國大部分地區缺碘,所以國家強制性在食鹽中加入少量的含碘鹽。以防止人們缺碘症狀的發生【心智反應遲鈍、身體變胖以及活力不足】。
食用鹽這裡,我們大致可分為調味鹽與醃製鹽即可。
醃製鹽一般情況都是粗鹽,沒有進行精細加工,所以顆粒較粗,含有少量雜質,所以價格更便宜一些,一般用在醃菜、泡菜、醃肉時使用。
食用調味鹽是進行精細加工的精鹽,去除雜質,添加適量的碘進去,更適合大家的健康狀況!
最後還有工業粗鹽,這裡就不介紹了!
接下來介紹一下烹飪用鹽的各個場景的小技巧~
①:燉湯時什麼時候放鹽?
大多數情況燉好湯起鍋前,再加鹽調味!可以很好的把握味道的準確度,以及避免肉質老化。但這並不是固定的,需要靈活變通。
②:醃肉時怎麼放鹽?
正常情況,我們都會在第一時間放鹽,然後拌勻。拌勻後略微有點鹽味就可以了,在醃製過程有兩個目的,其一為調製底味,其二為讓肉質變嫩。
因為肉的種類不同,對於鹽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所以沒有固定公式!
PS:特殊醃肉的鹽用量非常之在,而且醃製時間久。一般在3-7天左右。
③:炒【燒】菜時怎麼放鹽?
正常情況,我一般是菜下鍋後,就要調鹽!最主要是調製基本底味!
在加熱的過程中滲入食材內部,也能讓菜的成熟速度更快,而且不會出現菜品表層有鹽有味,內部無味的情況。雞精及其它調味料出鍋前下鍋即可。
④:涼拌菜何時加鹽?
不同材料,加鹽的時間也有所區別!
如加鹽會導致吐水的食材,一般是上桌前拌制時調鹽。
質地較緊密的食材,一般會提前加鹽,避免沒有底味。
⑤:糖醋、酸辣、麻辣等味型的鹽怎麼加?
所有味型最基本的底味就是鹽,所以不管哪種味型都需要一個底鹽!
而這個鹽的多少,以不壓主味的程度為宜。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喧賓奪主!
健康用鹽,靈活烹飪美味!
1:現代社會的調味料非常豐富!基本上所有調料中都含有鹽!
所以我們在加鹽時要考慮這些因素進去,有時甚至不需要額外加鹽,只用複合調味料就已經足夠!
2:減少直接加鹽,多用生抽、醬油類的調味品,這些醬類調料都是經過發酵後得出的成品,營養更加豐富、且味道更鮮美,關鍵鹽份還足夠。
3:健康飲食,多吃蒸、燉食品。
最後分享幾個用廚房用鹽小技巧
1:煎魚或者煎肉類時,提前在熱鍋裡撒上幾粒鹽,可以防止粘鍋及熱油濺射。
2:鮮魚在用蔥姜水醃製時,加入一丟丟的鹽進去,能提升去腥效果!如果時間緊,那麼直接在鹽水裡洗一遍,去腥效果也非常不錯。
3:煮雞蛋時,加入少許鹽!殼不易破還更容易剝下來。
4:對於綠色蔬菜,用5%的鹽水浸泡3-5分鐘,然後清洗,基本可以將藏在裡面的蟲類洗出來!
5:烹飪豆腐時,切好以後入鹽水中略微泡一會。豆腐有了底味,且烹飪過程中更結實,不易碎。
6:麵食類在和面時加入食鹽,能使麵團更加筋道。
鹽的用途非常之廣,一下子想不出來更多技巧,歡迎大家補充哈!
當然更歡迎大家幫忙點讚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