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好的地方在於能夠創造出很多機會,幫助一些人和公司實現夢想;而壞的地方在於信息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了,稍有不慎就會被「後浪」拍在沙灘上!國內有很多受時代眷顧的「寵兒」,但也不乏被逐漸淘汰的「棄子」,其中富士康就是最好的例子!
富士康是位於中國臺灣的一家高新技術公司,同時也是全球知名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像大家熟知的iPhone手機,就是由富士康工廠組裝的。事實上,蘋果一直是富士康最主要的客戶,每年都會給它帶來海量的訂單和巨額的營收!
正因於此,富士康才能慢慢成長為世界頂尖的代工集團,說蘋果是它的「衣食父母」都不為過。所以對於富士康而言,蘋果的一舉一動至關重要,它必須緊跟蘋果的腳步,才能保持正常的發展,否則就會被其他的代工廠超越。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手機品牌,蘋果擁有著強大的影響力,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中國消費者,之前蘋果在我們國內開設了很多生產線,富士康也建設了很多工廠。但是今年早些時候,蘋果有意撤離中國市場,而富士康更是第一時間響應蘋果的號召,將生產線搬到了印度和一些東南亞國家!
那個時候,國外恰好被衛生事件籠罩,富士康搬出去後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沒有在國內這麼順利。然而為了討好蘋果,它只能硬著頭皮繼續發展海外市場,先後在美國及印度建設了新的工廠。
對此,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表示,之所以去美國建廠,是因為當地的補貼比較到位。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現在富士康美國工廠已經關門大吉了,淪為了一個空殼。這是因為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太高,富士康根本承擔不起,最終只能被迫放棄!
如此一來,郭臺銘不僅沒有拿到美國的補貼,反而還虧損了將近百億資金,而蘋果只是隔岸觀火,並沒有採用任何行動。後來,考慮到勞動力的因素,郭臺銘又選擇了去印度建廠,因為當地的勞動力成本低廉,只要能讓他們吃飽,就不愁沒有員工。
可惜,郭臺銘想得太好了,雖然印度的勞動力確實很廉價,但是工作效率和知識技能都達不到要求,導致當地工廠根本無法正常運轉!一來二去之後,富士康印度工廠也落得個關停的下場,可以說是損失慘重!
據了解,兩次建廠的失敗,讓富士康在海外虧損了將近200億人民幣,估計郭臺銘也沒料到會是這種結果。事實證明,「三心二意」的富士康在海外市場根本發展不起來,只有我們國內才是它最終的歸宿。
現在看來,富士康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海外虧損200億後,郭臺銘想回來了!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富士康想要繼續在代工市場保持領先的地位,那要看比亞迪和立訊精密答不答應!如果比亞迪和立訊不讓步,那麼富士康以後的路會越來越難走。
可能大多數人對比亞迪的認知都只是一家知名的國產汽車廠商,但是殊不知,比亞迪還是國內領先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和富士康有著相同的業務。這意味著如果富士康回到國內市場,比亞迪就會成為它的競爭對手,二者孰勝孰敗還要看市場的選擇!
除此之外,立訊精密也是富士康的「強敵」,雖然二者存在著很深的淵源,而且立訊的創始人王來春還在富士康打過工,但是在利益面前,立訊也不會輕易讓步,富士康的發展不會像之前那麼順利!
由此可見,現在國內並不需要富士康,郭臺銘想回來沒有那麼容易。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富士康的立場不堅定,看到哪裡有好處就往哪裡鑽,最終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希望比亞迪和立訊精密引以為戒,不要步富士康的後塵!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