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網
原標題:【研報掘金】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疊加稅務優惠 半導體國產替代有望加速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正式發布公告,將中芯國際正式納入「實體清單」。根據公告,在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出口商必須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證後才能繼續向其供貨。機構指出,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對半導體板塊來說,此舉可能加劇行業產能緊張。在新形勢下,全球半導體新的供需矛盾,是原有的半導體供應鏈全球化格局和大國博弈下科技封鎖間的矛盾,供需間的不平衡將打破行業既有格局,破局是最重要的抓手。從國產替代角度看,這是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商實現國產替代的一大機會。
核心邏輯
1、中芯國際被正式列入實體清單。上周五美國BIS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原因為中國「軍民融合」政策及中芯國際與中國軍工聯合體中重要實體存在來往活動。SMIC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將禁止10nm及以下節點相關項目的設備和材料出口,先進位程的商業化進程再次被「扼住喉嚨」。
2、所得稅政策持續,四部委加持扶持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12月17日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的《關於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是今年8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中財稅方面的具體政策落地,包括1)新增集成電路製造28nm以下「十年免稅」政策,鼓勵先進工藝製造,預計中芯國際未來受益。2)設備、材料及封測公司明確享受「兩免三減半」政策,利好新設子公司或虧損轉盈利企業。3)政策明確了獲得認定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體企業自獲利年度起,前五年免徵所得稅,接續年度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而先前政策為兩年免稅期,設計公司受益。
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目前機械設備行業半導體設備、機器人行業減速機、工業裝備泵閥等為產業「卡脖子」環節,相關國產設備公司近年國產替代進展較為順利,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4、半導體設備市場集中度較高,國產替代空間廣闊。目前,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目前主要由國外廠商主導,行業呈現高度壟斷的競爭格局。2018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中,應用材料、阿斯麥、東京電子、泛林半導體、科天半導體的市佔率分別為17.27%、14.74%、13.45%、13.40%、5.19%。目前我國半導體設備市場的自給率較低,2018年國產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約為109億元,自給率約為13%,國產替代的空間廣闊。國內設備公司目前已經覆蓋各細分領域,主要瓶頸包括光刻、離子注入、過程控制等環節設備。預計後續會陸續實現55/40/28nm產線的去美化乃至國產化。
5、半導體材料多點開花,逐步突破各領域技術及認證。國內半導體材料公司當前已經實現了對於所有細分材料的覆蓋,從矽片至靶材,從CMP至光刻膠。同時我們也看到例如安集科技、鼎龍股份、立昂微、興森科技等一系列公司在所屬細分材料的技術節點的突破以及對於客戶驗證的通過,伴隨國內製造技術的不斷升級,有望實現完善的技術節點的覆蓋及去日去美化,實現真正的國產化。
利好公司
天風證券指出,「國產替代」是當下時點的板塊邏輯,「國產替代」下的「成長性」優於「周期性」考慮。半導體設備板塊建議關注:北方華創、長川科技、至純科技。材料板塊建議關注:雅克科技、鼎龍股份、晶瑞股份,南大光電。
東吳證券指出,隨著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國內半導體設備產業在自主可控進程中的突破,本土半導體設備產業鏈相關標的有望充分受益,建議關注: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華峰測控、芯源微、萬業企業、至純科技、華海清科、長川科技、晶盛機電等標的。
新時代證券指出,SMIC被列入實體名單,關注本土設備和材料自主可控。相關公司:立昂微、滬矽產業、南大光電、晶瑞股份、中微公司、北方華創、上海新陽、安集科技等。
國元證券指出,半導體超級大周期啟動,建議關注半導體細分龍頭廠商。計算晶片:晶晨股份、全志科技、寒武紀、瑞芯微、富瀚微、中穎電子;連接晶片:樂鑫科技、博通集成、瀾起科技、恆玄科技、卓勝微;傳感晶片:韋爾股份、匯頂科技、敏芯股份;存儲晶片:兆易創新、北京君正、聚辰股份;模擬晶片:聖邦股份、思瑞浦、晶豐明源、芯朋微、芯海科技;功率器件:斯達半導、華潤微、新潔能、聞泰科技、揚傑科技、捷捷微電、士蘭微;晶圓代工: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設備: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華峰測控、精測電子、芯源微、盛美半導體;材料:雅克科技、立昂微、中環股份、滬矽產業、晶瑞股份、菲利華、安集科技、金宏氣體、鼎龍股份;封裝測試:華天科技、長電科技、通富微電、晶方科技。