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賦能?
國內最早提出「賦能」一詞的是阿里巴巴總參謀長曾鳴,他的這個想法要源於2008年阿里巴巴集團第一次提出新商業文明的時候,他開始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就是他們雖然試圖在建設網際網路的商業新模式,但是他們的組織方式卻是工業時代最傳統的公司制度。
所以,他提出了這個概念:「未來組織最重要的原則已經越來越清楚,那就是賦能而不再是管理或者激勵。」
於是,」賦能「一詞開始廣為流傳,那麼它是什麼意思呢?
賦是賦予的賦,能是能力的能,英文是enable,它所傳達的核心意思是:
怎樣讓「別人」有更大的能力,去完成「他們」想要完成的事情?
其實,曾鳴所指的賦能更多的是從管理學組織的角度去解釋的賦能。意思是說,我們的組織要提供給組織裡的領導者他們能更高效創造的環境和工具,讓他們通過自我激勵和組織的賦能來創造成功。因為組織裡的領導者,他們具備與普通勞動者不一樣的特徵就是通過創造帶來的成就感和社會價值來不斷驅動自己前進。
他所指的賦能的賦予者是組織,這是他對於賦能的詮釋。
然而,今天我想說的「賦能」,是它延伸的含義---那就是我理解的「賦能」的賦予者也可以是個人。
就像人生導師、教練、心理諮詢師等職業那樣,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自然人來說,除了你本身的生存技能、工作技能以外,未來的你更要學會賦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
相信學管理的人都聽說過一位大師級的人物,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彼得德魯克之所以稱之為現代管理學之父,是因為他是提出「管理學」概念的第一人,他的管理理念不僅能引領時代的思考,而且也影響著未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管理發展的方向。他平生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也是碩果纍纍,出版超過30本書籍,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傳播及130多個國家,甚至在前蘇聯、波蘭、南斯拉夫、捷克等國也極為暢銷。尤其是1954年出版《管理實踐》一書,也正是此書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從而奠定了他管理大師的地位。
然而,工業時代的經歷最深刻的觀察者就要屬彼得·德魯克了,他把過去200年的組織創新總結為三次革命:
第一次是工業革命
核心是機器取代了體力,技術超越了技能。
第二次是生產力革命
188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核心是以泰勒制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的普及,工作被知識化,強調的是標準化、可度量等概念。而「公司」這種新組織概念正是隨著科學管理思想的發展而興起。
第三次是管理革命
知識成為超越資本和勞動力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體力勞動相比,知識工作者是否努力工作很難被直接觀察和測量,相應地,管理的重心轉向激勵,特別是動機的匹配。
那我們現在處的這個時期,屬於什麼革命呢?
從IT到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物聯網;從雲計算到大數據,再從硬體設備發展到智能硬體,再到人工智慧,很明顯我們正在經歷的和未來要經歷的,會是一個天翻地覆,充滿了N多未知的時代。時代變革的大潮已經在大踏步的向我們襲來,使得我們只能勇往直前,不斷創新,突破自我。
創新!你看的沒錯,未來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會有很多機械性的、可重複的腦力勞動,甚至較為複雜的分析任務,都會被機器智能取代。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創造自己獨特的價值,讓機器無法超越。
這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第四次 科技時代,創新革命。
以上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會賦能,是的,未來的十年所有行業都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如果你還只是不思進取,那麼有可能你未來就會被淘汰。就像我上面所說的時代在變,組織在變,那麼人就必須得變。
未來組織對於員工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你的績效是否是優秀那麼簡單了,組織需要的是你的多元化價值,你的貢獻值,這些都將會源於你的創新,你賦能於人,別人賦能於你。對於這個概念的理解,我把它定義為:
怎麼能引導別人更好的發揮出自己的價值;
怎麼能把自己賦能於組織,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價值;
光說概念可能不好理解,給你講個我身邊的例子就明白了:
先介紹一下主人公,小朵,25歲,一個來自河北小縣城的女孩。之前,在一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負責行政工作。原本,小朵一開始進入公司應聘的是人事專員,但是由於她不具備專業背景,所以小朵沒有如願任職人事專員崗位。但入職以後,她沒有抱怨,一直很刻苦的工作,平常也會利用各種業餘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參加行業內論壇。自從她在人力資源專業座談會上學習到了賦能的概念,她在工作和生活上就利用了賦能思維做了這幾件事,她的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第一件,處理同事關係上,除了對於其他員工或者部門的行政方面的需求給予支持以外,平常還會跟其他員工多溝通,一旦發現員工有什麼需要幫助的,無論是從專業層面還是生活層面,都會自己想辦法儘量幫助他們,因此她也結交了很多不錯的同事朋友,人緣也變得越來越好;
第二件,業務知識學習上,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她還積極的了解業務知識,了解每個部門,每個崗位的工作,再聯繫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對於公司的管理方面進行了很多思考,並且把這些問題進行的整理、積累,請教。
於是,在一次團建活動中,小朵主動找到人力資源總監,針對自己發現的公司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之後,人力資源總監側面了解到小朵的工作表現,以及對周圍同事的評價。再一次公司大會上,宣布小朵為人事主管,主要負責培訓和員工關係的工作;
第三件,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上,大量的溝通和學習後小朵發現,自己欠缺很多專業以外的知識,於是他每天都安排了讀書計劃,因為她知道自己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賦能於他人,引導他們,幫助更多人完成他們的目標。因為她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最後,她通過賦能,拓展了自己很多方面的技能,例如:心理學、中醫學、金融知識等。還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未來,她希望往培訓師、諮詢師的方向發展,希望能通過她的培訓讓更多人發揮出自己的價值。這就是我的朋友小朵的故事。
綜上所述,我們能從中得出幾點結論,得以分析賦能都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1、賦能他人,可以建立廣闊的人脈圈,未來實行資源互換;
2、賦能於組織,創造自己在企業裡的獨特價值,增強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3、賦能自己,促使自己進行不斷的學習充電,擴展自己的其他技能,增強自我市場競爭力。
最後,我想說如果你想掙錢,想升職,想加薪,未來就要努力讓自己具備「賦能」這項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